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玉溪市1~15岁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进行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共调查1686名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2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51.30。调查县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P〈0.05;F=6.39,P〈0.05);年龄间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P〈0.05),大年龄段GMT相对较低;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05,P〈0.05;t=8.55,P〈0.05)。结论玉溪市各县间麻疹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大年龄儿童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对大年龄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流动人群为麻疹接种薄弱人群。  相似文献   

2.
叶仁俊  郑春阳  王标  喻荣彬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487-2489
目的了解江苏省建湖县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A、C群抗体水平,评价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状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7年对建湖县的5个乡镇735名健康人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C群流脑IgG抗体水平。结果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为78.91%,GMT为1:12.87;流脑C群抗体阳性率为28.84%,GMT为1:2.49。A群与C群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4,P〈0.01;t=18.84,P〈0.01)。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7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9,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7,P=0.634);5个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02);免疫史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98,P=0.092)。流脑C群抗体阳性率,7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8,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89);5个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5,P〈0.01);免疫史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8,P〈0.01)。流脑A群、C群的GMT,不同年龄组(F=9.92,P〈0.01;F=18.54,P〈0.01)、不同地区(F=17.468,P〈0.01;F=83.19,P〈0.01)、免疫史差异(F=26.44,P〈0.01;F=20.7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F=1.306,P=0.254;F=2.401,P=0.12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期内建湖县不会发生流脑A群流行,存在散发或暴发流脑c群的可能。应继续加强流脑A+C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产妇体内麻疹抗体及胎传抗体水平,同时观察麻疹疫苗(MV)免疫后抗体产生效果,从而提出有效预防控制麻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玉溪市的产妇82人在预产期前采血、产后婴儿脐带血及所生婴儿MV免疫后血清标本共246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其抗体水平。结果82名产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4.15%,GMT 1:234.11;新生儿胎传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14.63%,GMT 1:2.25;两者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26,P<0.01;t=13.25,P<0.01)。所观察的82名儿童免疫前与免疫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82.05,P<0.01;t=118.81,P<0.01)。不同性别儿童MV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6,t=0.15,P>0.05)。结论所观察产妇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较高,但胎传抗体和GMT较低,新生儿抵御麻疹野病毒感染能力较弱;经1针次0.2 m l冻干沪191株MV接种免疫后,产生的麻疹抗体免疫效价并不十分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7年大连市部分地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连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对策,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各选3个地区,分7个年龄组,随机选取857名健康人群,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857名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7.32%,GMT为1:4 613.04,各区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P〈0.05;F=11.25,P〈0.05),各年龄组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8,P〈0.05)。结论大连市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基本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张掖市〈1-15岁儿童麻疹免疫状况,为制定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7-8月在张掖市的甘州区和高台县2个县〈1-15岁儿童中随机抽取1055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张掖市〈1-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5.40%,抗体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290.52,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9.26,P〈0.005;F=12.95,P〈0.01);高台和甘州2县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1.25,P〈0.005;t=5.56,P〈0.001);城乡间、男女性别间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R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张掖市〈1-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RT水平较低,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易感人群,当前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必须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措施,提高易感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阻断麻疹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华宁县1~7岁年龄段儿童麻疹疫苗免疫状况和血清抗体维持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被调查的210名儿童进行麻疹IgG血清学抗体监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为85.71%,几何平均滴度(GMT)1:278.84,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05),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以1~4岁段儿童GMT水平较高,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和GMT无差异。结论华宁县自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先后按期实现了以县或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85%的目标,在适龄儿童中建立了有效的预防麻疹的人群免疫屏障,从而有效控制了当地人群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消除麻疹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抽取的1686名适龄儿童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1.28%,保护率73.13%,几何平均滴度(GMT)1:551.30;不同居住形式、不同接种剂次、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儿童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抗体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流动儿童是免疫薄弱环节,在流动儿童中全面落实MV常规免疫对消除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溪市1~10岁儿童白喉免疫状况,评价儿童免疫接种质量,以期为全面控制和消除白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麻疹、脊髓灰质炎、百白破、卡介苗、乙型肝炎5种疫苗接种率调查的同时,采集被调查儿童的血样用间接血凝法(IHA)检测白喉抗体。结果检测2006—2007年具有百白破三联制剂(DPT)免疫史的儿童1501人,白喉抗体阳性率89.14%,保护率79.75%,几何平均滴度(GMT)1∶35.19,抗毒素平均含量(ATC)0.132U/ml。不同地区白喉免疫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2=33.46、χ22=27.21、F=20.25,均P0.0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2=66.18、χ22=94.76、F=40.58,均P0.05)。不同年度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2=14.55、χ22=16.54、u=-3.29,均P0.05)。不同居住形式阳性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13.78、u=2.92,均P0.05),但保护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2.07,P0.05)。男女之间阳性率、保护率、GMT均无统计学意义(χ12=0.14、χ22=0.59、u=0.22,均P0.05)。结论玉溪市儿童DPT接种质量和血清抗体保护理想,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白喉的发生。提示加大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管理力度,认真做好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及时清除免疫空白人群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白喉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枞阳县2000-2005年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四新 《职业与健康》2007,23(10):829-829
