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规范疼痛管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以寻求更优质的护理方法,达到提高患者疼痛满意度的目的.方法 选择2011年1~9月入住我院骨科实施四肢骨折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 行疼痛管理,试验组采用系统规范疼痛管理方法 对患者行疼痛护理.两组患者均由责任护士分别在患者术后6、12、24、48、72h采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尺)进行疼痛评估并纪录.术后72h,由疼痛控制小组护士运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重度为5.36%比28.57%;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优为50%比16.07%).结论 系统规范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疼痛满意度,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胫骨远端骨折接受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焦虑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肿胀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疼痛、肿胀及焦虑感,促进术后的恢复,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配法将150例因骨创伤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研究组的患者通过成立疼痛质量改进小组来针对可以影响控制疼痛的原因,构建术后疼痛管理模型,评估质量改进后的患者疼痛控制质量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控制方法.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较好,术后的疼痛平均评分均没有超过5分,术后24 h、48 h、72 h的平均疼痛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整体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为90.67%,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实施了持续疼痛管理质量改进后,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强度,且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管海梅 《大家健康》2016,(7):221-222
目的:研究分析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原因及其对疼痛进行护理所达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急症创伤骨科患者2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 >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P <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急症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观察及评估,并针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这一护理模式可有效患者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原因及其对疼痛进行护理所达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急症创伤骨科患者2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急症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观察及评估,并针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这一护理模式可有效患者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疼痛知识教育对创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认知度、疼痛控制措施及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宣教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创伤外科的1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教育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前疼痛相关知识教育、术后疼痛控制及镇痛药物相关知识教育,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3 d内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疼痛控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疼痛教育能转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显著改善创伤手术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疼痛控制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年限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符合标准的有104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疼痛控制护理,n=52)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52)。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48 h、术后72 h,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实施疼痛控制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急性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7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镇痛治疗,研究组疼痛护理骨干进行规范化疼痛教育,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疼痛控制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疼痛评估掌握率及依从性均为100%,对照组为79%,研究组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疼痛教育能帮助护士强化疼痛宣教技能,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镇痛依从性,有效控制术后患者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提高疼痛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获嘉县人民医院骨科于2013年6月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未进行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创伤性骨折患者9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病房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疼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镇痛药物使用率、护理依从率、心理障碍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创伤骨科患者经疼痛护理干预,改善了其身心状况,利于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以及个性化护理对疼痛的缓解程度。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45例急症创伤骨科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170例实施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其余175例实施个性化护理设为干预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干预组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微(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6.6%、90.6%,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加强对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因素的观察与评估,并采取个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规范化疼痛教育对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创建疼痛护理小组对创伤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教育,取得患者主动配合疼痛控制治疗,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疼痛,让患者更舒适地渡过围手术期.方法将2009年6月收治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镇痛治疗,研究组由疼痛护理小组进行规范化疼痛教育,对照组则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掌握率、疼痛控制配合度、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掌握率及疼痛控制配合度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76%与86%.研究组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疼痛教育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控制了围手术期疼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应用疼痛管理的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管理组,按传统护理方法管理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睡眠时间及对疼痛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管理组患者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术后疼痛满意度调查管理组比对照组得分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疼痛管理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03~2012-08间收治的骨创伤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骨科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疼痛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进行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并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术后48h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制定个体化、多元化、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规范围术期的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疼痛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创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韧性的影响,为制定创伤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6例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睡眠时间、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满意度和干预前后韧性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术后当天和第1天的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及韧性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疼痛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改善创伤手术患者疼痛的控制效果,提高患者韧性心理。  相似文献   

17.
张宏岭 《吉林医学》2013,(36):7745-7745
目的:研究和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全面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4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面疼痛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VAS屏风显著降低,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全面的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规范疼痛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诊创伤患者28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8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疼痛评估后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4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规范疼痛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中的舒适感,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单位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于骨科患者通常会于术后产生较为强烈的疼痛感,而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恢复其治疗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并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单位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于骨科患者通常会于术后产生较为强烈的疼痛感,而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恢复其治疗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并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