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4例急诊体外循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生物工程学、医学工程学的发展 ,以及病种复杂化和病情的严重化 ,急诊体外循环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院1997年 1月~ 1999年 7月期间 2 4例急诊体外循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7例 ,女 7例。年龄 3.5~ 66岁 ,平均 36.3岁。体重 11~ 70kg。病程 2个月~ 31年。心功能Ⅲ级 3例 ,Ⅳ级 2 1例。心胸比例 0 .4 8~ 0 .78。 4例伴有明显贫血 ,红细胞比积 2 3%~ 2 7%。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 2例 ,主动脉瓣病变行主动脉瓣置换 3例 ,三尖瓣病变 2例(其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体外循环在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2003年1月~2011年2月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危重患者21例,3例使用鼓泡氧合器,18例使用膜肺。预充液:早期以乳酸林格液+白蛋白为主,后期采用勃迈力A、万汶+白蛋白为主。对于急性大出血病例可在安装机器时首先安装心内血液回收系统,以便全身肝素化后回收失血。2例采用常温左心辅助转流,16例采用亚低温、中高流量转流,3例采用中度低温、中高流量转流。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转流18例,左房、股动脉转流3例。术中采用4:1温血间断灌注,顺灌+逆灌等多种心肌保护方法。综合应用超滤、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全组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15 min,体外循环时间56~18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35 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17例,自动复跳率89%。21例中存活19例,存活率90.5%,死亡2例,其中1例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协助停机2d后死亡,1例法洛四联征心内纠治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心血管危重患者急诊体外循环应用亚低温,应用膜肺,增加胶体预充及调整预充液成分,加强心肌保护,应用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等综合急诊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诊体外循环在创伤性心脏和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临床评价急诊体外循环(emergency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ECC)抢救和治疗创伤性心脏、大血管损伤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 应用EECC抢救和治疗创伤性心脏、大血管损伤危重患者13例.其中交通伤致胸主动脉破裂2例,介入治疗时发生创伤性心脏、大血管损伤5例;手术中发生心脏、大血管损伤6例.结果 13例全部存活,1例应用深低温停循环者术后出现下肢远端部分麻痹.术后随访1~5年,生存良好.结论 加强围术期处理,尽早建立EECC,改良EECC技术,可提高抢救和治疗创伤性心脏、大血管损伤危重患者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急诊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应用急诊体外循环(ECC)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经验,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危重患者均在全身麻醉ECC下行紧急心血管手术,其中3例采用常温左心辅助转流,其余采用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上下腔静脉-主动脉转流16例,上下腔静脉.股动脉转流4例,左心房.股动脉转流3例,股动脉.股静脉转流1例。术中采用温血顺、逆灌等多种心肌保护方法。结果:全组快速建立ECC的时间为10~15min,总ECC时间为78~182min,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83%。手术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8.3%,其余22例痊愈出院。结论:对心力衰竭难以控制,全身重要脏器面I临不可逆损害的患者,应积极采取ECC的方法,尽早纠正原发病变。快速建立ECC以股动、静脉置管为首选,同时不能忽视对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评价急诊体外循环(ECC)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1999年10月到2011年3月应用ECC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86例,其中男57例,女29例,年龄0.5个月-80岁,平均26.0岁。体重4.0-86kg,平均38.2kg。其中在ICU或病房发生心搏骤停6例;在手术室或介入导管室发生心搏骤停5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5例;介入封堵治疗时发生意外5例;术中发生心脏、大血管损伤9例;婴幼儿术前心衰、肺炎、呼吸困难需急诊手术8例,其中3例术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术前因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6例;介入治疗时发生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手术4例;左房黏液瘤堵塞二尖瓣口3例;心血管术后因左房、左室破裂、右室出血、残留瓣组织影响人工瓣活动等19例。急诊ECC方法:浅低温64例,中低温15例,左心辅助转流4例,深低温低流量3例。经股-股ECC5例,主动脉和左房插管行左心转流4例,常规插管急诊ECC77例。结果86例中成活79例(成活率为91.86%);术后随访1个月-8年,生存良好。结论尽早建立和改良急诊ECC技术,加强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1例急诊体外循环手术(ECPB)经验,探讨ECPB在救治危重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及应用指征。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们为31例危重心血管病患者施行了ECPB手术。