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脘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之会穴,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别名中管、太仓.<千金方>云,中管、承满,主胁下坚痛.  相似文献   

2.
王桂玲 《北京中医》2003,22(6):45-46
中脘穴 ,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任脉 ,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 ,八会穴之一 ,腑之会穴 ,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别名中管、太仓。《千金方》云 ,中管、承满 ,主胁下坚痛。《千金翼》云 ,中管、建里二穴 ,皆主霍乱肠鸣 ,腹痛胀满。《针灸资生经》云 ,中脘、三阴交 ,治食不化 ;霍乱吐泻 ,须先中脘而后水分可也。《针灸聚英》云 ,便血灸中脘、三里、气海。《针灸大成》云 ,霍乱吐泻 ,中脘、天枢。在临床上 ,中脘穴除常用于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泻泄、纳呆、食不化等证外 ,还广泛应用于呃逆、精神疾病、冻疮、四肢关节疼痛、前…  相似文献   

3.
“痰证”是为痰浊停阻于脏器组织之间或见于某些局部,或流窜全身而表现的证候,痰之为病,非常广泛。中脘穴为任脉第十二号穴,任脉本能总任一身之阴经,而中脘穴又是胃之募穴和腑会穴。中脘穴的主要作用是健脾和胃,绝其生痰之源,配合中医各种治疗方法可标本兼治。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中脘穴在治疗痰证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痰证"是为痰浊停阻于脏器组织之间或见于某些局部,或流窜全身而表现的证候,痰之为病,非常广泛。中脘穴为任脉第十二号穴,任脉本能总任一身之阴经,而中脘穴又是胃之募穴和腑会穴。中脘穴的主要作用是健脾和胃,绝其生痰之源,配合中医各种治疗方法可标本兼治。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中脘穴在治疗痰证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艾灸方法。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分别采用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组)及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统计中医症状积分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可以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达到治疗胃脘痛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群策  刘敏 《中国针灸》1995,15(5):43-44
膻中、中脘、气海三穴调气作用机理初探张群策,刘敏(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西安710003)主题词理气,穴,膻中,穴,中脘,穴,气海祖国医学认为,气机调畅、升降出入有序是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生理状态的前提条件,气机失调、升降逆乱则是机体各种病理变...  相似文献   

7.
上脘、中脘、下脘穴为任脉上的三个重要腧穴,但历代医家对其体表定位的描述并不统一.现经查阅、比较古今文献记载的三穴的体表定位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对腧穴深层解剖结构的研究,明确了该三穴在不同解剖层次上的组织结构及其体内投影的脏腑器官,旨在为三穴的临床应用和针刺安全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灸对胃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针刺、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足三里”、“中脘”、“天枢”穴,观察对其胃粘膜的影响。结果:针灸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Na^ 净流出量,降低H^ 反弥散量,其作用强于针刺组和药物组。结论:针灸对胃粘膜屏障确有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脘单穴针刺加灸法的临床应用100010北京中医医院王京喜,徐春阳单穴治疗具有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易于接受的特点,如能辨证难确,可取得较好疗效。现对贺普仁教授应用中院加灸法的经验进行总结。病夫举例病例一殷XX,女,41岁,初诊日期:1习m年z月14...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了以火针中脘穴为主治疗痹症的新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评定,文章还对其治疗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丁香油按摩中脘穴治疗呃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丽 《山西中医》2005,21(6):15-15
临床护理中,常见有胸腹部手术后胃肠胀气、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肿瘤化疗期间等患者出现频繁的呃逆,且难以控制。笔者采用丁香油按摩中脘穴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祖国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并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从胃、肝、脾三脏及经脉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极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中脘穴中药贴敷疗法达到对消化性溃疡"未病先防,已病治病"的机理,并且介绍了中脘穴中药贴敷的具体方法及疗程。  相似文献   

13.
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脘穴在《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并且因其临床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参阅现代实验研究、结合临床报道,本文介绍了其解剖、功能、主治、现代研究及应用进展等,并列举了典型病例的治疗。进一步论证出,中脘穴尤其适宜于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心神被扰所致病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艾灸肺俞穴、中脘穴联合小青龙汤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焦作市中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76例慢性咳嗽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小青龙汤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青龙汤联合艾灸肺俞穴、中脘穴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呼吸功能以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灸肺俞穴、中脘穴联合小青龙汤治疗慢性咳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脘穴外敷芳香温化健脾方防治化疗后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肿瘤患者化疗前30分钟予格拉司琼针3 mg入液静滴,同时中脘穴给予芳香温化健脾方外敷,与40例单纯使用格拉司琼静滴组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率、生活质量、显效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脘穴外敷芳香温化健脾方配合西医治疗可...  相似文献   

16.
艾箱灸中脘穴减少妇科盆腔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淑 《光明中医》2010,25(1):73-74
目的观察艾箱灸中脘穴对妇科盆腔手术病人胃肠道并发症的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盆腔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艾箱灸中脘穴,对照组仅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呕吐次数、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呕吐症状明显减少,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05)。结论艾箱灸中脘穴可明显地减少妇科盆腔术后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郭义教授致力中医针灸临床二十余年,先后跟随多位名老中医学习,后融汇各医家经验及自身临床心得体会,梳理回顾临床常用穴位的特异性,结合应用规律,在“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头面风池留,中焦中脘求,阳气寻大椎,脏病井穴收”的腧穴应用思想,现结合跟随郭义教授学习的临床实践过程,将“中焦中脘求”临床思路作为本文探讨重点,分享郭义教授临床应用中脘治疗疾病的特色及经验,以供志同道合者学习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中脘五穴,是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肠病时常用的五个穴位,用来调和中焦的气血,是治疗各种胃肠疾病的基本用穴.这五个穴位主要是指上中下三脘和左右梁门.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笔者对中脘五穴的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脘穴位注射治疗呃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9月以来 ,笔者用 6 5 4 2针剂穴位注射中脘穴治疗呃逆效果良好 ,现总结报告如下。本组 2 1例患者 ,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6 3岁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1年半。其中并发于脑卒中 9例 ,并发于腹部手术 9例 ,因食物所致 2例 ,原因不明 1例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取一次性注射器 (6 12 号针头 )抽1ml 6 5 4 2 (5mg/支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2~ 3ml,定准中脘穴 (在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上 5寸 ) ,常规消毒后 ,快速刺入皮下 ,再快速提插 ,使患者有酸麻胀痛等针感后 ,回抽无回血注药 ,每天 1次。…  相似文献   

20.
建里——体虚之人最好的温和平补“药” 如果说上中下脘三穴是刘关张三兄弟的话,那么这个建里穴就相当于三国里的赵云,艺高人胆大,而且和刘关张亲如兄弟,关系不相上下,建里与这三个穴一字排开,在中脘穴下一寸,下脘穴上一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