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方法:对18例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最大17cm×11cm、最小6cm×5cm.结果:皮瓣Ⅰ期愈合15例,Ⅱ期愈合3例.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颜色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恒定,层次清晰,操作简单,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对小腿功能和外形影响小,皮瓣转移幅度大,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周、足跟等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足踝部创面修复术中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内外侧皮瓣的效果.方法 足踝部创伤30例,缺损范围3 cm×6 cm~30 cm×15 cm,随机分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组(A组)和小腿内外侧皮瓣修复组(B组),每组各15例,所有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封闭.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A组无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满意,修复创面最大30 cm×15 cm,供区创面封闭好;B组5例远端1/3坏死,植皮后愈合,修复创面最大18 cm×10 cm,3例供区创面植皮成活差,5例修复足背创面的皮瓣张力大,瘢痕重.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创面效果优于小腿内外侧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区及足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2009年9月~2012年11月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及足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4例合并Ⅱ型糖尿病,3例合并慢性骨髓炎及窦道形成.皮肤缺损面积8 cm×5 cm~17 cm×11 cm.结果 本组17例术后皮瓣存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例术后皮瓣因引流不充分出现积血致远端部分坏死,行二期皮片移植术后愈合;1例因皮瓣蒂部软组织挫伤致血供不良改行交腿皮瓣后愈合.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切取范围较大,血供丰富,解剖容易,不易损伤大血管,蒂部旋转灵活,能修复的创面部位较多,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逆行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皮瓣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4年3月对1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方法,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5cm,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3~5cm,将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包含在蒂内,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13例中11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局限性臃肿,感染治愈均无复发。结论改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及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部11例、内踝部4例、小腿中下段10例、小腿中下部软组织肿瘤7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例部分水泡形成,1例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皮瓣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吻合血管,可重建感觉,皮瓣成活率高,是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对 2 6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皮瓣修复 ,皮瓣面积最大 3 0 .0cm× 10 .0cm ,最小 6.0cm× 4.5cm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长 3~ 13cm。 结果  2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因静脉回流障碍 ,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2 1例经 6~ 3 6个月随访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 结论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设计灵活 ,切取方便 ,血供可靠 ,不损伤主干血管 ,可重建感觉功能 ,经逆行转位可以满意地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肤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效果及静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肤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时筋膜皮肤蒂保留3cm宽皮肤,其宽度尽量与皮瓣宽度一致;选择性在旋转轴点附近结扎小隐静脉远心端;明道转移;术后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严重静脉并发症发生。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肤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理想术式,静脉并发症完全可预防或处理。  相似文献   

8.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5月-2006年1月,对26例踝关节周围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为14 cm×7 cm,最小为6.5 cm×5.5 cm,平均9.3 cm×6.1 cm;蒂长3~7 cm,蒂宽3~4 cm,表面均保留1.5~2 cm宽的皮桥行明道转移.结果 25例皮瓣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1例皮肤坏死,但皮下组织部分存活,经游离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越性。方法 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 1 5例患者的足背、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 ,同时观察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走行特点。结果  1 5例完全成活 ,无 1例坏死或部分坏死。转移的皮瓣均于术后 6个月恢复感觉。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 ,成功率高 ,最远可达足前中部 ,是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骨外露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5例外伤性小腿及足部股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胫骨外露10例,足跟骨外露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 cm×9 cm~9 cm×12 cm。所有缺损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本组1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局部坏死,最终瘢痕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供受区愈合良好,无明显的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丰富,手术设计灵活,同时皮瓣内带有感觉神经,保证了皮瓣感觉,是修复小腿及足部骨外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2003年至2007年临床应用的10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部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皮瓣安全存活,皮瓣切取最大面积可达25cm×12cm,最小面积4cm×4cm,可修复小腿、内外踝部、足跟部、足背部创面。手术方法安全性大,效果优良。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手术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上段胫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小腿上段胫骨外露患者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0~64岁,平均41.5岁;道路交通伤4例,机械伤3例,碾压伤2例,撕脱伤3例.创面面积5cm×4cm~9cm×3cm.合并胫骨骨折6例,创面均采用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10例,皮瓣切取面积6cm×5cm~19cm×7cm;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2~8个月,平均4.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痛觉、触觉恢复较满意.结论 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上段胫骨外露创面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知名血管腓动脉,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腿感染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5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对20例小腿感染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手术修复,皮瓣面积6cm×5cm~20cm×9cm.结果 20例皮瓣中有1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均获3个月~8年随访,无1例感染复发.结论 小腿感染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及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中下1/3段中等面积以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以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结果:26例皮瓣中除1例修复前足内侧皮瓣远端发生脂肪液化外,余2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无破溃发生。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足跟部及踝部常因外伤、深度烧伤所致肌腱和骨外露等深度创面经久不愈。自1992年Masque-let等首次提出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以后,临床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深度创面已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2006-01~2011-09,笔者所在单位治疗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6例,均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和临床应用。方法:依据10侧下肢标本的解剖结果,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腓动脉穿支之间形成广泛的链式血管网,临床应用的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5例,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5例中2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余全部一次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创伤小,手术简单,血供可靠,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于足背外侧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瓣,以足背动脉足底穿支为旋转点,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内侧创面,将足背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残端吻合。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术后第1天因植皮处包扎过紧,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出现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本组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无臃肿,无磨损及破溃,穿鞋无影响,患者步态正常。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10mm;未吻合神经者皮瓣仅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厚度适中且耐磨,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大,血供充分,而且可重建受区皮肤感觉、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丰虎  张波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08-1209
目的:探索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恶性肿瘤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水泡形成;1例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本组肿瘤切除范围大局部无复发、皮瓣外形美观、感觉良好、行走功能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皮肤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皮瓣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可重建感觉,皮瓣成活率高,是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术后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带蒂皮瓣蒂部处理方法对皮瓣成活和外观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月,将传统带蒂旋转皮瓣设计为“网球拍”形,旋转蒂部设计成圆形减张小皮瓣和带蒂旋转皮瓣组成“感叹号”状皮瓣,旋转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共17例.其中上肢3例,下肢14例.皮肤缺损面积4.0cm×7.2cm~5.8cm×14.0 cm.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 结果 除1例皮瓣术后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1年,愈后皮瓣无明显臃肿,蒂部旋转点外形好. 结论 “感叹号”状皮瓣可减少远端蒂皮瓣蒂部卡压,促进静脉回流,提高带蒂旋转皮瓣的成活率,并改善其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