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PAT)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应用PAT者48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同时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异体输血(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HBT)者48名,比较2组间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PAT,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T与HBT 2组比较,术前及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学检测指标显示,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PAT或HBT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Rh(D)阴性孕妇42名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比较贮存式自体输血组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 d RBC、Hb、Hct、Plt数量,并观察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结果 42名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 d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母婴预后良好,认为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急性等容稀释性自身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身输血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60名择期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38名同期、同等条件、同类手术的异体输血患者做对照组。结果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HAT后,其术前、术中RBC、Hb、Hct、Pl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7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输异体血减小,输血反应相当减小(P<0.01)。2组术前、术后RBC、Hb、Hct、Pl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HAT心脏外科手术患者,HAT操作简便,无副作用,节约血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Rh(D)阴性孕妇在预计预产期前1~3周贮存自体血液,待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结果:40例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3 d血常规主要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9例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回输后血常规与回输前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对母婴安全不会造成危险,认为贮存式自体输血对妊娠晚期孕妇是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式,有利于将Rh(D)阴性血液科学、安全用于临床,是可行且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hD(-)择期手术患者在围术期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效果。方法观察6名RhD(-)患者围术期采血前、采血后10 min、术中、回输后10 min 4个时点血电解质(K+、Na+、Cl-)、Hb、Hct、Plt、PT、APTT的变化。记录患者采血、失血、输血情况。结果 K+、Na+、Hb、Hct、Plt、PT、APTT各数据采血后10 min、术中与采血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回输后10 min有所回升与采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均无输注异体血。结论择期手术RhD(-)患者在围术期可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节约用血和有利于血液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近年来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应用情况,为下一步PABD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2016年本院5个临床科室所有开展PABD的择期手术患者170例,计算择期手术患者PABD的使用比例,比较年龄、体重、采血量、手术失血量、贮血至手术时间的差异,观察采血前后和手术前后RBC、Hb、Hct、Plt数量变化,以及献血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择期手术患者PABD的应用比例较低,患者手术前后的RBC数与采血前后Plt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外科经皮肾镜碎石术、穿刺取石术和造瘘取石等术3类患者采血量、采血前Hb、手术后Hb、手术失血量、贮血至手术间隔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100 g/L者占88.52%(117/136)。3例患者在采集自体血时出现轻度献血反应。44例患者将贮存的自体血在术中或术后全部回输,未发生任何输血不良反应。1名患者自体贮血量不够,使用了同种异体血。结论PABD相对安全与节约血液资源,本院在促进PABD方面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与空间,有关部门可针对具体情况,加大应用与管理力度,使我院PABD更好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预存式自体输血,评估其在成分式预存自体输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普外科、骨科的择期手术患者中符合预存式自体输血指证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术前采集自体全血、成分单采自体红细胞及未进行自体血预存的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3 d Hb、Hct、Plt变化,及术后异体血输注率、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评价预存式自体成分输血的有效性。结果自体成分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117.66±18.02)g/L vs.(118.4±16.79)g/L vs.(143.6±10.96)g/L,P0.05;Hct(36.26±4.63)%vs.(36.24±4.85)%vs.(43.17±3.15)%,P0.05;Plt(201.29±58.09)×109/L vs.(202.28±48.06)×109/L vs.(240.11±72.29)×109/L,P0.05均较术前下降;与术前比较自体全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139.43±12.11)g/L vs.(114.93±15.87)g/L vs.(112.72±17.9)g/L,P0.05;Hct(42.45±3.08)%vs.(35.73±4.3)%vs.(34.08±5.44)%,P0.05;Plt(242.36±56.25)×109/L vs.(205.84±65.73)×109/L vs.(197.89±54.71)×109/L,P0.05均降低;对照组术后1 d、3 d较术前Hb(117.7±18.42)g/L vs.(112.62±18.2)g/L vs.(139.97±11.12)g/L,P0.05;Hct(35.33±5.26)%vs.(33.73±5.42)%vs.(42.33±3.86)%,P0.05;Plt(166.27±57.74)×109/L vs.(154.08±55.75)×109/L vs.(216.13±82.21)×109/L,P0.05均降低,但3组患者术后Hb110 g/L,Hct≥33%。3组患者术后1 d、3 d Hb、H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成分血组及自体全血组术后1 d、3 d Plt高于对照组(P0.05)。自体成分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缩短了术后平均住院日(17.93±7.13)d,(13.09±5.58)d,P0.05,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9±5.58)d,(14.39±5.13)d,P0.05。自体成分血组患者的异体血输注率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22.7%,P0.05)。