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恒昀  曾亚琴  唐立华 《西部医学》2011,23(12):2406-2408
目的分析女性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抗炎复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60个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囊肿17例,囊腺瘤10例,巧克力囊肿7例,囊性畸胎瘤3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各1例,浆膜外子宫肌瘤液化1例,卵巢癌5例,转移瘤1例。经抗炎复查证实子宫附件区脓肿2例。结论 CT能直观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病变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在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及CT特点,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MRI及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总结其MRI及CT特征。结果 12例肿瘤均为单侧,类圆形,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11例行MR平扫,实性部分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1例行CT检查、呈等密度影。肿瘤内含较多囊腔,小囊呈"蜂窝状"或"海绵状",较大的囊腔囊壁和间隔厚而均匀。9例肿瘤部分囊腔内含血性信号/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I平均信号强度略低于子宫肌层(病变信号值约为476.10±73.33,子宫肌层信号值为505.73±64.99)。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大体病理标本切面与MRI/CT表现相符合,12例肿瘤部分囊腔内均见暗红色血液或血凝块。病理诊断:10例为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其中低分化3例,2例腹膜、肠壁、输卵管见转移灶;中分化2例。2例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均为增生期改变,部分患者见息肉、子宫内膜癌。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CT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性激素所致的临床症状,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表现,分析其特点.结果 12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颗粒细胞瘤5例,卵泡膜细胞瘤3例,纤维瘤4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少数可呈囊性,增强扫描肿瘤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成份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具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颖华  舒政  倪炯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4):350-351,F004
目的:评价CT对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7例共82个卵巢囊性病变CT资料,讨论其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囊肿22例,4例囊肿CT值偏高,病理标本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7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分隔;24例囊腺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9例有分隔,3例囊壁见结节,其中6例黏液性囊腺瘤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多房性肿块;7例卵巢畸胎瘤,均含钙化和(或)脂肪密度;1例卵泡膜细胞瘤和3例脓肿,后者边缘模糊;10例恶性肿瘤,CT表现均以囊性密度为主,伴不同程度实质成分或囊实性混合密度影.结论:卵巢囊性病变CT表现颇为相似;CT对其定位诊断敏感性高,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纤维瘤及卵泡膜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8例、卵泡膜纤维瘤3例及卵泡膜细胞瘤3例的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进一步复习卵巢肿瘤的CT诊断。结果:14例中,单纯肿瘤4例,伴子宫内膜增厚4例、子宫肌瘤2例、卵巢畸胎瘤1例及腹腔积液3例。肿瘤均为囊实性,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密度与子宫肌层相仿,增强后呈轻度强化,略低于子宫肌层。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纤维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三者同为卵巢性索间质来源肿瘤,,临床表现相仿,CT影像表现相似,术前鉴别有一定难度,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张慎忠 《黑龙江医学》2012,36(4):288-289
目的分析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表现,分析其特点。结果 12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颗粒细胞瘤5例,卵泡膜细胞瘤3例,纤维瘤4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少数可呈囊性,增强扫描肿瘤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成份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具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囊腺癌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青  石思李  柯祥杰 《西部医学》2011,23(5):974-975
目的探讨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资料,病理对照下分析其CT表现。结果粘液性囊腺瘤21例,其中15例为多房囊性肿物,6例为单房囊性肿物;交界性4例,2例表现为局限性囊壁增厚,2例为囊性肿物内混杂实性成分;粘液性囊腺癌10例,其典型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结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卵巢囊腺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囊腺癌CT表现。结果 34例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其中桨液性囊腺瘤13例,密度均匀,单房9例,多房4例;粘液性囊腺癌17例为多房,部分密度不均,其中钙化2例,出血1例;恶变4例,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呈结节状突起,边缘模糊。肿瘤位于附件区26例,子宫前后上方8例。结论 CT是卵巢囊腺瘤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囊腺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何剑  沈小勇  吴晓  祝跃明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52-952,955,F0003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11个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分析其CT特点。结果11个病灶中,9个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个呈分叶状。肿瘤皆边界清楚,肿瘤最大径范围在3.0~11.0cm,平均长径6.5cm。平扫肿瘤密度低于子宫,增强后11个病灶强化不明显(CT值上升6~15Hu)。合并腹水4例,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增生2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内膜样腺癌1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增强后轻度强化,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良性囊性包块的CT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共28个女性盆腔良性囊性包块的CT表现,讨论其表现及特点。结果:25例28个病灶中,卵巢功能性囊肿6个,病理诊断黄体囊肿4个,滤泡囊肿2个,CT均诊断为卵巢囊肿;卵巢生殖细胞病变6个,病理诊断为成熟囊性畸胎瘤,CT诊断均为囊性畸胎瘤;良性卵巢上皮间质肿瘤2个,病理诊断为黏液性囊腺瘤,CT均诊断为黏液性囊腺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7个,病理诊断为巧克力囊肿,CT诊断均为巧克力囊肿;盆腔炎性囊性包块5个,病理诊断其中2个为卵巢脓肿,3个为输卵管脓肿,CT诊断2个为卵巢脓肿,1个误诊为巧克力囊肿,2个误诊为卵巢囊肿;卵巢冠囊肿2个,病理诊断为卵巢冠囊肿,CT均误诊为卵巢囊肿。