目的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抗体水平,了解疫苗接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2005年疫苗接种人群血清IgG抗体水平进行普查。结果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后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87.00%,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疫苗接种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2,P〈0.01),老年组(60岁以上)与少年组(18岁以下)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1)。结论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与疫苗质量、免疫程序、疫苗的保管使用以及机体免疫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玉溪市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维持情况,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法,在玉溪市一区八县内随机抽取3个县(红塔区、江川县、元江县),抽中的每个县按PPS概念抽样法调查350名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并采集合格血清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在调查的1043名儿童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92%,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80.93。三县区的阳性率均在94.68%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1:)在936.10~1321.56之间,县区之间抗体阳性率无差异;不同年龄段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P0.01),其中以1岁基础免疫组抗体相对较低,仅达91.91%;性别之间抗体阳性率无差异;不同户籍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5)。结论玉溪市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后产生了有效的IgG保护性抗体,1~15岁儿童形成了较牢固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取得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2005年儿童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免疫抗体水平,以便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市辖红塔、江川、元江3县(区)随机抽取664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后适龄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脊灰Ⅰ、Ⅱ、Ⅲ型免疫后抗体IgG水平。结果664名儿童中,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3%、96.08%、99.39%。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88.26、1:238.65、1:771.64。不同年龄段比较:Ⅰ型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97,P〈0.01),Ⅱ、Ⅲ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Ⅱ^2=1.226,xⅢ^2=0.010,P〉0.05)。不同县(区)比较: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Ⅰ^2=51.061,P〈0.01),Ⅱ、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Ⅱ=3.153,xⅢ^2=0.560,P〉0.05)。不同性别各型间抗体比较:Ⅰ、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Ⅰ^2=1.931,xⅡ^2=1.126,P〉0.05),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6,P〈0.05)。结论玉溪市OPV常规免疫质量保证,在1—7岁组儿童有较高的脊灰抗体水平,形成了抵御脊灰的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苏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现状,对其抗体水平进行监测。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正常人群麻疹IgG抗体并计算阳性率。结果:2009年共监测5 075份标本,阳性率93.69%,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66,P〈0.01)。不同地区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51.97,P〈0.01)。结论:江苏省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发生大范围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个别地区个别年龄组仍有阳性率偏低现象,应注意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呼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方法 2009 - 2019年每年在全市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09 - 2019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3 564份,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8%,不同年份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98,P<0.001)。从年龄组看,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月龄~,阳性率为89.4%;其次是≥30岁,阳性率为89.8%;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8 月龄~,阳性率达到100.0%,不同年龄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460,P<0.001)。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20,P = 0.186)。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391 P<0.001)。城区和农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51,P = 0.835)。结论 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但8月龄~和≥3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低,建议提高8月龄婴儿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及时率, 同时根据疫情态势对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大中专新生、新兵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成分疫苗的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14.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2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菌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乙肝疫苗接种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进行免疫前后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抽样调查〈15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24.00,均P〈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均P〈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夏岳峰  胡素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5-1626
目的监测和评价深圳市南山区2001年麻疹疫苗的初次免疫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的8月龄儿童86名,分别于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86名初免儿童免前抗体阳性率22.09%,免后抗体阳性率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6,P0.01)。86名初免儿童免前抗体GMT为1∶138,免后为1∶2 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2,P0.01)。免疫成功率为80.23%。对麻疹疫苗免疫后不同性别、不同户籍的抗体阳性率及GMT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山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成功率未达到85%的指标要求,建议麻疹疫苗初免时间提前到6月龄。  相似文献   

16.
