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彬  姚树坤 《重庆医学》2013,42(15):1696-1697,1700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二者在NASH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收集肝功能异常的NASH患者50例(NASH组),经B超检查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2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及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液检测L-FABP、TNF-α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NASH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BMI、WHR、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NASH组血清L-FABP水平与TNF-α、TC、LDL-C、ALT、血尿酸(UA)、hs-CRP呈正相关(P<0.05),TNF-α水平与ALT、UA、hs-CRP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L-FABP和TNF-α可能在NASH患者肝功能损伤与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及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60例NAFLD患者(NAFLD组),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0例(NA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30例(NASH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IL-8、TNF—α的水平;常规方法检测ALT、AST、TG、TC的水平。结果NAFLD组、NAS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IL-8、TNF—α、ALT、AST、TG、TC水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NAFL组与对照组及NASH组与NAFL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L-18、IL-8、TNF—α水平随肝细胞受损程度加重而增加,并与ALT、TG水平呈正相关。IL-18是T细胞介导肝损伤的必须媒介,TNF-α是介导肝损伤的主要因子。血清IL-18、IL-8、TNF-α浓度的高低可用于判断NAFLD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监测疾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意义及祛湿化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祛湿化瘀方组82例,西药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组)82例,疗程均为24周,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观察祛湿化瘀方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较之正常对照组的变化,并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通过血清TNF-α含量与ALT、AST活性及部分患者肝/脾CT值的相关分析探讨血清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 祛湿化瘀方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祛湿化瘀方组治疗第12周时血清TNF-α含量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第24周时进一步降低(P<0.01),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西药对照组治疗第12周时血清TNF-α含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第24周时明显降低(P<0.01).祛湿化瘀方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时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血清TNF-α含量与血清ALT、AS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肝/脾CT值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②祛湿化瘀方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且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7例NASH病人(NASH组)、33例非乙醇性单纯性脂肪肝病人(NAFL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L-6、hs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并测定收缩压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SH组血清hsCRP、IL-6、ALT、AST、GGT、TC、TG、FPG、BMI和收缩压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3.58~35.70,q=5.30~10.50,P<0.05、0.01);NAFL组血清hsCRP、ALT、 AST、GGT、TC、BMI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q=4.24~6.69,P<0.01).与NAFL组相比,NASH组血清IL-6、ALT、AST、GGT、TG、收缩压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q=2.54~10.46,P<0.05、0.01).结论 血清IL-6及hsCRP在NAS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37例诊断为NASH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及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患者肝功能、血脂、BMI、CRP、肝脏/脾脏CT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GG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LT、AST、GGT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BM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脾CT比值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肝/脾CT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肝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浓度变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Leptin。结果NASH组瘦素浓度(13.320±5.323ng/ml)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FL)组(8.0684±2.320ng/ml,p<0.05)和正常对照(NC)组(3.533±1.686ng/ml,p<0.05),NASFL组瘦素浓度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当Leptin≥10.35ng/ml时,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患者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凋亡产生的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片段水平的变化。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89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所有对象的ALT、AST、γ-GT、GLU、TCH、TG、CK-18片段水平,统计分析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NAFLD患者CK-18片段与ALT、AST、γ-GT、TCH、TG间相关性。结果 NASH、NAFLD、健康对照组CK-18片段水平分别为168.3±43.2ng/L、128.5±36.7ng/L、85.9±16.7ng/L,NAFLD患者血清CK-18片段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NASH组CK-18片段水平高于NAFLD组,NAFLD患者CK-18片段与ALT、AST、γ-GT、TCH、TG间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73、0.472、0.428、0.017、0.319。结论血清凋亡产生CK-18片段水平可用于NAFLD的诊断及NAFL与NASH的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脂多糖(lipopalysaccharide,LPS)预处理对高糖商脂膳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影响及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表达的变化.方法 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预处理组和肝损伤组.肝损伤组饲以高糖高脂饲料;LPS预处理组饲料同肝损伤组,隔日皮下注射LPS 0.5 mg/kg;正常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所有大鼠自由进食与饮水.于实验第9周末处死动物.制备肝组织切片,计数浸润肝组织的淋巴细胞;测定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PN含量.结果 肝损伤组血浆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LPS预处理组血浆ALT水平、肝组织淋巴细胞计数与肝损伤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血浆TNF-α水平LPS预处理组与肝损伤组比较明显降低,而血浆APN则相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LPS预处理组与肝损伤组相比,肝细胞内脂肪空泡小、数量少,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 LPS预处理可以减轻高糖高脂膳食诱导的NASH,其机制可能与高水平的脂联素抑制TNF-α的产生,从而降低TNF-α介导的肝细胞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理气滋阴调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共收集NASH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理气滋阴调脂方颗粒剂,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每次456 mg,每日3次,和非诺贝特胶囊200 mg/d,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9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90、180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尿常规及肾功能等安全性检测。