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司马贯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59-2760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婴幼儿感染杯状病毒所致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我院采集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2354份,进行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检测分析。结果:2354份粪便标本中,RV阳性910份,阳性率为38.7%。G血清型检测355份标本,其中以G3型为主,占57.5%(204/355);对1444份RV阴性标本进行HuCV、AstV和AdeV检测,检出HuCV阳性511份,阳性率为35.4%;AstV阳性342份,阳性率为23.7%;检出AdeV阳性49份,阳性率为3.4%。结论: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感染杯状病毒所致肠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2006年秋冬季青岛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组成及其流行情况.方法 2006年9~12月,采集青岛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大便样品共38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结果 在38份样品中检测到轮状病毒7份,阳性率为18.42%;检测到星状病毒4份,阳性率为10.53%; 检测到人杯状病毒6份,阳性率为15.79%.其中1份混合感染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1份混合感染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未发现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 2006年秋冬季,引起青岛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3种主要病毒中,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人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东莞市东华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采用RT-PCR方法检测星状病毒,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腺病毒。结果检测粪便样品共224份,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7.9%、11.6%、4.5%,0.4%,总检测阳性率为31.3%。对其中22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进行血清分型,结果G血清型中,G1型10株,G2型1株,G3型8株,G9型3株。P血清型中,P6型1株,P8型12株,9株未能分型。40株诺如病毒全部为GⅡ型。1株星状病毒经测序分析为1型。结论东莞市腹泻病毒主要感染3岁以下的婴幼儿,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的分布呈多样性,以G1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采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儿科收治的269例小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的抗原,并与50例健康儿童的标本相对照。对轮状病毒进行病毒株血清学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儿病毒病原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59.2%、杯状病毒7.8%、腺病毒1.1%,未检出诺如病毒;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同时用RT-PCR及ELISA2种方法检查56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检查一致率达96.43%。56株轮状病毒G血清型分型:血清Ⅰ型3份,Ⅱ型3份,Ⅲ型43份,Ⅸ型4份,未能分型3份。对8株轮状病毒P分型,其中7株为G3P8,1株为G9P8。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以秋、冬季多,杯状病毒以秋季多。结论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毒病原中以轮状病毒为主,杯状病毒次之,腺病毒检出率低。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3型为主,G3P8多见。  相似文献   

5.
张林  胡云晖 《吉林医学》2013,(35):7469-7470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铜峡地区病毒性腹泻(肠道病毒)的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采用ABI公司一步法RT-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腺病毒4种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采集104份粪便标本,其中有74份检出其中任一一种病毒,总检出率为71.2%。杯状病毒检出率为58.65%,腺病毒检出率为28.85%,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分别为7.7%和5.8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发病高峰,3岁以下幼儿居多,占阳性者的67.35%。结论:2012年杯状病毒和腺病毒等肠道病毒是青铜峡地区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尤其是导致婴幼儿和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毒性腹泻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梅州市小儿腹泻中病毒性感染的病原。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先后到梅州市各医院收集56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轮状病毒用酶免疫试验,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结果在568份标本中,轮状病毒(RV)阳性238份,阳性率为41.9%。7月~1岁年龄段的患儿星状病毒阳性率较高;12月~1月份星状病毒阳性率较高。结论在梅州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是复杂的,轮状病毒的感染最为严重,其中杯状病毒与星状病毒的病例也占用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春市2013年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变化及临床特征。方法:在长春市儿童医院收集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和临床资料,对粪便标本,用ELISA方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用逆转录PCR方法进行轮状病毒G型和P型分析及杯状病毒检测;用PCR方法进行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检测;用EpiData软件录入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长春市2013年小儿病毒性腹泻,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均小于24月龄,发病高峰年龄为7~24月龄婴幼儿;乡村略多于城市;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季节为1月、2月、11月和12月;杯状病毒一年四节散发。病原检出率,轮状病毒居首位,其次为杯状病毒,再次为星状病毒,最后为肠道腺病毒;轮状病毒G9型为流行优势株(占71.59%);P[8]型为流行优势株(占82.91%);最常见组合为G9P[8](占76.11%)。混合感染率为13.19%。