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同种异基因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MSCs,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选择20只正常SD大鼠,随机均分为4个组,分别经静脉输注5×106/ml、5×105/ml、5×101/ml的MSCs及PBS各lml.10d后取受体SD大鼠脾脏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外周血CD4+、CD8+、CD4+/CD8+及CD4+ CD25+/CD4+ T淋巴细胞比率,以评价体内MSCs对正常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输注MSCs达5×106/ml的受体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为8.58%±0.27%,明显低于输注PBS大鼠(24.40%±5.21%,P<0.01).输注5×106/ml MSCs 的SD大鼠脾脏、外周血CD4下降,CD4+ CD25+/CD4+ T细胞比率上升,与注射PBS大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注5×105/ml、5×104/ml MSCs的大鼠各项指标与输注PBS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同种异基因MSCs静脉输入后可以部分抑制活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CD4+ CD25+/CD4+T细胞的比率,为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及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藤黄霖对微波诱发的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亚群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辐照组(RAD组)、安多霖组(ADL组)和藤黄霖组(THL组),每组20只。照射前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d。随后RAD组、ADL组和THL组大鼠经功率密度为30m W/cm2的微波全身辐照15min,CON组行假照射。辐照后7、14d检测大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5RA+B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微波辐照后7d,RAD组大鼠脾脏系数明显低于CON组及THL组(P<0.05),脾脏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组(P<0.05),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ON组(P<0.05),而THL组脾脏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RAD组和ADL组(P<0.05)。辐照后14d,RAD组脾脏CD8+T细胞和THL组脾脏CD3+T、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ON组(P<0.05)。辐照后7d,R AD组脾脏CD4+/CD8+比值低于CON组(P<0.05),辐照后14d恢复到CON组水平;辐照后7d,THL组脾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RAD组(P<0.05),辐照后14d,THL组脾脏CD4+/CD8+比值明显低于ADL组,而与CON组及RAD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辐照后7d,RAD组脾脏CD45RA+B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组及ADL组(P<0.05),而辐照后14d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辐照早期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显著减少,由于CD4+T淋巴细胞比例迅速降低,导致CD4+/CD8+比值下降而引发机体免疫失衡。中药复方藤黄霖能够提高微波辐照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比例并改善CD4+/CD8+比值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吞噬了供者凋亡淋巴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对皮肤移植受体小鼠外周血IL-10+CD19+调节性B细胞(Breg)比例及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C57BL/6小鼠作为受者,BALB/c小鼠为供者,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经小鼠重组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共同诱导,制备并培养imDC.分离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SP),经光化学照射方法(PUVA)处理,得到供者小鼠脾淋巴细胞(PUVA-SP).在体外将PUVA-SP与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共同培养,得到PUVA-SP DCs.根据受体小鼠术前接受的静脉输注成分将其随机分为4组(n=14):PUVA-SP DC组、imDC组、成熟树突细胞(maDC)组和PBS对照组.于手术前7d分别从尾静脉注入1×106个(0.2ml)PUVA-SP DC、imDC、maDC或0.2ml PBS.于移植术后观察受体小鼠的移植物存活时间、外周血IL-10+CD19+ Breg比例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术后,受体小鼠外周血IL-10+CD 19+Breg细胞占CD19+B细胞的比例在PUVA-SP DC组为7.48%,明显高于imDC组(4.12%)、maDC组(3.01%)和PBS对照组(2.37%).PUVA-SP DC组小鼠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为58.2±0.9ng/ml,与maDC组(20.1±1.6ng/ml)、imDC组(26.2±1.3ng/ml)及PBS对照组(19.0±0.6ng/ml)比较显著升高(P<0.01).PUVA-SP 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为62.3±2.6d,显著长于maDC组(20.7±1.9d)、imDC组(12.1±1.0d)和PBS对照组(11.0±1.3d,P<0.01).结论 移植术前输注PUVA-SP DCs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增加受者体内IL-10的表达水平,诱导产生较多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表达神经纤毛蛋白质1(Nrp1)的T细胞(Nrp~+ T细胞)对体内外反应性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近交系C57BL/6j小鼠脾脏中的Nrp1~+ T细胞作为调节细胞,在刀豆蛋白A(Co-hA)的刺激下与标记了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的C57BL/6j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等比例共培养5d,对比观察反应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57BL/6j小鼠脾脏的Nrp1~+T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和CD4~+ CD25~- T细胞各1×10~6个,分别经尾静脉注入到以Balb/C小鼠作为供者,以C57BL/6j小鼠作为受者行皮肤移植的小鼠体内,另外建立供、受体均为C57BL/6j小鼠的同品系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的RPMI 1640培养基).对比观察各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情况.结果 加入Nrp1~+ T细胞的实验组增殖指数为50.92%±2.30%,明显低于未加入调节性T细胞的对照组(90.31%±1.83%,P=0.0169).实验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注入Nrp1~+ T细胞者为20.66±1.1ld,注入Nrp1~- T细胞者为13.20±0.76d,注入CD4~+ CD25~+ Treg者为17.67±1.0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70±1.23d,P<0.01).结论 Nrp1作为一种新型的T细胞表面分子,在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注入CD4~+ CD25~+ Treg相比,注入Nrp1~+ T细胞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抗CD25单克隆抗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 CD25~(high)Treg)的影响.