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沼地区,主要指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波阳湖、太湖等地区。湖沼地区按地形可分为湖汊、洲滩、垸(读音同“院”,湖南、湖北省在湖泊地带挡水用的堤圩)内三个类型。湖汊与洲滩型的钉螺,主要分布在冬季枯水位线及夏季洪水位线之间的一定高程的芦、草滩范围内。在一年中被水淹2~4个月的滩地,钉螺密度较高,与有螺滩地相连的河沟、塘、废田也常有螺。水淹在8个月以上以及洪水淹不到的地带,一般无螺。垸内型的钉螺主要分布在其内湖边、荒地、沟渠和田边。湖沼地区有螺面积宽广,约占全国有螺面积90%,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垸内钉螺面积的不断增加,其重要原因是由于涵闸引水灌溉,使垸外钉螺随水流进入垸内孳生、扩散。为给防制涵闸进螺改造涵闸提供理论依据,1990年11月我们对洞庭湖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湖泊、河道(洪道)、江滩上的防洪大堤涵闸内外的螺情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 调查内容与方法1.1 资料收集.以县(市、区、农场)为单位,查阅和收集当地历年来防洪大堤上的涵闸类型等有关资料及涵闸内外螺情资料。1.2 现场查螺.涵闸外口周围300m范围内,涵闸内进水渠道两侧(在常年水位线上下1m处)500m范围内,采用环境抽样法查螺。1.3 涵闸分类.按功能分为3类:排水涵闸:即把  相似文献   

3.
江洲乡小渡口村秋渍后,垸内钉螺扩散的主要原因是渍水对钉螺的扩散起了桥梁作用;扩散的方向、距离与垸内地形环境及渍水的水流动力学有关;扩散的面积与钉螺密度与雨水持续时间及水渍日数呈正相关。提出了垸内螺情监测中的查螺范围和查螺季节及渍水对沟坡钉螺双梯形构成。  相似文献   

4.
对于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多年未查出钉螺的地区,如何巩固灭螺成果,防止钉螺输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最近,我们发现从疫区进入本县市场的湖虾中夹杂钉螺,及时采取了措施,从而切断了钉螺输入的新途径,避免了钉螺在我县扩散。我县历史上有过血吸虫病流行,据1955年调查,在全县19个公社(镇、农场)中,血吸虫病流行有10个,钉螺面积6万余亩,病人4千余人,病牛7百余头,初期流行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4.02%。1956年开始对血吸虫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于1970年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近十多年来,全  相似文献   

5.
临澧县原有钉螺面积3068667m~2,分布于8个乡(镇)。1970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90年春季钉螺面积又回升到587333m~2,分布于5个乡(镇)。为了摸清基本消灭地区螺情回升的原因。我们于1990年秋季对位于该县中部、澧水下游北岸的合口镇进行了一次螺情调查。1 调查方法1.1 查阅全镇历史螺情资料,并逐村访问干部、群众,了解历史有螺地点和现在可疑有螺地带,结合现有园田化沟渠,绘制出查螺图、明确查螺范围、地点。1.2 沟渠、堰塘每5m查1框,特殊环境增加查螺框数,草滩、溪流采用5m设框设线;个别复杂地形进行全面搜查。各种方法查获的钉螺分框装袋,带回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2年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09年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30个村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疫情控制地区监测村居民感染率为0.8%,耕牛感染率为0.57%,活螺平均密度为5.1只/m2,阳性螺平均密度为0.0002只/m2,钉螺感染率为0.01%。结论 2012年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及螺情疫情指标较2011年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浙江省嘉兴市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标准后的监测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 每年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查螺法对历史有螺区实行普查、轮查和重点环境抽查,设监测点打捞漂浮物,采用自制细网兜捞刮法对来自外省市船只船体和停靠点查螺等输入性钉螺监测;采用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IHA)、环卵沉淀试验(COP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当地遗漏传染源,外来输入性传染源和凝似患者进行筛检,阳性者粪检追查。 结果 在5个县(市、区)62个乡镇(次)67个村(次)查到417个有钉螺条块,面积793.2 km2,捕获并解剖钉螺781 649只,无感染性螺。血清学查病989 783人(次),阳性22 089人,阳性率2.23%,粪检追查到输入性病例4例,无本地病例。 结论 本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残存钉螺和输入性病例,流行潜在因素存在。今后监测的重点是对未经环境改造的历史螺区,特别是20年内有螺环境的周围和城市化征迁土地后仍能孳生钉螺环境的查螺;对往返于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人员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8.
1962年中共湖南省委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汨罗市的板滩湖、朱砂桥(当时属湘阴县汨罗区)一带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病试点工作.进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纵向研究,通过积极防治,至1965年该地区基本消灭了钉螺,治完了查出的病人,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从建点开始,我们便全面、细致地进行了流行诸因素的调查,同时设计和绘制了汨罗疫区分布图和查治血吸虫病记录卡片。螺情与病情这“两本帐”是我  相似文献   