临床特征100%有体温升高和腹泻;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分别有69.6%(165/237)、67.15%(45/67)、60%(9/15)和33.33%(2/6)出现呕吐症状。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性腹泻患儿分别有25.3%(60/237)、28.36%(19/67)、33.33%(5/15)和50%(3/6)伴有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性腹泻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26±2.05)d、(5.54±3.55)d、(5.15±1.57)d和(7.00±0.82)d。结论:长春市2013年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流行的优势株,G分类是G9型,P分类是P[8]型,并且呈现多样性。长期监测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原变化对于预防病毒性腹泻和疫苗研发有重要意义。研究腹泻病原及临床特征,可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病原的变化规律,为疫苗研发,疾病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腹泻的病毒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的182例急性水样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采用金标快速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采用酶免疫吸附测定法(EIA)检测星状病毒抗原及肠道腺病毒抗原.结果:182例标本中轮状病毒检出率35.2%(64/182);星状病毒检出率5.5%(10/182),4例合并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腺病毒检出率3.3%(6/182),2例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结论:轮状病毒仍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致病原;星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因;有混合性病毒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谱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东莞市病毒性腹泻防治提供资料依据。方法 2010年7月开始,每周从监测点医院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 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荧光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核酸。结果 2010—2016年共检测粪便样品5 026份,全部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中600份检测腺病毒和星状病毒。4种病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5.96%(802/5 026)、14.56%(732/5 026)、5%(30/600),1.33%(8/600),总检测阳性率为 30.18%。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发病集中在2岁以下低龄儿童,各病原体2岁以下儿童感染比例分别为69.10%、62.26%、82.14%、71.43%。轮状病毒每年有1个流行高峰,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达高峰。诺如GⅡ型病毒每年有2个流行高峰,3月和8月达高峰。结论 监测的4种病原体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两者的阳性率相近。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和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有较强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0.
2003~2006年广州地区婴幼儿水样腹泻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岚岚  龚四堂  何婉儿 《广东医学》2008,29(8):1336-1339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水样腹泻患儿的病原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腺/轮状病毒双联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2003~2006年2 116例住院的3岁以下水样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同时用肛管于直肠内采集粪便标本做大便细菌培养.结果 2 116例患儿中,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同时阳性为25.8%,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5.7%,肠道腺病毒阳性率为14.9%,细菌感染率为0.3%,病原阴性占33.4%.轮状病毒肠炎和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双重感染发病的年龄构成一致,腺病毒肠炎和病原阴性组发病的年龄构成一致,秋冬季是病毒性肠炎发病的高峰季节.结论 轮状病毒、腺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水样腹泻的主要致病原,轮状病毒和肠道腺儋病毒双重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流动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41例流动儿童腹泻患者的人口资料学以及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诺如病毒(NVs)、星状病毒(AstV),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腺病毒(AdV)。结果 24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RV、NVs、AdV、AstV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56.0%(135/241),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3.6%(105/241)、11.2%(27/241)、7.9%(19/241)、6.6%(16/241)。27株NVs阳性毒株均为GII-4;19株AdV中14株为AdV-41型,并有AdV1、2、3、31型的散在感染;AstV感染15株,均为AstV-1型。结论病毒为流动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其他依次为NVs、AdV和AstV。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哨点医院2010—2012年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发病3日内粪便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A组人类轮状病毒抗原,采用巢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1155份粪便标本中514份标本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4.50%,12—17月龄段患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最高,达到58.54%。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2月,其中11-12月份阳性率最高,达到63.15%。血清型G型中主要流行血清型为c9型,占42.22%;P型中P[8]型最多,占66.34%,G/P组合型主要型别为G9P【8】(占35.21%)。结论轮状病毒是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轮状病毒(RV)、人杯状病毒(HuCV)、人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321份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采用巢式RT-PCR检测HuCV和HAstV;采用PCR反应检测EAdV。结果 321份样本中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A组RV(53.0%)、HuCV(23.4%)、AstV(7.2%)和AdV(5.3%)。对170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9型及P[8]型为优势株;1318个月年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9.0%),2012年RV发病高峰在12月、1月(76.3%)。4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2岁以下婴幼儿为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徐丹  罗历  谭文  班博  沈化清  陆学东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2):184-186,216
