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性科学》2015,(11):85-8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依照入选标准,纳入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85例,根据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Vit E胶囊,100mg/次,2次/d;治疗组服用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1剂/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的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并观察配偶妊娠情况。结果:对照组用药后,其精液量、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精浆SOD和MDA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用药后,其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浆SOD和MDA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改善患者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浆SOD、精浆MDA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显著改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质量、精浆SOD和MDA。补肾活血方可能是通过降低生精环境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精子质量,治疗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少弱精子症患者,采用生精片与他莫昔芬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前来清远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存在不育症病史、精液常规检查提示少弱精子症、临床诊断为轻中度勃起功能障碍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生精片治疗组(n=37)、他莫昔芬治疗组(n=38)和双药联合治疗组(n=37)。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IIEF-5评分、精液常规和性激素检验结果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基础特征、精液质量、性生活状况等方面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患者在性生活状况和精液质量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中,双药联合治疗组患者在IIEF-5评分(20.40比16.30,P0.001)、精子密度(21.08×10~6比12.99×10~6,P0.001)和精子活力(36.29%比25.38%,P0.001)、睾酮值(3.92 ng/ml比3.77 ng/ml,P=0.001)等多个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相对于单药治疗,双药联合治疗组患者在IIEF-5评分改善(4.10比3.16比1.55,P0.001)和精子密度改善(8.09×10~6比7.66×10~6比7.39×10~6,P=0.002)方面效果最为突出。结论联合应用生精片和他莫昔芬可以有效改善合并轻中度勃起功能障碍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安琪  邹练 《中国性科学》2014,(11):75-81
目的:利用Meta分析观察生精汤类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生精汤类中药复方制剂治疗不育症的随机对照治疗(RCT),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发表偏倚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结果:9篇RCT文献纳入本项研究,累计病例7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精汤类复方制剂在提高总有效率[OR=4.62,95%CI(3.19,6.69),P<0.01]、改善精子密度[WMD=14.47,95%CI(12.85,16.10),P<0.01]、精子活率[WMD=15.92,95%CI(7.89,23.95),P<0.01]和精子活力(a+b)[WMD=15.07,95%CI(3.38,26.77),P<0.01]效果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生精汤类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少弱精子症中疗效确切,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清利湿热结合补益生精法治疗不育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是造成不育症的主要原因。而少、弱及少弱精子症的发生,主要是由生殖道和生殖腺的慢性炎症所造成。笔者在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运用中医学的治疗法则,确立先清利湿热消除生殖系统的慢性炎症,再行补益生精提高精子的数量和质量,以达到治疗不育症的目的。方法:将我院门诊167例少、弱及少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治疗组采用抗前列腺炎汤治疗一个月,再服用生精汤两个月治疗。对照组采用五子衍宗丸口服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对比。结论:治疗组,治愈率71.3%,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治愈率25%,总有效率61.5%。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先清利湿热再补益生精治疗不育症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麒麟丸联合左卡尼汀对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男性少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联合用药治疗组,B组为左卡尼汀治疗组,C组为麒麟丸治疗组,治疗前、后2个月对病例进行精液参数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C组患者治疗后精子密度及活力提高(P0.01),但C组精子活力的改善明显低于A组;B组治疗后精子活力提高,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麒麟丸可提高患者的精子密度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精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精子形态、DNA碎片指数(DFI)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05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116例进行体检的有生育史且身体健康的男性作为对照组。根据精液参数将男性不育患者分为正常型组(n=28)、少弱精子症组(n=33)、少畸精子症组(n=23)、畸弱精子症组(n=21)。根据精子DNA完整性将男性不育患者分为DFI≤15%组(n=20)、15%相似文献   

7.
