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国外心理学家通过一项对2万多名青春期孩子的研究发现:孩子在12岁以前很愿意与父母交谈,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之后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尽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孩子有了问题和想法后,首先会选择与朋友谈,其次是老师,与父母交谈的次数和时间越来越少。许多家长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一旦进入青春发育期,常常会出现与父母“格格不入”的情况——除了不再愿意与父母“随心所欲”地交谈外,有时甚至不愿意与父母一起活动了。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智力成长的“土壤”。国内外一些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孤儿院和婴幼保育机构里的孩子,由于平时关心、照顾不周,到3、4岁还不怎么会说话,智力发育很差,健康状况也不好。 相似文献
4.
在我怀孕的时候,有-位同事告诉我,一定要好好享受这段幸福的时光,等到孩子生出来,生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尤其像我们这种平时总"腻"在一起的,浓情蜜意一下子就变淡了.…… 相似文献
5.
6.
7.
8.
9.
都说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爱有余,而父母打骂孩子的行为还是很普遍的.当父母打骂孩子的时候,他们认定是孩子犯了错,而且是不可饶恕的大错,而自己是在尽"管教"孩子的职责.
如果我们从人际交往的原理检视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可以发现导致父母打骂孩子的原因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决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的非期望行为,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父母文化低、素质差,缺乏耐心的教育方法,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而不是根本的原因.因为它们不能解释为什么同一个家长,面对孩子同样的过错行为,有时候给予打骂,有时候不打骂.实际上一些文化素质很高,而且理论上反对打骂孩子的家长也难免有打骂孩子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5.
17.
亦凡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1995,(4)
常听一些年轻的父母们抱怨生儿育女太麻烦,既影响工作,又影响日常生活,有的甚至还影响夫妻感情,大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之感。做为“过来人”,他们的心情,他们的处境是可以理解的。从听到小宝宝的第一声啼哭起,两人世界便不再宁静,不再充满温馨,接踵而来的是孩子那不分昼夜的哭闹。尤其是初为父母,没有育儿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挨过父母的“骂”,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也都“骂”过孩子。但是下面这些父母生气时“骂”孩子的话,是绝对会伤害孩子的。“败家子”、“蠢货”、“小偷”、“坏蛋”、“你算没治了”、“我怎么生出 相似文献
19.
一位朋友颇正经地找到我,说昨天他上三年级的儿子发了一通耸人听闻的言论。 儿子说:“爸爸,我们班的××患花柳病了。 爸爸:“瞎说,小孩子知道什么是花柳病。” 儿子:“知道,老师说的。再说电线杆上、墙上到处都贴着呢!花柳病就是性病,因不洁性交、性滥所致。” 爸爸吃惊了,一掌拍在儿子的脑袋上“混蛋,小孩不许说这些。” 儿子:“为什么?” 为什么?这位爸爸今天一大早便跑来找我让我告诉他怎么办?怎样才能对儿子进行一场正经的性教育。 我笑了。多么奇怪,儿子向父亲发出了这样的挑战。 那么,如何巧妙、满意地回答这些令父母们尴尬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