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不同量的下斜肌转位术对双眼不对称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治疗,观察眼位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双眼垂直斜度不相等的DVD患者15例,均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上斜度为15△~20△眼采取下斜肌部分转位术,上斜度>20△眼采取下斜肌全部转位术。术后观察眼位矫正情况及睑裂变化、眼球运动情况。结果:术后双眼第一眼位上斜明显改善,下斜肌功能亢进均消失,双眼睑裂大小基本对称,向上注视时上转程度相等。结论:DVD患者双眼上斜程度往往不对称,可根据第一眼位垂直斜度大小分别采取下斜肌全部转位和部分转位,以减少术后双眼睑裂不等大或上转程度不相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垂直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垂直斜视病例43例,其中麻痹性斜视33例,垂直性分离性偏斜(DVD)8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2例。检查双眼和单眼运动、角膜映光法、三棱镜遮盖试验及同视机检查垂直和水平斜视角,垂直斜视角3△~60△,水平斜视角10△~70△,作牵拉试验和Bielschowsky头位倾斜试验。手术一期完成31例,二期手术12例。手术选择在高位眼,麻痹眼及非注视眼。上斜肌麻痹26例行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减弱术,5例行下斜肌和垂直直肌手术。1例上直肌麻痹行对侧眼下斜肌后退术,另1例行同侧眼下直肌后退术。8例DVD均采用一眼或双眼上直肌等量或不等量后退,后退量为6~9mm,合并下斜肌亢进的同时作下斜肌减弱术,其中1例行下斜肌转位术。2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行下直肌后退术。结果40例病人第一眼位正位,复视消失。2例DVD患者术后明显改善,1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术后垂直斜视8△。结论垂直斜视的手术起点是垂直斜度大于10△,在斜度最大视野内起作用的肌肉上手术,垂直斜视矫正应保证正前方及前下方注视野,手术宜选择在高位眼,麻痹眼及非注视眼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因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斜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效果,并随访3个月到2年.结果 单纯DVD患者6例,合并其他类型斜视患者9例;单眼受累5例,其中3例采用上直肌后徙,2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转位;双眼受累10例,6例采用不等量的上直肌后徙,后徙量为3.5~10 mm,4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根据垂直斜度及下斜肌亢进程度的不同,分别将下斜肌离断并切除一定量后转位于下直肌颞侧水平前1 mm至下直肌颞侧水平后1 mm不等.术后12例患者眼位正位,遮盖后无上斜视出现,外观满意,1例行单眼手术者对侧眼出现DVD,1只眼行下斜肌转位后患者出现上转受限.结论 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选择非对称性手术效果较好,对于无下斜肌亢进的患者首选上直肌不等量后徙,对于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方式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合并下斜肌亢进DVD手术方式,原在位垂直斜度较小选择单纯下斜肌转位术;大度数垂直斜视行下斜肌后徙联合同侧上直肌后徙术。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垂直斜度,反复检查3次,取平均值;下斜肌亢进分+1~+4;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结果术前下斜肌亢进28例(41只眼),其中双眼13例;亢进+1,4只眼;+2,20只眼;+3,16只眼;+4,1只眼。下斜肌亢进均得到矫正。单纯下斜肌转位22例(30只眼),单眼14例,双眼8例。近期满意率85.71%。远期满意率71.42%。下斜肌后徙+同侧上直肌后徙术6例(15只眼),双眼5例,单眼1例;双眼5例中4例满意,1例好转,其中2例术后出现轻度上转受限;单眼1例,效果满意,但术眼出现轻度上转受限,睑裂变小。结论伴有下斜肌亢进DVD垂直斜度较小时下斜肌转位术效果良好;垂直斜度较大需行下斜肌减弱+同侧上直肌后徙术,上转肌同时减弱术,双眼手术比单眼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29眼)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15例(17眼)行下斜肌单纯切断术;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3例(4眼)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垂直斜视度在20△以上者5例(5眼)行下斜肌切断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术前没有下斜肌亢进者3例(3眼),行单纯下直肌后徒术。合并内外水平斜视者同时行水平肌的缩短或后徙术。结果治愈22例(25眼),治愈率86.21%(25/29).有效3例(3眼)。其中2例(2眼)行单纯的下斜肌切断,术后残留垂直斜视度6△~10△;1例(1眼)合并DVD者,术中将下斜肌切断并前转位于下直肌旁,术后仍残留有10△的垂直斜视度。无效1例(1眼),合并间歇性外斜视,术前有40△的垂直斜度,术中将下斜肌前移位,同时行内外直肌的手术,术后仍有20△的垂直斜度。患者放弃治疗。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早期实施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下斜肌减弱术在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在不同类型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效果及手术选择的基本原则。