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残胃癌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8例残胃癌的临床分析,发现残胃癌与胃手术BillrothⅡ式的术式有关.因此,胃手术应尽量采用BillrothⅠ式,或选择尽量控制十二指肠液返流的术式,并警惕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28例残胃癌首次术前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诊断均从既往手术史和病历中获得.本次残胃癌和首次术式均从胃镜和X线钡剂检查所证实.手术治疗20例,切除17例,减状手术2例,探查1例.行残胃全切除、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13例,Roux-Y吻合术4例,空肠残胃吻合术2例.结果生存5年和3年以上者各1例,生存3个月至1年多点时间者有18例,占64.3%,结果很不理想.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手术BillrothⅡ式吻合术,是导致残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我院外科自1983年-1994年收治残胃癌、残胃再发癌49例,其中残胃癌20例,残胃再发癌29例,残胃癌切除率为70%,残胃再发癌为37.9%,总切除率为51%。首次术式BⅡ式切除率为78.6%,BⅠ式为60%,BⅡ式较BⅠ式切除率有明显差异,残胃再发癌首次手术未淋巴结清扫者,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加,阳性率在23%以上,术式的选择及早期诊断对再次切除成功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1982年至今,我院对8例残胃癌施行残胃贲门癌切除,食管余胃吻合术,占同期14例残胃癌手术的57%。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男性。年龄45~65岁。距初次胃大部切除术10~18年。其中采用BI式吻合3例,BⅡ式吻合5例(结肠前4例,结肠后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史,病理均为腺癌。手术方法及效果先经腹探查,游离残胃同时清除淋巴结,保留胃短血管最低1~2支,切除残胃上半部及部分食管,余胃食管再吻合。术后无并发症。本组8例中2例术后1年复发,2例存活超10年,余4例术后1~5年均存活。讨论残胃癌为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  相似文献   

4.
我院外科近六年来收集了29例残胃癌,其中25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4%,其中根治性切除占60%,术后病人存活率与胃癌手术相似,残胃癌好发于BillorthⅡ式残胃占84%.BillorthⅠ式残胃占16%,本病确诊距第一次手术时间平均为22.3年。文章对残胃癌的病因、诊断,外科治疗作了具体的介绍,提出胃良性病变行胃切除术后十年以上要警惕残胃癌发生,定期作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病变的有效手段,外科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首选方式,不应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5.
我院外科自1983年~1994年收治残胃癌、残胃再发癌49例.其中残胃癌20例,残胃再发癌29倒.死胃癌切除率为70%(14/20),残胃再发癌为37.9%(11/29),总切除率为51%.首次术式BI式切除率为78.6%,BI式为60%,BI式较BI式切除率有明显差异P<0.01,残胃再发癌首次手术未淋巴结清扫者,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加,阳性率在23%以上.术式的选择及早期诊断对再次切除成功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27例残胃癌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良性疾病术后10年以上,残胃内发生的癌称残胃癌。近年来发病率有渐增高的趋势。1985年1月~2000年6月我科共收治胃癌1223例,其中残胃癌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残胃癌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病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1999年2月至2010年2月因胃良性病而住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将术后发生残胃癌(残胃癌组)和未发生残胃癌(残胃组)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两组的一般情况、长期吸烟史,以及术后胆汁反流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等进行比较,以进一步分析残胃癌可能的病因及预防对策.结果 共有8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其中32例发生残胃癌,57例无残胃癌发生.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及第一次手术方式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残胃癌组与残胃组胆汁反流率比较为87.5% vs.57.9%,P<0.01;Hp感染率比较为84.4% vs.56.1%,P<0.01;长期吸烟史比较为62.5% vs.40.4%,P<0.05.长期吸烟史与无吸烟史胆汁反流率比较55.7% vs.32.1%,P<0.05.结论 单因素考察证实,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Hp感染、长期吸烟史是发生残胃癌的高危因素,BillrothⅡ式手术不是发生残胃癌的独立风险因子,吸烟可促进胆汁反流的发生,控制胆汁反流、Hp感染和戒烟有望降低发生残胃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胃癌根治性切除毕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措施。通过分析我院1990年-1998年胃癌根治性切除毕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发生此并发症19例,显示对12例行保守治疗,7例采用残胃空肠吻合加输入袢输出袢侧侧吻合(Braun吻合)术,症状均得到缓解,中分析影响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诸多有关因素,提出治疗措施,重点对再手术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残胃癌(GRC)是因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的第一原发癌。国内由陈寿康于1974年首次报道、至今已有数百例.现已公认GRC是属于胃手术后的一种远期并发症。本院1982~1993年共收治胃癌患者182例,其中GRC3例,占1.7%。现报道如下。例1男性,58岁。1975年因十二指肠溃疡行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993年5月因上腹疼痛行胃镇检查,病理活检报告为残胃吻合口腺癌,遂行残胃癌切除及胃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定期化疗,随访3年,一般情况良好。例2男性,56岁。1978年因胃小弯溃疡作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989年3月因上腹他股…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胃癌根治性切除率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 生机理及治疗措施。通过分析我院1990年~1998年胃癌根治性切除毕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后发生此并发症19例,显示对12例行保守治疗,7例采用残胃空肠吻合加输入袢输出袢侧侧吻 合(Braun 吻合)术,症状均得到缓解。文中分析影响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诸多有关因素,提出 治疗措施,重点对再手术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1983~1992年共收治胃癌956例,其中残胃癌17例。根治性残胃切除6例,姑息性残胃切除1例,均作Roux-y食道空肠吻合术。8例仅作剖腹探查手术,1例因肿瘤晚期合并严重心脏病拒绝手术治疗,1例入院后12天因脑部癌栓塞而死亡。Billroth Ⅱ式术后病人发生残胃癌明显高于BillrothⅠ式。第一次手术后5年残胃癌发生率逐渐增高,因此对良性病变施行胃切除术其重建方式最好采用BillrothⅠ式。对手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应每年进行随访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更为必要。由于残胃癌的形态和发生的部位较为特殊,除常现地采用GI、胃镜检查以外,必要时应结合超声内窥镜及CT检查,以求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随胃切除病例数增加,残胃癌的病例数亦见增多。作者报告信州大学1969年1月到1981年6月共行胃切除术475例,其中4例(0.8%)发生残胃癌。这4例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66岁(52~78岁),原发疾患为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原疾患手术式为毕-Ⅰ式1例,毕-Ⅰ式3例。残胃癌发生在术后13~29年。这4例残胃癌分别发生在吻合部、残胃全部、胃小弯前后壁、贲门部小弯侧。分期:Ⅰ期1例,Ⅲ期1例,Ⅳ期2例。病理学分类:3例为低分化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治疗:3例作了残胃全切除术,R_2及R_3根治切除各1例,R_2非根治切除1  相似文献   

13.
