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目的研究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材料为载体支架,复合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鼠桡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8只成年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制作成右侧桡骨为5mm的骨缺损模型,各组分别按以下方法将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A组:nHAC/PLA材料+BMSCs[BMP-2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处理];B组:nHAC/PLA材料+BMSCs(无BMP-2和eGFP处理);C组:单纯nHAC/PLA材料;D组:空白对照组(只造骨缺损模型,不置入支架材料)。术后6、12周用空气栓塞法各组分别处死4、8只大鼠并取右侧整段桡骨,行大体形态学、X线检查、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 X线观察结果:A组的骨痂形成量优于其他组,B组次之,C组稍逊于B组,空白对照组最少。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的新生骨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均优于其他各组,B组次之,C组稍逊于B组,空白对照组则最差。12周时4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A组最大应力测试明显优于C组,B介于A组与C组之间,空白对照组最差。结论 nHAC/PLA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支架材料,与经过BMP-2修饰的BMSCs复合后能显著提高骨生成的速度,在修复长骨节段性缺损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腹壁下保存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患者的骨瓣随机分为三组:A组保留成片骨膜,B组常规游离骨瓣,C组无骨膜游离骨瓣。骨瓣埋藏保存于左下腹壁皮下,择期取出自体颅骨瓣,采用钛颅骨锁固定于骨窗修补颅骨缺损。结果所有骨瓣周径均不同程度缩小;A组和B组骨瓣在回植前取出时均有较完整的骨膜(80%~100%)再生,C组没有或很少有骨膜再生;全部患者无一例皮下积液,无一例感染,成形效果均满意。结论常规游离骨瓣在左下腹壁皮下埋藏保存2~3个月后取出时均有完整骨膜,有利于回植时骨瓣与骨窗更好地骨性连接。自体腹壁下保存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虽有不同程度骨瓣缩小,但采用钛颅骨锁固定骨瓣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负压吸引种植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效体外构建高质量组织工程骨的细胞种植技术。方法将分离、培养的兔成骨细胞分别通过负压吸引种植技术(A组)及常规种植方法(B组)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计算接种时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效率,种植后24h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中细胞数量及分布情况。体外培养第3、7、10、14d,检测工程骨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ALP)活性。3周后,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工程骨Ⅰ型胶原的分泌情况。结果 A组细胞与支架材料平均复合率、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各时间点细胞数及ALP活性表达均高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种植方法比较,采用负压吸引种植技术能在体外形成更高质量的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4.
李刚  刘克宇  邹正荣  陈凯  李小磊 《河北医药》2013,35(15):2268-2269
目的探讨不吻合血管保留骨膜的骨块移植在骨不连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骨不连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带骨膜骨块移植治疗;B组采用不带骨膜骨块移植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P<0.01);同时A组患者中无骨折不愈合发生,B组患者中出现骨折不愈合2例。结论不吻合血管保留骨膜的骨块移植应用于骨不连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愈合效果,减少骨折不愈合发生。  相似文献   

5.
