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晚期癌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镇痛药度冷丁1mg/kg或吗啡0.1~0.2mg/kg镇痛和微量泵自控皮下注入吗啡40mg+咪唑安定20mg+生理盐水至50ml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镇痛效果,调查病人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皮下自控镇痛在治疗后评分和病人满意度优于传统方法(P〈0.01)。结论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癌性晚期疼痛镇痛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晚期癌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镇痛药度冷丁1mg/kg或吗啡0.1~0.2mg/kg镇痛和微量泵自控皮下注入吗啡40mg+咪唑安定20mg+生理盐水至50ml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镇痛效果,调查病人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皮下自控镇痛在治疗后评分和病人满意度优于传统方法(P<0.01)。结论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癌性晚期疼痛镇痛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在晚期癌痛镇痛治疗中自控静脉镇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陆丰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NRS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R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癌痛镇痛治疗中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病人自控镇痛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癌痛病人9例,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泵连续输注:镇痛配方为吗啡100—150mg加氟哌啶醇5mg、盐酸托烷司琼5mg、地塞米松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70ml混合液。观察镇痛效果VAS评分、睡眠质量、镇痛前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病人VAS评分明显下降有效镇痛率达98%,并发症减少,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吗啡联合氟哌啶醇经静脉自控镇痛可持续有效控制晚期癌症病人疼痛,降低VA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探讨两种药物复合应用的安全性。方法9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即B组(0.15mg/ml布托啡诺)、F组(20阻洲芬太尼)和BF组(0.1mg/ml布托啡诺+10μg/ml芬太尼)。在手术缝合皮肤前接镇痛泵,记录手术后1、4、8、12、24和48h患者镇痛评分、镇静评分、Bp、HR、R、SpO2、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消耗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等。结果B组患者在术后1、4、8和12h的镇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与BF组镇痛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B组和BF组1、4、8和12h镇静评分较高,但无过度镇静的发生。从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调查看,B组满意度最低,BE组最高,F组略低于BE组。F组患者发生皮肤瘙痒(16.7%)、恶心呕吐(23.3%)的比例较高,B组的镇痛效果较差,但B组及BF组均无皮肤瘙痒的发生。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布托啡诺适度的镇静作用成为患者满意度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侯宪锋 《中国保健》2006,14(8):57-57
目的观察奥施康啶对晚期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9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肌注度冷丁,每次100mg,每日2次;B组口服奥施康啶,每次10mg,每12h一次.结果镇痛显著有效率,A组59%,B组80%,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副作用A组56%,B组20%,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且A组出现20.5%的精神依赖.结论奥施康啶控制晚期癌痛具有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应用方便等优点,是治疗晚期癌痛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硬膜盐酸氢吗啡酮单次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80例接受剖宫产术要求术后镇痛的产妇,随机分3组,各组60例,A组:氢吗啡酮硬膜外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吗啡硬膜外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C组:静脉自控镇痛组。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C组镇痛效果明显低于A组、B组;A组、B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痛率差异均无显著性;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C组,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瘙痒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结论氢吗啡酮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晚期癌痛患者居家多模式镇痛服务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桐乡市第一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20例家居多模式镇痛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组前均经阿片类制剂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112例)和B组(108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吗啡和其他药物,观察期采用M.D.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评分及疼痛分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差值和MDASI评分差值均呈明显的偏态分布。不同用药组间疼痛评分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735,Pz=-13.334,P结论 晚期癌痛居家多模式镇痛患者短期镇静治疗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且吗啡联合镇静药对居家晚期癌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吗啡。  相似文献   

9.
