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介绍胫骨近端腓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胫骨近端骨折行胫骨近端前外侧切口,采用腓侧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94.6%。结论 胫骨近端腓侧解剖钢板固定胫骨近端骨折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插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患者在透视下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36例经8~22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55~180min。术中出血量100~450ml。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26例,良8例,中2例,总优良率94.4%。结论:小切口插入解剖钢板内同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能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插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患者在透视下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36例经8~22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55~180min。术中出血量100~450ml。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26例,良8例,中2例,总优良率94.4%。结论:小切口插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能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该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调本院自1998~2002年采用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的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56例,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56例患者中随访10月~3年,本组中优32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49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4例疗效差者1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2例关节僵直。结论: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手术创伤小、符合胫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结构,该手术是治疗近端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MIPPO技术治疗的12例高能量胫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3例合并其它骨折,5例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A 3例,ⅢB 2例).术中一般取膝前外侧切口,在手力牵引或外固定支架辅助下进行平台及干骺端骨折的复位及临时固定;如有骨缺损或塌陷,则植骨填充.将LISS钢板沿胫骨前外侧面经肌下置入前筋膜室,C型臂机透视确认钢板的位置准确后,在导向装置的引导下拧入锁定螺钉固定,远端螺钉可以经皮置入.结果 平均随访15个月(12~36个月).12例获得完全骨性愈合;患者完全负重时间14.2周(12~18周),X线愈合时间15.5周(11 ~17 周).2 例术后6个月随访出现关节面复位丢失,无固定失效及力线不正;关节活动度平均为 4°(0°~15°)~100.6°(60°~120°).术后6个月功能优7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骨折愈合率高,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创稳定系统( LISS)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67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传统组行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微创组采用微创稳定系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小、完全负重时间更短,术后随访膝关节优良率更高(P均<0.05)。结论: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可有效减少手术损伤,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文  谢国雄 《当代医学》2014,(20):52-5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微创小切口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26~53岁,平均(34.5±10.5)岁。本组均为单膝损伤,其中左侧16例,右侧20例。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SchatzkerⅡ型8例、Ⅲ型16例、Ⅳ型9例、Ⅴ型2例、Ⅵ型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交叉韧带损伤3例,侧副韧带损伤10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95.45±10.35)min,术中出血量(110.45±20.46)mL。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2.4±4.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48±2.31)个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关节面塌陷等并发症。按照改良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3例、可3例。结论微创小切口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1例,其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6.5岁。结果:51例均获6-48个月随访,平均21.6个月。术后按M erchant标准,优29例,良15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3%,术后无伤口感染、螺钉和钢板无松动及断裂,植骨无坏死,3个月后骨折均临床愈合。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可以提供坚强固定,有利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u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10例。骨折按AO分型,C1型3例,C2型5例,C3型2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h-13d,均应用胫骨LISS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按JohnerWruh胫骨骨折评分标准,优7例,良3例。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优5倒,良3例,可2例。结论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不加重原创伤,对局部血供影响小,术中不需植骨,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常波 《吉林医学》2011,(32):6767-6768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PPO)技术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探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操作技术。方法:应用胫骨近端外侧5.0 mm螺孔型钢板,通过间接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7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采用电话预约门诊定期随访,本组患者获随访9~18个月,平均14.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均无伤口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复位丢失等情况发生。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1],其中优13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4.1%。结论: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组织感染率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锁骨下方毗邻重要解剖结构以及这些结构于锁骨平面(水平面)的投影,帮助锁骨中段骨折是否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应用钢板固定治疗时的安全性提供解剖学资料,并指导固定钢板所用螺钉的安全长度。方法解剖经过甲醛浸泡固定的相对新鲜成人尸体标本7具14侧,尸体年龄不详,颈肩部结构完整。分别观察锁骨、喙突同锁骨下神经血管束的相应毗邻关系,确定锁骨下神经血管束于锁骨表面(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并测量相应数据。结果锁骨下神经血管束由内上后方向外下前方走行。左右锁骨下神经血管束与锁骨长轴的夹角(冠状面)分别为(46.3±1.5)。和(45.6±1.3)°。锁骨下神经血管柬走行至锁骨内侧份下面时,位于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间,紧贴锁骨下肌与锁骨相邻,于相应锁骨表面(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大约在该锁骨由内而外的第二个1/4段。左右神经血管束在相应锁骨投影区内与该段锁骨上缘最短距离分别为(1.685±0.019)cm和(1.673±0.235)cm。结论于锁骨中、内段拧入螺钉时应注意入钉方向,于锁骨由内向外的第二个1/4段入钉时螺钉长度应严格控制,术前结合影像学资料描绘神经血管束走行可辅助诊断是否合并其损伤。  相似文献   

12.
