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陆娟 《当代护士》2016,(12):176-177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来降低骨科手术风险率,提高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正确执行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有效差错发生的原因,采取各种对策,降低骨科手术患者的病房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错误执行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的病房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错误执行率,从43%降至活动后15.38%,活动前后差错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增强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PDCA循环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前馈控制在连台手术安全核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连台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1月开始对手术核查风险实施基于循证的前馈控制,按随机抽样法选择前馈控制实施前4个月(2014年7月—2014年10月)病人400例为对照组,选择前馈控制实施后4个月(2014年11月—2015年2月)病人4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连台手术安全核查常规程序工作,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核查的基础上对各环节核查行为实施风险循证和前馈控制管理,通过对连台模式下手术安全核查隐患的风险循证,排查出高危关联因素,采取针对性前馈控制措施对管理制度、风险意识、业务素质、术前访视、核查流程、接台节点和手术环境方面的潜在风险实施超前质控。评价两组手术准备缺陷率、物品清点缺陷率、核查记录缺陷率及腕带执行率、手术部位标记率、三方核查执行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缺陷率、物品清点缺陷率、核查记录缺陷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腕带执行率、手术部位标记率、三方核查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馈控制策略对手术护士核查遵守和核查参与行为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提高安全核查执行力,防范核查缺陷发生,规避手术错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医院管理部门对手术安全核查内容及流程进行规范,实施院科两级培训方法,手术室进行视频滚动播放具体操作方法。于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分别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主持核查。并实施三级质量控制,由医务处和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进行质量控制。结果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提高(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JCI标准下手术患者安全核查的实施措施与成效。方法 采用JCI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总结以往手术病人、手术部位错误的发生因素,从接送患者及三方核查的各个核查环节,建立并细化一套完整、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及要求,进一步加强手术病人的安全核查管理。结果 将JCI标准运用在手术病人的安全核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进一步防范医疗工作中的差错,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方协同干预模式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手术室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手术室安全核查模式下三方协同干预模式,选择实施前后各58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不合格情况、差错率。结果实施后,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展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安全核查执行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94.83%vs 75.86%,93.10%vs 77.59%,94.83%vs 74.14%)(χ~2=8.340,5.583,9.469,P0.05);安全核查流程不正确等不合格率8.62%明显低于实施前29.31%(χ~2=8.077,P0.05);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等差错发生率1.72%明显低于实施前12.07%(χ~2=4.833,P0.05)。结论三方协同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效率,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手术核对是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人员的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会引起错误手术发生,包括手术患者接错、手术错误或手术部位错误等,引发医疗差错事故^[1]。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认为,所有的错误手术都是可以且必须预防的^[2],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是确保手术安全的管理基础。我院手术室自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实行安全核查新模式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过程控制确保手术三方核查正确、有效执行的方法。方法从结构面、过程面、结果面解析手术三方核查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融入《手术三方安全核查执行评价标准》中,采用方便抽样入手术间现场观察的方式,对手术三方核查执行率进行质控。结果手术三方核查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反馈与解决,手术三方核查执行率的评分逐月上升。结论《手术三方安全核查执行评价标准》督促了手术三方核查的有效执行,是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手术安全核查表是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的医疗文件,是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效手段,同时在医疗侵权诉讼中,也是医方举证的重要资料[1~3].2010年9~12月,我们于术前、中、后三个环节中采用手术安全核查表,确保手术患者安全.为减少核查表使用中的不足和缺陷,随机抽查325份手术患者病历中的手术安全核查表,对其记录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邓小华 《全科护理》2013,11(10):931-932
[目的]探讨《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士三方合作,以腕带作为识别标识,规范手术部位的标识,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的流程进行手术,并分析实施效果。[结果]共实施2126例手术病人的安全核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未发生任何手术差错事故及纠纷。[结论]《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保障了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数字化视频监控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中的应用与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数字化视频监控前后存在的问题,利用数字化视频监控采集的图像对手术三方安全核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CA),提出改进和防范措施。结果实施数字化视频监控后,提高了手术团队成员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依从性,未发生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错误,确保了手术病人安全。