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沈阳市地区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病种、出诊时间、出诊月份及与疾病变化、死亡情况等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沈阳市地区院前急救患者80991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80991例中,平均每天出诊221.89次,男女之比为1.47:1,平均年龄(52.76±18.69)岁;院前急救出车时间(1.00±0.48)min,到达现场时间(7.80±1.87)min,抢救时间(12.87±2.24)min,送达目的地时间(9.62±1.89)min;发生率最高的前6位病种依次为外伤(26.85%)、心血管系统疾病(16.96%)、神经系统疾病(11.51%)、呼吸系统疾病(3.3%)、各种中毒(2.87%)、消化系统疾病(1.76%);出诊高峰时间段为8:00~20:00;月平均急救患者为6749例,5月出现最高峰,心血管系统疾病以12月较多,神经系统疾病以7月较多,呼吸系统疾病以2月较多;院前死亡患者7958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以心血管疾病(35.11%)、神经系统疾病(23.19%)和肿瘤、慢性疾病(21.89%)为主,20~40岁青年则以外伤(7.93%)和中毒(3.68%)为主。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和促进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和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院前救治的463例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3例昏迷患者的病因以脑血管意外最多,其次是中毒、严重创伤、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经院前救治后,病情好转180例(38.9%),稳定236例(51.0%),恶化29例(6.3%),现场死亡13例,途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3.9%。结论迅速准确判断昏迷的病因,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措施,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影响及提高成功率的策略。方法对南通市红十字救护中心出诊的328例(急救组)以及由现场司机等送医院的213例(对照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现场救治、转运、医院救治转归作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急救组、对照组的急救响应时间分别为(9.85±1.52)min、(2.16±0.37)min;而医院反应时间分别为(16.47±2.65)min、(11.54±6.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良好率、重残率、植物生存及病死率情况:急救组分别为:32.31,22.26,3.66,6.71;而对照纽分别为15.49,39.91,7.52,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及时、实效的院前急救加院前、院内的无缝隙连接为患者挽救赢得了时间,对于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康定地区132例院前死亡患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兵 《四川医学》2009,30(8):1280-1282
目的了解康定地区院前死亡患者的情况,寻找降低院前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办法。方法对2003年3月1日-2009年2月28日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的性别、年龄、死亡谱、季度分布、急救半径、出诊时间、病死率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中,男女比例为2.88:1,平均年龄46.6岁;院前死亡谱前4住依次是创伤64例(48.48%)、死亡原因不明37例(28.03%)、心血管疾病11例(8.3%)、脑血管疾病9例(6.82%),出诊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18:00~9:00时间段;出诊里程:8公里以内占55.30%,8公里以外占44.70%,全年12个月院前死亡人数无明显差异,病死率7.13%。结论本结果可为建立高原地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高原地区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降低院前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彦龙 《中外医疗》2013,(29):90-90,92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的院前处理措施,促进后期多发伤院前处理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院前处理的417例多发伤患者的总体临床资料(院前处理时间、伤情评估结果、处理措施等).结果 417例多发伤患者中,出现55例(13.19%)死亡患者.院前急救处理时间在30 min以内的死亡患者为7.27%(16/220),60 min以上死亡患者18.6% (35/188),60~120 min死亡的患者为44.44% (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伤后急救处理时间越及时,患者的成功救治率越高.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行综合急救措施,能够直接提高多发伤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促进临床预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峥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135-136
目的:回顾分析43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探讨提高心肺复苏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院前出诊的43例猝死患者,均在院前急救进行心肺复苏,分为A组(成功组和有效组)和B组(失败组)。结果:所有43例患者经院前抢救,成功3例(7%),有效6例(14%),无效34例(79%);A组猝死前有症状呼叫120(例)、开始CPR时间(min)和开始电除颤时间(min)均优于B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及早规范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因素,为降低院前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8年院前死亡病例876例,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876例院前死亡病例平均年龄45.3岁,男女性别比为2.11∶1,死因顺位依次为车祸、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叫-反应间期(4.12±2.07)min,呼叫-到达现场间期(12.56±7.49)min。结论创伤以青壮年多见,心脑血管急症以老年人多见。EMS人员的素质、急救能力,人群普及CPR的广度,呼叫-到达现场间期的控制等方面均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院前创伤急救的组织实施及救治技术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120”出诊急救的创伤患者6928例救治资料。结果 伤者以21~50岁最多,占79.30%;伤因以交通伤(39%)、斗殴伤(30%)、工伤及坠落伤(10.74%)为主;伤情按院前创伤指数(TI)分:危重患者1454例,中至轻伤5388例;院前急救成功率96.43%,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12.97%,转运途中死亡率为零。结论控制救治反应时间.落实“三线出诊”机制,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完善急救及转运设备,建立管理科学、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董秀利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779-78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的综合措施,确保院前抢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给予心电监护、呼吸支持、镇静、适当干预血压及血糖、头部降温及脱水降颅压等综合措施。结果 58例患者从发病到院前抢救时间为(130±50)min,到达现场至转运时间为(30±20)min.所有患者均安全转运回院,未在院前发生呼吸、心搏停止,现场和入院时两次GG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性的救治措施在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救治中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及时规范的院前救治措施是降低急性脑卒中院前病死率,提高进一步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因素,为降低院前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8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间院前死亡912例患者发病的性别、年龄、时间段、死因、反应时间、现场心电图表现。