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防高血压脑出血的自我管理。方法选择2010-03—2016-03在某院长期透析并发高血压患者3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6名,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自我管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自我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知晓率上升;血压控制优良率呈上升趋势,血压控制不良率呈下降趋势,患者用药依从性、限盐限量饮食、规律透析、体育锻炼等行为均有所改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用药依从性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属强化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透析期间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强化教育。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压、血红蛋白、肾功能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规律透析、按时自测、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内瘘护理正确、体质量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以及血压、血红蛋白、肾功能、钾离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家属实施强化教育,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使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童赟  蓝建珍  林泽文  李英文  黄霞  刘艳华 《全科护理》2012,10(22):2056-2057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通过层级管理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对自我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透析依从性、饮食控制等自我管理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内瘘堵塞、心血管疾病、感染、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管理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减少透析并发症,延长病人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方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影响自我管理行为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对饮食、锻炼、服药及血压监测等自我行为进行合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高于干预前(P0.01),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自我管理行为可以帮助患者明确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建立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控制水盐的摄入,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又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压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并比较干预前后病人对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情况,血压、体重量和超滤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自我管理教育后病人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优于干预前(P0.05),规律透析、合理饮食限水、遵医用药、正确护理内瘘、干体重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P0.01),干预后血透患者的血压、超滤量、体重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抽签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75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开始透析时、出院时、透析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抑郁、焦虑、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等.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透析时、出院时、透析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抑郁、焦虑、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钠控制依从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钠控制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透析体重量、血压、超滤量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5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体重量、血压和超滤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且水钠控制依从性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了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水钠控制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调查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3个月后,体重、血压控制情况及心衰情况。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患者体重控制、高血压控制、心衰发生率,较未进行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的依从性,自觉控制水盐的摄人,减少透析间期体重过度增长,减少高血压、心衰的发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针对血液透析治疗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同伴教育,干预6个月后,通过透析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饮食控制、血管通路维护、血压、体重监测以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方面比较,2组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透析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饮食控制、血管通路维护、血压、体重监测以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状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根据结果分为抑郁组32例及非抑郁组27例。比较2组患者服药、遵守透析方案、控制液体摄入、运动等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4.24%,治疗不依从率为84.7%;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患者在总不依从及服药、遵守透析方案、控制液体摄入、运动等治疗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评分与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较高,治疗依从性较差,抑郁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一项因素,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方案中应包括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建英 《当代护士》2014,(12):93-9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透高血压患者居家口服降压药的依从性,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方法对维持性透析6个月以上、口服至少1种降压药的透析患者进行居家口服降压药的依从性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半年后再次调查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维持性血透高血压患者居家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比例由27%增加到60%(P〈0.05)。结论对维持血透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居家服药的依从性,使血压的达标率提高,并减少患者高血压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压,降低脑血管发病率。方法对156例高血压患者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个体特点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对饮食、锻炼、服药、血压监测等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合理干预。结果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了比较全面、正确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用药知识、药物注意事项和自我保健知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在知、信的基础上建立院外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麻风康复者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影响. 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麻风康复者高血压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将纳入调查研究的2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护理干预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对策的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 结果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依从性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医患关系一般、高血压知识知晓度差、经济收入低;护理干预组在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 05 ). 结论 麻风康复者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与年龄、高血压知识知晓程度、医患关系不良、经济收入低有关,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改善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量表对上海市金山区2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良好者占42.70%,依从性中等占51.46%,依从性差者占5.84%;液体摄入依从性得分最低,为3.53分,其次是食物摄入依从性3.57分、用药依从性4.49分、透析方案依从性4.53分。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P=0.036)。贫血病人高血压升高值与服药依从性呈负相关(r=-0.244,P=0.049);血压正常的贫血病人贫血程度及血磷、血钾高的程度与饮食依从性呈负相关(r=-0.350,P=0.031);低血压病人血压降低值与饮水依从性呈正相关(r=0.263,P=0.043)。[结论]对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钙拮抗剂、利尿剂等药物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专案,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采取个体化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门诊护理措施。观察2组护理干预后6个月遵医行为(规律服药、主动测量血压、定期体检)、健康知识知晓(知晓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并发症和危害、学会自测血压、学会合理膳食、掌握运动的方法)及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6个月血压(SBP、DBP)控制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规律服药、主动测量血压、定期体检、知晓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并发症和危害、学会自测血压、学会合理膳食、掌握运动的方法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SBP、DB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同步进行首次透析前、透析中、透析间期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生活指导。结果:50例患者没有急诊透析,未出现心力衰竭和高血钾危像,血压平稳,体重及血色素均明显提高。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减少并发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状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根据结果分为抑郁组32例及非抑郁组27例.比较2组患者服药、遵守透析方案、控制液体摄入、运动等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4.24%,治疗不依从率为84.7%;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患者在总不依从及服药、遵守透析方案、控制液体摄入、运动等治疗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评分与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较高,治疗依从性较差,抑郁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一项因素,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方案中应包括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改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控制血压,降低脑血管发病率.方法 对80例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个体特点进行疾病知识、饮食、运动、服药、血压监测等全程健康宣教.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用药和自我保健知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MHD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一般指导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患者的评估情况增加护理干预措施.在每次透析时及透析间期分别对每个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异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血压异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用药依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是提高MHD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控制血压达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