目的初步了解深圳地区引起临床婴幼儿急性腹泻中常见病毒的病原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婴幼儿急性腹泻常见病毒:轮状病毒(RV)、星状病毒(AstV)、诺如病毒(NV),采用单重PCR法筛查临床腹泻标本肠道腺病毒(EAdV)。结果在440份标本中,共检出197例至少感染一种腹泻病毒,总阳性率为44.77%(197/440),其中183例为一种病毒感染,14例(3.18%)为混合感染。4种腹泻病毒以RV感染为主,阳性率为28.64%(126/440);其次是EAdV,阳性率为8.86%(39/440);NV阳性率为5.45%(24/440);AstV阳性率为1.82%(8/440)。混合感染以R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92.86%。结论 RV、EAdV和NV是引起深圳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致病原,混合感染以RV联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临床上应根据所感染病原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院门诊成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市两家哨点医院收集门诊18岁以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27份。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A群轮状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幌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共12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占54.33%(69/127),女性占45.67%(58/127),年龄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为25%(7/28)。127份粪便标本中,单一腹泻病毒感染25份,阳性率19.69%,其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7份,阳性率5.52%(7/127);诺如病毒阳性11份,阳性率8.66%(11/127);札幌病毒3份,腺病毒阳性3份,阳性率均为2.36%(3/127);星状病毒1份,阳性率0.79%(1/127)。未见混合感染,发病具有明显的秋冬季节升高现象,诺如病毒、札幌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流行株为别为GII-4型、GI-2型、AD41和HAstV-1。结论医院就诊成人腹泻病例中约I/4为病毒性腹泻.其中诺如病毒是最重要的病原体,感染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基因型特征。 方法 将2007年1~12月收集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的3 662例5岁以下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RV,并随机选取部分RV阳性样本进行G/P基因分型。 结果 3 662例样本中检出RV阳性1 470例,检出率为40.1%。对其中142例阳性样本(约10%)进行RV PCR基因分型,其中121例婴幼儿阳性分型结果显示:G1型比例最高占36.4%,其次为G3型(20.7%)、G2型(15.7%)和G9型(13.2%),G型混合感染占6.6%,G未能分型9例(7.4%)。P型分型以P[8]为主,占60.3%,其次为P[4](18.2%)和P[6](5.8%),P混合感染占15.7%。最主要的G/P组合为G1P[8](28.1%,34/121),其次是G3P[8](19.8%,24/121)、G2P[4](14.9%,18/121)和G9P[8](8.3%,10/121),并检测到不常见组合基因型如G1P[6]、G1P[4]、G9P[4]和G9P[6]等。21例新生儿(≤28 d)阳性样本的分型结果为:G型以G9为主,占42.9%(9例),其次是G1(4例),G3(3例),G2(1例),G混合感染3例,未能分型1例。P型以P[6]为主,占47.6%(10例),其次是P[8]及Pmixed各5例,P[4]1例。G/P基因型组合以G9P[6]为主(6例),其次G1P[8]、G3P[8]和G1P[6]各2例,G2P[4]和G9P[8]各1例。 结论 本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基因型复杂多样。婴幼儿RV感染以G1P[8]为主,新生儿RV感染则以G9P[6]为主。需警惕婴幼儿RV株与新生儿RV株的交叉混合感染而致新流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病毒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分布,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一定的抽样间隔随机选取2014—2016年闵行区2家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病例开展调查采样,同时用real-time PCR方法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RV)、诺如病毒(norovirus,NV)、肠道腺病毒(adenovirus,AD)、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札如病毒(sapovirus,SaV)检测。结果  两家医院共监测到腹泻病病例11 243例,2014—2016年分别为3 213、3 600和4 430例。803例病例的粪便标本开展病毒检测,其中309例检出阳性,检出率为38.48%;RV、NV、AD、AstV及SaV均有检出,以NV为主(207例,66.99%),其次为RV (77例,24.92%)。结论   2014—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病毒性腹泻病感染病原以NV为主,季节高峰较为明显,应在流行季节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庆地区2009—2011年感染人的轮状病毒流行株的血清型情况。方法采用A组轮状病毒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集来的288例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阳性鉴定,对鉴定为阳性的腹泻标本经处理后,采用多重一步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轮状病毒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并通过对阳性标本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以进一步鉴定毒株的血清型。结果对288例标本进行ELISA检测,RV阳性177例;血清型检测共测得G1型73例(41.2%),G2型12例(6.7%),G3型67例(37.9%),另有25例为G1和G3混合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大庆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对成人腹泻影响较小,2009~2011年大庆地区流行的RV以G,和G,型为主。此外,出现了G1和G3混合型,说明病毒血清型之间出现了一定重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