结论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血输注,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异体血输注率,此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输血具有可行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 2 4 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分为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A组 1 2 0例采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抽取自体血 4 0 0~ 80 0ml、平均 6 0 0ml,然后根据手术患者的失血情况将抽出的血液予以回输 ,不足部分再补充适量异体血 ;B组 1 2 0例采用常规输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回输自体血的血量及输异体血的血量、并发症、RBC、Hb、Hc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A组术前和术后 2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 7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减少输异体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血液保护技术推广提供循证输血学证据.方法 111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手术当天至术后7d内输血方式分为3组,自体组仅输自体血,异体组仅输异体血,混合组输自体血和异体血;自体血主要为术后回收非洗涤式自体全血.比较3组总失血量、自体血及术日至术后7d内异体血输注量、术前、术后Hb及变化.结果 自体组与混合组总失血量均较高于异体组,但自体组与混合组无差异;自体组与混合组自体血输注量无差异;异体组与混合组术日RBC输注量和7 d RBC输注量无差异;3组内术前与术后1d、7d Hb值配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自体组术前Hb值最高,异体组最低;术后1 dHb改变3组无差异;但自体组术后7d Hb改变值高于异体组,混合组与其他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结合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失血,可灵活应用术后自体血液回收以减少甚至避免异体输血;临床医师接受该技术的同时,也应注重输血指证的把握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输血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2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输血方式分为自体组(自体贮血式输血,n=42)与异体组(异体输血,n=40),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自体、异体输血量,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统计输血并发症。结果 (1)自体组累计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PLT、WBC上升,RBC、Hb、Hct降低,自体组术后Hb、PLT、Hct水平均高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出生后1min、5min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及脐动脉血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自体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对产妇母婴结局无负面影响,同时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经济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确定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其中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进行术前自体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21~73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采血前平均Hb为(147.34&#177;12.69) g/L,Hct为(43.41土3.72)%;使用异体血术前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18~71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术前平均Hb为(133.93&#177;25.94) g/L,Hct为(38.24&#177;9.41)%,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00例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组使用血液总量319U,100例输注异体血组使用血液655U,两者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血液使用总量、平均异体红细胞量、平均异体血浆量均明显降低(P<0.05).自体输血组采血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d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到出院的平均时间为(6.58&#177;1.9)d,异体输血组患者为(10.01&#177;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而异体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同时自体输血组患者的住院成本明显降低(P<0.05).结论 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较异体输血法对红细胞破坏少,血液输注量少,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感染率低,经济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瓣膜病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余涛  郑祥德  王耀华 《华西医学》2009,(8):1995-1997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循环、血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大失血手术患者27例,采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经过滤、离心、清洗后回输给患者。分不同时点观察HR、SBP、MAP、DBP、SPO2的变化,并监测RBC、Plt、HB、Hct、FIB、PT、APTT的变化。计算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随机选择8例进行回收原血和回输血血细胞学比较。结果:(1)术前血压较低,心率较快,回输血液后,HR显著降低(P〈0.01),SBP和MAP显著升高(P〈0.01)。(2)术前RBC、HB和Hct均低于正常水平,回输后各时点均升高明显(P〈0.01)。术前FIB和Plt低于正常水平,回输后各时点增高,但无显著意义。PT、APTT无明显变化。(3)回收原血平均每例3735 mL,回输血平均每例1589 mL,异体输血率为25%。(4)回输血RBC、HB和Hct均显著高于回收原血(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用于临床安全可靠,能有效维持循环的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贮存式自身输血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本院进行贮存式自身输血的12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及自体血回输情况。结果 127例供者共采集自体血70 550 m L,仅2例出现轻度献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127);采集骨髓血100 159m L。117例供者骨髓血采集前WBC(27.02±8.21)×1010/L、Plt(213.19±62.42)×109/L、RBC(4.31±0.44)×1012/L、Hb(131.53±14.53)g/L,自体血回输后1d WBC(35.85±9.08)×1010/L、Plt(188.34±50.24)×109/L、RBC(4.02±0.41)×1012/L、Hb(122.60±13.48)g/L。自体血回输后1 d造血干细胞供者WBC明显高于采髓前(P0.05),Plt、RBC、Hb明显减低(P0.05)。结论贮存式自身输血能节约血液资源,防止输血相关疾病发生,可应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体血利用率的因素,探讨其在择期手术贮存式自体血采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11月对本院106名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患者和97名未备自体血患者贮存式自体血的利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Hb水平、术中预计出血量、自体血回输率、异体血输注及人均输血量等,对PABD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6名PABD患者中有101例(95.3%)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77例患者(72.6%)术中仅输注自体血,26例(24.5%)因术中出血较多而又输注异体血;5例(4.7%)自体血未回输。当患者术前Hb水平125 g/L时,术中实际出血量800 m L时,PABD组总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800 m L时,2组患者总输血量没有差异,与术前Hb水平无关。结论患者术前Hb水平较高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时,实施PABD增加了总的输血量和自体血的报废率,对异体血的节约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5.