结果:两组治疗90、180 d ALT、AST、GGT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90、180 d 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理气滋阴方可降低NASH患者ALT、AST、GGT水平及TG、TC水平,从而达到治疗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为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3个月正常对照组,3个月高糖高脂组,6个月正常对照组,6个月高糖高脂组.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以及肝匀浆羟脯氨酸(HYP);肝脏切片HE染色及Van Gie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组大鼠的ALT、LPS、TNF-α、MCP-1、FPG、FINS和IRI的水平都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个月高糖高脂组相比,6个月高糖高脂组的大鼠肝组织匀浆HYP的水平升高(P<0.05). 结论 LPS在NASH发展为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LPS可激活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释放大量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如TNF-α),从而启动并促进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活化转录因子6(ATF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诱导的方法建立NASH大鼠模型;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F6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SH组大鼠血清FFA、ALT、AS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在建模的第8周时,NASH组肝组织中ATF6 mRNA表达开始升高,16周时ATF6 mRNA表达最强(P<0.01).结论 ATF6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NASH的发病机制,在NAS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发生发展过程中LPS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LPS与NASH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LPS组、NASH组、LPS+NASH组。LPS组饲以普通饮食,其余两组饲以高糖高脂饮食。LPS组和LPS+NASH组经皮下隔日注射LPS 0.5 mg/kg。于实验第9周末处死动物,制备肝组织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计数凋亡细胞;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 trnsferase,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LPS+NASH组动物肝组织切片凋亡细胞数、血浆ALT、TNF-α水平与NASH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LPS可明显加重高糖高脂所致的NASH。LPS可能通过上调TNF-α水平、诱导肝细胞凋亡,从而促进NASH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枳棋子水提取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枳棋子水提取液对实验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8周后,灌服枳棋子水提取液治疗2周,观察对模型大鼠肝脏病理脂肪变、炎症程度及血清ALT、AST、TNF-α、IL-8、FFA、胰岛素敏感性指标(ISI)和肝组织MDA、SOD的影响,并与凯西莱联合易善复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枳椇子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肝脏炎症和脂肪变程度(P<0.01);降低血清ALT、AST、TNF-α、IL-8、FFA、肝组织MDA、SOD、提高ISI(P<0.01或P<0.05).除肝组织MDA、SOD外,其它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棋子水提取液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NASH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凯西莱联合易善复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抗氧化、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脂联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间住院的NAFLD患者110例,其中单纯性脂肪肝组58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52例;以同期本院查体中心查体健康54例个体作正常对照.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空腹血清脂联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据结果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变量相关性分析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清脂联素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NASH患者血清脂联素、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TG、TC、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NASH组脂联素、HDL-C水平低于单纯性脂肪肝组(均P<0.05),AL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P<0.01).NASH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C、TG呈负相关(r=-0.436,P<0.05;r=-0.567,P<0.01),与HDL-C呈正相关(r=0.524,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NAFL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利于判断NAFLD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缺糖基转铁蛋白(CDT)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并评价其在诊断AL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胶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双波长速率法、血常规分析分别检测ALD患者、非ALD的其他肝病(NAL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CDT、AST、ALT、GGT水平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结果 NALD组GGT、ALT、AS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组?T、GGT、AL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组MCV、血浆AS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D组与NALD组比较,?T显著增加,GGT、ALT、AST浓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C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可作为诊断酒精性肝病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吕红 《河北医学》2005,11(5):439-440
目的:观察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护肝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肝功能:ALT、AST及血脂(TG、TC)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肝功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和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波  张鹏  曹亮 《吉林医学》2009,30(6):504-505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商品名:天晴甘美)联合血塞通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S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14d。观察两组ALT、AST、TC、TG的变化。结果: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能够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庞建华  周亚茹  王书畅  王战建 《医学综述》2008,14(24):3823-382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血乳酸、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其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FIns、BMI、HOMA-IR、ALT、AST、TG、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2hPG、HBA1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SH的一种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HCY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ALT、AST水平,研究Hcy与后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30例患者各组间HCY、ALT、AS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SH血清Hcy水平较NAFL、CG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NAFL组血清Hcy水平较CG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HCY作为筛查,NAFLD在常规临床诊断中的阳性率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连蒌护肝汤对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NAS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蒌护肝汤口服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lutamyl amino peptidase, 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甘油三脂(Triglyceride, TG)]、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0%(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ST、ALT、GGT、TBiL、TG、TC、MDA、TNF-α、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连蒌护肝汤能显著改善NASH患者肝功能和抗氧化机能,降低血脂水平及炎症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