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有效干预孕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青海省2000—201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孕产期干预与孕产妇死亡的关系。结果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142.2/10万下降到2011年的46.1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前4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内科合并症、产褥感染。结论2000~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及产科能力建设,畅通产科绿色通道,提高住院分娩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可行性干预措施. 方法 对2007-2011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35.33/10万下降为2011年的18.75/10万.2.死因构成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间接产科因素比例逐年增大,产科出血为首位死因.3.死亡孕产妇多为高龄、低学历、低收入的农村妇女.4.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均有向县市级及以上医院转移趋势. 结论 加强产科及保健人员专业培训、注重高危孕产妇筛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及加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2004-2010年新疆14个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死因顺位、死亡地点和评审结果。方法采用各地市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和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不明显,2003年以后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4个监测县(市)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略有反弹。死因顺位前两位以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2008年以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取代产科出血位居死因顺位之首;死亡地点在家中的比例减少,在医疗机构的增多;可避免死亡的孕产妇比例增加。结论 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基本消除了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但2010年死亡率有所回升,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仍是当前妇幼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和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进行描述,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8年乌鲁木齐市死亡孕产妇39例,孕产妇死亡率从2011年15.9/10万下降到2018年6.6/10万,死亡原因前三位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和产前检查率呈负相关,住院分娩率是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加强孕产妇高危预警和分级管理、提高基层人员技术水平、保证妇幼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宁乡县1981~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宁乡县孕产妇死亡水平及死因变化规律,为提高宁乡县的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更好的制订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宁乡县1981~2005年240例死亡孕产妇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报告及妇幼卫生年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1981~2005年宁乡县活产数367 260例,孕产妇死亡240例,孕产妇死亡率为65.35/10万,呈逐渐下降趋势。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直接产科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88.8%。每个阶段产科出血都是第1位死因。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家中、途中分娩死亡的人数比重逐阶段减少,在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住院分娩死亡逐渐占据最大比重。采取阴道助产技术的死亡人数逐阶段减少,剖宫产导致的死亡比例在总死亡数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孕产妇死亡多集中在产后24 h内。死亡孕产妇的围产儿发生死亡危险性较高。结论:①25年宁乡县的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②孕产妇前3位的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与全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一致。产科出血所占比例逐阶段下降,但均是第1位死因。③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性措施。当前,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转移,孕产妇分娩方式发生了变化,流动人口死亡构成比增加。  相似文献   

6.
1992~2000年广东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广东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死因,探索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1992~2000年在全省范围内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1992~1995、1996、1997~2000年分别为18、42、24个监测点),对监测地区内有正式户口的且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造成死亡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d)进行死因分析.结果1992~2000年全省监测网活产数为1 851 650例,孕产妇死亡数为602例,平均死亡率为32.51/10万,死亡率从1992年的41.65/10万降至2000年的28.86/10万;孕产妇死亡前六位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病、产褥感染;78.08%为直接产科死因引起;未产检、产检<5次、初检孕周>12周分别占41.4%、64.0%、66.1%;在家中(包括途中)分娩和死亡的死亡孕产妇分别占35.5%、29.7%;计划外妊娠、家庭经济月收入100元以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分别占46.7%、54.0%、83.9%;农村占82.4%;山区占50.6%;可避免死亡占88.3%.结论孕产妇死亡率呈整体下降趋势.提高住院分娩率,尤其是农村住院分娩率以及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徐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产科出血死因构成比例却上升。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本文对因产科出血死亡的孕产妇死因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992年1月-2001年12月徐州市各地区孕产妇活产分娩645 664例,孕产妇死亡306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13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以下简称"降消")项目对贵州省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贵州省项目县历年上报孕产妇死亡数及死亡报告卡资料,描述分析"降消"项目实施前后孕产妇死亡模式的变化。结果 (1)"降消"实施以来,项目县住院分娩率由1999年的17.08%增加到2014年的98.48%,孕产妇死亡率由144.79/10万降低到29.44/10万。(2)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在整个项目期间一直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010年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0%以上后,孕产妇死亡原因发生重要变化: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降低,肝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居孕产妇前5位死亡原因;(3)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死亡原因中,胎盘储留及宫缩乏力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占产科出血病因构成比60%以上。2010年后因胎盘储留发生率下降,宫缩乏力超过胎盘储留成为引起产科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4)2010-2014年住院分娩率97.56%,孕产妇总死亡率26.64/10万,家中分娩死亡率136.30/10万,住院分娩死亡率是14.69/10万。结论贵州省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从1999-2014年持续下降,产科出血和妊高征等可避免死因降低更明显。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分娩,因此应努力提高农村尤其是贵州省落后地区农村妇女的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抚顺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动态分析方法,对1996-2003年33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8年活产数107 444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0.71/10万。前4年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死亡率无明显下降且有反弹趋势。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近两年,产科出血超越羊水栓塞居第1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近4年逐年上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疗保健人员技术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整顿医疗市场,杜绝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1-2015年孕产妇死因构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贵州省孕产妇死亡病例及各级评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9例死亡孕产妇家庭人均年收入偏低,文化程度低,死因构成以直接产科因素(66.99%)为主,产科出血依然是最主要的死因,2011-2015年贵州省死亡孕产妇死因顺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内科合并症导致的死亡比例明显上升,由心脏病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孕产妇产检次数主要以1~4次为主(47.74%),未产检占28.68%,产检≥5次占23.58%;分娩及死亡地点以县(区)级医院及省(市)级医院为主,尤其以县(区)级医院分娩和死亡比例较高。结论贵州省应加大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临床多学科合作及产科建设,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及转诊制度,完善转诊机制,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积极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平定县1994~2003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平定县 1994~2003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阐述平定县孕产妇死亡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的政策与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的方法, 对 1994 ~2003年平定县孕产妇死亡的个案表调查报告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 孕产妇死因前 3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孕产妇死因仍以产科直接原因为主, 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以家中、途中为主, 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 近 2年又有所反弹。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干预措施应放在偏远地区, 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 提高住院分娩率, 注重产后出血等情况的识别与救治, 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三门峡市2003-2014年新生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关联性,进一步探索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2013年三门峡市6个县(市、区)死亡的新生儿死亡情况和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003年、2014年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8.43‰和2.72‰,定基比分析其下降幅度达51.50%,呈明显下降趋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2003年70.50%,2014年为98.00%,呈上升趋势;新法接生率2003年为99.00%,2014年为100.00%。结论三门峡市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的提高对我市新生儿死亡率下降有重要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保健,巩固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  相似文献   

13.