在21具成人尸体标本中,解剖了腰交感神经节及其周边解剖结构,在腰2~3椎体范围内,应用“神经节记分”方法,测量了神经节大小、数量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双侧的第二腰交感节多在腰2椎体的下1/3跨过椎间盘至腰3椎体的上1/3.同时还测量了腰动脉与交感链的相交点,腰交感链与主动脉、下腔静脉的距离等.该组资料为施行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锁型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采用自锁型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11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优良率达90.9%.结论:自锁型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干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疗效确切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不扩髓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采用胫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46例。③结果 41例获1年以上随访,全部愈合,以Johner等评分标准,优33例,良8例。5例失随访。④结论 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睫状前动脉在眼外肌手术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显微解剖方法对30侧成人睫状前动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上、下、内、外睫状前动脉多为2条,各占46.67%,60.00%,56.67%,70.00%。上、下、内、外睫状前动脉起点至角膜缘的距离分别为13.02±2.54mm,10.36±1.45mm,10.62±2.42mm,13.32±3.08mm。在巩膜表面,睫状前动脉的侧支间存在吻合。睫状前动脉干有静脉与之伴行,静脉条数多于动脉条数。巩膜表面静脉小属支间亦存在吻合。结论眼外肌手术应注意保护睫状前动脉,该动脉受损伤可致眼前节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HSS评分优良率为77.8%(7/9).无一例患者发生医源性动脉、静脉、胫神经、腓神经损伤.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实际手术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肌骨瓣眶颧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减少因传统眶颧入路造成的面神经颞支损伤及术后颞肌萎缩、颞窝塌陷的发生。方法:20侧尸头模拟肌骨瓣眶颧手术入路,观察术区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脉额颞支的位置关系并测量二者之间的最短距离,测量MacCarty孔中心至额蝶缝的垂线距离和垂直点距额蝶缝末端的距离。结果:术区中面神经颞支均在颞浅动脉额颞支前下方走行,二者之间的最短距离为(4.80±2.40)mm, MacCarty孔位于额蝶缝上方,MacCarty孔中心距额蝶缝的垂直距离为(6.10±2.32)mm,垂直点至额蝶缝末端的距离为(22.42±4.12)mm。结论:颞浅动脉额颞支可做为筋膜间入路的解剖学标志;肌骨瓣血管神经保持完整降低了颞肌和骨萎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经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31例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例91岁患者因肺心病术后6月死亡。余30例X线片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5±3)个月,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螺旋刀片滑脱、再骨折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10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0.6﹪。结论: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ffeSUnt6 Objectif matte etude a pour but d'analySer la wiecutarimtion du nam sons-cutals et del'atwvrase des jamal. met~ APrgs l'iaiection du latex coIOrd, Ies ~brag infdrieurs de 4 dsvresfrais out did diwind sons la louds aden d'thentifier l'origine, Ie trajet et to distribution des wit~us mngUinsallent du Plan sons-a~vrotique jusqu'd la cpu. ac lambou adipoa~vrotique ddcOlld de toute la face interne d'une iamhe et ie lambou aMvrotique Obtenu de l'autre jamal contenaient ies deux Premi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标准双钢板技术固定及外侧胫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内侧拉力螺钉固定,两组各20例,术后随访并比较两种方法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X片:均对位对线满意,A组切口表浅感染及愈合延迟4例,切口皮肤坏死钢板部分外露1例,B组表浅感染1例,无深部感染;平均住院时间A组25.2d,B组18d;平均手术时间A组130±5.6min,B组100±4.5min,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关节面塌陷及复位丢失,无骨折畸形愈合;A、B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良好复位及足够强度固定。锁定钢板固定技术与双钢板固定技术相比,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拆线时间较早并能较早开始CPM机锻炼,更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