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3,22(1):49-51
双腔心脏起搏器经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进行先心房后心室心脏双腔起搏,与单腔VVI起搏器相比具有血流动力学等多方面的优越性,属于十分理想的生理性心脏起搏方式。双腔心脏起搏器临床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这与双腔起搏器的功能特点相关。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发生时,将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其起搏心电图十分常见且重要。为提高对这一合并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必须熟悉其心电图特点。一、发生机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可能发生的一种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发生原因与…  相似文献   

2.
DDD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作为一种生理性起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由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并非少见,亦属心脏急症范畴之列,需紧急处理。为此,对我院近5年来7例PMT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及其临床处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双腔起搏器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能有效地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还能保证房室顺序收缩,防治起搏器综合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是由双腔起搏器参与诱发和维持的心动过速,可对患者产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出现明显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正确识别和处理PMT,必须对双腔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有明确的认识.一、定义PMT又称循环性心动过速(endless-looptachycardia),是指植入双脏起搏器患者在伴有室房逆传功能时,连续发生心室起搏后逆行P波触发心室起搏所引起的反复性心动过速.PMT的特征与房室旁束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相似,心房电极导线、起搏器及心室电极导线为折返环路的顺向支,心室肌、希氏束、房室结及心房肌为折返环路的逆向支.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动过速(VT)是常见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利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VT诊断以及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均有较大的帮助。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DCG所监测的56例VT患者报告如下,目的是加深对VT的理解以及提高VT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起搏器介导的人工折返性心动过速,而后者是指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感知驱动器引起的起搏性心动过速、非同步起搏诱发的心动过速、起搏器自主性心动过速(频率奔放现象)、心房电极感知过强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和起搏电极交叉感知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其中以前者最为常见.本文通过2例心电图分析着重介绍起搏器介导的人工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6.
7.
患者男,66岁。因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体表心电图可见逆传P波,间断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发作,发作PMT时干咳,将起搏模式程控为非跟踪模式后干咳消失。  相似文献   

8.
梅峰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37-37,41
患者 ,男性 ,6 6岁。因胸闷、气短 3天于 2 0 0 1年 11月 2 4日入院。BP 178/76mmHg ,双肺查体无异常发现 ,叩诊心界不大 ,心率 42次 /min ,律齐、心音强弱不等 ,无杂音。心电图显示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QRS波增宽至 0 .15mS ,阻滞点在希斯束下。于 11月 2 6日置入美国St .Jude的Pacesetter公司的型号为Affinity 5 2 30起搏器 ,术中测试好起搏参数。术后心电监护示全自动起搏方式 (DDD)和心房同步心室起搏方式 (VAT )交替出现。于 2 7日晚患者诉心悸不适 ,心电监护下发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1岁,因心慌、头晕半年,加重2天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PR间期明显延长,下壁导联ST段可见逆传窄P′波,间断性出现房室分离伴匀齐的长RR间期,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随访时,仍有阵发性心慌,明确为阵发性出现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程控心室后心房不应期至500 ms,患者心慌症状改善,复查Holter未再出现PMT。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90岁 ,因反复头昏 15年加重伴黑蒙、气短、乏力 2年入院 ,既往有冠心病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最长R R间隙 2 48秒 ,夜间心室率常仅有 3 0余次 分 ,由于当时该患者窦房结功能正常 ,于 2 0 0 2阵 7月安置SORIN MiniswingVDDR起搏器一台 ,低限频率 60次 分 ,高限追踪频率 14 0次 分。术中电极头置于右室心尖部 ,心房感知电极置于右房中上部 ,测得心室电极起搏阈值 0 3V ,阻抗 790Ω ,R波振幅 11 5mV ;心房电极P波振幅 1 6mV。术后10天拆线出院 ,出院前多次心电图均示 :VAT起搏方式 ,房室同步率为 10…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余不详),于院外安装DDD起搏器。在我院门诊作心电图检查,可见双腔起搏与房性夺获呈二联律(图略)。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中节选的3段。  相似文献   

12.
王立群 《心电学杂志》2011,30(3):264-267
狭义概念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是指由双腔起搏系统参与诱发和维持的环形运动心动过速。广义概念是指凡因起搏脉冲发生器自身或感知异位心律、干扰信号或相互影响引起的起搏频率异常加快。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本院收治的22例不同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的心电图表现,分析讨论不同部位IVT的心电图特点和心电图鉴别诊断。临床资料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22例,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1~65岁,临床体格检查,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因而诊断为IVT;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及其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病例1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起搏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程控起搏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降低高限频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心动过速发生。病例2、3植入双腔起搏器(DDD)后出现心房颤动,将双腔起搏器程控为VVI工作模式,胺碘酮静脉注射及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病例4、5、6、7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临床上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16.
刘晓健 《心电学杂志》2006,25(1):47-52,61
近年来,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起搏器功能也不断增加和日益完善。从单腔起搏发展为双腔、三腔甚至四腔的多功能生理性起搏。感知功能也发展为感知体内生理、生化、神经活动以及正常和异常的各种心电活动,起搏模式能自动转换,起搏参数能自动调整、自动终止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抗心动过速等功能。由于增加了许多附加功能,使得起搏心电图变得越来越复杂。故需充分了解起搏器的一些特殊功能,以正确判断起搏器功能是否良好。  相似文献   

17.
双腔ICD又称为双腔埋藏心脏复律除颤器,其心室电极集起搏,感知和除颤功能为一体,具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心脏复律及除颤功能,能显著地降低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防止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是I级预防的ICD程控往往仅有两个诊断区,室性心动过速检测阈值较高,可能漏诊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缓慢型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8.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由于起源部位不同,既有室性心动过速,又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而心电图诊断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简单、方便、迅速,现将诊断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安置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共315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54例.年龄(65±11)岁.有7例(2.2%)出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62~79(71±7)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慢~快3例.  相似文献   

20.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SVT)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1326人次,其中检出PSVT6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