杨迅  陈奇勋 《肿瘤学杂志》2004,10(5):351-352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对于1993年~2003年收治的31例残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Billroth-Ⅱ式重建术后残胃癌的发生率比Billroth-Ⅰ式术后高(80.6%vs.19.4%).吻合口部位发生残胃癌16例,均为Billroth-Ⅱ式术后患者,其中低分化癌11例.[结论]Billroth-Ⅱ式重建术后十二指肠反流在残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胃切除术时应采用减少十二指肠反流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残胃癌4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43例残胃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残胃癌患者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黑便,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首次手术方式:胃切除比Ⅱ式吻合32例(74.4%),胃切除毕I式吻合11例(25.6%),距首次手术发生残胃癌时间为5-25年,平均12年,发生部;钱胃吻合口25例(58.1%),残胃贲门15例(34.9%,其中3例同时侵犯食管下段),残胃小弯侧癌3例,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6例(13.9%),中分化腺癌6例(13.9%),低分化腺癌21例(48.8%),未分化癌6例(13.9%),黏液腺癌4例(9.3%),25例出现邻近脏器,组织(肝,胰,脾,肠系膜,网膜)转移(58.1%),无转移者18例(41.9%),其中5例癌组织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胃切除毕II式吻合术后,胃大部切除术后定期随访,必要时做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早期发现残胃癌,有效的治疗能延长残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残胃癌与残胃复发癌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80年至1996年间经内镜检查残胃患者472例,发现残胃癌14例,残胃癌术后复发49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内镜检查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267例,发现残胃癌14例,发生率5.24%。男13例,女1例,年龄42~67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残胃癌20例,其中残胃全切除14例,胃活检6例.男19例,女1例.年龄40~76岁,平均59.1岁,51岁以上占85%.原发病为十二指肠溃疡6例,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息肉1例.残胃癌全切除14例中,首次术式B—Ⅱ式12例,B—Ⅰ式2例.文献记载B—Ⅱ式比B—Ⅰ式的残胃癌发生率高2~12倍.主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10例,吞咽困难,阻塞感5例,吐血、呕血3例,血便2例.残胃癌发生时间;国内文献报道5~50年,平均为15~16年以上.本组为7~40年,平均16.4年.发生部位;吻合口9例,贲门部6例,残胃体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病变组(39例)和恶性病变组(8例)手术后残胃癌进行分析,并对47例残胃癌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残胃癌诊断距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4.4年,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吻合口处,其次是胃体、贲门部,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比恶性病变术后残胃癌的间隔时间长(P<0.05),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和根治手术对残胃癌的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 现阶段恶性病变术后的残胃癌增多,与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在临床病理特点上没有明显不同,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根治手术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BillrothⅠ式手术优点,对23例胃癌患者行胃远端根治性切除胃十二指肠空肠“间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术式通过8~12个月随访,近期效果满意。基本上维持正常生理通道,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和术后并发症,减少胆汁及小肠液的返流。符合胃癌根治术的原则,降低残胃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手术操作不太复杂,适用于A、AM、MA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BillrothI式手术优点,对23例胃癌患者行胃远端根治性切除胃十二指肠空肠“间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术式通过了8-12个月随这期效果满意,基本上维持正常生理通道,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和术后并发症,减少胆汁及小肠液的返流。符合胃癌根治术的原则,降低残胃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手术操作不太复杂,适用于A、AM、MA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残胃癌一般是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进行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5年以上(有的指10年以上),在残胃部所发生的原发性癌肿。后有作者将胃恶性肿瘤术后20年以上再发生的胃癌,也列为残胃癌。本病首在1922年由Calf-our报道,其后逐被人们注意,到1972年为止,病例报导数累计已达1100例之多(实际数远比此数为高),并提出胃断端癌、残胃断端癌以及胃吻合口癌等名称。近年更有食道癌根治术后,在替代食道的胃内发生残胃癌的报导。在我国,胃切除术病例为数不少,有关残胃癌的问题应予一定的重视,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