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心肌收缩功能,探讨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n=51),造影结果阴性者为对照组(n=30),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病变组(<25分)、中度病变组(25~49分)、重度病变组(≥50分),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 GCS),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并用各测量值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GLS、GCS均低于对照组( 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 GLS、GCS进行性减小(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GLS、GC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4.1%、66.7%,特异性分别为66.7%、96.7%。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GLS、GCS与Gensini积分之间呈负相关(r=-0.70,P<0.01;r=-0.6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加重,2DSTI可以定量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并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例,健康对照组25例,获取其心尖四腔、三腔及二腔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室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纵向收缩期平均应变值及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早期准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方面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74例,取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为对照组,冠脉造影证实左冠状动脉狭窄≥75%的心肌缺血患者48例为缺血组,介入治疗后3个月内行斑点追踪检测,分析斑点追踪与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关系。结果:缺血组各节段左室最大收缩期应变值较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冠脉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左室收缩期应变较术前各节段均有改善,基底段改善相对明显(P〈0.05)。结论:斑点追踪与冠脉造影结果吻合良好,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单纯左前降支显著狭窄患者左心室3层心肌收缩的功能.方法 选取临床疑似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左前降支单支病变且狭窄率大于或等于75%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狭窄组(n=30)和冠状动脉未见狭窄组(对照组,n=31).应用...  相似文献   

5.
组织多普勒检测心肌工作指数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多普勒(TDI)检测心肌工作指数(MPI)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心脏整体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122例,行常规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及MPI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按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分为4组,即正常组(0分,n=15)、轻度狭窄组(1~40分,n=56)、中度狭窄组(41~80分,n=56)和重度狭窄组(≥81分,n=9)。观察Gensini积分与MPI有无相关性。结果: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MPI指数较其它组高,重度狭窄组高于其他各组,Gensini积分与左、右心室MPI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P<0.01;r=0.68,P<0.01)。结论:MP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MPI升高越明显,提示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心脏整体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免梗死心肌收缩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莹  唐红 《西部医学》2009,21(12):2030-203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诊断局部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经外科手术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1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梗死节段室壁以及1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相对应心肌节段的二维应变值,记录其左室乳头肌短轴图像切面,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值,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梗死组和对照组兔子相对应心肌节段收缩期的二维径向应变值。梗死组兔子的前间隔及左室前壁心肌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一种准确率高且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 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特征,探讨3D-STE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6例SMI患者作为SMI组,以Gensini评分为依据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 (n=16)、中度组(n=26)、重度组(n=24);选取3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计算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rot-A)、心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rot-B)、左室整体旋转角度峰值(LVrot)、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LVtw),比较各组参数。结果:SMI各组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WMSI呈递增趋势,而LVEF,Prot-A,Prot-B,LVrot,LVtw呈递减趋势,且均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 LVEF,WMSI,Prot-A,Prot-B,LVrot,LVtw对SMI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以3D-STE测定的LVtw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应用3D-STE对SMI患者进行左室旋转与扭转评价,可以评估其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选用2月龄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手术4周组(n=25)及手术8周组(n=25):麻醉后行开胸术,打开心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n=10):同样开胸,打开心包,但不结扎;正常组(n=10):不予任何处理。术后每日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的变化。术后4周末及术后8周末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测量结果行重复性及差异性分析。结果:术后存活大鼠在术后第10~14天均出现明显心力衰竭体征;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手术4周组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均下降(P<0.05);手术8周组左室内径指数(LV指数)增大,左室后壁指数(LVPW指数)及室间隔指数(IVS指数)均减小(P<0.05),FS及EF均下降(P<0.01),其中手术8周组FS及EF值较手术4周组明显减低(P<0.05)。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除下壁中间段及基底段外,手术组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 (Ssy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ys)、收缩末期应变的绝对值均明显下降(P<0.05),而收缩后应变指数(PSI)升高(P<0.05)。结论:超声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其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纵向应变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50例冠心病(左前降支病变)患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应用4DAutoLVQ软件进行在线分析,得到左心室9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PCI术前患者(术前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均有增加(P0.05),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三维纵向应变不但能定位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且能够无创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09-11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应变特点。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室间隔增厚(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心肌纵向应变值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段均较对照组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组间LVEF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589、0.797)。IVS在对照组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在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呈负相关(r=-0.538)。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整体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之前,其左室各节段心肌应变改变已经出现,STI可以发现患者早期局部左室功能的改变。