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子宫肌瘤行择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SE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60例,SE组于L2~L3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以0.2 mL/s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等密度液2.5 mL(12.5 mg),调控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达T6.E组于T12~L1或L1~L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4 cm,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和0.75%布比卡因10~15 mL,使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达T6.结果:SE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平面达峰时间显著短于E组[(28.8±5.6)s与(486.4±112.6)s和(10.4±2.1)min与(18.6±2.4)min(P<0.05)];术中牵拉反应SE组显著少于E组[(6.6%与60%)(P<0.05)];麻醉后低血压SE组显著高于E组[(36.6%与28.3%)(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及达峰时间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牵拉反应少,适用于子宫切除术.但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应注意预防和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2.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ASAⅡ~Ⅲ级、择期手术的42例,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CSEA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麻醉(EA)方法,观察记录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阻滞上下界平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SEA麻醉效果确切,神经阻滞完善,肌肉松弛满意,可控性好,是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7例行全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9例)与对照组(n=38例),全部患者入室前30 min肌注0.5 mg阿托品及100 mg苯巴比妥钠,入室后给予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给予面罩吸氧,常规消毒铺巾。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不良反应均表现为恶心、呕吐、腰痛等症状,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发现,麻醉后1 h 2组患者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6 h及12 h,观察组患者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良好,镇痛效果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two-point CSEA)用于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上腹部手术126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two-point CSEA组(n=69)和硬膜外组(EA组,n=57).EA组于T8-9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经导管给2%利多卡因,使阻滞平面达T4.two-point CSEA组于T7-8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经管给2%利多卡因,于L2-3间隙行腰麻,注入复合布比卡因溶液3ml.使阻滞平面达T4,以计分法评价肌松、牵拉反应以及麻醉效果.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wo-point CSEA组阻滞范围显著大于EA组(P<0.01),镇痛效果、肌松程度以及牵拉反应抑制也显著好于EA组(P<0.01),而局麻药用量显著性少于EA组(P<0.01). 结论 two-point CSEA可有效安全地用于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子宫切除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行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43例,联合麻醉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患者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分析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短于硬膜外麻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药用量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不同时刻,联合麻醉组患者MAP、HR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平稳,变化幅度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肉松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简单安全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对患者的麻醉效果,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3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47例(腰-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持续硬膜外麻醉)4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总优良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总优良率为86.95%,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妇科子宫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康 《海南医学》2007,18(7):71-72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硬膜外麻醉(EA)在子宫全切术的应用. 方法 选择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两组.Ⅰ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Ⅱ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硬膜外麻醉(EA).麻醉过程中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满意度. 结果 Ⅰ组麻醉效果完善程度,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明显大于Ⅱ组(P<0.05或P<0.01). 结论 CESA用于子宫全切术可获得满意麻醉效果,且麻醉作用发生迅速可靠,麻醉阻滞平面可控强,用药量少,手术不受时间限制,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一点法和两点法两种CSEA用于子宫切除手术在麻醉效果、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等方面的不同。方法 120例临床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一点法和两点法两组,分别施行一点法CSEA和两点法CSEA,并记录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及麻醉效果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的CSEA在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及麻醉效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CSEA用于子宫切除术无显著差异。但一点法有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脊穿不成功或脊麻后硬膜外置管困难等问题,而两点法无上述问题,更为积极主动,但需两点穿刺,略显麻烦。  相似文献   

9.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基本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所需时间相对较长;麻醉平面要求相对较广.而产科病人行剖宫产手术更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麻醉(S5~T4).在妇产科手术麻醉中联合腰-硬膜外麻醉已被广泛应用.现将2009年1~12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的麻醉处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涛敏 《吉林医学》2010,31(2):160-160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子宫肌瘤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作为子宫全切除手术首先考虑的麻醉方法,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较子宫切除术中不同用药方式二点法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SAⅠ~Ⅱ级择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均分二组。所有病人行二点法硬膜外穿刺置管后,A组和B组分别经L3~4硬膜外注射0.75%和0.375%的罗哌卡因75mg。20min后视阻滞效果经T11-12硬膜外注射2%的利多卡因完善并维持阻滞效果。测试阻滞平面、评估麻醉满意度并观察术后运动阻滞情况。结果 A组和B组麻醉优良率分为85%和90%;A组硬膜外利多卡因用量15.3±3.1ml明显多于B组10.8±2.6ml(P〈0.05);注药20min后两组病人阻滞平面分别为T11(T9~T12)和T8(T6~T11),两组组最高阻滞平面相似分别为T6(T3~T7)和T6(T2~T8),P〉0.05;术后下肢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153±68min和102±56min,A组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 二点法硬膜外阻滞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安全而有效,减低下管硬膜外局麻醉药浓度有利于减少术中局麻药用量,并利于病人术后下肢运动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郑恒兴  杜润萍 《医学争鸣》1999,20(10):880-882
