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肺功能的保护作用,为老年患者临床麻醉合理选择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0例择期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二组,即对照组(Sham)、乌司他丁组(UTI),每组各30例.观察二组患者麻醉开始前、气腹后30min的平均气道压(Pm)、动脉血气分析(PaCO2、RI、OI)、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结果 气腹后30min:UTI组平均气道压(Pm)与Sham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UTI组各血气分析指标(PaCO2、RI、OI)比Sham组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 乌司他丁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具有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手段已广泛应用麻醉呼吸管理,监测通气功能,并能反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1~3],本文旨在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前后PETCO2与PaCO2的变化规律,探讨术中以PETCO2估计PaCO2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受麻醉、体位及二氧化碳气腹影响,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及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评价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监测通气的价值。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30例,行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5min及手术结束15min的spO2、PETCO2、SaO2、PaO2、paCO2及Paw(气道压)、MAP(平均动脉压)、RH(心率)。结果3个时间点MAP、RH、SpO2、SaO2、PaO2无明显变化,气腹后Paw、PaCO2、PETCO2明显升高(P<0.01),PET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r=0.816、0.798、0.806(P<0.01),SpO2与SaO2呈正相关,r=0.952、0.936、0.947(P<0.01)。结论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体位、二氧化碳气腹并不显著影响SpO2、PETCO2监测的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萍  郑良杰  郝国明  佘赛娟 《广东医学》2006,27(7):1056-105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全部病例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分别测定气腹前、CO2气腹后5,15min及放气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各项参数。结果 CO2气腹后5,15min的MAP,HR,PETCO2,PaCO2气道峰压各项参数较气腹前、放气后10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有严重影响,因此术中应严密监测呼吸和循环的变化,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结肠手术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pressure,PETCO2)之差随时间变化规律,并探讨PETCO2是否能够真实反应PaCO2.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Ⅱ级择期腹腔镜结肠手术患者40例,麻醉后机械通气,维持PETCO2于4.0~5.5 kPa.CO2气腹开始后每隔30 min测定并记录PETCO2和PaCO2.结果 麻醉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CO2气腹后PaCO2水平明显上升并一直持续到气腹结束.PaCO2与PErCO2之间的关系不恒定,PaCO2与PETCO2差值在同一患者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aCO2和PETCO2之间相关系数r不恒定.结论 腹腔镜结肠手术时PETCO2不能有效反应PaCO2,与患者本身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以针对性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方法收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甲、乙、丙3组,其中,甲组气腹压力为10mm Hg,乙组气腹压力为12mm Hg,丙组气腹压力为15mm Hg,每组40例。分别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实施气腹前、气腹后10min及气腹后2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压力。结果 3组患者实施气腹后1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及MAP比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乙组和丙组患者实施气腹后2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及MAP也比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3组患者组内各时间段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实施气腹后10、20min的气道压力比气腹前明显增加(P<0.05);乙组和丙组患者实施气腹后10、20min的PETCO2比气腹前高(P<0.05),而甲组患者实施气腹后10、20min的PETCO2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丙组患者实施气腹后20min的PaO2比甲组低(P<0.05);3组患者组内各时间段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合适的气腹压力,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可明显降低CO2气腹压力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分别在气腹开始前5min(T0)、建立气腹后15min(T1)、30min(T2)、45min(T3)及停气腹后5min(T4)时采集动脉血测定PaCO2及PETCO2,计算PaCO2与PETCO2的差值(Pa-ETCO2)和Pa-ETCO2与PaCO2的比值(Pa-ETCO2/PaCO2)。结果 6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75~285(227.8±42.6)min,气腹时间为121~158(136.3±11.8)min。T0时PaCO2、PETCO2、Pa-ETCO2和Pa-ETCO2/PaCO2变化与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患者PaCO2、PETCO2、Pa-ETCO2和Pa-ETCO2/PaCO2明显高于T0和T1(均P<0.05)。T4时患者的PaCO2和PETCO2较T2、T3明显降低,Pa-ETCO2和Pa-ETCO2/PaCO2较T2、T3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PETCO2不能准确反映PaCO2,且两者差异随CO2气腹时间的延长而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LSC)期间CO2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6例,ASAⅠ~Ⅱ级,于气腹前10min和气腹后15min、30min、以及放气后30min分别采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气,同时记录PETCO2。结果 与气腹前10min比较,气腹后15min和30minPaCO2及PETCO2均显著增加(P〈0.05),pH值、PaO2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气后30min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气腹前水平。结论 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期间,PETCO2和PaCO2均明显升高,说明可能存在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提示CO2气腹期间应充分供氧和加强对PETCO2监测。  相似文献   

9.
