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PCI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8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临床总满意程度分别为95.23%和52.38%,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显著高于观察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PCI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36例)和实验组(35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高于参照组的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参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F-36评分(71.32±10.34)分高于参照组的(61.51±8.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较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接受PCI的5388例ACS患者中40例围术期死亡病例,分析研究其死亡原因。结果 40例ACS患者中,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者32例,ACS行择期PCI者8例(包括AMI 6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8例为单支血管病变。40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泵衰竭21例(52.5%),恶性心律失常5例(12.5%),心脏破裂7例(17.5%),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7.5%)。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心脏破裂、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接受PCI的5388例ACS患者中40例围术期死亡病例,分析研究其死亡原因。结果 40例ACS患者中,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者32例,ACS行择期PCI者8例(包括AMI 6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8例为单支血管病变。40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泵衰竭21例(52.5%),恶性心律失常5例(12.5%),心脏破裂7例(17.5%),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7.5%)。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心脏破裂、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接受PCI的5388例ACS患者中40例围术期死亡病例,分析研究其死亡原因。结果 40例ACS患者中,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者32例,ACS行择期PCI者8例(包括AMI 6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8例为单支血管病变。40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泵衰竭21例(52.5%),恶性心律失常5例(12.5%),心脏破裂7例(17.5%),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7.5%)。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心脏破裂、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严语  毛霄鹏 《江苏医药》2021,47(3):299-303
目的 探讨铁调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480例ACS患者的血清铁调素、术前及术后2?3 d的血肌酐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脏彩超结果.根据术前血清铁调素水平将患者分为组1(铁调素≤36.49 μg/L...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ACS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和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PT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消化道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年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10周,观察组PT和IN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总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的19.61%(P <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84%与对照组的11.76%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完全闭塞发生率和管腔丢失分别为51.16%、4.65%和(0.28±0.13)mm,与对照组的52.50%、7.50%和(0.26±0.11)mm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提高华法林抗凝效果,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1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118例行PCI治疗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5例术后恢复正常生活能力,2例因出院后并发心力衰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1例在出院1年后死亡。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PCI术后的患者要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包括住院初期、术后无症状期及出院后,要有良好的患者家属配合,保证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强化他汀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中,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40例,参照组患者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入院采血后立即行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而后给予维持性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血脂情况、ALT指标以及Cr以及hs-CRP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TC、LDL-C以及hs-CRP指标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结论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强化他汀治疗,能够对血脂水平进行降低,且不会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强度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在应用肝素和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研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入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200例。在均使用阿司匹林和肝素的基础上,试验组101例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1.min-1×30min,然后0.1μg.kg-1.min-1,静脉滴注),对照组99例给予安慰剂,疗程2~5d。结果:试验组30d内复合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ST段下移程度和缺血导联数明显减少,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5d内和30d内试验组死亡、新的心肌梗死和顽固性缺血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亦有降低趋势,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发生率13%),与对照组(发生率7%)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基础上,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48例患者给予强化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B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均有所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为27.1%,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8.7%,B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为15.0%,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0.0%,B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大量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患者92例,按照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接受循证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3.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射硝酸甘油。比较2组治疗后的TIMI、MAEC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TIMI1~2级、3级患者例数分别为4和56例,CTFC帧数为(21.3±7.0),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2组MACE发生总例数分别为5和20例,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3%。其中,观察组顽固性缺血、新近AMI、死亡例数为2、0、3例。与对照组相比,MACE差异明显,P<0.05。但是2组出血事件例数均为7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APTT、Hb、Ph分别为(33±8)s、(132±16)g/L和213±55×109/L,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以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减少MACE发生率。但是治疗安全性与硝酸甘油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曹嘉莉  蔡慧婷  张隽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2006-2007
我科将舒适护理融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介入术中,根据患者在心理、卧位、排便、睡眠方面的不舒适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减少了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半剂量替罗非班在高龄(年龄≥75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择期行PCI的高龄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替罗非班组(35例)。常规治疗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组另加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有轻度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22.9%VS 17.1%,P>0.05);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VS 17.1%,P<0.05)。结论对于75岁以上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且不明显增加出血合并症,相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