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颌牙列缺失即刻种植负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下颌牙列缺失后采用人工牙即刻种植临时功能性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下颌牙列缺失病例分别植入4、4、5、6颗Xive种植体,在植入种植体的同时,接入TempBase临时基台,行复合树脂临时桥修复,根据种植体骨质愈合情况,于术后4~6个月后接入永久性修复体。结果:种植体植入后追踪12~23个月,无种植体失败,19颗种植体前6个月平均边缘骨丧失为(0.7±0.63)mm。追踪期内,平均累积骨丧失1.14mm。结论:下颌牙列缺失即刻负重种植修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种植体,短期临床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种植临床应用特点,并初步观察临床效果。方法:28例患者30颗牙缺失4-8周后,植入30枚Straumma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术后3个月后行永久性修复。随访6~36个月,修复后平均追踪观察时间为22个月,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30枚种植体留存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均小于1mm,唇颊侧软组织未发生明显退缩。结论:早期种植可以缩短种植修复时间,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悬臂梁式种植固定义齿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2005-01—2011-06,在我科室采用悬臂梁式种植固定义齿修复58例患者(60个修复体,共103枚种植体)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记录种植体的失败个数、修复体失败个数、边缘骨吸收情况、机械及生物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期内无种植体失败,有3个修复体失败。种植体7年累计存留率100%,修复体7年累计存留率为92.3%。随访期内并未见严重的边缘骨吸收,近悬臂端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为(0.08±0.12)mm,远悬臂端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为(0.09±0.14)mm。8个修复体(13%)、14枚种植体(14%)发生生物学并发症,11个修复体(18.3%)出现机械并发症。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悬臂梁式种植固定义齿的修复方式临床效果是可靠的,可作为临床种植设计的一个可选方案。因较高的机械并发症,在选择螺丝固位方式时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nkylos种植系统修复部分前牙缺失患者的短期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应用Ankylos种植系统对19例部分前牙缺失患者进行即刻或延期种植,部分采用一次手术直接安装愈合基台,部分直接安装基台并进行即刻修复,共植入30颗种植体.均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估种植体周骨高度丧失情况及牙龈乳头充填情况.结果:观察12-18个月,除一颗即刻修复的种植体植入1个月失败后,其余29颗种植体均稳固无松动,种植修复临床效果满意.修复完成1年后边缘骨吸收为0.16(-0.10-0.57)mm;按Jemt牙间乳头分类,本组47个位点中达I度7个位点,Ⅱ度29个位点,Ⅲ度11个位点.结论:Ankylos种植系统应用于前牙区其操作简单可靠,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并可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促进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短种植体在后牙骨高度不足区行种植修复的5年临床效果。方法:为43名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患者,植入Bicon系统短种植体共54枚。种植体周围存在骨缺损者,同期植入种植体及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种植后3~6个月行二期手术,2~4周内完成固定永久修复,测量冠-种植体高度比。术后每年复查,行临床及X线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结果:一期手术时上颌1例1枚种植体进入上颌窦腔;二期手术时上颌1例1枚种植体松动脱落,其余52枚Bicon短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二期修复后,经36~60个月(平均46个月)的随访观察,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经临床观察,种植成功率为96.3%。种植体的冠-种植体高度比平均值为(1.38±0.32)。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约0.54±0.47mm。结论:在骨高度不足的后牙区,通过植入Bicon短种植体,可以简化手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达到较高的种植成功率。但在骨高度小于3mm的上颌后牙区,应慎用敲击就位的短种植体,以免种植体进入上颌窦。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ADIR)牙列缺损种植修复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例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牙列缺损种植病例,分析术后种植体的肩部偏差、颈部偏差和角度偏差。测量并记录修复后即刻、修复后6、 12个月种植体边缘骨高度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20颗种植体的肩部偏差、根部偏差以及角度偏差分别是(0.34±0.11) mm,(0.34±0.15) mm,(0.82°±0.38°),且不同种植体直径和长度的对精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所有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稳定,均获得良好骨结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良好。结论:ADIR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1年内应用效果良好,但仍需长期的随访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牙颌不同类型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46名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并记录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来评估种植体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随访时间内(64±36)月,种植体存留率是93...  相似文献   

8.