结果 912例院前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6∶1;平均年龄46.30岁;每日多发时段为10:00~13:00(占25.32%)及6:00~9:00(占21.29%);死因顺位依次为车祸外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叫-反应间期(3.12±2.07)min,呼叫-到达现场时间(13.56±7.43)min。结论车祸外伤以青壮年多见,心脑血管急症以老年人多见,急救能力、群众普及CPR的广度、呼叫-到达现场间期的控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病种、出诊时间、月份、出诊半径、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所有院前急救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年龄54.2±15.1岁,院前急救反应平均时间9.35±2.58分钟,电话呼叫以6:00~9:00和18:00~21:00时为多,一年中以7~8月、1~2月为最多,排列前5名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外伤、急腹症、呼吸系统疾病,出诊半径≥5km者占50.79%,得到有效处理的仅占55.12%,到达现场已死亡患者62例.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以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急救人才培养、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制定急救工作重点、促进120急救指挥系统规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致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救治,提高现场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2007年2月~2010年2月院前出诊现场救治由于交通事故引发的多发伤患者4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现场紧急救治后有47例成功转运回院,现场死亡1例,转运途中出现病情变化,到达急诊室后抢救无效死亡3例,总抢救成功率为91.67%.结论:加强院前急救人员处置能力,根据现场多发伤患者创伤类型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紧急救治是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调查本地区社区人群2013年1~12月的院前急救相关资料,探讨合理的院前急救的综合防治策略。方法对本地区社区人群的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呼叫反应时间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地区院前急救例数总计约9751例,创伤所占比例最多,共约2061人,约占21.14%,无明显季节分布。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共约1855人,约占19.02%,冬春季节多见。心血管疾病,共约1826人,约占18.73%,冬春季节多见。院前死亡无一例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呼叫反应时间约为20分钟。结论(1)加强社区人员培训,同时做好宣传、制定个性化方案,有效预防院前急症发生。(2)对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并率先垂范,具备普及心肺复苏的认知观念。(3)优化120呼叫及出诊流程,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院前死亡病例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突发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的日益增加,已成为院前急救十分突出的问题。同时,城镇社区医疗的不够完善,人们对急救知识的缺乏和意识的淡漠,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院前的死亡率。回顾我院急救中心1999~2005年期间出诊情况,共出诊9773人次,其中社区出诊7880人次,占全部出诊的84.09%;院前死亡共计416人,其中社区死亡336人,占院前死亡总数的80.77%。因此,加强院前急诊急救,建立与社区居民相适应的急救医疗网络体系,普及全民急救意识和技能,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急救医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简称:CO中毒)院前抢救中"120"指挥流程及现场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120"接警时紧急受理流程:迅速病情判断、调度指挥出诊、电话指导抢救、院前救护流程、完善院前急救网络系统的管理等措施,有效救治急性CO中毒患者。结果230起急性CO中毒331例患者,64例现场对症处理,257例接回医院进一步治疗后痊愈出院,10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规范的院前急救流程、综合的应急能力、完善的院前急救网络管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院前救治的797例脑卒中患者资料,该人数占同期院前急救人数的10.4%,男性平均(67±14)岁,女性平均(72±14)岁(P<0.01),随年龄增长脑卒中人数增加(P<0.05).9:00~ 10:00是高发时段(61例,占7.7%),凌晨4:00 ~5:00发病率最低(9例,占1.1%).送至三级甲等医院人数552例,占69.3%,以患方自主择院为主(626例,78.5%).急救反应时间(接警至到达现场时间)平均13.49 min,10 min内318例(39.9%),急救总耗时平均38.11 min.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某地区496例次社区急诊出诊患者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刘奕然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825-827
目的分析天津市某地区社区居民对急诊出诊的需求现状,研究城市急救网络中社区卫生服务出诊急救的建设和发展对策。方法对2003~2006年天津市某地区496例次急诊出诊记录进行系统回顾,采用Utstein模式对复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社区居民呼叫社区卫生服务急诊出诊的主要症状以胸痛最多(26.41%),心血管疾病占急诊疾病构成的首位(33.67%)。其中57例需复苏救治患者的平均呼叫-到达间期为(6.8±2.3)min,其复苏存活出院率为26.32%。446例非院前死亡患者中,后期转院者占40.13%。结论(1)社区急诊出诊服务以其地域优势,可以缩短呼叫-到达的时间,提高院前复苏存活率,成为城市院前急救体系的有力补充。(2)社区急诊出诊服务能够缓解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压力。(3)应根据服务需求,有重点地加强社区医护人员的临床急救技能培训与考核,改善急诊出诊设备,提高医护人员急诊出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抢救处理功能。方法:分析急救中心樊城站院前急救193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病种人数、院前死亡病种、病因分布等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院前急救病因中以创伤和心血管疾病为主,院前急救中死亡病例中>60岁(52.27%);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疾病39.70%和创伤23.58%。结论: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出相应急救对策。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记录2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溶栓时间以及转运至医院时间,并观察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转入普通病房人数占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转运至医院时间、溶栓时间分别为(0.96±0.22)min、(21.62±3.68)min、(150.69±10.43)min、(1.06±0.3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予以个体化护理,可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三年我院急诊院前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和治疗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院前急救,提高急诊院前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急诊院前昏迷患者1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9例昏迷患者中,脑卒中41例(31.8%),严重创伤例33(25.6%),急性中毒21例(16.3%),糖尿病急症14例(10.9%),其他如肺性脑病、肝昏迷、尿毒症性脑等20例(15.5%)。现场需心肺复苏15例(11.6%),有效10例,无效死亡5例(3.9%)。安全转运回医院124例,转运成功率(96.1%)。结论急诊院前昏迷患者,结合病史和体征,可先考虑脑卒中、急性中毒、糖尿病急症等常见病,并进行相应检查,明确诊断,缩短病因诊断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