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Jbrinogen,Fbg),D-二聚体(D—Dimer,DD)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2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Fbg、DD的检测结果,同时行血管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血管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19例并发DVT,Fbg和DD联合检测的灵敏度78.9%,特异性91.5%,阳性预测值62.5%,阴性预测值96.5%,准确度89.6%;单独DD检测的灵敏度94.7%,特异性81.3%,阳性预测值47.6%,阴性预测值98.9%,准确度83-3%。结论Fbg和DD检测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并发下肢DVT具有重要的早期预测作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孕妇、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4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诊断为子痫前期患者60例为研究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体检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散射免疫比浊法,Clauss法测定所选对象血浆中D-D、FIB水平。观察并比较各组间浓度的差异。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3.096±1.764)mg/L]及重度子痫前期组[(4.686±1.123)mg/L]孕妇血浆D-D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FIB[(5.20±1.46)mg/L]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FIB水平[(4.62±1.53)mg/L]较正常妊娠妇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的检测对妊娠子痫前期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系统的早期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预防。FIB可作为辅助指标,对子痫前期的分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中FIB及DD的定量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结果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的血浆中FIB和DD均高于对照组(P〈0.01);90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中FIB及DD的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为稽留流产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稽留流产患者80例为病例组,根据早孕期子宫实际大小与孕周的不同,将稽留流产患者分为早期稽留流产组和晚期稽留流产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门诊进行常规检查的正常妊娠妇女8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稽留流产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稽留流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稽留流产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早孕期妇女应常规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刘昱  黄赞鸿 《现代医院》2013,13(8):78-8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10例DVT可疑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对其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DVT可疑组10例及对照组50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临界值水平,上述60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排除DVT;DVT可疑组剩余100例患者D-二聚体高于临界值,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确诊DVT患者84例;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38.5%、84.0%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24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用全自动血凝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初筛指标之一,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之一,并为其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怀月 《现代养生》2022,(10):751-753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为病例组,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另外选择同期接收的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验血浆D-D水平与FIB水平,并分析单独检验与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Kappa值。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浆D-D、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与FIB联合检测准确率、灵敏度明显高于D-D、FIB单独检测,D-D联合FIB诊断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D-D与FIB水平较正常孕产妇明显提高,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诊断的标志物,两项指标联合应用,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刘亚杰  马晓波 《现代养生》2023,(10):745-748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性质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7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诊断情况分为恶性肿瘤组245例、良性肿瘤组230例、非肿瘤患组即对照组240例。通过STAGO全自动血凝仪进行FIB和D-二聚体水平测定,比较三组的FIB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恶性肿瘤及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对照组D-二聚体、FI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肿瘤组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转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恶性肿瘤有关系(P<0.05),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与肿瘤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住院分娩期间发生DIC者47例作为DIC组,其余153例为高危组。另选健康临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采用对照研究分析各指标演变特点。结果D-二聚体含量:DIC组〉高危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IC组FIB、血小板计数呈进行性下降趋势,APTT先缩短后延长,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产科DIC的诊断指标,敏感性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联合测定能提高早期产科DIC诊断的准确性。对高危患者的D-二聚体进行动态监测能及早发现产科DI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孕早期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值(D/F)与子痫前期发生及围产结局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入住本院妇产科的168例孕早期肥胖孕妇作为观察组,产前检查正常体重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D-D、FIB水平并计算D/F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D/F最佳截断值并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分析两组子痫前期及围产结局。结果:孕早期观察组血清D-D(4.58±1.25mg/L)、FIB(3.28±0.97g/L)及D/F(1.40±0.36)均高于对照组(2.20±0.58mg/L、2.59±0.56g/L、0.85±0.11)(均P<0.05)。ROC分析确定D/F最佳截断值为0.95,观察组高表达组(D/F>0.95,73例)、低表达组(D/F≤0.95,95例),高表达组子痫前期发生率(17.8%)高于低表达组(2.1%),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3.7%、20.6%、4.0%)均高于低表达组(2.1%、5.3%、0)(均P<0.05)。结论:孕早期D/F高表达的肥胖孕妇子痫前期及不...  相似文献   

11.
血浆中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晓峰 《职业与健康》2010,26(7):765-766
目的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的血浆中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范围,指导临床病情的诊断和用药。方法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对348例健康检查者的血浆进行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该实验室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4~436μg/L。经过对性别和年龄分组后进行两两比较,P0.05,说明男女之间和各年龄组参数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该实验室与教科书和试剂说明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有较大差异,针对该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和该地区人群等因素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是科学的和必要的。实验人群的性别和年龄对正常参考值的测定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筛查上肢骨折术前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29例上肢骨折患者术前上肢血管CDFI检查资料,统计分析并发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静脉血栓13例,阳性率0.36%,均为术前发现;急性血栓10例,慢性血栓3例;肱静脉血栓5例,锁骨下静脉至肱静脉血栓2例,腋静脉至肱静脉血栓3例,腋静脉血栓3例;完全栓塞9例,不完全栓塞4例。结论上肢骨折术前静脉血栓发生率虽然不高,为避免发生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危险,术前常规CDFI筛查静脉血栓是非常必要的,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预防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症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采用术前功能练习、术后积极锻炼、穿弹力袜、使用抗血栓药物等不同的预防措施,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37例患者中,l例术后2 d出现小腿肿胀,经治疗4天症状消失。37例患者术后均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数值的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A组)、发病第3~4周时的D-二聚体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B组,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对三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与A组(P<0.05),C组与A组(P<0.01),C组与B组(P<0.05)三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并发下肢DVT的病人D-二聚体明显升高.结论D-二聚体数值的测定可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DVT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以实时二维和加压探头观察,彩色血流显示和频谱多普勒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程度,并辅以超声诊断性试验。结果:左下肢血栓48例,右下肢血栓24例,双下肢血栓6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54例,慢性下肢静脉血栓2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准确、无创、特异性高,可对血栓的形成及其溶栓治疗过程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阿加曲班注射液40mg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3小时内滴完,每日2次;每次滴完阿加曲班注射液组补液后接尿激酶25万u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液250ml静滴,在2小时内滴完,每日2次。结果 128例经药物治疗,126例完全治愈,其中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药物治疗,效果满意,2例下肢仍有不同程度水肿。结论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使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川崎病患儿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270例川崎病患儿,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1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手足肿胀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恢复时间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足肿胀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3%(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促进川崎病患儿康复,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阿加曲班注射液40mg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3小时内滴完,每日2次;每次滴完阿加曲班注射液组补液后接尿激酶25万U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液250ml静滴,在2小时内滴完,每日2次。结果128例经药物治疗,126例完全治愈,其中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药物治疗,效果满意,2例下肢仍有不同程度水肿。结论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使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常晚孕妇女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m)和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50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正常晚孕组)、200例妊高征孕妇(妊高征组)和100例健康育龄期非妊娠女性(正常未孕组)血浆中FIB和D—D水平。结果正常晚孕妇女、妊高征患者血浆中FIB、D—D水平分别高于健康未孕妇女,妊高征患者的FIB、D—D水平高于正常晚孕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更明显。检测FIB、D—D对妊高征的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