诊断正确率82%,误诊率18%。结论:女性盆腔良性囊性包块的CT表现,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病变在CT表现上有重叠,诊断需结合其他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特点,以提高此类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7例卵巢性素间质肿瘤中卵泡膜细胞瘤7例,纤维瘤5例,颗粒细胞瘤4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1例。肿瘤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其中实性为主肿瘤14例,囊实性3例;肿瘤大小在2.1~15.0cm之间,平均为8.7cm。CT平扫17例均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内可有散在小囊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无强化或仅有轻微强化;有2例增强后肿瘤内见纤细血管影,其他合并腹腔积液7例,子宫内膜增生4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肌瘤7例。结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这类肿瘤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需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CT及MRI诊断结果,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均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MRI检查,分析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和MRI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卵巢颗粒细胞瘤都位于盆腔内,肿瘤直径在4.0-17.0cm之间,平均(6.6±1.0)cm,17例患者发生单侧病变(左侧11例,右侧6例),3例发生双侧病变;所有患者子宫体积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增大以及子宫内膜增厚,2例肿块周围腹膜增厚,5例患者可见大量或者中量的盆腔积液和腹腔积液;所有患者T1WI囊腔均为低信号,T2WI囊腔为高信号。结论:CT影像学检查和MRI检查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金克斯  努尔古丽  马军 《吉林医学》2011,32(25):5298-5299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囊腺瘤与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对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卵巢良性囊腺瘤和25例卵巢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良性囊腺瘤18例,其中14例为单房薄壁性囊肿,3例为多房不均匀薄壁性囊肿,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1例为多房囊壁厚薄不均囊性肿块。囊腺癌20例为多房囊实为主肿块,黏液性囊腺癌5例为单房囊实为主肿块。结论:螺旋CT对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卵巢囊腺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囊腺瘤的正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共29个卵巢囊腺瘤.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个卵巢囊腺瘤均以囊性为主,形态大多为圆形或卵圆形。结论:卵巢囊腺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卵巢源性盆腔巨大肿块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源性盆腔巨大肿块的cT表现。CT征象包括肿块的形态、成分、增强特点及有无腹水、钙化等。结景42例中,良性24例(粘液性囊腺瘤5例,浆液性囊腺瘤、混合性囊腺瘤及囊性畸胎瘤各4例,囊肿5例,卵泡膜细胞瘤及卵泡膜纤维瘤各1例);恶性18例(浆液性囊腺癌7例,内膜样癌3例,透明细胞癌及转移瘤各2例,颗粒细胞瘤、无性细胞瘤、不成熟畸胎瘤及低分化腺癌各1例)。良、恶性肿块的形态、最大径、成分密度、实质部分强化程度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块大多数表现为均匀或含纤细分隔的椭圆形囊性肿块,而恶性肿块则多表现为含壁结节的囊性、囊实性或实性肿块。结论卵巢源性巨大肿块组织来源、生物学行为各异,其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CT对肿块定位及观察肿块内部成分及肿块周围结构改变等方面能发挥较大作用,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影像特点,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及囊实性占位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CT表现和特征,并和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结果20例中囊腺瘤7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混合性囊腺瘤1例,囊腺瘤表现为薄壁的单房或多房囊性肿物,形态规则,囊液呈均匀的液体密度,无壁结节。交界性囊腺瘤4例,以囊性为主,伴有分隔。囊腺癌7例,其中2例为双侧,共9个病灶,其中浆液性囊腺癌8个,粘液性囊腺癌1个,以囊实性为主,多不规则形,囊壁及囊内分隔厚而不规则呈结节状。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其中有1例并发对侧粘液性囊腺瘤),分型不明的腺癌1例,均以囊实性为主。结论CT能显示卵巢囊腺瘤及囊腺癌的特征,并能与一些常见的较典型的卵巢囊实性病变相鉴别,可为临床提供手术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卵巢良性囊肿样病变是卵巢的常见疾病,提高其CT表现的认识,客观评价在CT诊断中的作用,可以帮助临床制定正确的诊疗计划。通过回顾性分析56例卵巢良性囊肿样病变的CT和B超检查情况。讨论其CT表现并与B超检查情况相比。说明CT在诊断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 56例卵巢良性囊肿样病变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卵巢功能性囊肿20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例,囊腺瘤1O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囊性畸胎瘤14例,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CT和MR资料。结果 17例原发,5例复发,其中,1例为双侧病变。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实性肿块11个,实性肿块伴局部囊性变8个,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4个。肿瘤实性成分密度/信号与肌肉相仿,增强后呈轻度强化,伴子宫内膜增厚9例,子宫肌瘤3例,腹腔积液7例。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学有一定特征,即附件区形态较规则、体积较大且强化较轻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手段对卵巢囊腺瘤以及囊腺瘤进行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从而评判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进行治疗的通过手术以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卵巢囊腺瘤以及囊腺癌的患者共1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疾病的CT图像特点以及与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卵巢囊腺瘤患者67例,囊腺癌患者33例,卵巢囊腺瘤中浆液性有45例(67.16%),囊腺癌中浆液性有27例(81.82%),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CT图像上的差异发现在CT值、肿瘤直径、瘤体形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具有各自的组织特点,在临床可以通过CT诊断的方法对于疾病做初步的诊断,对临床上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影像特征。结果病变发生于左侧3例,右侧3例,肿瘤均呈圆形、卵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其中1例为实性病变,5例囊实性病变,最大直径15cm,最小直径2.5cm,平均9.1cm。增强后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虽有一定的CT表现特点,但特异性尚不足,最后诊断常需要依赖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