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前瞻性研究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B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联合BACE(经支气管动脉GP方案局部化疗+微球栓塞)+~(125)I粒子植入,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静脉GP方案化疗+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研究组瘤体大小较对照组显著缩小,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均0.05);治疗后3、6、12个月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44/60)、78.18%(43/55)和83.33%(40/48),而对照组分别为38.46%(20/52)、53.19%(25/47)和65.85%(2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4.44%(38/45)和5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5)。两组骨髓抑制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CE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LANSCLC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癌痛的有效性。方法收集33例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对引起患者疼痛的责任病灶进行治疗。术前利用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后即刻利用TPS进行植入后验证。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CT扫描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前及术后3天、1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比较VAS评分的变化。分析术中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对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第2、4、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27.27%(9/33)、72.72%(24/33)、84.85%(28/33)。33例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天VAS评分3.80±1.25,术后1个月为2.25±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为疼痛、发热、软组织肿胀、气胸、局部出血。结论对肿瘤患者癌痛责任病灶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08—2017-07间新野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后路减压术,观察组实施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术后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25)I粒子胆管腔内联合瘤体内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头癌(PH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不可切除PT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接受胆管腔内联合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125)I组),35例接受腹腔镜姑息性手术(PS组),对比2组术后肝功能、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及截止随访终点时生存率。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3及6个月时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术后3、6个月时~(125)I组较PS组更为显著(P均0.05)。P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0/35),~(125)I组为21.62%(8/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PS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125)I组为1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胆管腔内联合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可有效缓解PHC所致胆管梗阻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153-1158
[目的]研究术前动脉栓塞联合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前瞻性纳入30例肺癌MESCC患者为试验组,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再行环形减压术。回顾性纳入单纯胸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肺癌MESCC 52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神经功能状况以及生存预后。[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 340.00±336.27) ml vs(2 475.60±340.80) ml,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03.20±20.25) min vs(145.75±19.67) min,P0.05]。试验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5.38%。术后1周Frankel分级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1周能行走率为86.67%,对照组为65.38%(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为30.00%,对照组为28.84%。[结论]选择性术前动脉栓塞联合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术治疗肺癌MES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能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降低脊柱肿瘤切除术中风险,增加彻底切除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序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患者89例,A组45例(单纯TACE术),B组44例(TACE术后7~10天内序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严格遵从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方案进行粒子布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CT扫描显示的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及术后6、9个月的生存率,两组局部控制率及术后6、9个月生存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随访术后第2、4月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CR+PR)A组是24.44%(11/45),17.78%(8/45),B组为54.55%(24/44),47.73%(21/44),P<0.0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6、9个月存活率分别是62.22%(28/45),42.22%(19/45),B组术后6、9个月存活率分别是90.91%(40/44),72.73%(32/44),两组同期P值均小于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06—2013-02手术治疗的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32例(观察组),单纯减压手术治疗36例(对照组)。结果 68例均随访满3年。2组术后3个月、1年的JOA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3年的JOA评分均较对照组高,ODI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0,P=0.427)。观察组术后3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3,P=0.01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效果和单纯减压术相近,但是术后2年效果更加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带线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时刻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个月。研究组优良率91.42%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两组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带线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125I粒子植入或射频消融(RFA)对TACE术后甲胎蛋白(AFP)阳性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TACE术后AFP阳性的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其中41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A组),38例接受RFA(B组)。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并检测血清AFP。结果术后1个月,2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术后3、6个月A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B组(P均<0.05)。A、B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AF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A组AFP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125 I粒子植入治疗TACE术后AFP阳性中晚期HCC临床效果优于RFA,且降低AFP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术中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副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9月61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盐城市第五人民医院32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29例)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中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或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1例患者分为两组,125I粒子植入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59.5±1.5)岁],采用手术切除+术中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0.1±1.6)岁],术后3~4周采用体外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比较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 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两组患者外周血WBC、PLT和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术后6个月125I粒子植入组患者行胸部X线片检查示:均未发现粒子移位.125I粒子植入组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年58.3% vs.42.8%,P<0.05;5年36.8% vs.26.6%,P< 0.05),复发率(3年0%vs.6.7%,P< 0.05;5年3.2% vs.13.3%,P< 0.05)和转移率(3年12.9%vs.20.0%,P<0.05;5年16.1% vs.33.3%,P< 0.05)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手术切除结合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食管癌,方法简单、使用安全、副作用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许良  孔鹏  徐展望 《中国骨伤》2016,29(3):211-215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37~76岁,平均54.6岁;2个节段病变35例,3个节段病变7例,4个节段病变6例。所有患者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自体颗粒骨植骨融合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手术。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记录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ROM、JOA、VAS及SF-36评分,观察融合程度和椎管减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12个月时,影像学资料显示所有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椎管减压彻底,术前病变最严重处椎管矢状径为(5.13±1.32)mm,术后12个月为(9.94±1.22)mm,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3,P=0.014);椎管减压程度为(92.15±2.35)%。术后各观察时间节点ROM、JOA、VAS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观察时间节点ROM、JOA、VAS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竖脊肌及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15例,男51例,女64例,年龄25~86(60.5±15.9)岁;其中48例采用PVP手术结合竖脊肌阻滞及伤椎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筋骨并重组),67例采用常规PVP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筋骨并重组术后3 d、1个月的VAS、ODI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骨并重"理论,PVP联合竖脊肌及关节突关节阻滞可有效缓解椎旁软组织痉挛等"筋伤",相比常规PVP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短期腰背部疼痛和腰椎活动度,加快术后康复,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8例(165椎)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每组46例, 均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钙剂配合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 加用鲑鱼降钙素肌注治疗;综合组在治疗组方案基础上, 督促患者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前, 术后3 d、2周, 1、6、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BMD检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其中对照组38例(45椎)、治疗组36例(44椎)、综合组40例(49椎)获得完整随访, 各组患者的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 各组术后不同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和综合组在术后3 d 、2周、1个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而各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12个月,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组的ODI评分呈持续下降(P<0.01);术后12个月, 各组患者的BMD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升高(P<0.01),其中综合组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PKP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术后系统使用降钙素联合钙剂、活性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PKP术后的短期疗效, 而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提高PKP的长期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置钉联合对侧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传统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多裂肌损伤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Wiltse...  相似文献   

15.
