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进一步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 (以下称烧伤 ) ,创面分别外用rhEGF、肝素加rhEGF及等渗盐水。比较不同方式处理创面后的愈合时间 ,测定创面愈合率、创面含水量、羟脯氨酸 (OHP)含量及Ⅰ /Ⅲ型胶原比例 ,进行细胞DNA周期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 外用rhEGF可使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2d,增加创面OHP含量 (P <0.0 5),降低Ⅰ /Ⅲ型胶原比例 (P <0.0 5),促进肉芽组织形成 ,加速细胞DNA复制 (P <0.0 5 )。加用肝素后可使创面愈合时间进一步缩短 2d,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伤后第 7天用药各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 结论 外用rhEGF能明显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加用肝素后效果更加显著 ,但早期使用rhEGF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探讨改善创面微循环对创面愈合的意义. 方法 (1)对于笔者单位烧伤患者的深Ⅱ度创面,应用削痂疗法治疗614例、磨痂疗法治疗32例、清创后异体皮覆盖86例、外用磺胺嘧啶银后创面暴露1 836例、外用中药京万红烫伤膏包扎治疗408例.统计、分析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2)制作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伤后5 min内分别由其尾静脉注入等渗盐水(对照组,10只)、巴曲酶(治疗组,10只),创面均外用磺胺嘧啶银.测定两组大鼠伤前及伤后0.5-72.0 h的创面皮肤血流灌注单位,计算其伤后14、18 d的创面愈合率、收缩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两组大鼠创面愈合后的皮肤毛囊数. 结果 (1)削痂疗法术后2-3周创面愈合,其中烧伤总面积50%~79%TBSA的患者治愈率94.8%,总面积80%~98%TBSA者治愈率93.4%.磨痂疗法磨痂+异体皮覆盖术后(13.8±2.1)d创面愈合,无瘢痕形成.清创后异体皮覆盖其中82例患者术后(18.0±2.3)d创面愈合.外用磺胺嘧啶银后暴露其中1 658例患者用药后(26.0±3.2)d痂下愈合.外用京万红烫伤膏后包扎患者多有细菌感染,其中下肢创面愈合时间为(26.0±2.8)d.(2)治疗组大鼠伤后2.0-72.0 h创面局部血流灌注单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14、18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创面收缩率接近(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伤后30 d,对照组大鼠真皮层中残存少量毛囊,数量明显少于治疗组(P<0.01). 结论深Ⅱ度烧伤后早期采用削痂、磨痂或清创后覆盖异体皮的方法处理创面,可减轻感染、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和愈合质量.使用巴曲酶可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加快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治疗烧伤创面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烧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rhEGF治疗各类烧伤302例(男性213例,女性89例,年龄33±11),其中双盲自身对照190例,开放组112例,在常规治疗(1%磺胺嘧啶银霜)基础上,局部喷涂rhEGF或安慰剂.结果:rhEGF用于浅Ⅱ°、深Ⅱ°、供皮区、残余创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提前2,3,3,6d,不良反应轻微.结论:rhEGF对烧伤创面具有明显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在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面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rhEGF治疗。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6个月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和血管分布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01)。结论:采用人工合成细胞活性因子rhEGF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的疗效确切,其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生成。  相似文献   

5.
肝素钠软膏对深Ⅱ度烧伤瘢痕增生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2004年3月-2005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了45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9±11)岁,烧伤面积(4.6±2.2)%TBSA,于伤后(18.6±1.6)d创面自然愈合,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用药组23例。治疗方法及评分标准:对照组创面愈合后未行任何处理;用药组于创面愈合后1周立即均匀涂抹肝素钠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3次/d,持续6个月。在创面愈合后0(即创面愈合后即时)、1、3、6个月随访,参照文献[1]观察创面瘢痕增生情况并评分。(1)瘙痒和刺痛:瘙痒  相似文献   

6.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一次性包扎治疗深Ⅱ度烧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一次性包扎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4年1月,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一次包扎治疗50%~95%总体表面积(TBSA)、深Ⅱ度烧伤的患者67例[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组];同期保痂治疗的50%~95%TBSA、深Ⅱ度的患者10例(保痂治疗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治愈患者经过3个月~2年的随诊,观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组深Ⅱ度创面中途基本不需换药,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平均(12.2±2.6)d,而保痂治疗组愈合时间为(27.4±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组瘢痕增生情况较保痂治疗组明显减轻或者无瘢痕增生。结论一次性覆盖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可有效地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能加快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增生,从而降低烧伤感染和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纳米银敷料在修复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的防治感染作用及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Ⅱ度(深、浅)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纳米银敷料组(A组,65例),1%磺胺嘧啶银霜组(B组,63例)和凡士林油纱组(C组,63例)。创面敷料或用药每天更换1次,使用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防治创面细菌定植方面,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A组(0%)与B组(1·6%)相似,均较治疗前下降,而C组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14·3%)较治疗前(4·8%)明显增加。A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9·6±1·6)d,与B、C两组比较均明显提前(P<0·01);A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9·1±2·6)d,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度烧伤创面应用纳米银敷料,可以降低患者创面感染的风险,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梁晚益  唐辉  张琼  刘旭盛  黄跃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12):1430-1432,i0019
