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状况。方法对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血管病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71例,占59.7%,其中焦虑状态35例(29.17%),抑郁状态22例(18.33%),焦虑抑郁状态14例(11.67%)。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6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以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组SDS[(57.41±9.10)分∶(51.34±9.02)分]、SAS评分[(53.33±8.64)分∶(45.59±8.22)分]显著降低,P均〈0.01,SAQ量表中各项分值均有显著增加,SCL-90量表中各项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6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83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人院时和人院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组SDS[(59.26±12.31)分比(53.64±10.73)分]、SAS[(56.28±9.59)分比(48.54±9.17)分]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压及SCL-90量表中除精神病性外所有分值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3.91±7.39)分,(38.67±6.59)分比(44.89±8.59)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5.68±7.92)分,(38.67±6.59)分比(46.81±9.68)分](P〈0.01)。12周末生活质量总指数试验组为(8.88±1.63)分,对照组为(7.9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4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各42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心脏康复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和治疗一周、二周后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SAS[一周后(52.20±6.15)分,二周后(39.54±7.29)分]和SDS[一周后(42.90±5.31)分,二周后(35.23±5.12)分]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SAS:一周后(61.8±5.84)分、二周后(58.62±7.40)分,SDS:一周后(49.35±5.08)分、二周后(46.25±5.43)分],P均〈0.01;且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没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例冠心病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抗焦虑、抑郁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益心舒胶囊,8周后再次进行SAS、SDS评分。结果治疗组焦虑、抑郁障碍均有明显改善,SAS由56.83分±5.15分降至35.72分±5.46分(P0.05),SDS由57.69分±5.91分降至38.92分±6.45分(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对心肌桥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126例行冠脉造影确定为心肌桥的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62例)和心理干预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和舍曲林治疗]。另选择40位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三组进行焦虑抑郁评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干预前常规治疗组和心理干预组之间SAS和SDS标准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AS:(50.38±7.10)分、(49.78±7.42)分比(25.70±3.80)分,SDS:(48.5±7.43)分、(47.67±8.12)分比(26.47±4.10)分,P均0.01]。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标准分[SAS:(40.84±6.23)分比(50.88±8.63)分,SDS:(39.82±5.84)分比(50.69±8.48)分](P均0.01)。结论:心理疏导加上药物干预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心肌桥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情感障碍情况及其人格分型。方法:随机选择AMI患者63例(心梗组)及患者健康家属63例(健康对照组),对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简式量表(EPQ-RSC)评分,评价其情感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人格分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梗组SAS[(32.91±4.08)分比(59.71±13.81)分]及抑郁严重度[SDS总分/80,(0.42±0.06)分比(0.47±0.09)分]评分明显升高(P均0.01);AMI患者人格分型中胆汁质型比例(15.87%比68.25%)明显增加,抑郁质型(20.64%比3.18%)和黏液质型(34.92%比1.59%)比例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易伴发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人格分型中以胆汁质最多见。重视精神因素和人格分型的影响,对情感障碍进行干预,对胆汁质人群定期检查,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个性化心理疗法对鼻咽癌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首次住院治疗且SAS评分≥50分和(或)SDS评分≥53分的57例鼻咽癌患者,在入院一周内进行个性化心理疗法,比较患者在接受个性化心理疗法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以及SAS值、SDS值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2.63%、56.14%,显著低于干预前的478.95%、8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AS值、SDS值分别为(46.43±7.40)分、(49.21±7.82)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的(52.46±6.12)分、(57.23±8.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疗法可有效减轻鼻咽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神道八阵穴联合徵调干预对伴焦虑抑郁状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神道八阵穴联合徵调干预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直肠黏膜评分、国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结肠症状总积分、直肠黏膜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道八阵穴联合徵调干预疗法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状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7例脑出血后有忧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常规护理组(36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分别于入院时和干预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与干预前和常规护理组同期比较,干预组SDS[(58.15±8.57)分、(60.15±9.38)分比(51.20±7.81)分]、SAS评分[(58.55±6.86)分、(54.75±8.03)分比(45.85±7.14)分]显著降低,MLHFQ量表中所有分值均显著减少[总分:(64.75±6.08)分、(60.18±5.72)分比(42.45±4.71)分],P均<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出血后忧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生物反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的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治疗FC的总有效率为79.5%。