生精胶囊治疗少精子不育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精胶囊治疗男子少精子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少精子不育症患者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生精胶囊组)46例和对照组(五子衍宗片组)38例,疗程均为90天,然后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8%和6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生精胶囊对男子少精子不育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少弱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男性少弱精不育症临床疗效和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86例男性少弱精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口服助育汤、硫酸锌、维生素E、维生素C;对照组41例,口服硫酸锌片、维生素E、维生素C。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24.4%,9.8%;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0.5%。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P〈0.01)和总有效率(P〈0.05)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的提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更显著。结论:助育汤能明显增加精子密度,提高精子活力,对男性少弱精症致不育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液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ost-wash total mobile sperm count,PTMC)对单纯以少、弱精子症为病因引起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单纯以少、弱精子症为适应症接受IUI治疗的12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进行分组,A组19个周期:10×10~6、B组71个周期:10×10~6~20×10~6、C组35个周期:20×10~6,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结果:周期总临床妊娠率15.20%,A组周期妊娠率10.53%,B组周期妊娠率16.90%,C组周期妊娠率14.29%,各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由少、弱精子症引起不育的患者行IUI治疗,即使PTMC10×10~6也能获得一定的妊娠率。(2)精液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对IUI的妊娠率有一定影响,但妊娠率并非一定随着PTMC的增多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隐匿精子症患者不同周期使用射出精子和睾丸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21对(共111个周期)进行ICSI助孕治疗的隐匿精子症患者夫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n=65)和睾丸精子组(n=46)。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睾丸精子组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均显著大于射出精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动精子百分率、双原核(2PN)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精子组种植率、妊娠率显著高于射出精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匿精子症患者采用睾丸精子会获得更高的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自然流产与精子DNA完整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早期自然流产组病例70例,取不育组病例110例,吖啶橙法进行精子DNA完整率检测,精子DNA完整率≤70%视为异常。结果:早期自然流产组精子DNA完整率≤70%病例32例,不育组精子DNA完整率≤70%病例25例,两组异常比例分别为45.7%和22.7%。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组精子DNA完整率异常比例显著高于不育组,提示精子DNA完整率异常可能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仁良 《中国性科学》2010,19(9):4-5,14
目的:观察α-受体阻滞剂加抗抑郁药治疗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探讨α-受体阻滞剂加抗抑郁药在缓解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6例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口服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维生素E、维生素C;对照组74例口服左氧氟沙星、维生素E、维生素C。两组各治疗6周,观察前列腺炎症状指标(NIH-CSPI)与前列腺液常规变化。结果:抗生素合用α-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较单用抗生素更为有效。结论:α-受体阻滞剂加抗抑郁药可明显改善ⅢA、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用于诊治女性榆卵管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输卵管不孕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宫腹腔镜联合组(A组)19例,宫腔镜组(B组)19例,比较两组术后的输卵管再通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少于A组,而A组的的输卵管再通率为81.57%,高于B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宫内妊娠率为(9,47.37%),高于B组;A组异位妊娠率为(1,5.26%),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用于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上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机的围产结局,并分析对胎儿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119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与否将其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人数分别为89例和30例.同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时机的不同将治疗组患者分为三个亚组,即早孕组、中孕组以及晚孕组,每组人数分别为28例、32例、29例,治疗的时机分别为孕周在12周以下、孕周在13~28周以及孕周在29周以上,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对整个围产期进行随访,了解所有患者的围产结局情况,并分析对胎儿预后产生的影响,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母婴RPR滴度及其Apgar评分.结果:对治疗组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或者是红霉素药物进行规范化治疗之后,围产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7.14% (2/28),21.88%(7/32),31.03%(9/29);患者的足月分娩率分别为92.86%(26/28),78.12%(25/32),68.97%(20/29);新生儿在梅毒的发生率上分别为0(0/28),15.63% (5/32),20.69%(6/29);在新生儿的Apgar评分(1min和5min)以及母婴RPR滴度上,早孕组要比中孕组和晚孕组更占优势,而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各项情况相比,前者要明显的占据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治疗亚组患者在围产不良结局发生率、足月分娩率、新生儿梅毒发生率、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母婴RPR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妊娠合并梅毒的产妇应该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这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梅毒发病率,同时促进胎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姚霞  李蓉  黄士荷 《中国性科学》2013,22(10):40-4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IVF-ET/ICSI过程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行长方案IVF或ICSI-ET辅助助孕患者共145个周期,所有患者在进入助孕周期前均未对代谢综合征进行预处理,按照WHO制定的亚洲成人BMI标准[1]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正常组,18.5 kg/m2≤BMI <23 kg/m2)、B组(超重组,23 kg/m2≤BMI< 25 kg/m2)、C组(肥胖组,BMI≥25 kg/m2);又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3]制定的代谢综合征标准降B、C各分为两组:B1组(超重非代谢综合征组),B2组(超重代谢综合征组),C1组(肥胖非代谢综合征组),C2组(肥胖代谢综合征组);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1)基础情况:BMI值及腹围A、B、C三组差异显著(P<0.01).