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骨科较大手术3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及比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后Hb、Hct值及术中出血量相似,而输入异体血量及比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减少或避免输异体血,减少甚至杜绝输异体血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用血,加强围手术期血液输注管理。方法回顾分析108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分析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用血合理性和特点。结果 108名患者围手术期输注异体血患者80名,异体血输血率74.00%;RBC、血浆、血小板输注率分别为74.00%、69.40%、12.04%;手术例均RBC、血浆、血小板输注量分别为10.30 U、953.70 mL、0.42 U;总自体输血率38.90%,例均自体采血量795.00 mL;108例腹膜后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合理异体RBC输注9例,不合理异体RBC输注率为8.33%;术中出血量>500 mL"RBC过量输注"25例,占比23.15%;"RBC过量输注"患者术前Hb、Hct及术后1dHb、Hct水平明显高于无"RBC过量输注"患者,2组结果比较,P<0.01。结论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不合理RBC输注比例为8.33%;"RBC过量输注"率为23.15%,术前高Hb、Hct患者更易导致"RBC过量输注";外科围手术期临床用血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B超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择期行剖宫产术的6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试验组行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行异体血输血。对比两组输血前、中、后的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手术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前和术后24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输血前血压显著低于术前,输血中血压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组间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及术后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b、RBC、HCT、PLT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RBC、HCT、PLT术前、术后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回收式自体输血疗效显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无不良影响,可节约血源并有效避免异体血存在的潜在危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收中输注不同晶体溶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河北省中医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98名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98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奇数入观察组,偶数入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在自体血液回收中输注醋酸林格氏液,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观察2组患者自体血回输前、回输后2 h、24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FT),以及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记录2组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及术中输血不良反应,检测和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24 h血乳酸水平、Plt、ALT等。结果 1)98名急诊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经血液回收机回收后,均获得血细胞压积为65%的浓缩血液,并于术后2 h内回输给患者。回输后MAP、RBC、Hb比术前明显增高,HR、CFT比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2组患者术中均未观察到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2组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以及术前血乳酸水平、Plt及AL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乳酸水平、ALT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Plt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24 h血乳酸水平、ALT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自体血回收时,输注醋酸林格氏液可改善回收血质量,防止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对血小板和肝功能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颌面部正颌-正畸联合手术患者围术期异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60名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拟进行颌面部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患者于术前7 d(T1)、术前1 d(T2)皮下注射rHuEPO各5 000 U,术前1 d同时静脉注射蔗糖铁溶液100 mg。对照组除了不用rHuEPO和蔗糖铁注射液外,其他治疗同实验组。记录患者术前7d、1d及术后d1(T3)、d3(T4)、d7(T5)、d30(T6)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记录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指标,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围术期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输入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T1时间点2组RBC、Hb、Hct、RET%、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RBC、Hb、Hct、RET%在T2、T3、T4、T5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b在T5时间点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Hb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同时间点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GPT、AST、BUN和SCr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围术期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及随访未发现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出血量较多的正颌-正畸联合手术应用rHuEPO可有效提高Hb水平,能减少异体血输入的风险,缓解血源紧张,且不会增加术后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杨松  郑祥德 《华西医学》2006,21(1):98-10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共116例,比较回输后HR、MAP、SPO2的变化;随机选择其中部分病例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术毕24h采血测定HB、Hct、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回收原血和回输血的RBC、HB和Hct。结果:(1)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2)术中自体血回输后HR减慢(P<0·01),MAP上升(P<0·01)。(3)HB和Hct在回输后升高(P<0·01);Plt在回输后择期病例低于术前(P<0·01),急诊病例无显著变化,但术毕24h两者均比术前升高显著(P<0·01)。(4)急诊病例FIB、PT和APTT于术后24h增加(P<0·01);择期病例在回输前和回输后FIB降低(P<0·01),而PT、APTT则延长(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5)回输血与回收原血比较RBC、HB和Hct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后循环功能较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节约血源和避免输血并发症。但出血量较大时,还不能完全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