生物反馈治疗前,与中国常模相比,FC患者的焦虑(39±8对31±13)和抑郁(52±9对42±11)积分显著升高(P均〈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焦虑(33±7对39±8)和抑郁(46±8对52±9)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生物反馈不仅可改善F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异常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药物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和帕罗西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帕罗西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2%比70.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P<0.05),且帕罗西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压[(133.1±37.1/82.7±17.1)mmHg比(137.9±24.4/85.4±23.8) mmHg]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帕罗西汀组HAMA[(13.1±7.7)分比(10.9±8.5)分]、HAMD[(13.5±5.5)分比(9.9±3.8)分]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情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情感护理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入住我科的1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正性情感护理,包括情感的心理疏导及情感支持。在病情稳定4h及出院前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于发病或接诊后1h内记录呼吸、心率、血压,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结果:在患者躁动与呼吸机不同步时,实施护理措施,7min内患者情绪基本稳定,能与呼吸机同步。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呼吸[(30±5.0)次/min∶(23±3.1)次/min]、心率[(120±30)次/min∶(90±25)次/min]显著下降(P均〈0.01),氧分压[(8.80±1.18)kPa∶(13.6±1.02)kPa]、血氧饱和度[(78.8±4.50)%∶(98.04±1.49)%]明显提高(P〈0.05),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好转(x2分别为9.124,9.242,P均〈0.01),心功能显著好转,NYHAⅣ级患者显著减少[(100%∶11.1%),P〈0.01]。病情基本控制时间为1d。结论:注重患者的情感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左心衰好转。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梗两周康复程序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运动能力、心功能恢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98例AMI患者,分成康复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两周康复程序,对两组的运动能力即代谢当量(METS)值、心肌酶、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与A峰比值(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运动能力[(2.91±0.72)METS∶(2.57±0.63)METS]、6 min步行距离[(258.9±22.59)m∶(226.17±17.03)m],LVEF[(56.4±6.25)%∶(50.4±6.84)%]、E/A1(40例∶29例)、抑郁[(1.5±0.6)∶(2.0±0.5)]、焦虑[(1.4±0.7)∶(1.9±0.8)]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两周康复程序增加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动能力,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流行情况。方法入选老年冠心病患者164例及同期体检正常对照组患者40例,使用统一问卷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采取面询的方式,统一指导语和填表方法,在患者入院后一周内完成问卷调查。结果 1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44例(26.8%)存在焦虑,54例(32.9%)存在抑郁,其中24例(14.6%)患者合并有焦虑、抑郁心理障碍。老年冠心病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35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人群焦虑、抑郁严重程度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与抑郁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并发抑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260例UAP患者行PCI术后填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按评分分为两组:非抑郁组、抑郁组,随访半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UAP患者PCI术后并发抑郁发生率为30%,抑郁组心血管事件(UAP,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50.38±10.12)%∶(58.13±12.28)%],6min步行距离[(213±5.60)m∶(280±10.32)m]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均0.05)。结论:抑郁影响PCI术后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心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干预外另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两组心理干预开始前 SCL-90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1周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心理干预组 SCL-90量表中躯体化[(1.31±0.47)分比(0.55±0.68)分]、强迫症状[(2.11±0.35)分比(0.78±0.35)分]、人际关系敏感[(1.57±0.53)分比(1.22±0.46)分]、抑郁[(1.63±0.29)分比(1.00±0.41)分]、焦虑[(0.98±0.17)分比(0.76±0.13)分]、敌对[(1.11±0.31)分比(0.80±0.37)分]和恐怖[(1.39±0.26)分比(0.53±0.19)分]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心理干预对军校新学员军训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180例军校新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90例。干预组除常规军训外另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军训开始前和军训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两组军训开始前除精神病性指标外,SCL-90评分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军训1个月后,心理干预组SCL-90量表各项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组躯体化[(1.21±0.49)分比(0.45±0.67)分]、强迫症状[(2.01±0.37)分比(0.68±0.34)分]、人际关系[(1.77±0.47)分比(1.12±0.52)分]、抑郁[(1.53±0.38)分比(0.90±0.47)分]、焦虑[(0.88±0.34)分比(0.66±0.41)分]、敌对[(1.01±0.33)分比(0.70±0.63)分]、恐惧[(1.29±0.36)分比(0.43±0.39)分]、偏执[(0.89±0.74)分比(0.55±0.47)分]和精神病性[(1.73±0.59)分比(1.07±0.54)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军校新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SAQ首次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的SAS、SDS、SAQ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