田代雄 《安徽医药》2016,20(1):86-89
目的 探讨不同人工真皮支架对Ⅲ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组织TGF-β1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只实验动物分成2组每组6只,A组为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组;B组为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组。C组为在A、B两组中各取3只猪,在背部制备同2组相同的烧伤创面,只植入硅橡胶膜。比较3组间创面修复情况,创面中表达α-SMA、TGF-β1的情况以及细胞凋亡数。结果 B组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与创面的整合和恢复均较好于A、C组。1~3周3组创面α-SMA表达阳性的血管逐渐增多。C组在1~4周内α-SMA表达阳性的血管数均显著少于A、B组(P<0.05)。B组在1~3周内α-SMA表达阳性的血管数均显著多于A组(P<0.05)。第2周3组创面TGF-β1阳性信号数比第1周显著增多。植皮后A、B组创面TGF-β1阳性信号数均有降低。A、B两组创面TGF-β1阳性信号数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周TGF-β1阳性信号数表达最高。C组3、4周创面TGF-β1阳性信号数均显著多于A、B组(P<0.05)。1~4周,3组创面的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加。在不同时一间点,A组与B组的细胞凋亡数经统计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一间点,C组的细胞凋亡数均显著少于A、B组(P<0.05)。结论 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在Ⅲ度烧伤创中可促进血管生成,有效抑制创面收缩同时促进细胞凋亡,减少瘢痕的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应用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与单纯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和组织工程骨,再将两者缝合形成骨-软骨复合组织块.在12只猪双侧股骨内髁负重区制造直径8mm的软骨缺损24个,并均分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修复(A)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B)组和空白支架(C)组.6个月后对修复部位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并测定新生软骨的力学性能和糖胺聚糖(GAG)含量.结果 A组缺损区被新生透明软骨修复,新生软骨中的圆形细胞分布均匀.A组缺损区的新生软骨弹性模量和GAG含量高于B组.结论 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兔陈旧性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均建立1.5 cm的陈旧性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植入自体颗粒骨+VEGF-165-GMs 1mg;B组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C组VEGF-165-GMs 1 mg;分别于术后3、6、9周切取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A、B组均能较好地修复陈旧性骨缺损,A组术后各时间点X线评分、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均明显优于B组。C组各时间点均无骨性愈合迹象,9周时可见骨断端完全硬化,髓腔封闭。结论 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陈旧性骨缺损可以明显促进局部血运重建,促进新生骨形成,提高骨改建塑形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创伤 (TBI) 后原位移植神经干细胞 (NSCs) 治疗的可能性, 探讨载有 NSCs 的纤维蛋白支架及与亚低温(MHT)联合对 TBI 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孕 14 d SD 大鼠皮质组织中分离 NSCs, 与纤维蛋白支架共培养,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及 NSCs 的形态, 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类型。将 48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 TBI 组 (A 组)、 TBI+NSC 组 (B 组)、 TBI+MHT 组 (C 组)、 TBI+NSC+MHT 组 (D 组), 每组 12 只。A 组通过液压损伤仪行 TBI 造模; B 组 TBI 后接受 NSCs 移植治疗; C 组 TBI 后接受 MHT 治疗; D 组 TBI 后接受 NSCs 与 MHT 联合治疗。分别在第 14、 28 天通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mNSS) 和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 28 d 后取脑组织切片, 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观察移植后的 NSCs 在体内分化情况。结果 电镜扫描显示, NSCs 与纤维蛋白支架共培养 3 d 后形态无明显改变; 免疫荧光提示 NSCs 特异性标志物 Nestin 阳性表达, 表明神经干细胞在纤维蛋白支架上存活; D 组大鼠的 mNSS 在第 14 天和第 28 天均低于 A、 B、 C 各组; 水迷宫结果显示, D 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 A、 B、 C 各组; D 组 28 d 后脑组织取材可追踪到 BrdU 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了神经元。结论 纤维蛋白支架与 NSCs 生物相容性良好, 具有可降解性。亚低温与载 NSCs 的纤维蛋白支架对大鼠 TBI 后的神经功能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鸿  朱淑云 《青岛医药卫生》2005,37(6):405-408,414