朱华美 《药物与人》2014,(9):270-270
目的:探究晚期癌患者镇痛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其中A组采用超前镇痛法镇痛,B组采用传统方法镇痛。对A、B两组的镇痛效果、并发症、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痛后并发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镇痛后井发拄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大多存在悲观、恐惧、抑郁、失望、焦虑、绝望等消极心理情绪,我们对患者要经常沟通,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让患者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芬太尼与异丙嗪联合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对40例晚期癌症患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治疗.随机分成Ⅰ、Ⅱ两组,药物配方:芬太尼10 μg/kg加异丙嗪25~50 mg组(Ⅰ组),芬太尼10 μg/kg组(Ⅱ组),两组分别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输注速度2 mL/h,自控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结果 两组患者客观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明显高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 芬太尼与异丙嗪联合用于晚期癌症患者PCIA能有效的控制患者恶心、呕吐发生,且价格便宜,是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凤仙 《药物与人》2014,(9):197-198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给予B组患者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中重度患者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同样作为治疗癌痛患者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痛苦症状进行家居镇静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家居晚期癌痛患者240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Ⅰ组118例,Ⅱ组122例。Ⅰ组采用基础吗啡剂量加口服吗啡剂量30mg/kg,Ⅱ组采用基础吗啡加口服吗啡剂量30mg/kg+阿普唑仑0.4mg。1周后评价疼痛评分值及MDASI评分值改变情况。结果①两组病例基本特征分布情况是均衡分布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②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综合评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①吗啡联合镇静药对家居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吗啡。②吗啡联合镇静药能较好的控制癌症患者的痛苦症状。③家居癌痛患者短期镇静治疗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量效关系,筛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舒芬太尼最佳药物剂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择期消化系统及腹部大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按照术后镇痛药物剂量不同两组内部随机分成Ⅰ、Ⅱ两个亚组,每个亚组20例,对比两组手术结束后的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II亚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I亚组(P〈0.05),镇静效果统计学无差异(P〉0.05);B组Ⅰ、Ⅱ两亚组镇痛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镇静效果两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舒芬太尼同等剂量条件下,镇痛效果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相对增强;舒芬太尼用于手术结束后患者自控镇痛可通过静脉起效,药物的镇痛效果及镇静效果与不同年龄患者群体之间的量效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探讨两种药物复合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 9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即B组(0.15 mg/ml布托啡诺)、F组(20 μg/ml芬太尼)和BF组(0.1 mg/ml布托啡诺+10μg/ml芬太尼).在手术缝合皮肤前接镇痛泵,记录手术后1、4、8、12、24和48 h患者镇痛评分、镇静评分、Bp、HR、R、SpO2、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消耗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等.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1、4、8和12 h的镇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与BF组镇痛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B组和BF组1、4、8和12 h镇静评分较高,但无过度镇静的发生.从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调查看,B组满意度最低,BF组最高,F组略低于BF组.F组患者发生皮肤瘙痒(16.7%)、恶心呕吐(23.3%)的比例较高,B组的镇痛效果较差,但B组及BF组均无皮肤瘙痒的发生.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开胸术后患者白控静脉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布托啡诺适度的镇静作用成为患者满意度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中、重度疼痛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或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或住院中、重度癌痛患者43例,按疼痛部位及具体情况进行PCEA或PCIA治疗癌痛。结果所有患者镇痛在开始后5~30min内获得良好镇痛(VAS<3),与治疗前对比(VAS7~10分)VAS显著降低(p<0.01),72h内吗啡用量PCIA组明显多于PCEA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CIA组明显多于PCEA组(p<0.01)。结论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采用吗啡PCEA及PCIA均可快速有效镇痛,PCEA的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较PCIA少,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ANS针刺辅助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的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为颈丛组,B组为针麻组。A组行颈丛神经阻滞,双侧颈浅丛+手术侧颈深丛阻滞后手术开始,术毕接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B组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经皮穴位电刺激20分钟后行颈丛阻滞,术毕接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并且采用神经刺激仪每4小时行电刺激20分钟,持续2日,在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记录PCIA自控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各个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PCIA自控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泵药用量少于A组,术后不良反应B组少于A组。结论HANS针刺辅助麻醉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良,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手术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VAS评分为(0.98±0.34)分,呼吸道感染率为32.56%;B组VAS评分为(0.97±0.35)分,呼吸道感染率为13.95%,经统计检验,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20株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5株占25.00%。结论与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结肠癌性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晚期结肠癌伴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B组采用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通过随访,A组6周后有效率为90%,B组为60%;1年生存率A组为55%,B组为40%,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是老年结肠癌性狭窄的一种有效而且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麻醉镇痛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 ~2014年5月和2015年3月 ~2016年3月所收治的癌痛患者各50例,记为A、B两组.对A组患者不合理使用麻醉镇痛药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其改进措施于B组患者中施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麻醉镇痛药治疗后,B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组,且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镇痛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7,(1):112-114
目的观察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年龄58~75岁,ASAⅠ-Ⅱ级,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A组)采用舒芬太尼0.03μg/kg~(-1)/h~(-1)+地左辛2μg/kg~(-1)/h~(-1)+,术后持续48 h泵注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B组)在手术快结束时,用进口0.75%罗哌卡因10 ml+芬太尼0.1 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加生理盐水配置成50 ml局麻混合药液,行关节腔周围局部浸润,术毕采用舒芬太尼0.03μg/kg~(-1)/h~(-1)+地左辛2μg/kg~(-1)/h~(-1)术后持续48 h泵注行自控静脉镇痛。所有病人镇痛泵药物都加用昂丹司琼16 mg预防恶心呕吐。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后3 h、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副作用发生率,及对PCIA需自控按压次数和患侧膝关节活动舒适满意度的比较。结果 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48 h内患侧膝关节活动舒适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A组术后对PCIA需自控按压次数和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可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和术后48 h内患侧膝关节活动的舒适满意度,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