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对38例冠心病猝死患者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原因为过劳、情绪变化、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等,针对诱因提出以下护理措施:(1)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2)定期体检;(3)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4)配合治疗原发症;(5)广泛普及急救知识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为冠心病猝死的预防提供支持.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猝死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冠心病患者但未猝死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病历资料,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心病猝死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分别为持续性高血压、持续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低、高脑钠肽、肥胖、便秘、情绪激动、过度劳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猝死危险因素为持续性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低、便秘、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持续性心律失常. 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指导、生活方式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先兆症状指导、急救知识指导等. 结论 冠心病猝死危险因素为持续性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低、便秘、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持续性心律失常,应对上述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干预,以降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对冠心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主要原因:肥胖、吸烟、酗酒及过度劳累、情绪变化、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等。针对诱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用药知识指导,重视先兆症状,普及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4.
对1984年-1992年冠心病发作猝死病人133例死亡时间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6:01-12:00时间段猝死76例,占57.1%,与其它时间段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提示冠心病猝死多发生在上午,有明显昼夜规律性。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6.
7.
冠心病猝死的观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是个常见病、多发病 ,在所有的冠心病患者中 ,有一半不是突然心肌梗死 (AMI)就是猝死。冠心病患者的死亡中 ,约 3 0 %~ 60 %为猝死。猝死为突然的、快速的、意想不到的、自然的死亡 ;不是自杀、他杀或被杀。平时有心绞痛发作的冠心病患者 ,猝死的机会反而较少。大约 1/2~ 2 /3的冠心病猝死发生在冠脉轻度到中度粥样硬化的患者 ,原因在于冠脉发生强烈痉挛 ,促使冠脉中的粥样斑块发生裂隙、出血或破碎 ,心肌又无侧枝循环代偿时 ,较易发生AMI或猝死。许多冠心病患者平时无任何症状 ,自以为不会发生AMI或猝死 ,未加预防 ,结果…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猝死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国外不少学者研究表明,冠心病猝死有其明显的昼夜节律。但国内报导罕见,为此我们总结了1987年—1989年三年间ccu 病房及急诊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猝死85例,及心血管病房和急诊室收治的冠心病发生猝死48例,共计133例进行总结,以探讨其猝死发生时间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冠心病猝死是指冠心病患者在病情改善过程中意外地突然死亡,在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中占75%。分析冠心病猝死的临床特点及提出相应的前瞻性护理措施,对减少猝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992年至1997年16例冠心病猝死的临床表现分析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Heidenhain染色)诊断冠心病猝死(CAD-S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CAD-MI组)、119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HHD组)、9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HS组)、75例心脏病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HD-HS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COP组)以及同期体检科确诊的60例健康个体(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肌Heidenhain染色检查,分析各组心肌Heidenhain染色检测结果。结果 6组研究对象心肌Heidenhain染色阳性强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肌Heidenhain染色检查结果强阳性(2+)作为CAD-SD的诊断标准,心肌Heidenhain染色诊断CAD-S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4.8%、99.5%、98.4%、98.3%、98.4%。结论心肌Heidenhain染色诊断CAD-S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74例猝死,其中心性猝死50例,以冠心病为最多(30例,多为老年前期者);非心性猝死24例(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6例,居第2位)。根据本组猝死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结合复苏效果和近年研究进展作一回顾性分析。作者认为正确识别和早期治疗猝死的高危者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陆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病人死亡的相关因素,以预防猝死的发生.方法 分析我院心血管病房2000年1月~2006年1月猝死的52例心脏病人临床资料,探讨猝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52例猝死病人75%为冠心病,很多合并其它疾病,如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明显诱发因素,有一定的季节和时间分布特点.结论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注意预防和治疗合并症,避免诱发因素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 5 2例为观察组 ,老年冠心病不伴有抑郁症患者 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家庭及社会支持 ,以及Holter监测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觉无用负罪感等症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家庭和睦及社会支持率明显高于观察组。Holter监测显示 ,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缺血性ST T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观察组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易产生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等症状 ;抑郁症患者心源性猝死率增高 ;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有利于预防和降低老年冠心病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老年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老年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37例61~84岁SCD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部分患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结果:老年SCD者中81.1%生前有冠心病,56.8%患冠心病和高血压2种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可见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广泛、严重。男性和伴有左室功能不全者SCD的危险增高。结论:为减少老年冠心病和高血血压患者发生SCD,临床需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患者心肌缺血,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Annals of medicine》2013,45(4):240-245
In spite of recent advances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sudden cardiac death has remained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as the majority of fatalities occur in subjects without a history of severe heart disease. Abrupt rupture of a vulnerable plaque resulting in thrombotic occlusion of a coronary artery is a common cause of sudden death in this population. Coronary occlusion does not, however, invariably lead to sudden death but may cau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exacerbation of chest pain. Extensive studie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increasing clinical evidence indicate that autonomic nervous activity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odifying the clinical outcome.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 favours the genesis of life-threatening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while vagal activation exerts an antifibrillatory effect. Strong afferent stimuli from the ischaemic myocardium impair arterial baroreflex and may lead to dangerous haemodynamic instability. Studies with a human angioplasty model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wide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the type and severity of autonomic reactions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abrupt coronary occlusion, a critical period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The site of the occlusion is not a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the reactions, whereas the severity of a coronary stenosis, adaptation or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beta-blockade and gender seem to affect the autonomic reactions and occurrence of complex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factors are, however, poor predictors of autonomic reactions in an individual patient. Recent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a hereditary component for autonomic function, and genetic factors may also modif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cute coronary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8.
住院精神病人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科病人猝死率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从猝死时间、季节、形式以及与病种、年龄、药物的关系方面对精神病人猝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造成冠心病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以加强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反复入
院率。方法 入选因冠心病二次入院的患者115例为研究组,并入选同期一次入院的冠心病患者78例为对照组,对
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年龄、合并高血压(HBP)或2
型糖尿病(T2DM)率、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率、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心脏超声左心房内
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经(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LVP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左
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合并高血压、LAD 增大、EF
降低是冠心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对高龄、合并高血压及血糖异常、NYHA 分级或心脏超声
提示心功能较差及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应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心功能,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
的再入院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