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成功阻滞前(T0)、成功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的心率及血压,测定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肺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FVC与阻滞前FVC之比,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麻醉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血压及FVC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但T 1及T2的心率及血压、各时点FVC%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5-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在同侧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下行锁骨手术16例,结果表明,本法麻醉效果确切,手术范围阻滞完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行单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20m L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20m L和15m L。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4%罗哌卡因。记录颈浅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5分钟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善率及麻醉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区域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的锁骨骨折病人10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50例选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Ⅱ组50例选择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2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的麻醉效果(100.0%)优于Ⅱ组的麻醉效果(72.0%)(P<0.05),2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2组病人均未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麻醉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组)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相关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0%,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峻岭  朱珩 《医学综述》2008,14(11):1750-1752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锁骨骨折3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身麻醉组(A组),臂丛阻滞麻醉组(B组),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10min(T2)、上钢板时(T3)、缝合时(T4),记录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适次数和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和术中不适次数与A、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时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C组患者情况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手术中,麻醉效果接近全身麻醉,但操作简单,麻醉管理方便,更适合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术中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氧饱和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的痛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神经阻滞的有效方法。方法 锁骨骨折100例分为两组,Ⅰ级50例C4点颈深,颈浅丛阻滞,Ⅱ组50例行颈丛肌间沟穿刺法阻滞。结果 Ⅰ组60%病人麻醉效果满意,Ⅱ组98%病人麻醉效果满意。结论颈丛肌间沟穿刺法阻滞可同时阻滞颈丛和臂丛,范围可达C3-T2,完全满足锁骨骨折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肌间沟顶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能源鹤煤公司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C6横突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肌间沟顶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统计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镇静效果(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38%(62/65),高于对照组的69.23%(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2 h,观察组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沟顶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术中,可有效缓解术中患者疼痛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裴芩  李坤 《中国现代医生》2014,(21):147-149
目的 观察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共60例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实施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颈丛改良法阻滞麻醉,对阻滞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3.3%,实施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明显高于颈丛改良法阻滞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4例轻度的霍纳式综合征,1例喉反神经阻滞;对照组出现6例霍纳式综合征,3例喉反神经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膈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是一种效果非常理想的麻醉方法,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建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790-791
目的观察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含1:20万U肾上腺素),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3.
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1995年对13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采用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法进行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并与肌间沟臂丛(26例)、颈丛一点法(12例)的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女22例,男29例。年龄14~60岁。骨折部位:锁骨远端14例,锁骨中段26例,锁骨近端11例。按麻醉方法分为3组: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13例,臂丛阻滞26例,颈丛阻滞12例。1.2 麻醉前用药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1.3 麻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比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和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同定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三组:I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II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III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颈臂丛联合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最佳(P<0.05);而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要好于单纯的颈丛或臂丛阻滞麻醉,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6.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改进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U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结论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的效果(优良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的效果94.12%,优于对照组72.55%,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在麻醉前(SBP)、(HR)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切皮时、骨折复位时,观察组SBP.HR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呈现为逐步上升状态,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3.7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辞,不但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麻醉效果,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侯剑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66-566
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基层医院多采用神经阻滞来完成手术,但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往往阻滞不完全,其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常需要复合大量的镇痛镇静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既增加了麻醉风险,患者也要承受很大的痛苦。我院麻醉科从2005年起采用高位肌间沟阻滞,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宜波  颜学军 《海南医学》2010,21(22):95-96
目的比较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浅丛联合C5或C6横突神经阻滞的效果,为锁骨骨折手术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锁骨骨折病人60例(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3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内侧1/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5横突神经阻滞,外侧2/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6横突神经阻滞。每组含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15例。结果 A组成功率为60.0%,B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颈浅丛联合C5横突或C6横突是一种定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应用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20例,在所有患者中采用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70例,将其设为A组;采用臂丛麻醉的患者50例,将其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HR以及MAP等指标的水平以及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表现。结果:在A组中,HR水平平均为(95.9±8.2)次,MAP水平为(89.3±21.6),与B组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差异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麻醉效果方面,A组优于B组明显(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麻醉方法选择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获得的麻醉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