周洋  滕红林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2018,31(8):746-750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是否保留C_2附着的肌肉韧带复合体,术后对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选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C_3-C_6单开门的患者40例(A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8.4±9.3)岁;采用C_4-C_6单开门+C_3椎板减压患者40例(B组),从而保护C_2附着的肌肉韧带复合体,男26例,女14例,年龄(66.8±8.4)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观察颈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Cobb角、颈椎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31(26.5±3.4)个月。两组患者术前的VAS、JOA评分及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均得到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颈椎Cobb角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也都有明显改善,但B组的改善优于A组。结论:从C_4开始单开门,保留C_2附着的肌肉韧带复合体,能明显减少颈椎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imics虚拟手术规划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4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将符合研究条件的72例病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Mimics软件重建腰椎三维模型,术前在计算机上模拟L5/S1PETD穿刺置管,寻找最佳穿刺路径;对照组采用经验式穿刺方法。比较2组术中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X线透视次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的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血肿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Mimics虚拟手术规划有助于提高PETD的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缩短穿刺置管时间及镜下操作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0例,女25例;年龄36~71(45.2±3.2)岁;病程1~12(4.5±1.8)个月。其中有35例患者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中(研究组),同期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中未系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手术方式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ACDF)38例,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单开门)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7、30 d和术后6、12个月分别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神经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4.3±1.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JOA评分、VA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3~8(5.54±1.54)h;术后住院天数3~12(5.62±1.59)d;对照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24~48(18.80±4.78)h;术后住院天数为7~17(9.85±1.9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7、30 d的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12个月的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无神经功能恶化、血肿、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2周愈合;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外科康复理念运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腰椎支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初次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56(45.23±6.07)岁;病程1~24(6.25±0.82)个月,佩戴3D打印个性化腰椎支具实施康复治疗;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5~57(42.78±7.58)岁;病程1~24(6.72±1.36)个月,佩戴传统腰椎护具实施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3周)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治疗前两组JOA、ODI、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3周)后,两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ODI、VAS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interlamina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IL-PELD)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transforame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TF-PELD)在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采用脊椎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85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患者,其中男44例,女41例,年龄49~81 (65.5±8.3)岁;病程3~83 (26.7±16.5)个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IL-PELD组和TF-PELD组。其中IL-PELD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0~80(66.7±9.3)岁;病程3~65(25.7±15.0)个月。TF-PELD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51~78(64.1±7.6)岁;病程4~73(27.9±18.3)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于术前和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及下肢痛的程度、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function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于术前和术后1周以侧隐窝矢状径评估责任椎间隙侧隐窝的减压程度。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善手术,无血管损伤、硬膜囊撕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时间14~53(27.0±9.4)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IL-PELD组手术时间(69.3±19.3) min,多于TF-PELD组(57.5±14.5) min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F-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8.8±2.6)次,多于IL-PELD组(4.8±1.2)次(P<0.05)。两组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PELD组术前腰痛、下肢痛VAS及ODI分别为(5.1±2.2)、(6.9±1.3)分、(71.4±12.6) %,TF-PELD组分别为(4.7±1.8)、(6.9±1.3)分、(68.4±13.9) %。IL-PELD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为(2.4±1.5)、(1.6±0.8)、(1.4±0.9)分,下肢痛VAS为(3.0±1.2)、(1.6±0.7)、(1.5±1.0)分,ODI 为(32.6±11.9) %、(17.4±6.5) %、(19.3±9.3) %;TF-PELD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为(2.6±1.4)、(1.5±0.6)、(1.4±1.0)分,下肢痛VAS为(2.8±1.2)、(1.6±0.6)、(1.5±1.2)分,ODI为(32.0±11.2) %、(15.0±6.1) %、(20.0±11.3)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下肢痛VAS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分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两组侧隐窝矢状径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各时间点两组侧隐窝矢状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改良 Macnab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PELD和TF-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均能扩大侧隐窝,并取得良好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椎小关节阻滞对缓解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残余疼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PKP术后残余腰部疼痛患者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0)。试验组根据患者不同压痛点选择相应小关节在超声引导下注射镇痛复合液2.0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手术前、手术后10min、1天及2周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患者术后10min、第1天及术后2周疼痛缓解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10min、1天及2周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对照组各时点VAS及ODI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10min、1天及2周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注射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小关节注射可有效缓解患者PKP术后残余疼痛,在PKP术后残余腰痛的诊断及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