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剥离浅层黄韧带,保留深层黄韧带。摘除椎间盘髓核后将深层黄韧带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结果 183例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90.2%,术后复查CT或MRI,可见相应黄韧带无变形或塌陷,椎管外瘢痕组织于黄韧带处中止。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有效地防止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中保留黄韧带骨瓣替代髓核组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后修整附带部分椎板的黄韧带植入椎间隙以恢复椎间隙高度。采用Nakai分级法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0.5~2.5年,优良率为89.5%,术后复查X线评估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下降,腰椎稳定度良好。结论黄韧带骨瓣替代髓核组织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有效防止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减缓脊柱临近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临床疗效优38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腰椎生理结构破坏较小,发生术后腰椎不稳及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可能性较低,是目前较好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扫描和/或MRI检查确诊。常规内镜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并剥离黄韧带,将黄韧带向中线卷曲剥离,用神经根拉钩将神经根拉向内侧以充分显露突出的腰椎间盘,椎间盘摘除和神经根松解后将黄韧带瓣恢复到原来解剖部位。结果 70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40.3±26)min(120~180)min,切口均呈Ⅰ/甲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6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4个月,疗效评定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27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2.7%(65/70)。结论保留黄韧带的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完全可以实现,而且能降低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几丁糖预防椎管术后粘连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医用几丁糖预防椎管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 0例椎板切除术后硬膜或神经根周围涂布医用几丁糖 2 %凝胶液 ,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程度以评定疗效。结果  4 0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3个月~ 1年 ,平均 9个月。优 30例 ,良 8例 ,可 2例 ,优良率 95 %。结论 医用几丁糖对椎管术后硬膜外或神经根周围瘢痕形成、粘连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随访48~96个月,观察其效果。结果按照Nakai标准评定,21例患者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应特别重视预防粘连及术后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提高手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用三种不同术式行髓核摘除术。结果:经手术治疗,优15例,良2例,差1例。随访3个月,发生腰椎节段性不稳、神经根粘连、遗留突出椎间盘1例,总体发生率为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要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后路椎间盘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手术适应症和临床早期效果.[方法]通过术中C形臂X线机定位,后期采用术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定位,在局部麻醉或浅硬膜外麻醉下于腰部后旁正中做一长约1.5 cm的小切口,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下用特制微型骨刀凿去部分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钙化的后纵韧带,彻底解除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的压迫.[结果]82例获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7个月,按照Nakai评价标准:优65例,良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6.6%.[结论]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前提下,能尽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超 《河南医学研究》2003,12(3):247-249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后路椎间盘手术系统 (microedoscopydiscectomy ,ME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手术适应症和临床早期效果。方法 :术前通过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定位 ,在局部麻醉或浅硬外麻醉下于腰部后正中做一长约 1 5cm的小切口 ,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下用自制微型骨刀凿去部分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钙化的后纵韧带 ,彻底解除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的压迫。结果 :48例获随访 ,时间 3~ 40个月 ,平均 15个月 ,按照Nakai评价标准 :优 3 4例 ,良 8例 ,差 6例。优良率 87 5 %。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在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 ,能尽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切口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优21例,良13例,优良率97.41%.结论 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复合体的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术中保留完整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大部分棘突,咬除狭窄相应的椎板、关节突增生部分、钙化的后纵韧带和增生的椎体后缘,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及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2年临床疗效标准评定,观察组优17例,良8例,好转3例,优良率89.29%;对照组优15例,良11例,好转9例,差3例,优良率68.42%,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P〈0.05)。结论保留棘突复合体的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中远期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优56例,良22例,总优良率为93.9%。结论: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围术期的标准程序化有助于正确掌握及应用治疗技术,实现临床治疗的常规化,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术中咬除椎间盘髓核突出部位相应的上椎板部分下缘及下椎板上缘,呈开窗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的椎体后缘和关节突内侧皮质骨、钙化的后纵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个月~36个月,优良率达92%。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同时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行纤维环缝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裂口。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5 m L;术后切口均愈合。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同步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可即刻闭合纤维环裂口,促进纤维环修复,改善症状及恢复腰椎功能,并可预防、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保留黄韧带预防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疗效。方法: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区别在于黄韧带干预方式的不同。A:切除黄韧带组;B:保留黄韧带组。分别于术后3周、6周、1年进行随访。采用日本(JOA)标准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并行CT复查。结果:B组改善率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术后3周、6周、1年统计学t值分别为5.70、4.64、4.71;P〈0.05),均优于A组。结论:椎间盘镜下保留黄韧带能有效的预防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较切除黄韧带的方法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镜(MED)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ME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23例经MED手术,同期30例接受开放手术。结果MED组平均随访18.1个月,手术时间92分钟,失血77m l,按M acnab疗效标准,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7%。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6个月,手术时间88分钟,失血433m l,优18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3%。结论MED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的优点。手术适应症的严格掌握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09年8月采用MED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按Nakai分级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优54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7%,2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1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M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8.
腰椎黄韧带是位于腰椎管内外腔之间的一道自然解剖屏障,在维持硬膜外腔内环境中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往往在摘除椎间盘髓核同时切除了黄韧带,破坏了黄韧带的完整性,造成术后粘连,疤痕组织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出现类似椎间盘突出症状,导致手术效果不满意以及患者不理解而造成医疗纠纷等等.我们在2004年5月~2006年10月应用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扩大侧隐窝,对神经根进行减压.结果随访187例,优179例、良6例、差2例,疗效优达95.8%.结论MED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适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  相似文献   

20.
腰椎黄韧带是位于腰椎管内外腔之间的一道自然解剖屏障,在维持硬膜外腔内环境中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往往在摘除椎间盘髓核同时切除了黄韧带,破坏了黄韧带的完整性,造成术后粘连,疤痕组织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出现类似椎间盘突出症状,导致手术效果不满意以及患者不理解而造成医疗纠纷等等.我们在2004年5月~2006年10月应用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