邵建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672-167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8例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记录全麻下气腹前即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气腹后即时、2 h、气腹去除后即时血压、气腹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腹中平均PETCO2及气腹去除后5 min PETCO2。结果气腹前即时血压与气腹后即时血压差异显著(P<0.01),气腹前即时血压与去除气腹后即时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前即时血压与气腹后2 h血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前PETCO2与气腹中PETCO2比较差异显著(P<0.01),气腹前PETCO2与气腹去除后5 min PETCO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时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0例,静吸复合麻醉后,监测血压(BP)、脉搏(HR)、Ⅱ导联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TV)、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IP)、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分别在二氧化碳气腹前5min,二氧化碳气腹后5、10、20min及放气后5min时记录各项监测数据。结果二氧化碳气腹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升高(P<005),HR增快(P<005),PIP升高(P<005),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显著,应严格控制气腹压,特别对老年人、高血压及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方法 60例择期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气腹开始的同时调整呼吸参数,将呼吸频率由12次/分钟增加至16次/分钟,其余参数不变,气腹放气时频率减少至12次/分钟,对照组参数不变。于气腹前10 min和气腹后15、30 min以及放气后30 min,分别采取桡动脉血,同时记录此时PeTCO2的值,用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等。结果放气后30 min,所有患者都拔除气管导管,所以没有PeTCO2值。放气后30 min两组的PaO2显著低于气腹前10 min(P<0.05)。气腹后15 min及30 min,对照组的PaCO2和PeTCO2显著高于气腹前10 min(P<0.05)。组间比较,气腹后15 min及30 min实验组的PaCO2和PeT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腔镜手术的患者可以做血气分析对照,根据动脉血气和PeTCO2的变化及时调整分钟通气量和吸呼比,以控制高碳酸血症的发展。气腹后增加呼吸频率有利于减轻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作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2 2例 ,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10例、输卵管囊肿 8例、浆膜下肌瘤 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 2例。分别在气腹前、气腹后 0、 15、 30、 6 0、 90min和气腹毕各个时间内抽取桡动脉血液作血气分析 ,同时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与气腹前比 ,气腹后 15min至气腹毕 ,PaCO2 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pH、PaO2 和SaO2 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CO2 气腹可明显提高PaCO2 ,造成高碳酸血症 ,从而加剧血液生理紊乱。提示气腹手术中应增加潮气量 ,以降低PaCO2 。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不同呼吸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不同呼吸参数对呼吸动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并选择最佳呼吸参数。方法 胆襄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5组(A,B,C,D,E组)各20例,设置分钟通气量为100ml/Kg,呼吸频率各组依次为12,14,16,18,20次/min,监测气腹前和气腹后20min的气道峰压(Peak)及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aO2、PaCO2、SaO2)。结果气腹前动脉血气示PaO2,SaO2正常,PaCO2均处于30~40mmHg之间;气腹后20min动脉血气示PaO2,SaO2正常,PaCO2各组有增高,与气腹前相比较A,B,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D、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腹后各组气道峰压(Peak)增高,与气腹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分钟通气量为100ml/kg时,RR为16次/min既能防止气道压过高,又能保证病人通气,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 (CO2 )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ASA ~ 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 0例 ,分别在 CO2 气腹前后进行氧耗量 (VO2 )、二氧化碳排出量 (VCO2 )测定 ,同时持续监测潮气量 (VT)、气道压 (Paw)、第一秒呼出率 (FEV1 )、动态顺应性 (Cdyn)、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 (PETCO2 )以及阻力容量环。结果 :CO2 气腹前、后 VO2 没有明显的变化 ,VCO2 、Paw、FEV1 均明显升高 (P<0 .0 1) ,Cdyn明显降低 (P<0 .0 1) ,气腹前气道压力上升较快 ,P- V环呈陡直的扁圆形 ,图形接近纵轴。随着 CO2 气腹压力的上升 ,P- V环扁平状椭圆形 ,且图形接近横轴。