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英  王岭 《江西医药》2005,40(3):173-174
目的 探讨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合临床表现.对100名卒中住院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心理状态分析,进行有目的的心理护理后再次对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100名卒中患者中82%在发病初期有抑郁-焦虑障碍.经过心理护理后1个月,有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降至37%。结论 卒中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焦虑障碍.正确的心理护理对其心理障碍的减轻和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继芳  戈艳蕾  王红阳 《河北医药》2011,33(7):1091-1092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在临床工作中,由于重度哮喘患者躯体疾病重,患者往往存在恐惧等心理,其躯体化疾病相伴随的的心理障碍症状明显,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对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人们往往忽视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3.
宗海燕 《家庭医药》2016,(7):213-213
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产后心理障碍是产后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包括产后沮丧和产后抑郁,其表现涉及情绪、认知、行为、生活等方面。通过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评估,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确诊产后心理障碍患者39例,经心理疏导,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增加家人关爱和药物治疗。产后沮丧和轻度抑郁的36例患者康复出院;重度抑郁症患者3例,转入专科医院。现将产后心理状态评估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患者心理障碍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特点,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指导。结果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了心理障碍。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护理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改善中风(中经络型)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雯霞 《淮海医药》2003,21(4):318-319
目的 改善中风 (中经络型 )患者的心理障碍。方法 对 1年内诊断为中风 (中经络型 )的患者 35 7例分干预组 15 0例、对照组 2 0 7例 ,对干预组进行心理状态测评。针对性地建立个体化的心理康复计划 ,并严格按计划实施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 15 0例患者经过心理干预 ,心理障碍明显改善。结论 针对中风中经络型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干预时 ,应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 ,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及配合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为病后及时有效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05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研究,检出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患者住院后1周内心理问卷调查显示,86%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前,患者SCL - 90评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SCL - 90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总结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32例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不育患者心理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了解患者心理对临床的治疗、护理乃至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应注重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灵活地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及医疗质量。方法首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总结,然后对临床心理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探讨,具体研究方法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研究组(7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老年患者具有孤独、悲观、焦虑、固执、恐惧、绝望等心理特征。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4.8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4.2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好;另外,研究组患者心理障碍缓解情况也较对照组好。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障碍,有利于疾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采用心理护理的8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86例患者心理障碍得以消除,均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与护理,从而提高了医疗与护理质量,未发现因心理障碍而抗拒手术与护理的病例。结论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全程的心理护理,并把人性化护理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显著提高医疗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大学生骨折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评估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满足条件的患者,在入院48h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在手术后2周再次进行心理状态评估,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大学生骨折手术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结论对大学生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从创伤中的整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30例多发性骨折病例的心理护理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经正确的心理疏导后,心理障碍逐渐消除,情绪稳定,可以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发生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抗拒行为。结论骨折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起着重要影响,给予相应有效的心理疏导后,使其心理障碍逐渐消除,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前,脑出血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脑出血是一种身心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该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急诊及住院的部分外伤患者进行心理测验。结果外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和恐惧心理占较高比例。结论必须重视外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对外伤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方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丽霞  林秋丽  梁燕 《淮海医药》2008,26(2):177-178
目的探讨全身多发性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全身多发性骨折病例的心理护理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的种种心理障碍,经相应的心理疏导后,心理障碍逐渐消除,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未发生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抗拒行为。结论骨折患者的种种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起着重要影响,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心理障碍逐渐消除,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或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延长生存期。方法分析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方法。结果通过认真系统的心理护理,68例患者中90%的患者情绪稳定,规律透析,积极地配合治疗。1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经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也都能正确对待所患疾病,并按时进行透析治疗。结论医护人员运用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方法,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透析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癌症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研究已证明癌症患者多伴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不但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而且还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8例 ,男性 14例 ,女性 4例。年龄 5 0~ 78岁 ,平均 6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该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密切相关。心理因素不仅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重视心理护理对该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护理工作从单一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对心身及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即在对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150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障碍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后心理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使肺癌患者能以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待疾病和治疗,促进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岚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168-16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急症,临床上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任何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面对此病时都存在焦虑、恐惧、绝望、抑郁等心理反应,这种由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也称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健康恢复,因此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心理疾病,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笔者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实施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