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4例592只眼中390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和散光参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38.37%,其次为复性近视散光27%,单纯远视散光13.72%,混合散光11.3%,单纯近视散光9.62%。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62±0.52D,单纯近视散光为1.53±0.48D,散光参差度1.28±0.33D,单纯和复合散光及混合散光的最低球镜、柱镜度数均为1.0~1.5D。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弱视的屈光状态。方法 检查3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将视力低常儿通知到门诊复查。用1%阿托品眼水点眼,每日3次,连滴3天后用日本佳能R-50a和带状光投影,测定其屈光度,3周后复查,矫正视力<0.9者列为弱视。本文采用汉化EPI-INFO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2550例弱视患者中,男1298例,女1252例,年龄集中于4-6岁(占87%)。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性为主,1770例,占总数69.41%;斜视性次之,452例,占总数17.73%;轻、中度弱视2420例,占总数94.90%。在5100只眼中,61只眼无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混合散光各为58.20%、30.69%、9.92%,经卡方检验,远视的发病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就单纯远视,近视与散光比较,各组散光发病率均高于单纯远视、近视、且以复合远视散光居多。结论 屈光不正是形成弱视的主要原因,远视是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3.
李容贞 《贵州医药》2000,24(12):718-719
目的 探讨儿童高的类型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426例3~14岁弱视儿童按年龄、类型及屈光状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学龄前弱视患儿占60%,学龄期弱视患儿占40%,斜视性弱视占53.05%,屈光不正性弱视占37.56%。屈光参差性弱视占9.39%;各类型弱视的屈光状态锭视及远神散光占74.67%,探访及近视散光占21.65%,混合性散光占3.27%,正视眼占0.03%。结论 儿童弱视的类型、年龄分布及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12岁屈光不正患儿的散光度及散光轴向分布情况。方法对本院门诊就诊的3—12岁屈光不正患儿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并对确诊为规则散光的其中散光度≥0.50D的375只散光眼的眼镜处方中的散光度数和轴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12岁屈光不正患儿375只散光眼中复性散光306眼,占全部病例81.60%。复性散光中,复性近视散光116眼,占37.91%,复性远视散光190眼,占62.09%;单纯性散光22眼,占全部病例5.87%。其中,单纯性近视散光8眼,单纯性远视散光14眼,占单纯散光比例分别为36.36%和63.64%;混合散光47眼占12.53%。本组375规则散光眼中,循规性散光315眼,占所有病例85.2%;逆规性散光26眼,占所有病例6.93%;斜轴散光34眼,占病例9.07%。本组散光程度:0.50~1.00D者232眼,占61.87%;1.25~2.00D者92眼,占24.53%;2.25~3.00D者39跟,占10.40%;3.25D以上者12眼,占3.20%。结论3~12岁视力不良儿童375只散光眼中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多见,散光轴向分布以循规性散光为主。散光程度多在3.00D以下,0.50—1.00D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15岁儿童散光眼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及分布规律。方法从2009年8至10月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门诊就诊患者中随机选择7~15岁儿童249例(498只眼),用1%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瞳孔散大后进行屈光度检查。结果 498只屈光不正眼中,散光眼占80.3%(400/498)。各种散光眼中,复合型近视散光最多,占50.2%,其他依次为复合型远视散光21.1%,混合散光7%。散光程度≤1.00D者占57%,≤2.00D者占22.5%,≤3.00D者占12.5%,≥3.25D者占8%。按散光轴向分,顺规散光占87.5%,逆规散光占6.5%,斜轴散光占6%。结论散光在7~15岁儿童中的检出率为80.3%,各年龄组散光分布均以低中度散光为主,7~9岁儿童以复合型远视散光为主,10~15岁儿童以复合型近视散光为主,各年龄组散轴向均以顺规散光为主。  相似文献   

6.