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收缩期峰值应变与其LVEF水平呈正相关,与IVS厚度呈负相关。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收缩期左室纵向应变值,有助于了解患者心脏收缩时心肌纵向运动和应变值的变化情况,能够判断和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中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获取二维超声资料后,运用3D-STI对2组受试者进行心肌运动及收缩功能检测,收集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整体应变值低于对照组对应节段,各节段应变值中,病例组左心室9/16节段的纵向应变(LS)值减低,8/16节段的圆周应变(CS)值减低,5/16节段的径向应变(RS)值减低,11/16节段的面积应变(AS)值减低(P<0.05);应变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病例组GLS、GAS和GCS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819,r=-0.897,r=-0.807,P<0.0001),GRS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1)。结论:3D-STI能够定量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I)观察冠心病(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50例CAD患者(CAD组)分别于 PCI 治疗前、治疗后3~7 d内、治疗后3个月时,及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3D-STI分析,测量出左心室壁各心肌节段的圆周应变峰值(CSpeak)。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D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Speak均降低;与 PCI治疗前比较,PCI治疗后3~7 d内的CSpeak增高;PCI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增高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变形能力下降,经PCI 治疗后可获得改善,同时3D-STI可以准确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发生1型心
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 Type 1,CRS1)的危险因素。方法:STEMI患者378例分为CRS1组(n=98)和非CRS1
组(n=28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TEMI患者发生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STEMI患者发生CRS1的影响。结果:378例STEMI患者中发生CRS1共98例
(25.9%),两组间年龄、糖尿病史、入院平均动脉压、入院收缩压、入院心率、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血清肌酐
基值、基础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valu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急诊PCI、β-受体阻滞剂 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ACEI/ARB)应
用在内的十二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入院收缩压降低、心
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基础eGFR降低、未急诊PCI、未使用ACEI/ARB药物是STEMI患者发生CRS1的独
立危险因素。256例患者接受急诊PCI,50例(19.5%)出现CRS1。CRS1组门-球时间及对比剂用量明显高于无CRS1患者
(均P<0.05),但术后“罪犯血管”血流恢复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1是STEMI常见的
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的血运重建能降低STEMI患者的CRS1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69例和对照组38例。记录对照组和冠心病组PCI术前和术后1,3,6个月常规超声参数及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左心室整体轴向应变、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数据。 结果冠心病组体重指数、收缩压、吸烟比例、心率、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房前后径均大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长轴应变、圆周应变、面积应变、径向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面积应变、长轴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面积应变、长轴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均高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面积应变、长轴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面积应变、长轴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检查者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0.949、0.824、0.913,4个应变测量的可重复性良好。 结论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血浆五聚素3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五聚素3(PTX3)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根据冠脉造影了解其与冠脉严重程度是否相关。方法:100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冠心病3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分别检测各组入院第2天血浆PTX3、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冠心病3组患者按Gensini标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积分,了解PTX3水平是否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相关。结果: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TX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和AMI组PTX3水平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UA组与AMI组之间PTX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PTX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而血浆脂质成分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似乎更加密切。结论:PTX3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轻重程度有相关性,而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CHD(组71例)和对照组(23例);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3个亚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24例,重度病变组29例;将AMI亚组分为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19例和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13例。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P0.01);CHD重度病变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CHD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1);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和肽素参与冠心病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反映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肽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对于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宁  刘雅  彭春梅  王晓娟  杨文翔 《四川医学》2017,38(12):1392-139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2例冠心病患者及5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尿酸水平,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以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为切点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四组:第1四分位数组(n=50),第2四分位数组(n=51),第3四分位数组(n=49),第4四分位数组(n=52),比较五组间一般资料及组间冠脉造影结果。结果五组间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HDL-C、血尿酸(UA)水平及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分位数组多支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第1四分位数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血UA仍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0.148,P=0.023)。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UA与Gensini评分密切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UA为Gensini评分独立危险因素(β=0.159,P=0.037)。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是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03位NSTE-ACS患者,行3D-STI及冠脉造影(CAG)检查,利用3D-STI获取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根据冠脉狭窄部位及程度将心肌节段分为缺血节段组及非缺血节段组,比较两组应变。结果:与非缺血节段组相比,缺血节段组LS在左室各节段均降低(P<0.05),CS在前降支供血区基底段及中间段,回旋支供血区及右冠供血区降低(P<0.05),RS在左室各节段与非缺血节段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LS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3D-STI可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心肌功能,LS可敏感识别缺血心肌,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