结论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及血气变化 ,随时调节呼吸机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手术中全麻诱导时保留自主呼吸诱导的方法对胃胀气及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自主呼吸诱导组(实验组)入室后先行咽喉表面麻醉,全麻诱导采用保留呼吸无肌肉松弛药剂诱导;正压通气诱导组(对照组)全麻诱导常规使用去极化肌肉松弛药.观察两组病人术中胃的膨胀情况及诱导前后SaO2、血气值、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实验组病人的胃的膨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诱导时的PaO2低于对照组(P<0.05),PETCO2、PaCO2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诱导时使用保留自主呼吸的方法可明显减轻术中胃的膨胀,避免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恐惧及不适,同时对病人的血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贾强  夏中元  詹丽英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0):1217-1219
目的 观察腹膜后腔镜手术高二氧化碳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麻醉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择期腹膜后腔镜手术患者40例,观测并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60 min (T2)、气腹后90 min(T3)、停气腹后30 min (T4)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并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如患者合并皮下气肿,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全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的PaO2均>100mmHg,SpO2均为100%,患者的HR、SBP、DBP和MAP基本平稳.与T0相比,T1、T2、T3患者PaCO2和PETCO2呈进行性升高,pH明显降低(P<0.05),T1、T2、T3高二氧化碳血症(PaCO2>50mmHg)发生率分别为10%、41%、75%;30例发生皮下气肿,其中轻度13例、中度12例、重度5例,5例重度皮气肿患者PaCO2最高超过80 mmHg,PETO2最高超过50mmHg;另有1例术中出现气胸.结论 腹膜后腔镜手术易发生高二氧化碳血症,气腹时间、皮下气肿严重程度等都为相关因素,提示麻醉期间应警惕高二氧化碳血症,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儿腹腔镜下肝门空肠吻合术中,动脉血CO2分压(PaCO2)与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差值(Pa-ETCO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胆总管囊肿患儿22例,均于腹腔镜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手术经历气腹-非气腹-再气腹过程,术中机械通气PCV模式,维持PETCO230~40 mmHg.于气腹前5 min,首次气腹后10、60 min,气腹撤销后10、30、60 min,再次气腹后10、60、90 min以及再次气腹撤销后10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每个时点的Pa-ETCO2.结果 两次气腹后各时点及两次气腹撤销后10 min,患儿的PETCO2与PaCO2较基础时点显著增高(P<0.01);在两次气腹后60 min以及两次气腹撤销后10 min,Pa-ETCO2较气腹前显著增大(P<0.05).结论 胆总管囊肿患儿腹腔镜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中,在两次气腹后60 min及两次气腹撤销后10 min,PETCO2不能正确反映PaCO2,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该时点的PaCO2,以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的73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呼吸功能训练.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肺功能、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FEV1、FEV1/FEV较术前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FEV1、FEV1/FEV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SaO2、PaO2较术前下降,PaCO2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SaO2、PaO2、PaCO2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是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呼吸功能的重要方法,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二氧化碳 (CO2 )气腹不同压力对呼吸、循环、血气参数的影响 ;方法 :对 (LC)患者 76例随机分A组 (气腹压力 1 .5kPa~ 2 .0kPa) ,B组(气腹压力 2 .0kPa~ 3 .0kPa) ,观察不同压力时呼吸、循环、血气参数的变化 ;结果 :B组气腹后 1 0minpaw、SaO2 、PETCO2 、HP、MAP、SBP、DBP、RPP的变化与A组相比较 (P <0 .0 5~ 0 .0 1 )相差显著 ;结论 :气腹压力超过 2 .0kPa对呼吸、循环、血气有较严重影响 ,术中应加强通气 ,气腹压力维持在 1 .5kPa~ 2 .0kPa为宜 ,心肺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O2气腹对老年患者胃粘膜pH值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老年患者(≥65岁)、≤55岁患者各20例,分别于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结束后30min(T3)监测Pa002、pHi、P(i-a)002、PETCO2.结果:老年组T2、T3时点pHi降低,PaCO2、P(i-A)CO2、PETCO2升高,与T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与成年组T2、T3时点各指标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CO2气腹可使老年患者胃粘膜pH值(pHi)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