目的 齿槽裂的骨修复是先天性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个重要阶段,现多采用髂骨松质骨移植的方法。将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人工合成材料应用于兔的人工齿槽裂模型,观察骨愈合的效果,以期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取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作为对照组,制作人工齿槽裂模型后直接缝合;B组在模型骨缺损的两端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覆盖;C组则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倍骼生植入骨缺损,e-PTFE膜覆盖。于21日分别处死动物。结果X线片示A组骨边缘清晰,无阻光阴影;B组有少量阻光阴影;C组有大片阻光阴影。组织切片示A组骨缺损区软组织生长,成骨细胞可见,有大量新生血管;B组成骨细胞数量较多,已有骨组织生成;C组有明显条纹状骨小梁生成,其间有倍骼生颗粒。经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三组两两比较后P值均〈0.001,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引导组织再生术和人工合成材料均能明显引起骨生成,两者结合应用时效果更好,为齿槽裂骨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预防创伤后膝关节粘连的作用。方法实验用兔44只随机分为A、B、C、D共4组。手术后外固定支架固定患肢于膝关节屈曲70°~90°位;A组以10mL/d生理盐水灌胃;B组行关节腔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0.3mL并给予10mL/d生理盐水灌胃;C组患侧膝关节每天金黄散外敷,并给予活血化瘀复方混悬液10mL/d灌胃;D组行关节腔穿刺并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0.3mL,同时给予C组相同的治疗。对侧肢体不予干预,分笼标准饲养,所有治疗维持2周,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观察膝关节腔大体和髌上囊前壁以及髌韧带后粘连组织的组织学,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关节活动度B、C组大于A组(P<0.01),D组大于B、C组(P<0.05);关节粘连计分B、C、D组均于小A组(P<0.01);髌上囊前壁滑膜病变组织学计分B、C、D组均小于A组(P<0.01);髌韧带后粘连组织成纤维细胞计数B、C、D组均小于A组(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能有效地预防创伤后膝关节粘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素缓释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运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前降支冠状动脉制作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随机分为3组,A组(6只)为对照组,B组(6只)为心肌打孔组,C组(6只)为心肌打孔+支架植入组.在B组和C组中,于心肌梗死区采用自制高速钻孔器由心外膜打2个直径为3.5mm透壁孔道,C组每个孔道内植入1枚肝素缓释支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观察组织学改变、新生血管密度、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6周,B组孔道完全闭塞,C组孔道仍然开放,内壁被一层内皮细胞覆盖.C组中新生血管密度较A组和B组明显增加(均P<0.001);治疗前后C组灌注质量缺损百分率的差值(△MDP)较A组和B组明显改善(均P<0.001);C组存活心肌面积较A组和B组明显增加(均P<0.01);C组左室射血分数为较A组和B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肝素缓释支架可以维持穿心肌孔道开放,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增加心肌灌注,提高心肌存活,改善心功能,可能成为心肌梗死后再血管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内镜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依据采用的骨膜修补材料不同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进行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治疗,B组采用耳屏软骨膜进行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治疗,C组采用颞肌筋膜经显微镜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三组的愈合情况、手术操作时长、术后愈合时间及听力水平。结果A组的一期愈合率92.50%高于B组的65.00及C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一期愈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长(0.78±0.11)h短于B组的(1.24±0.18)h及C组的(1.23±0.1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听力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筋膜或耳屏软骨膜进行鼓室成形术患者会增加一处切口,现利用脱细胞异体真皮材料修补耳膜可减少额外手术步骤,减轻患者组织破损,有利于创面的生长,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复杂距骨骨折脱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最佳手术方法。方法自1986年5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收治复杂距骨骨折脱位58例,均属HawkinsⅡ、Ⅲ、Ⅳ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4组:A组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共12例;B组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共11例;C组行内踝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共20例;D组行内踝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内侧或内踝前动脉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共15例。根据AOFAS评分系统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3(2~10)年。各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8.3%、63.6%、90.0%、86.7%,总优良率为77.6%。A组骨不连2例,骨缺血性坏死7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B组骨缺血性坏死6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C组创伤性关节炎7例;D组骨缺血性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结论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术保留骨折部残存血运,重建骨折端血供,减少骨不连、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液态纳米组织工程骨注入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观察其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健康成年兔左侧股骨头建立骨缺损模形,获得成功存活动物5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分别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注射单纯胶体纳米材料组;C组:注射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复合胶体纳米材料组.A组不做其他治疗;B组将单纯纳米材料2 ml注入股骨头坏死区;C组将液态纳米组织工程骨2 ml注入股骨头坏死区.