9.
玉山县山丘型地区感染性螺点的调查分析李久涛334700江西省玉山县血防站在一个有何螺的地区,检获的钉螺经压片镜检找到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通常称为阳性螺。有阳性螺存在的地方,人们下水活动会感染血吸虫病,那么,这个地方就谓感染性螺点。1985~1993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渔船船舱携带钉螺的情况,1991年7月,我们对东洞庭湖鹿角镇沿湖一带的渔船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 方法1.1 随机抽样50条小型渔船,载重1~3T,船舱面积3.5~6m~2,平均为4.4m~2。渔船每天到湖洲作业2~5小时,以取网捕鱼为主。调查时洞庭湖水位为32.3~33.7m(吴淞)。1.2 清洗船舱后的渔船27条,正常作业1天后进行查螺,连续调查3天,了解钉螺的来源,并调查渔网、竹竿等带螺情况。2 结果2.150条渔船全部找到钉螺,共拾钉螺4900(17~572)只,船平均钉螺98只,钉螺平均密度为2.45只/0.11m~2。钉螺均为活螺,以幼螺为主,全部解剖未发现阳性钉螺。  相似文献   

11.
西湖镇属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1954年12月首次在该地发现活钉螺,最高密度达102只/0.11m~2,1958年底垸内查不到活螺,1959年后,由于种种原因,螺情监测欠详,导致部分地区的残存钉螺再次孳生。1983年,省、地联合调查组及本站业务人员在该镇内先后发现有螺单元9处,面积21.3万m~2,钉螺密度最高为13只/0.11m~2,我们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再次在较短时间内消灭了钉螺。1 灭螺方法1.1 土埋灭螺.选择镇区人口密度高、人员接触疫水机会较多的有螺单元,以先铲草药杀灭螺后,再取无螺土填平进行土埋灭螺,有的在填平土上建房屋,达到彻底消灭钉螺,此法灭螺处理4处,面积为4.49万m~2。1.2 开新填旧、清淤灭螺.血防专业人员根据螺情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凌家滩地区急性血吸虫病发病规律,现将该地1986~1989年的螺情、水情及人群入湖活动情况作一简要分析。1 螺情.1986~1989年,该外洲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逐年上升,阳性螺框出现率,阳性螺平均密度前3年分别为0.19,0.48,0.74/0.11m~2,和0.003,0.008,0.01/0.11m~2,呈上升趋势.但1989年阳性螺框出现率为0.45,比1988年下降39.19%;阳性螺平均密度为0.06,比1988年下降40.0%;钉螺阳性率为0.25,比1988年下降50.98%(附表)。附表.凌家滩外洲1986~1989年钉螺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安乡县地处洞庭湖西北部,长江水系的淞滋河中支、东支,藕池河西支,虎渡河及澧水流经境内,将全县分割成安凝、安保、安造、安昌、安化5个大垸。沿堤建有排灌涵闸194座。涵闸引洪灌溉可随洪水带大量的钉螺入垸内,并沿着水系自行扩散,致使垸内钉螺面积迅速扩大,血吸虫病疫情日趋严重。1988年5月我们对该县涵闸扩散钉螺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 调查方法我们和县血防办预防队一道制订统一调查标准和表格,结合查阅历史资料,逐座涵闸进行现场调查。凡是灌溉或排灌兼用型涵闸其外或上游为有螺洲滩,在其内相通的沟渠1000m内发现有钉螺分布的,确定为己造成钉螺扩散的涵闸;1000m以内未发现钉螺分布,即确定为能扩散钉螺尚未造成扩散事实的涵闸。  相似文献   