(2)治疗情况:Gn用量C2组均稍高于其他各组(P<0.05);HCG日E2值及MII期卵细胞数:B2、C2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1);获卵数,胚胎数B2、C1、C2组均低于A组(P<0.05);优质胚胎数C2组显著少于A组(P<0.01).(3)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A、B1、C1组均显著高于B2及C2组(P<0.01);不良妊娠率B2、C2组显著高于A组(P<0.01),B2、C2组的不良妊娠率高于B1、C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可能通过降低卵巢反应及内膜容受性来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接受ART治疗的代谢综合征超重及肥胖患者妊娠结局明显差于正常体重患者,但超重及肥胖未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和正常体重患者的妊娠结局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首次剖宫产术式对高龄孕妇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指导远期安全性更佳的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再次行剖宫产高龄产妇277例,按照其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传统腹壁纵切口A组(n=151)及新式腹壁横切口B组(n =126),比较两组孕妇再次剖宫产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孕妇共发生78例腹腔粘连,发生率51.7%,B组发生100例,发生率79.4%,A组腹腔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且其粘连分度亦显著低于后者;A组产后出血5例,发生率3.3%,B组产后出血9例,发生率7.1%,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窒息,两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可影响孕妇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新式剖宫产术对有再次剖宫产意愿的孕妇风险更高,可导致其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上升、并发症风险增高,而传统剖宫产术可有效规避上述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子宫中隔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基础上,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并配合激素补充治疗(HRT)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4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子宫中隔患者均行TCRS手术,其中20例患者单纯行TCRs手术(对照组),25例患者TCRS术后配合IUD4-HRT治疗(治疗组)。随访8—25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宫腔粘连、妊娠结局。结果:术前治疗组妊娠率为52.00%,自然流产率为69.70%,足月产、早产及活产率均为6.06%;对照组妊娠率为50.00%,自然流产率为76.00%,足月产为4.00%,早产为8.00%,活产率为8.00%。术后复查宫腔镜提示所有患者子宫中隔无残留,子宫内膜修复良好,治疗组无l例发生宫腔粘连,对照组2例发生轻微粘连,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r=2.616,P=0.192)。总妊娠例次为65次,治疗组妊娠率为88.00%、自然流产率为5.26%、足月产为65.79%、早产为28.95%、活产率为83.33%、剖宫产率为69.44%;对照组妊娠率为90.00%、自然流产率为25.93%、足月产为44.44%、早产为29.63%、活产率为75.oo%、剖宫产率为85.oo%。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均有显著改善,且术后治疗组自然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cRS治疗子宫中隔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术后配合IUD十HRT。可明显降低自然流产率,一定程度减少宫腔粘连,对患者妊娠结局可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精子优选方法对人工授精治疗结局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中心行AIH治疗的504对夫妇共73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精子优选处理方法进行分组:上游法314个周期,密度梯度离心法418个周期,比较两种精子优选方法行人工授精在临床妊振率、流产率和子代性别的差异。结果: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8.6%、6.7%,流产率分别为25.9%、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处理后行人工授精的婴儿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应用在夫精人工授精中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无差异,精子优选方法对子代性别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和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年龄将85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三组.20~29岁组(n=31),30~ 35岁组(n=28),36 ~ 50组(n=26),采用染色质扩散(SCD)实验检测精子DNA碎片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检测精液常规各参数.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精子DNA碎片率和精子参数在各组的差异及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和精液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精子活力存在负相关关系(r=-2.31,P<0.05),但与精子密度,精子形态和精子DNA碎片无相关性.精子密度与精子形态存在正相关关系(r=0.528,P<0.01),与精子活力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P<0.01).精子DNA碎片率与精液常规各参数无相关性.结论: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精子的活力可能降低,并影响男性的生育力,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各参数无相关性.故精子DNA碎片检测可作为精液常规分析的补充,进一步反映男性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化疗在子宫内膜癌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具有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 =69例)与观察组(n=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独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CA-125水平、随访5年生存率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的CA125水平为(21.4±8.9 U/mL vs 46.17±11.3U/mL),术后1年时的CA-125水平为(22.60±9.3 U/mL vs 42.19±14.21U/mL)P<0.05,观察组的5年生存率为87.2%,对照组为66.7%,两者比较,x2=4.766,P=0.029;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FACT-G生存质量评分(64.89±8.60分vs 48.61±8.24分),术后1年的FACT-G生存质量评分(61.89±7.03分vs 46.78±6.42分),P<0.05.结论:化疗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具有提升5年生存及改善生活质量作用,临床上对于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应尽可能推荐使用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