1995-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娩地点等因素对孕产妇死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通过北京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包括孕产妇原始个案调查资料)。每季度组织北京市级专家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亡原因。将北京市1995-2010年全部372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录入,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结果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2000年平均死亡率27.9/10万,下降到2006-2010年的14.8/10万(120/812 457),降幅46.9%。1995-2010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24h内孕产妇死亡106例,占133例产后24h内死亡总数的79.7%。随着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因构成比由1995-2000年的47.8%(64/134)下降到2006-2010年的37.5%(45/120),产后24h内死亡比例也由40.2%(54/134)下降到28.3% (34/120),死亡时间的变化与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下降趋势一致(x2=59.109,P<0.05)。2006-2010年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如妊娠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肺栓塞死亡构成呈上升态势,其53.2% (33/62)的死亡发生在产前或产后120 h以后。市级医院分娩产妇24h内死亡占其死亡总数的29.0%(29/100),而家中或私人诊所分娩52例,其中43例(82.6%)为产后24h内死亡,分娩地点选择与产后死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500,P<0.05)。结论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已由产后24h逐渐转变为产前或产后更长时间,孕产妇死因构成以及服务提供如住院分娩是影响孕产妇死亡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的动态变化及死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唐山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65例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死于直接产科原因占63.1%,间接产科原因占36.9%。死因前4位是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心脏病和妊高征。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21.5%,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40.0%,不可避免死亡占38.5%。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重点应放在对农村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辖区内14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青岛市1998~2011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998~2004年和2005~2011年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段分析,在死亡率、主要死因、死亡孕产妇的分布情况及就诊或分娩地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岛市1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3.7/10万。前阶段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9.7/10万,后阶段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8.4/10万,后阶段比前阶段死亡率下降了57.5%。前阶段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孕产妇占75.0%,而后阶段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4%。高龄、经产妇、低文化程度是孕产妇死亡高危人群。结论:青岛市14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凤凰县1991-2002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利用妇幼卫生监测网络,收集统计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1991-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33.21/10万,12年间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前5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羊水栓塞。结论:孕产妇死亡高发原因与当地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有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是政府领导重视,全社会参与,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取消家庭接生,提倡住院分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渭南市孕产妇死亡率十年来下降缓慢,呈上下波动趋势,为了研究分析渭南市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变化规律,查找失误及教训,方法;对渭南市十一个县1989-1998年十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造成该市孕妇死亡的主要疾病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高征,产褥感染,羊水栓塞,主要死因和影响因素有孕期保健,产科质量,主要死因和影响因素有孕期保健,产科质量,住院分娩等,结论:今后应着重做好妊娠合并症的筛查与治疗,提高产科质量,认真实施产妇分级管理制度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因和孕产期保健措施进行描述,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04-2013年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从79.1/10万下降至17.1/10万,内科合并症致死比例从20.3%上升至34.6%,住院分娩率从71.1%上升至98.5%,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内科合并症致死比例赶上产科出血共同为孕产妇的主要死因。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分娩率是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多学科合作管理高危孕产妇和加强住院分娩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阜南县孕产妇死亡原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阜南县1997—2006年53例死亡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0年内我县活产总数135325人,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9.16/10万。1997年死亡率88.85/10万,2006年死亡率24.18/10万,呈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0例,占56.60%,妊高症8例,占15.09%,合并内科疾病4例,占7.55%。结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有很大空间,做好产前保健,实行住院分娩,贫困救助,提高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网络的急救能力,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灵武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灵武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灵武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连续监测。结果: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37.52/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结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实施母亲安全和"降消"项目以及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工程,加大《母婴保健法》执法力度和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