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研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以Aβ1-42直接作用于小胶质细胞系细胞BV-2,NO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NO含量;CyQuent增殖试剂盒检测小胶质细胞BV-2的增殖情况,以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BV-2的Aβ吞噬能力。结果在Aβ1-42作用下,小胶质细胞BV-2释放的NO增加,小胶质细胞BV-2增殖能力增强,并且小胶质细胞BV-2的Aβ吞噬能力增强。结论Aβ沉积诱导小胶质细胞BV-2NO释放和细胞增殖,从而使其从静止态转为活化状态,最终导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Aβ吞噬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NG2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除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外的第四类胶质细胞,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脑区。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损伤时,NG2胶质细胞能通过改变其细胞形态、增殖和分化对多种损伤类型作出反应。弄清NG2胶质细胞对不同损伤的反应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在损伤修复和髓鞘再生中的作用。本文着重讨论了NG2胶质细胞在几种损伤类型中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喹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为癫痫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海马,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化鉴定后分为:对照组、戊四氮(PTZ)组、氯喹干预组(25、50和75 mg/L),经相应处理后,分别用MTT法、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及活性、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CyclinD1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Z可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使GFAP、CyclinD1的表达量增加(P<0.05);与PTZ组比较,氯喹阻滞了PTZ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P<0.05);氯喹可抑制PTZ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异常增加的GFAP的表达;氯喹可抑制PTZ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D1的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3种结果均显示75 mg/L氯喹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较强,并可维持其在正常范围。结论氯喹具有抑制PTZ激活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胶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马桑内酯对其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马桑内酯 (CL)对分离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的生存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振摇结合贴壁分离法获得纯化的小胶质细胞 ,MTT比色法观察了CL对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增殖影响的量效 曲线、细胞的存活能力以及小胶质细胞刺激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凝集素细胞化学鉴定 ,分离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达 95 %以上 ;以CL( 1 0 - 5mol/L)可显著诱导小胶质细胞的增殖 ,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达 99% ;刺激后 ,以反应性小胶质细胞为主。当CL >1 0 - 5mol/L时 ,细胞存活率 <85 %。结论 :CL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促进小胶质细胞增殖作用 ,可能伴随着细胞功能的活跃 ;超出剂量范围又呈现其细胞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氧糖剥夺诱导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过程中microRNA-125b的表达,探讨microRNA-125b是否参与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方法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氧糖剥夺组,分别培养3、6和9h。EdU掺入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real-timePCR方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microRNA-125b的表达。结果氧糖剥夺组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3h开始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6h达高峰(P0.01),随后下降,9h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氧糖剥夺不同时间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变化与microRNA-125b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miroRNA-125b可能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小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采用胶质细胞分离纯化培养、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c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及[3H]-TdR掺入等方法,观察离体条件下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与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明显促进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GFAP的表达。结论:小胶质细胞源性因子能刺激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由此推测在体条件下小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可能是引起反应性胶质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所致皮层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后溶剂处理组(vehicle+TBI组)、TBI后Pio治疗组(Pio+TBI组)、TBI后Pio治疗加PPARγ拮抗剂组(Pio+T0070907+TBI组)。采用CCI方法制备大鼠TBI损伤模型;neutralred染色测定脑皮层损伤体积;脑组织切片NeuN、OX-42、GFAP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显示Pio对皮层损伤周围区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变化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大鼠CCI损伤引起皮层损伤周围区神经元数量大量丢失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增殖以及胶质瘢痕形成;Pio治疗显著减小了皮层损伤体积和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同时降低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而T0070907逆转了Pio的上述作用。结论:Pio可能通过PPARγ抑制大鼠损伤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活化,降低炎性反应,从而减小了皮层损伤体积,增强了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除了自体和异体移植外,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辅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方法之一.以来源于家蚕和柞蚕的再生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网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基质,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其上的粘附、生长、增殖和迁移等生命活动.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在两种材料上表现出很高的相容性,星形胶质细胞在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网上具有正常的粘附、增殖和迁移等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时显微摄像跟踪细胞的生长与迁移行为,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与迁移表现出很强的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依赖性,星形胶质细胞在丝素纤维上生长铺展并且沿着纤维进行迁移,纤维的走向决定着细胞的迁移轨迹.实验证明,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不仅能够支持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而且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运动还有引导作用,这些特点使得再生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网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神经组织工程替代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原有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培养与分离纯化方法进行改进,以简单、高效获得少突胶质细胞并建立少突胶质细胞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方法:取SD乳鼠脑皮质,采用两种不同的细胞增殖法和两种不同的分离纯化法分四组培养,分别为细胞因子增殖联合摇床震荡分离纯化法组,B104CM增殖联合摇床震荡分离纯化法组,细胞因子增殖联合EDTA消化机械吹打分离纯化法组,B104CM增殖联合EDTA消化机械吹打分离纯化法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A2B5和髓鞘碱性蛋白鉴定少突胶质细胞并分析其纯度。纯化后的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分化培养3 d后分四组培养,正常组正常培养,低氧组分三组,换无糖DMEM培养基,OGD 1、2、3 h。然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B104CM增殖联合EDTA消化机械吹打分离纯化法较其他3种培养方法收获的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数量多(P0.05)。(2)A2B5和MBP特异性标记,细胞纯度可达到95%。(3)MTT结果显示:OGD 1 h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即降低(P0.05),随着缺氧时间延长细胞活力呈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P0.05)。(4)流式细胞测细胞凋亡的结果显示:OGD 1 h、2 h、3 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4.43%±0.20%,21.99%±0.42%和44.71%±0.2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86%±0.05%,P0.05)。结论:(1)B104CM增殖联合EDTA消化机械吹打分离纯化培养法与其他三种方法比较实验操作简单,收获的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数量最多,可用于少突胶质细胞的培养。(2)OGD可致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且与OGD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实验成功的建立OGD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0.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可行性 ,为BMSC在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成年犬BMSC为实验对象 ,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皮生长因子 (EGF)、维甲酸 (R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胶质细胞系来源神经营养因子 (GDNF)等作为增殖及分化诱导因子 ,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 ;免疫组化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 加入bFGF、EGF增殖培养 72h可见细胞分裂相 (成纤维细胞样细胞 )。加入RA、BDNF、GDNF诱导 3d ,部分细胞有NSE、GFAP成分表达 ;第 10d可见有神经元、神经胶质形态样细胞形成 ,经细胞成分 (NSE、GFAP)鉴定证实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经过bFGF、EGF、RA、BDNF、GDNF等因子的“程序性”作用 ,可以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