其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瘤行人造血管置换术8例(Bentall手术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行CABG术6例,心房黏液瘤嵌顿致急性肺水肿行黏液瘤摘除术3例,心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行瓣膜替换术6例,机械瓣失功行2次挟瓣术2例,动脉导管破裂大出血行导管切断缝合术1例,法洛四联症急性缺氧发作行矫治术3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行修补术2侧。结果术后存活25例,手术成功率80.6%。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者21例,占67.7%。结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常导致心血管病危象和对药物治疗无反应,此时,ECPB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惟一有效方击。必须快速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前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是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体外循环中采用中度血液稀、浅低温,较高的流量,较好的心肌保护,及时应用人工肾超滤。结果:12例顺利脱机,4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逐步脱机,1例用IABP辅助后脱机。结论:快速准确的建立体外循环是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中应用急诊体外循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聪 《农垦医学》2001,23(6):377-377
本人 1 998年在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进修期间 ,参加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 5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2~ 6 0岁。其中 1例冠心病行PTCT时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室颤 ,人工起搏及IABP均不好转 ,最后在急诊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例心脏粘液瘤急性心衰以致心跳骤停 ;1例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以致失血性休克 ;1例换瓣术后 ,由于乳头肌断裂卡住替换的瓣膜 ,心跳骤停 ;1例瓣膜置换术后左室后壁破裂致心跳骤停。 4例行主动脉 腔静脉转流 ,1例行股动脉 股静脉转流。2 结果4例痊愈 ,1例…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病急诊体外循环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急诊体外循环(emergency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ECC)的经验,探讨EECC在救治心血管病急性事件中的策略。方法2001年至2006年间61例心血管病急性事件患者在EECC下行外科手术治疗56例,仅进行心脏辅助循环治疗5例。其中急诊换瓣术20例,急诊冠脉搭桥术7例,大血管手术8例,心脏肿瘤4例,心血管介入治疗失败5例,食道异物累及主动脉3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衰5例,心衰、心跳骤停抢救7例,急性肺动梗塞1例,急性大出血1例。按EECC前是否进行心肺复苏(CPR)分成A组(11例)、B组(50例),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全组死亡7例,自动出院3例,存活51例;A组死亡率高于B组。结论EECC是救治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EECC的策略是争分夺秒、加强ECC管理,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杨桦  杨学权  童亚西 《重庆医学》2007,36(8):745-746
目的 对20例急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体外循环中采用中度血液稀释,浅低温,较高的流量,高钾氧合血加磷酸肌酸钠进行心肌保护,及时应用滤水器,若停机困难,及早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结果 14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逐步脱机,2例手术停机困难应用IABP后顺利脱机,2例因循环功能衰竭而放弃.结论 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尽量使用膜肺,采用较高流量,注重心肌保护,加强体外循环的监测和管理,以保证急诊体外循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移植 (ECABG)体外循环 (CPB)过程的特殊性及处理要点加以总结 ,以减少CPB并发症 ,提高ECABG成功率。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38例急诊ECABGCPB过程 ,心肌保护措施 ,处理要点及行非体外冠状动脉ECABG时CPB准备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行CPB下急诊ECABG ,平均CPB时间 (119.0± 32 .5 )min ,平均阻断时间 (6 6 .2± 2 4 .3)min ,平均辅助时间 (45 .8± 13.6 )min ;2例行CPB辅助下不停跳搭桥 ,2 6例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 ,自动复跳率 92 .8%。 8例行不停跳搭桥。 1例于术后 10d死于呼吸衰竭 ,1例于术后第九日在病房猝死 ,考虑急性肺栓塞。 1例PTCA时致前降支穿孔、心包填塞的 81岁女性患者术后第四天死于循环衰竭。其余随访 2~ 2 5m无死亡及其它系统严重并发症 ,无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 合理的CPB管理是提高移植术 (ECABG)成功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微创新技术。方法:20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替换术者经第2肋间正中横切口,行室缺修补、房缺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者经后胸骨旁纵切口,儿童8~10cm,成人10~12cm;升主动脉阻断18~110min。结果: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8例(40%)未输血。结论: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出血少等优点,但其视野小,操作要求高,遇有特殊情况时处理较困难,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经验。病例特点:3支血管病变多、高龄患者多、合并疾病多和左室功能减退多。人均旁路移植3.42根。