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经末梢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是一个受到精细调控的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质间的网络状相互作用,包括蛋白复合物的组装和构象调节、突触囊泡的定向性运输、囊泡入坞、膜融合、递质释放以及囊泡膜和蛋白的重摄取等,这一大循环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种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该文围绕这些调控蛋白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神经末梢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是一个受到精细调控的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质间的网络状相互作用,包括蛋白复合物的组装和构象调节、突触囊泡的定向性运输、囊泡入坞、膜融合、递质释放以及囊泡膜和蛋白的重摄取等,这一大循环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种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该文围绕这些调控蛋白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突触囊泡融合蛋白Munc18-1在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的表达及定位.方法 应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通过免疫荧光单标法检测Munc 18-1蛋白在小鼠耳蜗内毛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其与带状突触蛋白CtBP2的定位关系.结果 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检测发现,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显示内毛细胞胞质中有高浓度的Munc18-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Munc18-1蛋白聚集在CtBP2蛋白附近.结论 Munc 18-1蛋白在耳蜗内毛细胞中有表达,聚集在突触蛋白CtBP2周围,可能与维持突触囊泡融合、胞吐功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突触素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突触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特化结构。在突触前膜,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出来。突触囊泡是一类非常小且高度特化的细胞器,已知它的功能是贮存和释放神经递质。随着人们对突触囊泡蛋白结构和特征的研究,对其生物学作用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目前已知的突触囊泡蛋白有数种,  相似文献   

5.
唐慧  周岩  吴亮生 《农垦医学》2002,24(3):239-240
显示神经终末的方法很多 ,根据递质的性质来显示神经终末的免疫组化方法只能显示某一类神经终末 ,如 5 -HT ,NE等神经。而显示某一组织、器官内所有的神经的传统方法只有镀银染色 ,但此法较难掌握。 80年代发现的突触素为我们显示所有的神经终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在研究松果腺内神经支配的课题时 ,应用石蜡切片 ,以抗突触素(P38)血清为一抗的免疫组化ABC法标记大鼠松果腺内的神经终末 ,用光学体视框来无偏估计神经终末膨大数目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石蜡切片的制备 正常健康的SD大鼠 6只 ,…  相似文献   

6.
正答:谷氨酸能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为重要的兴奋性神经元。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与其它类型的神经递质不同。谷氨酸在所有细胞中都存在,也就是说含有谷氨酸的神经元不一定都是谷氨酸能的。只有当神经元中谷氨酸被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s)转运进入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突触囊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后,谷氨酸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  相似文献   

7.
脑突触活性区多种蛋白协同调控突触囊泡在突触前膜锚定、预激与膜融合保证突触前释放神经递质过程完成,该区蛋白转录表达对学习记忆有无影响呢?我们就这一问题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针刺镇痛中有衣的大致密核心小泡(CLDV)通过非突触部位胞吐递质参与疼痛的调节,为疼痛生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取大鼠的“人中”、“四白”穴进行针刺镇痛,并将针刺显效时间分别延长至0.5、1、2、3、4小时,各组动物时间一致,立即杀死取材,制作电镜样品,电镜下观察、记录各针刺时间段内动物延髓三叉神经脊束交状质亚核中间部分神经元的CLDV于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影像。结果:在三叉神经脊束交状质亚核内发现了各阶段CLDV的胞吐影像,实验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别(P<0.01)。结论:在针刺镇痛中CLDV借助其非突触部位胞吐内含的递质参与了针刺中痛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9.
SNARE蛋白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家族,是介导突触泡融合、递质释放、胞质分裂和蛋白转运等多种细胞过程的关键蛋白。研究表明,许多SNARE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总结SNARE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开发新型的特异性抗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就近年来SNARE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脑突触活性区多种蛋白协同调控突触囊泡在突触前膜锚定、预激与膜融合保证突触前释放神经递质过程完成,该区蛋白转录表达有无年龄相关性改变呢?对学习记忆有无影响呢?我们就这一问题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癫痫脑组织突触囊泡回收蛋白及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云  王学峰  文世全  汪建华  朱曦 《重庆医学》2005,34(12):1763-1763
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突触囊泡在释放完神经递质后,并不分解掉,而是循环回收,以备下一次神经冲动到来时再次释放神经递质,若没有囊泡回收,在放电频率为10次/s的情况下,大约在100s内将耗竭突触处的囊泡,从而使神经冲动无以为继。而高频放电是癫痫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癫痫发作时,异常放电频率由正常的1~10次/s增加到1000~10000次/s,这种异常放电能够扩大并得以传播,最终形成临床上的癫痫发作,突触囊泡回收功能可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乙醇对神经肌肉接头 (NMJ)兴奋传递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 ,在 2 0只成年蟾蜍的坐骨神经 -缝匠肌标本上研究乙醇对终板电位 (EPP)和微小终板电位 (MEPP)的影响。结果 乙醇可引起 EPP振幅改变 ,影响 NMJ的兴奋传递 ,而且其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 ,适当浓度的乙醇能明显地增加 EPP振幅 ,促进 NMJ的兴奋传递。乙醇还可使 MEPP的频率增加 ,但对 MEPP的振幅无影响。结论 初步确定乙醇促进 NMJ兴奋传递的部位是在突触前 ,其机制是使突触前释放的递质的量子数增加  相似文献   

