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缓解期神经症患者在人格维度、人格特质水平、人格模型方面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采用NEO-PI-R个性问卷对137例患者及13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缓解期神经症患者在NEO-PI-R五维度的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外向性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缓解期神经症在30种特质层面的焦虑、愤怒、抑郁、脆弱性、幻想特质层面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活动性、正性情绪、行动、价值、信任感、自律性特质层面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缓解期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人的人格特征在两个维度、多个特质层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杀人患者和42例普通杀人犯就其一般资料、凶杀心理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精神正常杀人犯在凶杀心理、凶杀对象、激发因素、预谋、行为辨认、控制和人际关系、情绪障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精神分裂症凶杀患者P、E和N数值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凶杀患者的凶杀心理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其个性心理特征不稳定,对现实刺激反应呈偏离常态,易出现凶杀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青少年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作对照分析,以便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74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87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在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因子和总分方面得分均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患者大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P〈O.01),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P〈O.05)。消极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因子和总分方面呈正相关(P〈O.01),积极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因子和总分方面呈负相关(P〈O.01,P〈0.05)。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可能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有关。减轻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受惩罚度,使其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积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便于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血浆中 S100蛋白浓度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 MECT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浆 S100B蛋白浓度变化,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S100B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阳性PANSS评分、阴性PANSS评分、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 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血浆中的 S100B蛋白浓度逐渐恢复为正常,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药物奥氮平和利培酮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对照组30例、同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前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奥氮平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经抗精神药物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且长期住院的患者体内的血清尿酸变化以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且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为研究组,另选100例无精神分裂症的正常老人为对照组。采用酶标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进行测定。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病程存在正相关性即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而升高,其中男性患者相对于女性患者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3,P<0.05),对照组患者的尿酸浓度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57,P<0.05)。结论慢性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尿酸体内代谢异常,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代谢情况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CA125,探讨二者在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活动期UC患者、31例缓解期UC患者及69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及CA125水平。结果1.活动期UC组患者血清CRP及CA125水平都高于缓解期UC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UC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型UC患者血清CRP及CA125水平高于轻、中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CRP及CA125水平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有妄想与无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亚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检测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的P300亚成分,并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进行精4神症状的评定,按PANSS量表中阳性量表P1项得分≥3分者归入有妄想组,其余归入无妄想组。结果两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在四个记录区,P3a、P3b波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无妄想组,P3a波幅在C3、Pz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b波幅在四个记录区,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无妄想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9.
血清S-100b蛋白自身抗体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症状、疗效与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间接ELISA检测153例正常人、32例连续服抗精神药物的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前至少14d未服抗精神药物并完成12周治疗的复发精神分裂症60例及30例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病人人院时及完成12周治疗后应用PANSS量表对患者进行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评定。结果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阳性率初发病组与复发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复发组之间病程长短无显著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与PANSS量表评分呈现正相关(r=0.28,P〈0.05);进一步观察与PANSS量表的N(阴性症状)呈正相关(r=0.33,P〈0.05),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抗体与分裂症患者病程及严重程度相关,并与阴性症状呈正相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是否有效与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0.
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的人格特征,为自杀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特征量表(MMPI),对急诊抢救成功的20例自杀未遂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测试,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障碍的辅助分类诊断比较,自杀未遂组患者精神病性障碍发生概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抑郁焦虑性障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基本量表分值的比较,自杀未遂组患者疑病(ns)、抑郁症(D)、癔病(Hy)、精神病态(Pd)、偏执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自杀预测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主要为抑郁焦虑性障碍,而无显著的精神病性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质的差异性。方法对39例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及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附加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神经质、偏执及病态人格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神经质量表评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P<0.01);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神经质量表评分与病态人格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偏执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质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突出,可能存在神经质-病态人格、偏执2种不同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1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并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男性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精神质维度分与中国常模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外向、神经质、掩饰维度分与中国常模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患者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维度分与中国常模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时要注意培养患者的健康人格,促进患者个性特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每组56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第三版的空间广度测验(WMS-ⅢSST)、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分别对工作记忆、言语记忆和视觉记忆领域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的WMS-ⅢSST HVLT-R和BVMT-R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两组的HVLT-R和BVMT-R得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在治疗后的WMS-ⅢSST得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利培酮治疗前后WMS-ⅢSST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具有改善作用,阿立哌唑对某些记忆功能改善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性格测定把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易感性格人群筛查出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降低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艾森克个件问卷(EPQ)调查发生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患者性格特征,并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精神质(P)维度、效度最表(L)分差异无疑著性(P〈0.05),神经质(N)、内一外倾(E)分有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EPQ各因子分均下降,N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预期性恶心呕吐程度下降明显(P〈0.05)。结论预期性恶心呕吐患者具有焦虑、担忧、忧郁不乐、情感反应强烈等神经质,属情绪不稳定个性,根据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各量表值,对预期性恶心呕吐患者进行心理及行为干预,降低预期性恶心呕吐患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查,并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平均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女性患者聪慧性、稳定性、敢为性、幻想性、紧张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实验性平均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与常模比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特征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与21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自尊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患者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精神质、掩饰倾向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外倾、神经质维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自尊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自尊量表评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内外倾、掩饰倾向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神经质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特征存在明显缺陷,且与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人院顺序以奇偶法分成两组,奥氮平组38例,口服奥氮平治疗,利培酮组40例,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或0.01);奥氮平组治疗2周末较利培酮组下降更显著(P〈O.05),其他时段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奥氮平组总有效率为89.5%,利培酮组为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35,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但奥氮平起效更快,可以作为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男护生人格特质对择业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特质问卷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30名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性格(E量表)与择业效能感的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和问题解决3个维度呈正相关(P<0.05),与总的择业效能感和制定规划呈正相关(P<0.01),其中情绪的稳定性(N量表)和择业效能感中的自我评价、收集信息2个维度呈正相关(P<0.01),但与选择目标、制订规划和问题解决3个维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男护生人格特质的内外向性格和情绪稳定性对择业效能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阳性症状为主型精神分裂症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或抑郁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为其鉴别诊断提供线索。方法采用MMPI测试软件,评估24例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37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或抑郁的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人格特征,分别计算临床量表10个因子分值。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男性患者的社会内向因子分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40);双相障碍男、女性患者之间的临床量表10个因子分均未见差异。两组患者的临床量表10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的精神病态、偏执性人格、精神分裂症、轻躁狂因子分高于中国常模划界的T分,双相障碍患者的偏执性人格因子分高于中国常模划界的T分,其余均低于中国常模标准。结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人格特征改变,两组患者MMPI无明显差异,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的社会内向人格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4例,口服利培酮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奋乃静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8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显效率82.3%,对照组为80.6%,两组显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8w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均〈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肌肉震颤、静坐不能、口干、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