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2和49min全部体外循环获得成功。强调:经主动脉根部顺灌冷停跳液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超滤装置使灌注师能更主动地控制体外循环中的液体平衡。同时对合并升主动脉钙化和糖尿病也提出了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中应用血液透析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 2 0 0 3年 3月~ 2 0 0 2年 9月间的 5例术前严重肾功能受损的心脏手术患者在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血液透析以减少手术风险。方法 常规进行CPB ,预充液中加入甲基强的松龙 5 0 0mg ,蛋白 2 5 g~ 40 g。采用低温、2 .4~ 2 .8L/ (min·m2 )高流量灌注 ,平均动脉压在 70mmHg以上 ,Hct保持在 2 2 %~ 2 5 %。CPB中应用血液透析 ,透析机为Gam -broAK90 (Sweden) ,透析器为SAXON(Germany) ,透析血流量为 15 0~ 2 5 0ml/min。结果 术中BUN下降到 ( 2 3 .8± 7.7)mmol/L与术前相比有及其显著差异 ( p<0 .0 1) ,术后f非蛋白氮 (BUN)为 ( 3 0 .5± 11.7)mmol/L ,与术前比仍有显著下降 ( p<0 .0 5 )。患者出院时肌酐 (Cr)为 ( 1.3 5± 0 .5 5 )mmol/L ,与术前比有显著下降 ( p <0 .0 5 )。 4例患者转流中尿少( 5 0~ 10 0ml)。 5例患者术中透析液量为 45 0~ 13 0 0 ( 975± 3 2 2 )ml。 2例患者在CPB后立即进行了肾异位移植术 ,1例在ICU透析 3d。 5例患者于术后 14~ 5 6d均康复出院。结论 CPB中恰当地使用血液透析对于具有CPB手术指征又伴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降低BUN、排除分水 ,为术后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不输库血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0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 4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不输库血的临床经验。认为术前血红蛋白≥115 g/L、红细胞压积比≥0. 34的心脏病患者,通过严格的血液保护措施可以在其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做到不输库血。成功的血液保护措施有;严格控制输血指征;体外循环采用血液中度稀释;血液自体回输;术中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及术中严密止血等。用综合措施开展血液保护,安全、可行、有效,既节省了费用又避免了输库血而可能感染的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对血清地戈辛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对心肌损伤的程度 ,分别对 2 0例不停跳和 2 8例停跳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患者术后围手术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c Tn )浓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停跳组血清 c Tn 浓度明显高于不停跳组 (体外循环后 12、 2 4 h,P<0 .0 5 )。提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具有心肌损伤小、心肌保护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低体重危重先心病婴儿的体外循环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回顾 15 5例体重在 5kg以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体外循环 (CPB)方法。方法 对 15 5例体重在 5kg以下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进行了CPB下的外科纠治术。年龄为 ( 3 .5± 2 .4)m ,体重为 ( 4.4± 0 .7)kg。其中 4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方法 ;7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方法 ;2 3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结合低流量方法 ;18例为中度低温转流方法 ;3 7例为浅低温转流 ;另外 18例是采用常温CPB方法。 5 2例采用改良超滤 (MUF)方法 ,4例进行常规超滤 (CUF)方法 ,90例运用常规超滤结合改良超滤方法。结果 CPB时间为 ( 75 .7± 41.5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是 ( 48.9± 2 4.1)min,停循环时间为 ( 3 3 .9± 15 .1)min,低流量时间为 ( 62± 2 8.9)min。 90例采用CUF和MUF方法相结合 ,在转流期间CUF方法滤出液体 ( 2 5 1.2± 13 8.3 )ml。死亡 13例 ,死亡率 8.3 %。结论 采取减少预充量、合适的灌注流量和转流方法、超滤、pHSTAT和αSTAT方法的血气管理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液组(A组),温血停跳液组(B组) 每组20例,分别于围术期多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CK及CK-MB的水平.结果:术前两组的cTnl、CK及CK-M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l h至术后24 h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 h、48 h温血停跳液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冷晶体停眺组(P<0.05),CK-MB在开放主动脉后1 h温血停跳液组低于冷晶体停跳液组.cTnl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cTnl判定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CK、CK-MB,对围术期心肌缺血损伤的诊断、预后及心肌保护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组选用平均体重为15kg左右之杂种犬26条,在气管内插管全身吸入及静脉复合麻醉下,开展不用体外循环的升主动脉与三支冠状动脉搭桥的实验研究。创用静脉滴注乙胺碘呋酮,辅以心表面洒2%利多卡因来减慢心率保证吻合。26条犬术中、术后均作了心电图,并有2犬作左心室腔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均佳。本组总存活率69.23%,术后存活时间最长者已达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