下颌后牙区Straumann短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Straumann短种植体应用于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下颌后牙缺失单冠修复的患者共6例,剩余骨量最适合植入长度6 mm、直径4.1 mm的标准种植体,共植入8颗种植体.结果 临床追踪12~38个月种植体没有明显的边缘骨丧失,没有种植体失败.结论 非早期负重种植时,在能够获得足够初期稳定性的情况下,长种植体不一定是必须的选择.下颌后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较低时,采用Straumann短种植体的单牙种植修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时种植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银川市口腔医院就诊患者中因骨量不足而采用短种植体植入术的65例患者,骨高度在6~9 mm之间,共植入105颗种植体。经过3~6个月的愈合期后行二期修复。结果 经过1~6年的随访,65例患者105颗种植牙全部获得很好的骨结合并完成修复。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种植体的松动、脱落,未发生种植体周围组织炎。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短种植体植入术是颌骨骨量不足时的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简化手术,减轻患者术后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姚立敏  王娟  童昕 《口腔医学》2021,41(3):242-246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5年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和/或下颌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26例患者,共植入120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60颗,轴向种植体60颗。术后行种植体支持式即刻修复,3~6个月后行最终修复。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不同倾斜角度的倾斜种植体以及上、下颌种植体之间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总体5年存留率为98.33%,倾斜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96.67%,轴向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10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②负载5年后,倾斜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平均(1.16±0.98)mm,轴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平均(1.11±0.76)mm,两者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③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具有与轴向种植体相似的较高的5年种植体存留率以及较为稳定的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维持。All-on-4种植修复中远端倾斜种植体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负载5年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前牙缺失后种植支持单端桥修复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33例缺失两颗下颌前牙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20-54岁,平均42.6岁),共33个修复体(均为种植支持的单端桥),植入种植体33枚。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修复后平均追踪30个月(15-44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在修复后至最后一次复查时未见种植体脱落,所有修复体均无松动、破损或折断。修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修复满1年、2年和3年病例平均骨吸收分别为0.94mm、1.18mm和1.35mm。讨论:悬臂梁设计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虽然存在争议,但本研究中下前牙区的种植支持单端桥在短期内并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边缘骨吸收也在允许的范围内。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下前牙缺失后单颗种植体支持单个桥体的单端桥设计,在减少种植体数目,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其近期临床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患者拔除余留牙后行种植总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重度牙周炎患者18位,拔除单颌所有余留牙后即刻或4~6周后植入种植体,采用即刻负重或延期负重的修复方式,并于术后3~8月后完成最终种植总义齿的修复。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18位患者共植入144颗种植体,共完成24个种植总义齿的修复,其中上颌14例,下颌10例,12例采用了即刻负重的方式,12例3~8个月后延期负重。最终9例行固定总义齿修复,15例行覆盖义齿修复。永久修复完成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期内共2颗种植体丧失。修复完成后6个月时与植入时相比,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0.56mm。采用覆盖义齿或固定义齿,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无明显差异。讨论:对于临床预后不佳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早期拔除余留牙后采用种植总义齿的修复方式,可早日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严格的适应症选择,合理的治疗设计及正确的手术实施是保证成功率的关键。结论:对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种植总义齿的修复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牙周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牙周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经完善的牙周系统治疗及维护后,共植入种植体56颗。其中前牙区植入16颗,后牙区植入40颗。3~4个月后行临时冠修复,于种植术后6~8个月行永久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26.5个月(6~47个月),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线检查。结果:种植体失败1颗。