方法分析近2年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65例(82眼),根据垂直斜视的度数分别行下斜肌截腱术,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联合上下直肌徙后术。结果垂直斜视的治愈好转率达89.1%,行断腱术者60眼,平均矫正8.33±4.25°;转位术18眼平均矫正13.45±5.91°;联合术4眼,平均矫正22.00±9.79°。术后46例代偿头位改善或消失,66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改善或消失;术后出现同时视者22例,建立融合功能者5例,获得立体视觉者3例。结论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的首选术式,该术式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术后早期疗效明显,有一定促进双眼单视恢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分离性垂直偏斜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乐成  金丽英 《眼科》2001,10(3):171-172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verticaldeviation,DV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DVD病例。结果临床特点(1)交替遮盖被遮眼向上偏斜,与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2)常合并隐性眼震;(3)多合并水平斜视;(4)双眼视功能不佳;(5)常合并下转肌或上转肌亢进或麻痹;(6)合并Helveston综合征(Helveston综合征指DVD和A型外斜及上斜肌过强三者同时存在的综合征);(7)视力往往良好,但也有合并视力减退。治疗方法首选上直肌后徙加后固定缝线。若合并下斜肌亢进,则作下斜肌转位术。18例病人出院时均为正位,随诊时间术后1个月~2年,18例病人中15例在第一眼位无明显上斜现象。仅在遮盖一眼时出现轻度上斜。一例术后一年第一眼位5°上斜,较术前斜度明显减少。结论当DVD病人上斜明显影响外观时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斜肌麻痹合并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27眼DVD根据双眼视力状况、上斜程度及合并其他类型斜视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手术,均先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术后半年9眼二次行上直肌后徙术。结果治疗效果23眼满意(85.19%),4眼好转(14.81%),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下斜肌后徙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分次治疗是矫正上斜肌麻痹合并DVD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离性垂直斜视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40例58眼DVD根据双眼视力状况,双眼上斜程度及合并其他类型斜视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手术。双眼DVD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若双眼视力良好,且上斜程度相等者做双眼上直肌等量后徙术;双眼上斜程度不等者做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徙或先做上斜明显眼手术。若单眼弱视明显先做弱视眼手术。单眼DVD,仅做单眼手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做下斜肌缩短4-5mm后徙转位术。DVD合并水平斜视者,尽可能一期完成。否则,先矫正水平斜视,6个月后行DVD矫正术。上直肌后徙按1mm矫正3Δ计算,最大后徙量为8mm。结果40例58眼DVD,50眼满意(85.21%), 8眼好转(13.79%)。结论对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行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疗效满意;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行下斜肌缩短4-5mm后徙转位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分离性垂直斜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36例(56眼)DVD根据不同情况设计手术.双眼DVD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且上斜程度相等者行双眼上直肌等量后徙术;双眼上斜程度不等者行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徙,或先行上斜明显眼手术,改期行另眼手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行下斜肌断腱并转位术合并上直肌后徙术;单眼DVD仅行单眼手术;单眼弱视明显先行弱视眼手术.合并水平斜视者尽可能同时完成,否则先矫正水平斜视,6个月后矫正DVD.结果 47眼疗效良好(83.92%),8眼好转(14.28%),1眼无效(1.78%).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DVD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均收到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