倪焰  魏春惠  孙建宁  栾洁 《江苏医药》2005,31(3):177-178
目的探讨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地形图各参数的相互关系.方法年龄18~51岁的197例392眼,等效球镜为-0.75~-16.25 D,散光度为-0.25~-4.00D近视眼,对其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各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视眼角膜最大子午线屈光力(Simk 1)与其垂直子午线屈光力(Simk 2)及最小子午线屈光力(Mink)有明显差异,而Simk 2与Mink则差异不明显.近视眼角膜屈光力均随屈光度增加而增加.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与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呈正相关,而且近视眼的散光度与其屈光度、SAI呈正相关.结论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能全面、准确地分析近视眼角膜形态、屈光分布及其细微变化,对正确预测和评价屈光性角膜手术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82例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学龄前儿童光参差区性弱视以6岁组为多(占67.07%);其类型以复性远视性屈光参差为主(占57.31%):4岁、5岁、6岁三个年龄组之间的弱视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程度与弱视深度之间未见相关,但等效球镜差值>4.00D与<4.00D之间在弱视深度上有显性差异(X^2=6.2713 P<0.05)章还讨论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病机理及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6至2009年在广西视光中心验光的568例屈光参差患者,年龄5~50岁,其中男218例,女350例。分别比较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近视性与远视性屈光参差以及不同屈光参差程度者的矫正视力情况。结果在各种屈光参差类型中,屈光不正较高侧眼的矫正视力以近视性屈光参差最好,远视性屈光参差最差,在屈光参差不同程度中,两眼屈光度>3.00D组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4.00D组的矫正视力。结论屈光参差是视光门诊的常见病钟,是导致患者双眼视力不平衡的直接原因,常导致视觉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LASEK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3月~2005年8月已行LASIK术后残留近视散光的患者,行LASIK5个月后残留近视散光。再行LASEK治疗其残留近视散光,随访2年。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眼屈光度变化,探讨LASEK治疗LASIK屈光手术后回退及欠矫的安全性、疗效及二次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26例(30眼)术中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取隐形眼镜时间为4。6d,LASEK术后2年。屈光度在±0.50D25眼,27只眼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29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LASEK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只眼Haze反应1级。结论LASEK治疗LASIK屈光手术后回退或欠矫的疗效满意,预测性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品散瞳后儿童弱视眼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方法:门诊随机选择3~12岁矫正视力低于0.8儿童146例,采用国际标准E字视力表查视力,1%阿托品眼膏散瞳5天后,先行电脑验光再行检影试片验光。结果:146例儿童中,远视发生率68.2%,近视发生率31.8%,远/近视合并散光的比例占85%,散光类型以顺规散光为主,弱视眼矫正视力与屈光度数和的Pearson相关系数r=-0.557。结论:近视、远视、混合散光是造成儿童弱视的重要原因,弱视眼屈光不正度数和越大弱视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伊宁市不同民族婴幼儿散光状态,以便正确测定及合理矫正散光,尽早治疗和预防弱视,提高儿童眼健康水平。方法用托品酰胺眼液麻痹睫状肌后,对1276名1个月-3岁婴幼儿的2552眼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76例2552眼中,汉族623例1246眼,散光304眼占24.40%,其中混合散光13眼,占1.02%;〉1.00D以下的散光171眼,占13.75%,最大散光度4.00D,92.78%。维吾尔族327例654眼,散光80眼,占12.23%,其中混合散光12只,占1.83%;〉1.00D以下的散光54眼,占8.26%,最大散光4.00D,94.72%。哈萨克族326例652眼,散光54眼,占8.28%,其中混合散光8只,占1.23%;〉1.00D以下的散光46眼,占7.05%,最大散光95.22%。结论伊宁市婴幼儿眼散光率17.16%。汉族婴幼儿散光率最高,哈萨克族最低,各民族婴幼儿散光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以1.00D以下轻度为主,随年龄增长散光逐渐减少,散光度逐渐降低。实际矫治时可根据其年龄和屈光度适当减0.25~0.50D,以利于正规化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患者对光学镜片矫正的耐受程度,寻找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最佳配镜方式。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组,<14岁为第1组,14~18岁为第2组,19~40岁为第3组,41~48岁为第4组。测定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不同年龄阶段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的双眼视功能、远近水平眼位的变化。结果 1年后复查,第1组患者双眼视功能、远近水平眼位在正常范围内;第2组患者13例双眼视功能正常,双眼视功能异常3例;16例的远近水平眼位在正常范围内;第3组1例有戴镜史者可以接受屈光度全部矫正,视力达到1.0,7例无戴镜史者不能适应屈光度全部矫正,戴镜后矫正视力不理想,双眼视功能异常,远近均为外隐斜;第四组患者均不能适应屈光度全部矫正,戴镜后矫正视力视力很不理想,双眼视功能异常,远近均为外隐斜。结论 (1)矫正效果与年龄呈负相关。(2)视力与视功能有着显著的相关性。(3)不同年龄阶段屈光参差患者的最佳佩带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处于视功能发育敏感期内,异常屈光状态极易导致弱视.