目的:比较腰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方法:选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78例,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80例,行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连续起效时间快,阻滞范围广,肌肉松驰完善,局麻药用量小,呈显著差异;二者在初次用药后1h内的低血压发生率、血压波动以及麻黄碱用量等无明显差异,但血压下降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妇科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患者,于L2~3间隙,在联合椎管内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手术,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四个时点的MAP、HR、SpO2。结果: 麻醉优良率100%,起效时间(8.15±2.2) min,各时点的MAP、SpO2无明显变化(P>0.05),但麻醉后各时点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其余各时点HR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无恶心、呕吐,术后无头痛。结论: 联合椎管内麻醉用药少,起效快,阻滞完善,对循环功能影响小,适用于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A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30例)。术中监测BP、HR、SpO2,观察镇痛效果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B组下降明显(P<0.01)。B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A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均较B组明显(P<0.05~P<0.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观察组)和全麻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4μg /kg、罗库溴铵0.6mg/kg和依托咪酯0.2 mg/kg静脉快诱导,呼吸机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0~35mmHg,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静脉泵注丙泊酚8mg·kg-1·h-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联合全麻,在硬膜外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镇静,L2~3穿刺成功后,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5ml,观察5~10min,硬膜外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0ml;全麻诱导用药同对照组。于手术前、切皮、气腹20min和术毕10min采集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并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气腹20 min和术毕1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更能有效抑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腰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二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将70例即将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B组35例,采用腰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麻醉效果、疼痛反应、肌松度、内脏牵拉反应均优于B组(P〈0.05或P〈0.01);A组的SBP、DBP、MAP、HR、SpO2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中流入量、麻黄素使用例数、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均少于B组(P〈0.01)。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的效果优于腰硬膜外麻醉,易行、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该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6例,根据区组化随机分组法将入选病例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43例.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则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显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6时间、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局麻药用量、镇痛率、肌松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镇痛率、肌松满意度、局麻药用量、阻滞显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6时间、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等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的比率和总的优良率均明显提高,分别高达93.02%和100.00%,而麻醉效果为差的比率则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头痛、腰背痛的比率所有增高,而发生寒战和低血压的比率则有所减少,但差异均未表现出显著性(P>0.05).讨论 在子宫切除术中腰硬联合麻醉较单纯硬膜外麻醉具有更为明显的优点,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4~68岁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10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4例患者入室后先行L2~3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上置管4cm。给予试验量后观察无不适再施行静脉全麻;B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病例术中均采用了靶控输注(TCI)的静脉给药方法,观察并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麻醉用药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终苏醒期一般情况。结果 A组整个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肌肉松弛,所用静脉全麻药、肌松药等明显比B组少(P<0.01),苏醒快、无痛,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利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开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顺利,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毕复苏后直接送回病房,术后均无明显的麻醉后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熊良志  王燕  肖峰  李元涛  秦成名 《四川医学》2009,30(8):1233-1235
目的观察硬膜外导管通畅度与子宫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4cm成功后,按满足“从导管注入2ml空气无阻力,且可立即回抽约等量气体”两项条件的不同情况,即不同的硬膜外导管通畅度将患者分为3组:通畅组(A组43例)、基本通畅组(B组32例)、不通畅组(c组25例)。3组均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ml,5min后注入混合液14ml。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应及麻醉效果。结果3组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A组至C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逐渐延长,感觉阻滞所达最高平面逐渐降低;3组间运动阻滞程度、腹部肌肉松弛程度及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结论硬膜外导管通畅度可预测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