临床检查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1.0mm/年。结论:牙周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经系统的牙周治疗及维护后,行种植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种植术后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单颗牙缺失,牙槽嵴高度及宽度足够的患者12例,植入种植体,要求种植体植入扭力大于40Ncm,即刻取模,术后3d戴入临时冠,3~6个月后改为烤瓷冠永久修复,定期进行临床及X线片观察,观察种植体的动度、种植体周骨结合情况及边缘骨吸收量。结果12颗种植体均已完成金属烤瓷冠修复,经15~26个月的追踪观察,种植体无一松动或脱落,X线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植入后1年种植体周骨高度丧失(0.75±0.22)mm。结论若缺失区骨质情况良好,单牙种植即刻修复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口腔医学》2017,(7):607-611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是为了确定应用于萎缩上颌后牙区的多孔状短种植体的5年存活率。必要情况下植入种植体需结合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术中常常添加无机牛骨粉。材料和方法:在87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植入110颗多孔状短种植体并随访5年。使用的种植体包括两种长度(5mm和7mm)和两种直径(4.1mm和5mm).根据患者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进行选择。在47个植牙部位实施了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其中8例直接提升窦底黏膜.39例提升同时加入异体移植骨).未负载的愈合期为6个月。总共63颗种植体用单冠修复.47颗相邻种植体联冠修复。观察指标是有无修复体和种植体失败,任何并发症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结果:种植体修复后5年内无患者退出研究。11颗种植体失败:2颗发生于种植体未负载时,9颗发生在修复体负载后。11例患者(占12.6%)都失败了1颗种植体。6名患者(占6.9%)发生了修复体失败(种植体单冠修复)。1例手术并发症(膜穿孔)发生,但种植体正常植入。愈合期间无并发症发生。3名患者种植体负载后发生严重种植体周围炎而不得不拔除种植体。2颗基台松动和1颗烤瓷冠崩瓷。随访期末的种植体存活率是90%,修复重建的成功率是93.1%。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1.4mm。结论:上颌后牙区使用多孔状短种植体治疗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具有可接受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实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SLA表面种植体固定修复牙列缺损的8年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0例在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要求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患者,植入SLA表面处理种植体191颗,定期临床及放射学检查,记录种植体存留率、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状况及上部结构的稳定性.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的31颗种植体失访,1颗种植体在术后5个月时因松动取出,4颗种植体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失访率、存留率、成功率分别为18.46%、99.38%和96.88%.种植成功的155颗种植体,8年内未出现明显的生物学并发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平均为(1.34±0.52)mm.8年内共25颗种植体出现螺丝松动、冠脱落、崩瓷、种植体折断等机械性并发症,修复体成功率为83.87%.结论:SLA表面种植体不仅能够达到较好的骨结合,而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上部结构能够长期保持健康稳定的状态,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采用即刻种植即刻负重方法进行单颌种植总义齿修复的短期疗效.材料和方法:8位临床需拔除单颌所有牙齿的患者,在拔牙同时植入种植体,于种植后即刻或3天内完成种植过渡义齿修复,分别采用单颌固定总义齿或套筒冠固位的种植覆盖义齿.种植后3~6月行永久修复.即刻修复体戴入时及半年后行X线检查,观察种植体周骨水平的变化.结果:8位患者共植入42颗种植体,3例行即刻种植固定总义齿修复,5例行套筒冠固位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即刻种植及即刻修复完成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期内无种植体丧失,所有义齿均行使功能良好.植入后6个月种植体周平均边缘骨吸收0.55mm.讨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明显缩短患者无牙时间,易于为患者所接受,为保证成功率,需严格遵循相应的原则.结论: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单颌种植总义齿可取得满意的短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牙列缺损需行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1例,术前行牙周基础治疗并积极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牙周炎控制后共植入32枚种植体,3个月后行永久修复,修复完成后第1、3、6和12个月复诊。复诊时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软组织健康状况及各种机械并发症。结果:所有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完成修复第一年平均骨吸收量为1.02mm,随诊期内所有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机械并发症。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前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和口腔卫生宣教以及患者自我清洁能力的提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局部牙缺失、病情在一般控制情况以上的临床诊断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共植入57颗种植体.二期修复负载后随访1年.结果:有3例4颗种植体骨整合失败、拔除,53颗种植体骨整合良好,早期成功率为92.98%;负载1年X线片测量分析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0.77±0.32)mm.结论:在慢性局限型牙周炎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行牙种植修复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继续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