弱视是儿童时期可治疗的视力缺陷,散光性屈光不正是儿童弱视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散光屈光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散光作为弱视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我们对石家庄市区及石家庄市山区部分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及外眼、眼底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82例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以6岁组为多(占67.07%);其类型以复性远视性屈光参差为主(占57.31%);4岁、5岁、6岁三个年龄组之间的弱视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程度与弱视深度之间未见相关。但等效球镜差值≥4.00D与<4.00D者之间在弱视深度上有显著性差异(X~2=6.2713 P<0.05)文章还讨论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病机理及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与黄斑区厚度、视神经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关系,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病的外周机制。方法从门诊患者中,随机选取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414岁)35例,进行双眼视力,散瞳验光查屈光度检查,使用三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对黄斑区厚度及视神经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检测。比较屈光参差弱视患儿的弱视眼与优势眼的黄斑区厚度及视神经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结果患儿平均年龄(9.2±2.8)岁,所有图像质量评分≥6分,弱视眼平均黄斑区厚度(288±15)μm,对比优势眼平均黄斑区厚度(281±12)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使用3D-OCT检查,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黄斑区平均厚度较优势眼显著增厚。但优势眼和弱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中央区,内环区及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之间无明显差异。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优势眼也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屈光参差是一种常见的眼部屈光异常,是指双眼屈光度不同,其程度或性质有一定差别[1].据近期国内外的文献报道[2-5],屈光参差患病率约为3.79%-15.9%.屈光参差是影响双眼视功能,导致儿童弱视的常见原因.屈光参差作为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其形成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冯鑫媛  南莉  田璐 《天津医药》2021,49(7):727-730
目的 评价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对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屈光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弱视训练室收治的弱视患儿83例(112眼),所有患儿均在屈光矫正前提下进行调节训练治疗,单眼弱视儿童同时应用遮盖治疗。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类型、不同屈光状态及弱视严重程度分组,分析不同组间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3例(112眼)中学龄前患儿33例(44眼),学龄50例(68眼);屈光参差47例(49眼),屈光不正36例(63眼);单纯远视5例(6眼),远视散光67例(88眼),近视散光11例(18眼);轻度弱视44眼,中度65眼,重度3眼。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02/112眼),学龄前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学龄组(P<0.05);屈光参差组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屈光不正组(P<0.05);远视散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近视散光组和单纯远视组(P<0.01),而近视散光组与单纯远视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中度组及重度组(P<0.01),中度组和重度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1),中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P<0.01)。结论 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儿视力,学龄前、屈光参差及中、重度弱视患儿BCVA提高显著,远视散光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轻度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黄斑厚度与儿童屈光性弱视眼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荆门市中医医院眼科就诊的非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者53例(53眼)作为弱视组,另选择同期55例(55眼,均取右眼)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受试者受视眼屈光度、...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2755名健康青年进行体检时,曾重点观查先天性白內障的发病情况。发現在全部受检人中,患先天性白內障者31人,占总人数的1.12%,共47只眼,占总眼数的0.85%。其中双眼罹患者16人計32只眼,其余15人均为单眼病。 47只眼中,視力在1.0以上者40只眼,占85%;0.5以上者3只眼;0.5以下者4只眼,視力最差者为0.06。 47只眼先天性白內障类型:(附表)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YO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对16例(32眼)RK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行再次PRK治疗,并连续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球镜屈光度-0.42±0.62D.柱镜屈光度-0.57±0.52D,裸眼视力≥1.024眼(7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l行以上3眼(9.4%),实际球镜矫正度与预期矫正度相差1.0D以内31眼(96.9%),柱镜相差1.0D以内26眼(81.25%)。结论:PR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强,特别在矫正残余散光方面,其结果令人满意。在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以上较常规PRK治疗组有所增加,提示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