目的探讨转内皮生长抑制素(ES)基因角朊细胞移植对烧伤深Ⅱ°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人体皮肤移植于裸鼠并造成深Ⅱ°烧伤创面。实验分为对照组(11只)、单纯角朊细胞移植组及转ES基因角朊细胞移植组(各10只)。对照组不行细胞移植,创面自行愈合;单纯角朊细胞移植组创面移植培养人角朊细胞;转基因移植组移植转ES基因角朊细胞。观察各组裸鼠创面愈合特点、瘢痕增生情况,并对愈合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检测愈合区皮肤组织ES 蛋白表达、I、Ⅲ型前胶原含量。结果转基因移植组裸鼠创面愈合时间(13±5)d与单纯移植组 (14±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短于对照组[(25±7)d,P<0.01]。对照组裸鼠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明显,伤后100 d厚度≥0.22 cm,单纯移植组瘢痕增生厚度≥0.17 cm,转基因移植组仅有轻度瘢痕增生,愈合区皮肤组织ES蛋白检测阳性。单纯移植组、转基因移植组愈合区组织前胶原I含量(65.3±8.5)μg/g,(61.4±7.0)μg/g、前胶原I/前胶原Ⅲ比例(0.66±0.15,0.57± 0.13)明显低于对照组(1.51±0.37,P<0.01),而前胶原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转ES基因移植既可加速创面封闭,又能抑制愈合后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9.
伤科黄水纱与黄油纱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伤科黄水纱与黄油纱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72例深Ⅱ度烧伤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创面情况,每日由专人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创面清创消毒后,观察组外敷刚好浸湿的伤科黄水纱于创面上;对照组用黄油纱外敷创面,外层均用无菌纱棉包扎,每日换药1次,观察其效果。结果伤科黄水纱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15.2±2.5)d;黄油纱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18.6±3.1)d。结论伤科黄水纱对于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效果比黄油纱好。  相似文献   

10.
硝酸银软膏对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作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硝酸银(AgNO3)软膏对浅Ⅱ、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浅Ⅱ度和4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和同体试验研究(共4个中心,每个中心30例)。将患者创面按用药不同分为AgNO3组和磺胺嘧啶银(SD-Ag)组,观察各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指定时相点下创面愈合率、创面细菌培养情况、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药物对创面的刺激性等。结果浅Ⅱ度创面:AgNO3组完全愈合时间为(9.5±2.7)d, SD-Ag组为(10.8±3.4)d,用药后7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7.9±20.5)%及(67.3±22.6)%;深Ⅱ度创面:AgNO3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1.5±4.8)d,SD-Ag组为(23.3±6,4)d,用药后20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6±15.9)%及(78.5±17.7)%。同等深度烧伤创面上述各项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等深度烧伤创面AgNO3组与SD-Ag组比较,具有同样明显的杀菌作用,但前者对创面的刺激性更小。结论AgNO3软膏是一种可用于浅Ⅱ、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安全的外用药。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外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 EGF)治疗 度烧伤创面最佳用药方式。 方法  2 0 0 0年6月~ 2 0 0 1年 12月对 6 0例浅 度和深 度烧伤患者共 180个创面进行随机双盲实验 ,每例患者设 A、B、C 3个治疗区。A区为 SD- Ag对照治疗区 ,1% SD- Ag霜涂创面 ,每日 1次 ;B区为 rh EGF治疗区 ,rh EGF4 0 U/ cm2 直接喷在创面上 ,每日 1次 ;C区为 rh EGF和速愈平混合治疗区 ,rh EGF4 0 U/ cm2和速愈平 5 g混合涂在创面上 ,每日 1次 ;每日观察记录 3个治疗区变化 ,直至创面愈合停止用药 ;愈合 1周后检查创面外观、皮肤弹性 ,并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浅 度创面 A区愈合时间为 (13.2 0± 2 .4 0 )天 ,B区为 (10 .2 0± 2 .2 0 )天 ,C区为 (8.72± 2 .31)天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深 度创面 A区愈合时间为 (2 0 .10± 3.4 0 )天 ,B区为 (17.2 0± 3.12 )天 ,C区为 (15 .10± 3.81)天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和 P<0 .0 5 )。治疗期中 A区渗出液、创缘炎性反应均较 B、C区显著。深 度创面愈合后 B、C区无充血 ,有弹性和韧性 ;A区充血 ,无弹性和韧性。 结论 rh EGF对烧伤创面有明显促愈合作用 ,可改善愈合质量。rh EGF和速愈平联合使用对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提高愈合质量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在肌皮瓣修复深度电击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深度电击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清创及肌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另在清创后、植皮后给予rhEGF凝胶涂抹。对比清创后至肌皮瓣修复时间、二次清创率、修复术前创面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后肌皮瓣成活及创面愈合情况,另对比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供区创面瘢痕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清创后至肌皮瓣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次清创率及修复术前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肌皮瓣均完全成活(100.00%),其中创面一期愈合率分别为88.10%(37/42)、92.86%(39/42),其余经换药及引流后均创面愈合,且供区均愈合良好。观察组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供区创面瘢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肌皮瓣修复深度电击烧伤创面中应用rhEGF凝胶,可明显缩短清创至肌皮瓣修复时间,减少二次清创及术前创面感染的发生,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满意,并可加快供区创面愈合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术后供区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3.