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比较各组修复情况.结果 影像学和组织学显示C组液态纳米组织工程骨组新生骨质量较高,骨愈合情况优于其他组.结论 液态纳米组织工程骨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的骨修复能力,有望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直接覆盖玻璃化冷冻(direct cover vitrification, DCV)及常规玻璃化冷冻(conventional vitrifi-cation, CV)在大鼠卵巢组织冷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雌性 Wistar 大鼠30只随机分为 A、B、C 组,每组10只,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组织。 A 组为对照组,B 组和 C 组分别应用 CV 和 DCV 冻存2周。复苏后观察3组卵泡的形态,并用末端脱氧核酰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标记实验(TUNEL)检测各组卵泡的凋亡率。结果 A 组各级卵泡形态正常;B 组卵泡形状不规则,卵母细胞核固缩;C 组较大的窦状卵泡损伤。除 C 组原始卵泡外,B 组和 C 组形态正常的各级卵泡比例均低于 A 组(P <0.05);C 组形态正常的各级卵泡比例高于 B 组(P <0.05)。 B、C 组卵泡凋亡率高于 A组,且 C 组低于 B 组(P <0.01)。结论 DCV 较 CV 卵巢组织效果更好,可以有效保存卵巢组织中的原始卵泡。  相似文献   

16.
陈立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55-156
目的对采用骨膜瓣移位术对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抽取74例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理疗方式和骨膜瓣移位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和3个月的骨愈合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骨膜瓣移位术对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异位成骨过程中,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SIM),探讨SIM对rhBMP-2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3组。A组:高剂量实验组;B组:低剂量实验组;C组:对照组。将复合体植入大鼠股后部肌袋中,术后15d、30d、60d对实验大鼠进行大体观察、生化检测。结果大体观察:各组组织块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变硬,范围变大。A、B、C三组组织标本AKP含量均于术后30d达到峰值。第15天A组、B组AKP含量显著低于C组AKP含量;第30天,A组AKP含量明显低于C组和B组;B、C两组间则无明显差别;第60天,各组间AKP含量均无明显差别,且含量均较低。结论辛伐他汀与rhBMP-2之间在促进异位成骨方面不具有协同作用;高浓度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rhBMP-2的促进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材料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椎间融合材料不同分成3组,各32例。 A组使用自体骨,B组使用同种异体骨,C组使用BMP人工合成骨,比较3组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结果 A组和C组6、12个月后的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C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人工合成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和自体骨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石正松  李强  蔡伟良  宁寅宽  李诗鹏 《天津医药》2015,43(10):1128-1132
摘要: 目的 评价人骨形态发生蛋白(hBMP)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脱钙松质骨(DBM)对兔股骨头坏 死的修复作用, 探索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途径。方法 髓芯减压联合液氮冰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将 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 A、 B、 C、 D 4 组(n=12), A 组不植入材料, 为对照组, B、 C、 D 分别植入 DBM、 DBM/BMSCs、 hBMP- 2/BMSCs/DBM。术后 4、 8 及 12 周各组分别处死 4 只, 运用 X 线技术、 大体标本观察、 HE 染色技术评判股骨头坏死 修复情况。结果 X 线示 A 组股骨头塌陷, 无明显成骨; B、 C、 D 组股骨头缺损区有骨再生现象, 但 D 组再生情况明 显优于 B、 C 组。Lane-Sandhu X 线评分 A 组B、 C 组>D 组 (P < 0.05), B 和 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MP-2/BMSCs/DBM 植入体内后能 够诱导 BMSCs 向成骨方向分化, 对兔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哲敏  张延祠  张国磊  刘建宁 《河北医药》2013,35(11):1617-16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为临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36只,制作骨不连模型,将所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1∶1骨髓组;B组:1∶2骨髓组;C组:1∶4骨髓组。定期进行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骨痂质量。结果术后2、4、8周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各项指标A、B、C组依次增高。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可以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及质量。骨折愈合的速度及质量与移植骨髓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