方法 2007年2-9月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受者41例,根据是否使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商品名daclizumab)分为抗体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抗体组在肾移植术前2h及术后第14天分别给予抗CD25单抗各50mg.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13、17、60天分别留取肝素抗凝外周血15ml.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受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 CD25~(high)Treg比例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CD25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肾移植术后13、17、60d抗体组的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20%±8%、13%±7%、24%±9%)低于对照组(45%±6%、41%±5%、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组术后第17天CD4~+ CD25~(high)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为4.40%±0.26%,明显低于对照组(8.56%±0.36%,P<0.01);而术后13、60d抗体组CD4~+ CD25~(high)Treg所占比例分别为7.00%±0.47%、3.75%±0.19%,与对照组(分别为8.04%±0.32%、3.66%±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组CD2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给予第二次抗体前(术后第13天)为1.65±0.22,术后第17天为1.84±0.2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7天CD2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70±0.23,与抗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剂共100mg抗CD25单抗仅一过性地降低CD4~+ CD25~(high)Treg,不会影响其活化扩增,无损于术后早期的免疫耐受诱导及维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肾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renal arterial embolization,TRA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he-induced killer cell,CIK cell)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细胞比例、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65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均为TBAE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TRAE联合CIK治疗30例为研究组,单纯TRAE治疗35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TRAE术后1周静脉补充CIK细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周、治疗后3个月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变化;术后采用增强CT、MRI或PET-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客观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reg细胞比例由(5.75±1.85)%下降至(4.55±1.7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NK细胞比例及CD4+/CD8+分别由(52.24 ±12.56)%、(46.33 ±16.26)%、(17.72±6.89)%、1.25±0.66上升至(62.22±10.58)%(P<0.01)、(53.00±14.17)%(P<0.05)、(21.59±8.08)%(P<0.01)、1.57±0.70(P<0.01),CD8+由(43.95±13.78)%下降至(38.23±10.74)%(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reg细胞比例及CD8+比例略有下降,CD3+、CD4+、NK细胞比例及CD4+/CD8+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个月.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下降程度与生存期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TRAE联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中晚期肾癌能改善患者细胞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区别于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的细胞表型特征,观察HLA-G~+ T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移植免疫调节中的活性和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HLA-G~+ GD8~+ HLA-G~+ T淋巴细胞的含量,分选HLA-G~+ T淋巴细胞,分析细胞表型,采用RT-PCR检测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标志FoxP3在HLA-G~+ 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PBMC、CD4~+ CD25~(high)、CD4~+ CD25~-细胞作为对照.取5对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分别加入流式细胞术分选纯化后的HLA-G~+ 、HLA-G~- T淋巴细胞,对照组只加入供、受者淋巴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和抑制情况.结果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HLA-G~+ 、CD8~+HLA-G~+ T淋巴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95%±0.34%、3.13%±0.56%.流式细胞术分选HLA-G~+ T淋巴细胞后纯度可达55.0%~75.1%.RT-PCR 结果证明上述细胞CD25、FoxP3均为阴性表达.与HLA-G~- 组、对照组比较,混合淋巴培养3d后HLA-G~+ 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存在CD4~+ HLA-G~+ 、CD8~+HLA-G~+ T淋巴细胞,这类细胞不同于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它们不表达CD25和FoxP3而表达免疫耐受分子HLA-G,在混合淋巴培养体系中,能显著抑制反应性细胞增殖,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骨髓细胞(BMC)输注对同种异体小鼠胰岛移植嵌合状态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应用链脲佐菌素制备BALB/C小鼠糖尿病模型,将分离纯化的C57BL/6小鼠胰岛移植到上述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肾包囊下,用抗CD154单抗进行受体预处理。将接受胰岛移植的25只BALB/C受体鼠随机分为A组(单纯胰岛移植);B组(供体MSC悬液0.5ml输注);C组(供体BMC悬液0.5ml输注);D组(供体BMC和MSC各0.5ml输注);E组(供体BMC和第三品系的KM小鼠MSC各0.5ml输注),每组5只,所有细胞在胰岛移植后经尾静脉输注。比较以上各组供体细胞嵌合率(DC)和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移植后第30天,MSC联合BMC输注的D、E两组与单纯BMC输注的C组比较,其DC显著升高(P<0.01);胰岛存活时间亦显著延长[(77.0±7.7d)和(61.0±2.2d)vs(53.0±16.4d)(P<0.01)]。胰岛移植后第60天,D组与E组比较,DC维持在更高水平,且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更长(P<0.05)。