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ARS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等途径迅速传播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作者主要是对 2 0 0 3年初在中国流行的SARS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模式以及流行特征等方面的初步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赵英  吴艳  符生苗 《海南医学》2003,14(7):74-7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简称“非典”) ,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毒性大 ,传染性强 ,其流行特点遵循传染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传染病流行有三个环节 ,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只要在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能采取得力措施 ,传染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SARS既有传染病的一般流行规律 ,又有它自己的流行特点。有资料表明 ,SARS病毒可以在室温情况下存活至少 2 4小时 ,在低温环境中存活更长时间。如果检验人员由于操作不当 ,有可能引发院内交叉感染。因此 ,为了防止由于实验室操作不规范 ,造成医源性感染、医院内…  相似文献   

3.
自 2 0 0 3年 3月份以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英文缩写 SARS)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和蔓延 ,并以其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为尽早控制 SARS疫情 ,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已将 SARS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 ,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和管理 ,并动员全社会力量 ,举国上下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抗击 SARS战役。卫生防疫人员作为防控 SARS的骨干力量 ,肩负着进入疫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施疫源地消毒的重要任务。防疫人员在深入疫点进行流调和消毒时 ,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4.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以下简称 SARS)为一种新的传染病 ,其突发性快、流行面广、病死率高 ;新的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课题 ,唤起各国科学家在 WHO的带领下携手合作 ,协力攻关 ,短短的几个月里 ,已经取得惊人的研究成果 ,由于对SARS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特性尚有待深入 ,特异性诊断技术与有效治疗手段未形成 ,免疫预防未突破 ,加上传播和流行规律还没有全部摸清 ,这一特定阶段 SARS预防与控制策略制定甚关重要 ,作者限于资料与认识 ,试从 SARS防制总体策略、传染源的控制、传播途径的阻断、易感人群的保护、保障体系与基础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具有医院、家庭聚集现象,并可在飞机、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内形成传染和远距离传播,还存在超强传播的个案等。该病的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高热,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片可见肺部阴影,外周血白细胞降低等。部分病人病程进展迅猛,如无及时有效治疗,可迅速恶化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认为,SARS是新世纪第一个严重并且迅速在全球播散的流行病。本文仅从流行病学角度对SARS流行过程中几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学理论 ,结合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工作实际 ,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传染源不明 ,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 ,密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手 ) ,可能存在粪 口途径 (在粪便中查到冠状病毒 )和实验室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宜采取综合性的控制措施。本研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SARS预防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勇 《当代医学》2003,9(5):38-4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暴发流行已经引起全世界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关注.目前在全球范围已有数千人发病.数百人死亡。此病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而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RS病人病情危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尽管目前SARS在全球范围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SARS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可能再次袭击人类.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呼吸道感染和肺损伤的研究。目前,尚需深入研究对SARS痛毒的病原学的进一步认识、对SARS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对SARS造成严重肺损伤的早期干预,本文简述了近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从 2 0 0 2年冬季到 2 0 0 3年春季 ,传染病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在全球 2 6个国家、地区流行 ,引起全世界的极度关注。本文主要探索从SARS等新传染病的流行 ,给了传染病学临床工作的一些启发。1 重视新的传染病的出现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人类传染病出现了两种新的情况 ,一是曾已被控制的传染病重新对人类产生较大的威协 ,如结核、登革热、霍乱、梅毒、狂犬病、恙虫病、日本血吸虫、成人麻疹等。二是过去不认识或过去不存在的新传染病相继出现。按统计材料 ,从 1 975~ 1 995年共发现了2 3种新的传染病 ,其中如汉滩病毒引起的肾…  相似文献   

