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MRI各向同性并零填充插值优化技术下快速三维容积(3D-LAVA)动态增强序列对肝外胆管癌(E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EHCC的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各向同性并零填充插值优化3D-LAVA扫描原始图像及对基于后者进行的多方位重组图像和立体重建的图像资料,明确病变部位、大小、分型、邻近受侵及转移情况。结果:28例在MRI平扫及MRCP时均可显示梗阻段以上的胆系扩张,12例未见到明确的软组织肿块和浸润的胆管;而通过各向同性3D-LAVA图像后处理,28例均显示出明确的扩张胆管及渐进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同时可以显示出癌灶与邻近血管和脏器的毗邻关系及受累情况。28例中近段肝外胆管癌18例,远段肝外胆管癌10例;浸润型15例,结节型8例,乳突型5例;血管受累7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受累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结论:各向同性并零填充插值优化3D-LAVA不但可以显示EHCC的直接及间接征象,作出诊断并分型,还可以更直观清晰地显示病灶与重要脏器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运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应用SiemensAvanto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行MRI(包括MRCP和DWI)检查的肝外胆管癌患者4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肝门部胆管癌25例,胆总管癌17例,壶腹癌3例。重点分析几种肝外胆管癌的MRCP、DWI影像表现,并比较联合运用DWI前后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MRCP对三种肝外胆管癌能够精确定位,结合DWI后提高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联合运用DWI前后的诊断符合率从80.0%提高至93.3%,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联合DWI后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更为直观、准确,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超声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患者,以1.5T HD MR行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冠状位扫描,并以LAVA序列行冠状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Gd-DTPA后10、30和60s行3期冠状位扫描,将FIESTA序列图像及LAVA序列动态增强图像、MRC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MRCP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以及可能的病因,但对病变的侵犯范围显示能力有限;FIESTA序列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胆管与门静脉的关系,显示胆管结石有较大的价值,但对胆管的肿瘤、胰头部肿瘤显示能力不足;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诊断肿瘤的侵犯范围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结论:肝外胆道梗阻的MRI检查可先行FIESTA序列扫描及MRCP扫描,对疑诊断肿瘤的患者可行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ropeller LAVA(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肝脏三维容积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定位、定性及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患者进行常规T1WI、T2WI轴位平扫,2D、3D MRCP,Propeller LAVA增强及延时扫描,分析Propeller LAVA增强扫描表现,并与MR其他扫描序列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Propeller LAVA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瘤体18例,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均显示清楚,其中肿块型10例,内生型3例,浸润型5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符.结论 Propeller LAVA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定位、定性及形态学分型,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肝门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评价磁共振成像在肝门胆管癌检查中的用途肝门胆管癌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肿瘤在MRI上的表现,包括肿瘤生长类型,自旋回波(SE)T1和T2WI上的信号特点以及动态增强规律,评价用MRI判断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性,研究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周萌  周洋  张纯慧  郑桐森 《放射学实践》2020,(10):1274-1277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肝内胆管癌(ICC)微血管侵犯磁共振扫描(MRI)征象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方法:搜集2014年12月-2019年6月行外科手术治疗9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按照筛选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搜集47例符合标准患者。根据患者术后病理分为MVI阳性组及MVI阴性组,从临床、影像和病理三方面分析探索能预测术前MVI发生影像指标。结果:本研究最终确诊MVI阳性8例,阴性39例,MVI阳性率17.0%。结果显示肿瘤周围卫星结节、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与肝内胆管癌患者MVI发生有关系(P<0.05)。结论:肝内胆管癌肿瘤周围卫星结节发生、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在MVI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与MRCP对肝门胆管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均经增强前MRI及MRCP,20例还经动态增强MRI。获自上述3种方法的影像表现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结果MRCP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水平定位准确率达93.3%(28/30),增强前与增强后MRI对病变的定性准确率为83.3%(25,30)。增强前后MRI联合MRCP对病变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准确率为80%(24/30)。MRCP显示了所有病例中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肝门区胆管狭窄、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增强前MRI显示了30例中20例肝门区有稍长T1、稍长T2信号的肿块影。经动态增强MRI20例中17例其肿块表现为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而10例无肿块者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增强前后MRI可以显示HCC的特征性改变,如联合应用MRCP则有助于提高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胆管癌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健康志愿者、25例胆管癌患者及59例肝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本研究胆管癌组仅包括肝内胆管细胞癌及肝门部胆管癌,肝良、恶性占位组包括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瘤11例,肝血管瘤20例及肝囊肿18例。所有患者同时作多期动态增强MRI,通过观察病灶各期强化特点,进一步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结果:正常肝组织ADC值(单位:mm2/1000s)为1.46±0.23,胆管癌、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ADC值分别为1.31±0.09,1.24±0.16,1.26±0.22,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分别为1.83±0.33,3.34±0.59;以上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病变,即胆管癌的ADC值与肝良性病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动态增强扫描中,35.2%肝癌、80%胆管癌与36%转移瘤病灶可见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结论:DWI分析及ADC值测量对胆管癌及肝局灶性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一种肝、胆脏器MRI的补充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管癌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随着MRI新成像序列的发展,MRI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显露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着重就肝外胆管癌的MRI表现、磁共振扫描技术、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和动态增强MRI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外胆管癌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随着MRI新成像序列的发展,MRI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显露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着重就肝外胆管癌的MRI表现、磁共振扫描技术、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和动态增强MRI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ure FISP)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MR影像和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 对比. 