益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三元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05-1206
目的了解益阳市不同无偿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为血站选择低危无偿献血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益阳市59447名无偿献血者,运用TP-ELISA法检测所有标本,并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益阳市近4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为0.61%(364/59447),且各年份间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女性别梅毒阳性率(0.64%、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05)。初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78%、多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5,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梅毒阳性率(0.26%、1.16%)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0,P〈0.01)。不同职业人群梅毒阳性率(0.08%、1.16%)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60,P〈0.01)。不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0.75%、0.33%)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9,P〈0.01)。结论多次献血者、低年龄段、学生和大专及以上人群为低危人群,血站在选择无偿献血志愿者时,应考虑把重点放在这些人群上。同时应提高梅毒抗体检测水平,从而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对婴儿麻疹发病的影响,为降低婴儿麻疹发病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6-2012年枣庄地区婴儿麻疹发病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育龄妇女接种MV后母婴麻疹抗体。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运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育龄妇女接种MV后(2010-2012年)婴儿年均麻疹发病率降至34.08/10万;病例以母亲孕前≥24个月接种MV者最高,占婴儿病例的50.00%(19/38),其中〈8月龄占42.11%(16/38);育龄妇女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为95.72%和1 300.52,随时间推移到孕前24个月迅速下降至82.05%和521.35,接近免前水平(82.72%、419.78)。孕前3-6个月、8-12个月内接种,其婴儿(0-8月龄)麻疹抗体阳性率、GMRT明显高于相应对照(χ^2=27.92、24.41;t=10.23、9.78;均P〈0.01),而其8月龄婴儿免疫成功率(76.19%-90.00%)、GMRT(672.24-712.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4,F=0.47,P〉0.05)。结论育龄妇女孕前3-12个月内接种MV,可显著提高母婴抗体水平,减少婴儿初免前暴露;同时不影响基础免疫成功率和GMRT水平,对降低婴儿麻疹发病,实现消除麻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江西省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免疫屏障,为完善麻疹、风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2020年对江西省36个县(市、区)11013名健康人群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检测麻疹IgG和风疹IgG,计算抗体阳性率,卡方检验分析各年份、各地区、各年龄人群阳性率差异。 结果 2015—2020年江西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85.07%,风疹抗体总阳性率为72.05%;不同年份(χ2麻疹=61.24, P<0.01;χ2风疹=75.62,P<0.01)、不同地区(χ2麻疹=3.37,P<0.01;χ2风疹=3.48,P<0.01)、不同年龄人群(χ2麻疹=3.05,P<0.01;χ2风疹=9.53,P<0.01)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江西省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不高,且存在地区和年龄差异,加强抗体水平监测,及时发现免疫薄弱地区和人群是防控麻疹、风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淮安市7个年龄组共474人,检测血清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结果:监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12%,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630.45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1.5~4岁抗体阳性率为100%,GMC为1 350.02mIU/ml;不同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F=14.51;P均<0.01)。8月龄~14岁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30%,GMC为1 218.41mIU/ml,均显著高于15~40岁组(χ2=12.36,F=30.83;P均=0.00)。男性抗体GMC显著高于女性(F=4.47,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期妇女抗体GMC明显低于非育龄期妇女(F=16.72,P<0.01)。外来工作人群抗体GMC显著高于户籍人口(F=10.54,P<0.01),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接种不同剂次人群之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淮安市麻疹抗体水平总体较高,需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接种质量,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消除麻疹免疫空白,开展关注≥15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提高相应人群的免疫力,更好地建立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ruated Live Vaccine,MMR)中,流腮组份的免疫效果进行观察评价。方法对接种MMR后,流腮组份免疫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追踪观察记录2年内受种人群及本地人群中流腮发病情况。结果接种MMR前,流腮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6.87,免疫后GMT为1∶26.35,免疫后GMT是免疫前GMT的3.8倍,免疫前、后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2,P〈0.001)。免疫前、后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63%、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1,P〈0.001)。免疫前、后流腮抗体阴性者与阳性者GMT和免疫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0,P〈0.001;Z=-4.84,P〈0.001)。免疫前流腮抗体阴性者与阳性者接种MMR后,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6.21%、5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6,P=0.004)。对受种人群及本地人群进行为期2年的流腮发病追踪观察,在受种人群中未发现流腮病例报告。结论在3-6岁儿童中接种MMR,对于预防流腮效果良好,产生的保护效果至少能维持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