9.
80例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即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规律及传播途径.方法: 对80例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72例患者(90%)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接触时间最短仅20 min,潜伏期2~20天,平均为(7.6±4.3)天.80例患者中医务人员占66.3%(53/80),非医务人员为33.7%(27/80);两组中有接触史的例数分别为49例(92.5%)和23例(85.2%),两者的潜伏期相近.护士的患病人数多于医生及护工,分别为29人(54.7%)、18人(34%)和6人(11.3%);非医务人员患者中职员(8/27,29.6%)和服务人员(6/27,22.2%)的比例较高.以医院或家庭聚集性发病为特点,防护和隔离措施不到位是SARS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潜伏期为2~20天,平均(7.6±4.3) 天.发病以医院或家庭聚集形式多见,良好的防护措施可明显降低SARS的发病率;早期的隔离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SAR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因和流行病学资料目前还很有限。探讨SARS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控制本病的持续流行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山西某医院收治的33例临床诊断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人的接触感染情况进行了追踪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暴发流行已经引起全界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关注,目前在全球范围已有数千人发病,数百人死亡。此病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而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RS病人病性危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尽管目前SARS在全球范围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SARS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可能再次袭击人类,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呼吸道感染和肺损伤的研究。目前,尚需深入研究对SARS病毒的病原学的进一步认识、对SARS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对SARS造成严重肺损伤的早期干预。本文简述了近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权力的扩张和限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永生 《医学与社会》2005,18(11):53-54
2003年上半年,SARS(又名“非典”)在我国许多地区蔓延、肆虐,同时也波及到了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反思我们抗击SARS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最后有效地控制SARS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是通过权力的扩张得以实现的。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的暴发、流行就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突发性、群体性、严重性、多样性等特征。因此,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  相似文献   

13.
SARS在香港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Liang T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02-905
目的 总结香港特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与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SARS疫症在香港的爆发经过,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介绍政府从公共卫生角度采取的一系列防疫的行政措施。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7d,亦可长达十多日。SARS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飞沫传播,即接触到患者分泌物的飞沫或污染的传病媒介。感染者多为医护人员及与患者有紧密接触者。采取控制疫情的措施包括:第一、控制传染源,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第四、公布疫情资料。同时也配合其他措施,包括出入境检疫措施、与病人接触者的隔离措施、学校停课等,使得香港的SARS疫情日趋稳定。结论 防治传染病要制定宏观统筹的策略,进行有效的监察,发现疫情时应采取快速果断的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14.
自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简称非典 )于2 0 0 2年 11月在中国南部的广东省爆发以来 ,全球约30多个国家共出现了 84 0 0多起病例 ,超过 80 0名病患者不治。这次爆发的非典是一种全球性恶性传染病 ,非典危机是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 ,给我们带来了思考 ,也提示我们必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宣教工作 ,以下讨论SARS对疾病预防控制宣教工作带来的有关启示。1 正确的信息传播有助于民众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心非典病毒属于一种新生的传染病毒 ,自从非典型肺炎在国内蔓延以来 ,大范围的流行本身是一项事实 ,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威胁 ,对于SARS ,…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BS)是以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而且人群普遍易感,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2073年春季以来,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和流行,为了防止今冬明春SARS疫情卷土重来,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院内感染。我病区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公共场所人口密集、流动性大,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场所。而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SARS)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如果预防控制措施不力,有可能在公共场所内造成传播和蔓延。要保证SARS不在公共场所内流行,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公共场所在SARS流行期间,全力以赴、极积主动、周密完善、措施得当地做好SARS预防控制工作。但是,对公共场所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2002~2003年在广西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点。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2~2003年广西收治的22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2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6~64岁,平均(30.68±13.39)岁,男14例,女8例。14例患者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咳嗽(95.5%)、咳痰(40.9%);白细胞计数正常(72.7%)、降低(27.3%);肺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炎症渗出(100%)。结论:SARS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是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的隔离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SAR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SARS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第一个严重和易于流行的新的传染病。尽管目前全球SARS流行得到控制,但其曾经因迅猛流行而给全球健康保障、医疗卫生系统、人民生计、经济稳定和增长等造成严重影响,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惊恐与不安,仍历历在目。时至今日人们对SARS这一疾病的认识还有限。下面,就SARS在全球的流行态势、流行模式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传染病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嘉红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11):1056-1056,F000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员流动的增多,加快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我国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少数传染病将被消灭,已经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新传染病不断被陆续发现;近年有多起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如艾滋病疫情、甲型肝炎流行和血吸虫病的再次增多.特别是SARS的爆发流行,以医院内传播和医护人员的感染为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首例SARS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代淑 《重庆医学》2004,33(5):800-800,F00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病原体(SARS冠状病毒)导致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新发感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我国已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主要以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为主.2002年11月~2003年5月间,广东部分地区发生了SARS的局部流行,2003年3月北京发现首例SARS后开始在北京暴发流行.我科在2003年4月30日收治重庆市首例输入性SARS患者,现将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