14.
我省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洲滩,洲垸两类亚型地区,存在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其阳性钉螺分布集中在距堤脚(包括矮堤)、山脚或居民点一定范围内,本观察以100m或300m内居多。此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乃是传染源的活动在这些范围内居多之故。洞庭湖涨水季节水上流动渔、船民,血吸虫病感染率高达40%以上,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浸螺杀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钉螺的新药,由25%硫酸烟酰苯胺、25%硫酸铜、50%硫酸铵组成,成品为淡蓝色粉末,易溶于水,使用方便。实验表明,在室内浸螺杀1毫克/升浸杀钉螺48、72小时的死亡率分别为73.3%和100%。具有较强的抑制钉螺活动和阻止钉螺上爬作用,杀螺的同时兼杀螺卵和血吸虫尾蚴,近期杀螺效果与五氯酚钠相似,日晒对药效无影响,药效稳定且持效作用长。现场浸螺杀1毫克/升浸杀钉螺1、3、5天的死亡率为36%、90%、100%,活螺密度下降97.3%。喷洒2克/平方米浸螺杀后第5、7、15天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清螺情分析,探索螺情分布规律,为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村实行按系统抽样实行钉螺普查,并结合近年螺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区有螺环境24处面积350万m2,有螺江滩占95.69%,有螺湖滩占4.19%,内陆有螺面积占0.31%。结论:江滩是我区钉螺主要分布地,控制江滩钉螺是我区血防灭螺工作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湖沼地区垸外钉螺可通过涵闸引水向垸内扩散已被公认,但对湖洲血吸虫尾蚴能否如此扩散的报告甚少。为此,我们于1990年4~8月,在我市鼎城区洞庭乡沙河口闸地段进行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了解涵闸类型、座落位置、闸底高程,记录气温、水位、水温、流速等。1.2 调查与涵闸连接的闸外湖洲和闸内沟渠的钉螺分布,垸外采用20m×20m机械抽样,垸内5m设框加环境抽样调查。垸内沟渠的有螺段面,用五氯酚钠铲草药浸加喷洒药杀2次,使之成为无螺区。1.3 水体感染性测定:在垸外闸口上游200m范围内和垸内沟渠距闸口100,1000,2000,4000m处各  相似文献   

18.
湘西古丈县为斯氏肺吸虫病流行区,过去调查已证实第一中间宿主有拟钉螺、小豆螺、中国秋吉螺,最近又先后发现有格来德拟钉螺(Triculagredleri Kang,sp.nov.)和有齿秋吉螺[Aki-yoshia(Saganoa) odonta Kang,sp.nov.],报告如下: 栖息环境:检获阳性螺的溪沟海拔450~460m,年平均水温15℃左右,pH6.2~7.0,水流缓慢,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新型植物灭螺剂-螺威(TDS)与50%氯硝柳胺乙醇铵盐(WPN)两种灭螺药物的两种现场灭螺方法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纳入比较TDS和WPN现场灭螺效果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4月。两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浸杀法灭螺时,与WPN相比,TDS施药后1 d、3 d的钉螺死亡率无明显差异,7 d的钉螺死亡率较低[RR=0.96,95%CI(0.93,1.00),P=0.04]。使用喷洒法灭螺时,WPN与TDS施药后1 d、3 d、7 d、15 d后的钉螺死亡率以及15 d后的活螺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GRADE系统评分结果显示,证据水平为中等或低级。结论与WPN相比,TDS达到了天然源杀螺剂现场评价的要求,对钉螺的杀灭效果较好,其存量较大且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朱培华  徐惠庆 《疾病监测》2012,27(8):650-653
目的 了解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和流行现状,为制定浙江省水网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每年对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螺情、常住居民、流动人员和耕牛病情等情况进行监测,纵向观察、分析水网型地区疫情变化趋势。 结果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08-2011年累计查螺面积261 050 m2,2009年发现复现螺点,活螺密度0.44只/框,活螺率100%,有螺框出现率为8.8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本地居民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平均阳性率为2.27%。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079,P0.005)。全区开展输入性传染源监测,2009年查出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患者1例。 结论 监测区2008-2011年间有钉螺复现,外来输入传染源存在,警惕局部流行的危险存在。应重点做好螺情和外来疫区流动人员的监测工作,巩固已经取得的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