结论提高了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的依从性;实现手术室常态工作下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手术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M3S管理模式在手术安全核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1M3S管理模式,从规范管理、提高技能、保障安全、改善服务四个方面对手术安全核查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结果实施1M3S管理模式后,手术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知识的知晓率、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以及手术安全核查单书写完整率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1M3S管理模式能提高手术人员对安全核查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及手术安全核查单书写质量,从而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手术安全核查是对所有手术患者安全确认预防和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防止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方式错误而造成的医疗纠纷.为了减少错误,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患者安全行动,主题是"安全手术,拯救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FMEA)在预防眼科手术病人眼别错误中的效果。[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管理小组,绘制眼科手术流程图,对潜在的失效模式进行严重度、发生的可能性、探测的可能性评分,根据其结果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数(RPN)由FMEA实施前的1 501分下降至210分,下降率为88. 5%。主要存在的问题为通知单有误(RPN=100分)、手术医生不做手术部位标识(RPN=150分)、未对照安全核查表进行核查(RPN=315分)、麻醉开始前巡回护士主导安全核查(RPN=360分)、手术开始前未执行三方共同核查(RPN=576分)等高风险失效模式,经采用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后,RPN值分别下降至20分、0分、70分、120分、0分。[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预防眼科手术病人眼别错误,效果良好,无手术部位错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提升急诊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的2372例急诊手术患者,自2017年1月起引入PDCA管理方法,比较PDCA管理实施前后急诊手术标识执行情况。结果:PDCA管理实施后,急诊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高于95%,规范了手术部位标识流程。结论:PDCA管理可提升急诊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有助于保障急诊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急诊手术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按照JCI标准再造手术/有创操作安全核查流程,并推广应用。方法:遵照IPSG.4修订手术/有创操作安全核查制度,再造流程;对医护人员专项培训,掌握制度、熟悉流程、恪守标准、规范执行;应用管理工具PDCA,量化考核,监督检查。结果:通过三轮PDCA循环,将手术/有创操作安全核查的执行率由创建之前的52.1%提高至99.5%、合格率由44.9%提高至97.6%,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现了JCI标准中IPSG.4的目标。结论:以JCI标准为准则,结合管理工具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手术/有创操作安全核查的合格率,杜绝了手术时患者、部位及操作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16.
谭玉聪  朱学明 《全科护理》2011,(20):1787-1788
[目的]探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不同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核查由巡回护士负责主持,核查资料由手术室保存,未实施严格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验组核查由麻醉医生主持,核查资料纳入病案保存,采取了严格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比较两组在手术不同阶段安全核查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及病人离开手术室前安全核查的依从性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护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安全核查的依从性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作为核心制度来落实,可提高手术人员安全核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原有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存在的缺陷,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经专题小组讨论,建立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包括sign in、time out和sign out 3个关键环节的标准流程,手术团队三方共同合作,分工明确,程序清晰。应用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后,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由62.9%提升至82.3%。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可有效促进手术室医护人员规范执行安全核查过程和手术团队内部的交流,是实现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国际联合委员会(JCI)标准推广执行术前Time out程序,确保正确的手术/操作、正确的部位和正确的病人。[方法]根据第5版JCI标准制定Time out程序的执行规范,应用PDCA循环对我院手术前Time out程序执行情况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出更加规范、合理的手术Time out程序执行方案。[结果]自按照规范执行术前Time out程序以来,手术室未发生1例错误的手术事件。术前Time out执行率由执行PDCA循环前60.77%上升到100.00%,正确执行率由46.15%上升到96.15%。[结论]根据JCI标准制定的术前Time out程序,能确保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手术、正确的部位,减少甚至避免错误的手术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接错病人或做错手术部位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核查措施。[方法]手术室巡回护士、主管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对病人、病历及电脑打印手术通知单,应用手术病人接送卡和术前核对表,并在接送床床头悬挂手术间号牌,防止接错病人或做错手术部位。[结果]6年来未发生此项差错事故,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质量。[结论]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意识,严格执行核查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是保障护理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李丽  邵丽  王慧琴 《全科护理》2011,(6):476-477
[目的]探讨手术室接错病人或做错手术部位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核查措施。[方法]手术室巡回护士、主管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对病人、病历及电脑打印手术通知单,应用"手术病人接送卡"和"术前核对表",并在接送床床头悬挂手术间号牌,防止接错病人或做错手术部位。[结果]6年来未发生此项差错事故,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质量。[结论]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意识,严格执行核查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是保障护理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