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下称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浅Ⅱ、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1)气溶胶组:浅Ⅱ度180例、深Ⅱ度100例,伤后6h~2d开始用气溶胶治疗创面,l~2次/d,1.5h/次。(2)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30例,常规治疗。(3)自身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10例,同上用气溶胶治疗,但同一患者部分创面覆盖无菌金属片屏蔽气溶胶(屏蔽组),部分创面不屏蔽(非屏蔽组)。观察气溶胶治疗过程中患者创面的大体变化,治疗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并监测其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有无改变。记录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另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同前分为气溶胶组和对照组并治疗。取两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创面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结果气溶胶治疗后患者创面渗出少,治疗前后均无细菌生长。总体来讲,气溶胶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气溶胶组患者浅Ⅱ度创面伤后(6.3±1.6)d愈合,深Ⅱ度创面(15.1±3.1)d愈合,明显短于对照组相同深度创面[(11.3±1.4)、(21.2±1.4)d,P<0.01]。自身对照组中,相同烧伤深度的非屏蔽组与屏蔽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气溶胶组大鼠治疗后第3周皮肤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此时恢复较差。结论气溶胶能有效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软膏对烧伤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 EGF)软膏治疗烧伤的有效浓度 ,并观察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 12 0例烧伤患者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 15例浅 °烧伤患者 ,采用开放实验 ,分三组每组 5例 ,进行三种不同浓度 rh EGF软膏 (0 .5 μg/ g,10 μg/ g,5 0 μg/ g)的疗效比较 ,确定临床使用浓度。第二部分 ,选择浅 °和深 °烧伤患者10 5例为试验对象 ,在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最适药浓度 ,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实验 ,所有患者均采用自身对照。以创面愈合为指标 ,判断创面愈合时间 ,并观察创面动态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第一部分患者 10 μg/ g和 5 0 μg/ g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不显著但较 0 .5 μg/ g组明显缩短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第二部分选用 10 μg/ g浓度的 rh EGF软膏与水溶性软膏基质进行随机双盲研究。浅 °创面用药组愈合时间为 (8.39± 2 .2 5 )天 ,空白对照组为 (9.5 2± 2 .5 6 )天 ,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用药组不同时间内的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深 °创面愈合时间用药组、对照组分别为 (16 .80± 2 .99)天 ,(18.2 7± 3.17)天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rh EGF软膏对烧伤创面有明显的促进修复作用 ,且 10 μg/ g的浓度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复合溶菌酶联合治疗儿童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儿童烧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儿童烧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选择相同深度的两个创面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治疗。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复合溶菌酶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银软膏治疗。临床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炎症反应发生情况、创面细菌培养情况、过敏反应、创面愈合3个月后期随访有无色素沉着或脱失、瘢痕增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减少创面炎症反应及感染机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未出现过敏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后期随访瘢痕增生少。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复合溶菌酶联合治疗儿童烧伤创面,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创面炎症反应,疗效可靠。在今后儿童烧伤创面治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发展前景,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6.
更进一步提高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质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methods of repair of massive and deep wounds, elucidates how to improve wound healing quality and avoid scar deformity after deep hum. A part of denatured dermis (non-necrotic)in deep partial-thickness burn, "mixed degree" burn, even in full-thickness burn wounds before forming eschar can be preserved and covered with autolo-gous skin, thereby to avoid secondary damage to the structure of subcutaneous tissue and the junction of dermis-adipose, thus to result in good functions, appearance, and survival rate. After skin grafting, wound healing quality and appearance are im-proved, joint function and elasticity of skin are enhanced, the degree of scar contracture is relieved due to preservation of nor-mal adipose tissue after escharectomy. The study of composite artifical skin will be actively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Tissue-en-gineering skin and stem cells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in pa-tients with deep burns for starless healing with restor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a short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