13.
突触体素与突触重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触体素 (synaptophysin ,SYN)是一种与突触功能密切相关的膜蛋白 ,Jahn等[1]于 1885年首先从大鼠脑突触囊泡中提取 ,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 8ⅹ 10 3 ,又称为p3 8。它广泛存在于机体所有神经终末 ,特异性地分布于突触前囊泡膜上。因其与神经生长、修复再生和突触重塑密切相关 ,成为近年来基础医学和康复医学研究的热点。1 SYN的生理特性及分类SYN是含糖的膜结合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 3 8ⅹ 10 3 ,等电点在 4.8左右 ,主要分布在含经典递质的小型AGV膜上。它跨膜 4次 ,其N端及C端均暴露在胞浆内 ,C端可同钙结合形成Ca2 + 的结合蛋白 …  相似文献   

14.
乙醇对蟾蜍神经—肌接头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乙醇对神经肌肉接头(NMJ)兴奋传递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在20只成年蟾蜍的坐骨神经-缝芹肌标本上研究了乙醇对终板电位(EPP)和微小终板电位(MEPP)的影响。结果 乙醇可引起EPP振幅改变,影响NMJ的兴奋传递,而且其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适当浓度的乙醇能明显地增加EPP振幅,促进MMJ的兴奋传递。乙醇还可使MEPP的增加,但对MEPP的振幅无影响。结论 初步确定乙醇促进NMJ兴奋传递的部位是在突触前,其机制是使 突触前释放的递质的量子数增加。  相似文献   

15.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植物性神经节、副交感节后纤维和某些交感节后纤维以及神经肌接头均产生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神经元细胞体内生成,经轴突运送至纤维终末释放,作为递质传递神经冲动,此种递质还可以为乙酰胆碱酯酶水解而阻遏神经冲动的传递。这在周围神经早经肯定了。然而,脑内是否有类似的情形?这是近艹余年来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据目前的研究,脑内不仅有胆碱能神经元而且形成胆碱能系统,作用也很重要。因此,它在生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方面自必有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生理技术,在小鼠离体膈神经膈肌标本上观察广西蛇药的主药藤桔(Pothoschineusis Merr)的主要有效成分琥珀酸钠(SS)对神经肌肉传递的作用。当溶液中SS的浓度为0.2~1.2mmol/L时,均可观察到小终板电位(MEPP)发放频率明显增加,药后20min达峰值,40min后逐渐恢复。这一作用有量效关系。与此同时,终板电位(EPP)的振幅和量子含量,以及肌细胞膜的静息电位未见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球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取处于指数期的原代培养7d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常规制备透射电镜样品后,用日立H-600透射电镜观察并摄片。结果光镜下神经干细胞呈克隆球散在悬浮于培养基中,Nestin免疫荧光阳性;电镜下观察到神经干细胞相互间排列比较松散、核浆比例高,细胞间胞膜增厚,形成特化的结构,有的胞膜上可见胞吞/胞吐小泡。结论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间的细胞连接有间隙连接样结构,并可出现胞吞/胞吐功能,提示细胞间可进行相互交流,传递化学递质或电兴奋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成年大鼠膈肌膈神经不均匀牵拉标本 ,研究维库溴铵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电生理学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 ,体重 16 0~ 2 2 0g,雌雄皆用。快速处死制备离体大鼠不均匀牵张膈肌膈神经标本 ;记录到正常微终板电位 (MEPP)和终板电位 (EPP)后 ,观察相当大鼠 4×ED95、2×ED95、1×ED95和 0 5×ED95剂量时的血药浓度药物维库溴铵对MEPP频率和幅度的影响。结果 :维库溴铵在 0 5 μg/ml浓度时对正常INSMP上的MEPP的频率、幅度及EPP的幅度无明显影响 ;在 1μg/ml剂量时 ,在 5min时点始对MEPP频率、幅度及EPP幅度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在 2~ 4μg/ml剂量时维库溴铵在 3min时点始产生对MEPP频率、幅度及EPP幅度的抑制作用 ,在 10min时点 ,维库溴铵 4μg/ml抑制MEPP的产生及EPP幅度的作用达最大。结论 :维库溴铵能减少突触前递质的释放 ,推测维库溴铵可能具有一定强度的突触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SNAP-23蛋白在NK细胞系NK92细胞胞吐效应中的作用,探讨NK细胞胞吐的分子机制。利用已糖氨酶(β-hexosaminidase)释放实验检测NK细胞的胞吐作用,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NK92细胞中SNAF-23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术确定靶细胞触发前后SNAP-23a在NK92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NK细胞的胞吐作用在靶细胞刺激后2h明显,4~6h达高峰;NK92细胞组成性表达SNAP-23a mRNA和蛋白,靶细胞刺激前后蛋白表达量虽无明显差异,但其定位发生了显著改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在静息NK92中SNAP-23a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内的颗粒上,经靶细胞刺激后逐渐向细胞膜发生转位,2h明显转位,4~6h几乎完全转位。结果提示:NK细胞的胞吐效应与SNAP-23蛋白转位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刘永勤  张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2):1374-1376
目的:利用成年大鼠膈肌膈神经不均匀牵拉标本,研究维库溴铵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电生理学影响.方法:快速处死成年健康Wistar大鼠制备离体大鼠不均匀牵张膈肌膈神经标本(INSMP);记录到正常微终板电位 (MEPP) 和终板电位(EPP)后,观察维库溴铵在相当于大鼠4×ED95(4 μg/ml)、2×ED95(2 μg/ml)、1×ED95(1 μg/ml)和0.5×ED95(0.5 μg/ml)的剂量时对MEPP频率和幅度的影响.结果:维库溴铵在0.5 μg/ml浓度时对正常大鼠离体不均匀牵张膈肌膈神经(INSMP)上的MEPP的频率、幅度以及EPP幅度无明显影响;在1 μg/ml剂量时,给药后5 min始对MEPP频率、幅度以及EPP幅度产生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在给药后10 min,维库溴铵4 μg/ml也未能完全抑制MEPP的产生.结论:维库溴铵能减少突触前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