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应用透射电镜对18例星形细胞瘤、2例少树突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及其水肿带,正常脑组织的血脑屏障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与颅脑CT影像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瘤体、瘤周水肿区的血脑屏障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紧密联接变长变宽,基膜厚薄不均,质膜局部缺损。病灶区CT平扫显示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增强,与对照观察血脑屏障的变化呈正相关,结果揭示瘤周水种区的CT强化影像观察是化疗时判定血脑屏障开放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TNF-α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反应及特点,探讨炎症反应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采用Morris智能水迷宫检测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TNF-α在前脑皮层的表达,高倍镜下观察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GFAP在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前脑皮层表达明显,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大鼠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见细胞肿胀,突起变粗,分支减少。TNF-α在模型组大鼠的前脑皮层内有较为明显的表达,表达主要集中于皮层外侧,而在对照组几乎不表达。结论 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中涉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形态改变,可能影响了血脑屏障的功能;早期炎症因子的参与可能是继发性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中MMP 2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 6例星形细胞瘤标本 ,其中Ⅰ级星形细胞瘤 16例 ,Ⅱ级星形细胞瘤 14例 ,Ⅲ级星形细胞瘤 8例 ,Ⅳ级星形细胞瘤 8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染色。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MMP 2的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MMP 2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立体定向活检组织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瘤周脑水肿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5例星形细胞瘤瘤周脑水肿的宽度进行分级:一级0~20mm、二级21~40mm、三级〉40mm。结合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15例星形细胞瘤瘤体、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组织的活检标本进行电镜观察比较。结果CT增强扫描可强化,瘤周脑水肿明显的病人,其瘤体及瘤周水肿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毛细血管的分布和结构变化,影响着瘤周水肿区的形态,瘤体毛细血管的明显异常,出现于大范围瘤周水肿区的病例。CT增强扫描无强化,瘤周脑水肿不明显的病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与正常脑组织相似。结论伴有明显瘤周脑水肿的星形细胞瘤,其瘤体及瘤周水肿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瘤周水肿的产生,是瘤体及瘤周水肿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脑挫裂伤后AQP4和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在脑水肿形成中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特征,探讨脑水肿的形成机制。方法取脑挫裂伤区组织标本60例(观察组),10例非功能区正常脑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正常组及观察组伤后2~72 h相应时间点水肿区AQP4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脑水肿含水量,血脑屏障指数,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脑挫裂伤组在伤后2 h后AQP4表达开始增加(P<0.05),6 h、8 h、12 h明显增加(P<0.01),24~72 h达到最高(P<0.01)。AQP4表达与脑含水量的变化趋于一致(r=0.912,P<0.01);血脑屏障(BBB)指数与脑含水量的变化趋于一致(r=0.877,P<0.01);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BBB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908,P<0.01)。伤后早期血脑屏障结构即发生改变,随后血脑屏障结构被明显破坏,24 h、72 h血脑屏障破坏最为严重。结论脑挫裂伤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BBB的通透性增加,提示AQP4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TAP)蛋白分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和15例来自于脑外伤内减压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及脑血管畸形手术中所取的正常脑组织中TAP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肿瘤组与正常组TAP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低级别星形细胞瘤25例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25例TAP蛋白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TAP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复发者与未复发者TAP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死亡者与未死亡者TAP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TAP蛋白表达阳性者与表达阴性者GO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星形细胞瘤患者存在TAP蛋白分子低表达,推测其促使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推测TAP蛋白缺失率可成为预测星形细胞瘤的发生、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PCNA和GFAP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达的双重染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对41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进行PCNA和GFAP两重标记检测。结果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PCNA与GFAP表达率均为100%,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r=-0.627,P〈0.01),GFAP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568,P〈0.01);Ⅰ-Ⅱ级与Ⅲ-Ⅳ级胶质瘤间PCNA和GFAP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FAP表达和PC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PCNA与GFAP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CNA与GFAP的双重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FAP、Vimentin、VEGF和p53在星形细胞瘤的表达,将其结果与预后随访结果作综合性分析。结果Ⅰ-Ⅱ级、Ⅲ级和Ⅳ级星形细胞瘤患者之间,2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病理级别增高,GFAP阳性细胞数递减,而Vimentin阳性细胞数递增,Vimentin/GFAP比值亦呈上升趋势。在星形细胞瘤中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1%和47.2%,其表达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结论GFAP、Vimentin、VEGF和p53是评价星形细胞瘤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射外科治疗后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病理、超微结构及肿瘤相关因子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 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11月至2008年7月间行放射外科治疗后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25例(治疗组),同期未接受任何放、化疗原发性脑胶质瘤标本25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由术者留取8例戊二醛固定的电镜标本,观察标本常规病理(HE染色)及肿瘤中心、边缘及瘤周2cm范围内水肿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Ki-67、VEGF、MVD的表达。 结果 治疗组星形细胞瘤坏死程度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r=0.649,P=0.001);电镜下放疗组肿瘤细胞的细胞器、微血管、血脑屏障分别在肿瘤的中心、肿瘤边缘、瘤周水肿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而对照组胶质瘤细胞器完整;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组标本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分级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对照组同级别胶质瘤比较,治疗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MVD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接受放射外科治疗后肿瘤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凋亡、微血管血脑屏障破坏,为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抗原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脑组织和6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8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中VEGF和Ki-67的表达.结果 VEGF和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各级别的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i-67的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均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EGF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5).结论 VEGF和Ki-67的表达可为人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和临床病理分级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胶质瘤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其CT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镜对22例脑胶质瘤及其水肿带、正常脑组织的血脑屏障(BBB)超微结构进行观察,与病人颅脑CT图象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瘤体及其瘤周水肿带的BBB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紧密联接变宽,基膜厚薄不均,质膜局部缺损。病灶区CT平扫显示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增强,对照观察,BBB变化越异常,这一CT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出血后脑水肿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星形细胞在脑出血急性期周围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获取 30例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标本 ,根据脑出血时间分为三组 ,超早期 (<8小时 ) ,8例 :早期 (8~ 4 8小时 ) ,16例 ;延期(>4 8小时 ) ,6例。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其表达程度。结果 随着脑出血后时间的延长 ,GFAP染色灰度值越低 ,说明星形细胞增生越明显。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水肿的病理过程 ,并对组织修复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星形细胞瘤的表达以及对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58例星形细胞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AQP-1和VEGF的表达,并用Ⅷ因子相关抗原(FV1—RA)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28.13%和73.08%,三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或P〈0.05)。MVD值及AQP-1的积分光密度值在正常脑组织中分别为2.34±1.97和0.01±0.05,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分别为8.89±2.45和2.89±0.94,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分别为17.49±3.58和7.38±0.56,三者相较差异显著(P〈0.05)。MVD与VEGF、AQP-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和AQP-1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肿瘤血管增生、破坏了正常血脑屏障结构,从而易化了肿瘤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14.