结果 按照Bismuth分型法进行分型,15例中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5例.所提供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与术中所见相同.MRCP与Ture FISP序列分型准确15例. 结论 MRCP与Ture FISP序列对医源性胆管损伤部位和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MRCP结合薄层扫描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与B超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与B超比较评价MRCP结合薄层扫描(简称MR)图像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7例经手术或ERCP证实为胆管结石的患者,分别按结石部位和大小分组,对术前MR与B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诊断胆管结石总准确率为93.1%(81/87),B超诊断总准确率为78.2%(68/8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7.89,P>0.05;按部位比较,MR与B超对左、右肝管结石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胆总管结石,MR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分别为95.2%和77.4%,χ2=6.82,P<0.05);按结石大小分组,≥2cm组,MR与B超诊断率均为100%,P>0.05;1~2cm(含1cm)组,两种方法诊断率分别为100%和93.1%,P<0.05;<1cm组46例,MR明确诊断40例(87.0%),B超仅明确诊断29例(69.0%),MR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χ2=7.01,P<0.05)。结论:MRCP结合薄层扫描无创、安全,对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尤其对胆总管结石及<1cm结石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olume interpolated body examination,VIBE)增强联合冠状位T2WI诊断肝外远端胆管癌的价值。方法 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远端胆管癌行MR冠状位T2WI、VIBE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MR表现,测量病灶长度。结果 17例肝外远端胆管癌在冠状位T2WI上表现为肝外远端胆管梗阻,10例于胆管梗阻处见软组织肿块、3例见胆管壁增厚,同周围组织相比呈低信号。VIBE动态增强扫描17例病灶均呈进行性强化,10例肿块者中2例均匀性强化,8例肿块边缘强化更明显;7例胆管壁增厚、强化,在轴位VIBE图像上呈"环"形强化,在冠状位VIBE图像上,5例呈平行的"线条"状强化,2例呈"V"形强化。病灶平均长度为18.7 mm。结论 VIBE增强联合冠状位T2WI能较好地显示肝外远端胆管癌。  相似文献   

14.
MRI结合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结合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平扫、增强及MRCP检查,其中12例经ERCP证实、6例经PTC证实,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中,26例损伤性狭窄,9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肝门部转移性肿瘤,14例炎性狭窄,4例胆管结石,Mirizzi综合征及硬化性胆管炎各2例,3例先天性胆管囊肿.胆管受累范围按Bismuth分级,MRI和MRCP均显示了胆管狭窄情况及病变特征.结论:MRI和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ROC分析评价MRI和MSCT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接受器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和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以手术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23例肝外胆管癌和30例胆胰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完整的MS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用SPSS11.0软件对上述诊断结果进行ROC分析研究。结果ROC分析显示MSCT诊断肝外胆管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CT=0.946,MR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MR=0.926。经Z检验(Z=0.38,P〉0.0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和MRI均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序列(3D-VIBE)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T1期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期肝门胆管癌16例,术前均经MR 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检查,复习MR肝门部胆管癌T1期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 结果 16例T1期肝门部胆管癌中,单纯发生于肝管汇合部7例;同时侵及左肝管4例,侵及右肝管2例;肝管汇合部未见病灶,仅发生于左肝管2例,右肝管1例.肿瘤呈结节状3例,结节合并浸润状2例,单纯浸润状11例;局部淋巴结增大5例,胆囊萎缩2例.MRI T1WI平扫呈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4例;MRCP表现为肝门部胆管截断3例,其上肝内外胆管呈"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变细4例,狭窄呈"鼠尾状"或"矛尖状",肝左右叶扩张的胆管在肝门部不能汇合;肝外二级胆管狭窄9例,狭窄段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瘤轻度强化,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中到明显强化. 结论 MR 3D-VIBE联合MRCP检查能够提高T1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MRI、MRCP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及其浸润转移的MRI、MRCP表现,评价MRI结合MRCP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胆囊癌患者34例,均行MRI扫描,包括轴位、冠状位T1WI、T2WI平扫,MRCP;10例行轴位、冠状位增强扫描;7例行脂肪抑制扫描.结果所有胆囊癌原发灶均为MRI显示,其诊断分型符合率为85.7%;对肝脏直接浸润的诊断正确性为78.6%,肝脏转移的诊断正确性为89.3%,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66.7%,诊断正确性为85.8%;对胆管受侵阳性诊断率为100%,诊断准确性为82.1%.结论 MRI与MRCP联合应用,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性胆囊癌进行诊断和分型,并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胆囊癌扩散程度及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三维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与二维比较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二维(2D)与三维(3D)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磁共振胰胆仿造影(MRCP)对非扩张性胰胆管显示的优劣。方法45例健康志愿者在常规MR扫描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不屏气2D及3DTSEMRCP检查,比较其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并用3DTSE序列,对一组3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4例、胰头痛3例、慢性胰腺炎3例、先天性胆总囊肿1例、肝癌肝门转移1例)进行MRCP检查。结果对健康志愿者扩张性的肝内胆管(IHD)3DTSE显示43例(950.5%),2D显示34例(75.5%),主胰管(PD)3D显示41例(91,%),2D显示33例(73.3%),胆囊颈管3D显示46例(100%),2D显示39例(86.6%)。两种方法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用3DTSE序列应用于临床,均满意地显示了所有疾病的部位、形态及胆管梗阻的水平,结合常规扫描图像,可准确地做出疾病诊断。结论3DTSE序列MRCP对显示非扩张的肝内胆管、胆囊颈行及胰管明显优于2DTSE序列。用3DTSE序列进行MRCP能弥补MR常规扫描的不足,满足临床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