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下腔静脉阻塞布加综合症患者2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下腔静脉分段性狭窄6例,膜状阻塞8例,肝静脉阻塞6例.病变部位的管壁多呈现增厚、生理性搏动消失.下腔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的管腔内可见实性的回声.节段性狭窄患者的管腔呈渐进性、对称性狭窄.膜状阻塞的管腔内出现有明显的强光带,并与管壁相连.阻塞的管腔远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张.扩张段下段静脉内血流缓慢,有时见反流.患者均经临床其他检查和手术证实,诊断正确的患者有18例,诊断符合率达90%.其中误诊为肝硬化的患者有2例,误诊率为1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综合症的具有较好诊断价值,诊断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疑似布加综合征病人使用超声进行检查,其中布加综合征42例(后经相关影像检查及手术证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4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及门静脉栓子形成2例,观察并比较各类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检查敏感性97.67%,特异性91.11%,假阳性率8.89%,假阴性率2.33%,准确度84.69%。布加综合征病人在肝肿大、尾叶增大、肝静脉闭塞、下腔静脉闭塞、下腔静脉狭窄、肝静脉交通支形成、副肝静脉扩张等指标中的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P < 0.05~P < 0.01),而肝硬化组在门静脉增宽方面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布加综合征组(P < 0.01);2组病人在脾肿大、脾静脉增宽、脾静脉侧支形成和脐静脉开放的阳性率方面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加综合征病人的肝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肝静脉交通支内径均明显小于肝硬化组(P < 0.01),而尾叶前后径和副肝静脉内径明显大于肝硬化组(P < 0.01);2组门静脉流速、脾脏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病时准确度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证据,并且操作者应该熟练掌握此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和情况,及时作出具有价值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进行诊断.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创伤性,不仅能显示病变血管的解剖表现,还能反映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而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方法阅读2008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313例的下腔静脉闭塞端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并记录阻塞端远心端的形态,并进行分型总结。结果隔膜带孔形23.3%(73/313)、圆隆形11.8%(37/313)、锥形5.1%(16/313)、水平形4.1%(13/313)、斜形4.8%(15/313)、不规则形12.5%(39/313)、伴交通支形38.4%(120/313)。结论研究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娉  张剑 《中国医学创新》2007,(9Z):152-152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血栓蔓延或其他原因累及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证候的静脉性疾病。我科在十余年工作实践中,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周围血管疾病中发现6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与静脉CT造影相吻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布加综合征147例,并与下腔静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彩超显示147例中下腔静脉通畅17例,膜性狭窄55例、膜性闭塞48例,节段性狭窄1例,节段性闭塞26例,其中合并血栓20例。与下腔静脉造影结果相比彩超定性诊断符合率98.64%,准确率94.5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春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802-1802
患者,女,65岁,胸闷,气短5个月,近3天加重来我院就诊。应用HP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行腹部常规检查,肝胆脾及右肾大小图形未见异常,左肾下极可见异常回声团块,测大小4.5cm×4.1cm×3.9cm,形态不规则,内部为欠均匀的偏低回声,肾实质及集合系统正常结构不清CDFI显示:肿块内部可见丰  相似文献   

9.
10.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超声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贵阁 《北京医学》2003,25(6):385-386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超声分型。方法 对128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分型,除瘤栓阻塞型外全部病例均经X线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结果根据病因及声像图表现将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分为四种类型:膜型狭窄型、膜型闭塞型、节段性狭窄型、瘤栓阻塞型。结论 超声检查可显示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部位、类型、范围和梗阻程度,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和诊断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血栓蔓延或其他原因累及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的静脉性疾病。我院周围血管科在2003年3月~2005年3月共收治7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对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超声造影技术对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下腔静脉的血流灌注特点.超声造影结果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后能清楚显示下腔静脉的梗阻部位及程度,闭塞处局部无增强,狭窄处局部血流形态变窄,治疗后闭塞及狭窄处血流灌注改善,可见造影剂通过或血流增宽.介入治疗前下腔静脉肝后段显影延迟(32±11)s,延迟时间与下腔静脉压力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下腔静脉内压力下降,下腔静脉肝后段显影时间明显缩短(11±5)s(P<0.05).结论 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判定下腔静脉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和类型,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8例下腔静脉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介入引导、上下腔静脉会师造影并球囊扩张术,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其中10例半年内行2次手术,8例行3次手术,逐步扩大球囊直径,术前术后下腔静脉测压提示下腔静脉内压力显著降低[术前(30±10) cmH2O,术后(15±7) cmH2O],症状完全消失。18例患者均未植入支架,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2~48个月,无死亡,无一例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布 -加综合征(Budd -Chiari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或肝静脉流出道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及门静脉高压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实时、动态、直观地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的各种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 ,在某些方面堪与血管造影、MRI、CT等检查相媲美 [1,2];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 -加综合征已得到临床肯定 ,并由于其方便快捷、价廉无创 ,使得术后的患者可以不定期随访观察疗效 ,因而受到临床青睐。尤其是血管内放置支架者 ,超声不仅能清楚显示支架的形态、管径、内部…  相似文献   

15.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Syndrome)是指肝静脉或邻近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以肝脏排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我们自1997年10月以来在超声导向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并放置支架治疗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型11例,效果...  相似文献   

16.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或闭塞,使血流回流受阻,血流淤滞,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肝脾肿大、腹腔积液、腹壁静脉曲张为特征的肝脏疾病。随着对BCS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肯定疗效。但对其病因学的诊断则是关键。我们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20例BCS,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作出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上腔静脉病变的布 -加综合征 (BCS)的治疗方法。方法  3例术前均经彩色Doppler及血管造影确诊。 1例行腔房人工血管旁路 ,1例行下腔静脉破膜及扩张(PTA) ,1例行PTA及内支架置入 ;3例中 ,1例上腔静脉血栓延续至双侧颈内静脉者行溶栓治疗 ,余 2例上腔静脉病变未予处理。结果  3例下腔静脉压力变化 :术前分别为 2 .40kPa、2 .16kPa、3.5 3kPa(平均 2 .98± 0 .12kPa) ,术后降至 0 .98kPa、1.2 7kPa和 1.0 8kPa(平均 0 .74± 0 .15kPa ,P <0 .0 5 )。随访 3月至 11年 ,2例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1例明显缓解 ,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 介入治疗是该类BCS的首选方法 ,其并存的局限性上腔静脉病变可不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介入加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以膜型阻塞为主,阻塞远端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堵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实施经皮经腔内支架压栓、球囊扩张成形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再次行肠腔分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8.5 a。结果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68±0.40)kPa下降至术后的(1.12±0.21)kPa,上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0.40±0.15)kPa上升至(0.87±0.26)kPa,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2.27±0.36)kPa。术后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血栓性膜型阻塞性合并肝静脉堵塞型布加综合征,可施行多支架压栓加肠腔分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以及二都有阻塞所引起的症状群。从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B超检查诊断BCS共54例。首次B超检查诊断BCS29例,初捡诊断正确率54%。误诊14例,其中误诊为肝硬化一腹水、慢性肝炎12例。本病已并非罕见。为提高对BCS的认识和警惕避免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莫伶丽 《中原医刊》2006,33(1):78-79
目的探讨彩超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探测布加氏综合征15例,并经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果肝静脉阻塞5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7例,二者同时病变3例。结论彩超可明确判断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