星形细胞瘤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HMSH2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HMSH2蛋白缺失率分别为0、33.3%、65.2%。结论HMSH2蛋白缺失率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恶性程度有密切相关,可能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62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Beclin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星形细胞瘤中Beclin1蛋白表达随肿瘤级别升高而降低。免疫印迹法显示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Beclin1平均光密度比值低于低级别(Ⅰ~Ⅱ级)肿瘤(P=0.036)。生存期大于36个月者Beclin1平均光密度比值高于生存期小于36个月者(P=0.041)。结论Beclin1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表达下降,Beclin1检测可作为判断生存期和临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血脑屏障(BBB)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至2009年切除的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分为3组:正常脑组织组(n=6)、低级别胶质瘤组(n=11)与高级别胶质瘤组(n=10),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标本BBB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特征,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RT-PCR分别检测标本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Claudin-5 mRNA的表达. 结果 电镜结果 显示正常脑组织微血管相邻内皮细胞间可见连续条带状的紧密连接.细胞间未见裂隙.低级别胶质瘤中多数微血管内皮细胞间可见连续的紧密连接,未见明显窗口形成.高级别胶质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严重,内皮细胞间可见明显裂隙;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显示正常脑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有大量Claudin-5表达.低级别胶质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上Claudin-5表达略为下降,而高级别胶质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无明显Clandin-5表达;RT-PCR结果 显示高级别胶质瘤Claudin-5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脑组织和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胶质瘤细胞可以导致BBB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下降及BBB紧密连接结构的破坏,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这一分子元件的表达下降可能是紧密连接结构受到破坏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星形瘤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6例脑星形细胞瘤和3例来自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及3例胎脑组织(作为对照)中P-gp的表达进行检测。对其中24例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接受化疗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与P-gp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gp在对照组6例脑组织中未见表达,而在36例星形细胞瘤中28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7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P-gp表达阳性的28例脑星形细胞瘤中,肿瘤细胞阳性表达9例,肿瘤间质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11例,二种细胞同时阳性表达8例。24例术后接受了化疗的患者中,6例P-gp表达阴性,18例表达阳性。在这24例病人中,P-gp表达阴性的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P-gp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脑星形细胞瘤中P-gp不仅在肿瘤细胞表达,而且也在肿瘤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其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存在肿瘤细胞和血脑屏障双重耐受机制,可能是脑星形细胞瘤产生多药耐受性的机理之一。P-gp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影响病人术后化疗效果及术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15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6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和10例脑外伤手术患者(对照组)的脑组织标本中STK15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未见STK15阳性表达,而肿瘤组脑组织标本中STK15阳性表达率为55%。星形细胞瘤低级别亚组STK15阳性表达率为10%,中级别亚组为52.6%,高级别亚组为100%,三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TK15的表达强度和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程度呈正相(r=1.000,P0.05)。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中STK15的表达明显增高,且病理分级越高,STK15的表达水平越高。STK15可能成为脑星形细胞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化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变化。方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活化组、抑制组,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并用EGFR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干预活化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化学、RT-PCR分别观察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EGFR mRNA表达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不仅GFAP表达增高,EGFR表达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应用EGFR抑制剂Genistein干预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被抑制,GFAP表达下降,与活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形胶质细胞活化后,EGFR表达明显上调;抑制EGFR表达,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90K/ Mac-2 BP(Mac-2 binding prote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 RT-PCR和WB(Western blot)检测90K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以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发现90K mRNA在正常脑组织中微量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116±0.017;而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407±0.15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6.065,P<0.05).低级别组(WHOⅠ-Ⅱ级)与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5±0.067和0.516±0.12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8.138,P<0.05).WB发现90K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微量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291±0.064,星形细胞瘤中90K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63±0.39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15.68,P<0.05).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90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02±0.272和1.415±0.31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6.539,P<0.05).WB结果表明90K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与RT-PCR结果表明90K mR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一致.结论 90K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显著升高,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较低级别更高,提示90K可能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0K蛋白可能是星形细胞瘤相关抗原,在今后的免疫治疗中可能作为一种目标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