结论MSC联合BMC输注比单纯BMC输注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混合嵌合状态,并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供体来源的MSC输注比非供体来源的MSC输注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道细胞外基质修复尿道创伤缺损的疗效及其组织相容性. 方法 实验组20只家兔手术切除一段长约1.0~1.5 cm的尿道,人工造成尿道缺损模型.再用一段等长的尿道细胞外基质修复尿道缺损.另设对照组(仅在游离尿道后关闭切口,10只)和异体尿道移植组(配对互换移植,10只).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术后1,2,3,4周从兔耳缘静脉取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样本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动态变化,评估术后受体的免疫反应状态;术后10 d、3,6及24周取修复段尿道,行组织学观察;术后24周行尿道造影、尿道镜及尿流动力学检查. 结果 实验组术后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异体尿道移植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周起实验组上皮细胞覆盖细胞外基质的整个管腔;24周尿道平滑肌数量明显增多,接近正常的尿道组织结构.尿道造影及尿道镜检查显示尿道基质管壁光滑通畅.尿流动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尿道细胞外基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尿道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自然衰老脓毒症大鼠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90只自然衰老的SD大鼠(21月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模型组36只,治疗组36只,假手术组18只,各组大鼠再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造模或治疗后6、24和72 h麻醉断头处死取材。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除不行盲肠结扎穿孔法外,其他操作同模型组。治疗组大鼠在造模1 h后,经尾静脉注射脐带MSCs,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造模1 h后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72 h生存率,通过Aimplex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对各组大鼠脾组织行TUNEL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脾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大鼠CD4+/CD8+T细胞比值。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观察期内无异常,术后72 h存活率为100.00%。模型组大鼠术后出现竖毛、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在治疗组大鼠中有所缓解,且治疗组CLP术后72 h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66.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活化并表达不同强度CD25的CD4细胞的表型特征和功能特点.方法依据CD25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将9例行初次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分为CD25~-、CD25高表达(CD25~(high))和CD25低表达(CD25~(low))3群,并比较3群细胞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强度.经免疫磁珠法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分选试剂盒分选得到受者外周血CD4~+ CD25~-、CD4~+ CD25~(high) T细胞,分别作为反应细胞,以Co~(60)γ射线照射灭活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刺激细胞,建立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系统.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系统中IL-2 mRNA的表达.结果 在肾移植术后受者3群细胞中,FoxP3的表达以CD4~+ CD25~(high)细胞最高(93.7%±3.58%),其次是CD4~+CD25~(high)细胞(16.4%±6.8%),CD4~+ CD25~-细胞最低(1.8%±1.1%),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TLA-4表达以CD4~- CD25~(high)细胞最高(80.8%±7.9%),其次是CD4~- CD25~(low)细胞(22.9%±6.5%),CD4~- CD25~-细胞最低(4.1%±2.4%),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CD4~- CD25~(high)细胞受移植抗原刺激后不表达IL-2 mRNA;按照1:2比例加入CD4~- CD25~(high)细胞后,CD4~-细胞表达的IL-2 mRNA平均被抑制了60%.结论 肾移植受者所有活化T细胞的表面均有CD25表达,高表达CD25的细胞群具有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特点,为CD4~+ CD25~(high)曲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大鼠肾移植受体源性CD4+CD25+Treg细胞体外分选、鉴定及供体抗原特异性诱导体系.方法 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受体脾细胞同供肾组织体外混合培养以诱导供体抗原特异性表型 分选受体CD4+CD25+T细胞,鉴定CD4+CD25+ Treg细胞纯度 等量诱导后的Treg细胞加入供、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测定组1)和第三系大鼠同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测定组2).以受体大鼠脾细胞悬液为阴性对照组,以供、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为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吸光度OD值,观察Treg细胞对两个测定组的抑制效率(IR).结果 CD4+CD25+细胞的得率为4.13%,分离纯度为73.34%,CD4+CD25+ Treg细胞纯度为91.37%.测定组1、2的IR分别为85.4%及21.9%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体外分选获得高纯度受体源性Treg细胞,并成功诱导获得供体抗原的特异性表型,可满足细胞功能学及在体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9月解放军302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5例,根据移植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异组(排异组,12例)和非排斥稳定组(稳定组,13例),另选取1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观察Th17/Treg比值变化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结果移植术后排异组外周血中Th17占CD4+T细胞的比例(3.50%±0.86%)明显高于稳定组(2.10%±0.52%)和对照组(1.79%±0.42%,P<0.01),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异组和稳定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90%±0.25%、1.51%±0.23%)明显低于对照组(2.57%±0.79%,P<0.01),且排异组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排异组Th17/Treg比值(4.20±1.69)明显高于稳定组(1.43±0.47)及对照组(0.75±0.28,P<0.01),且稳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h17/Treg比值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转氨酶(GG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5023,P=0.0105; r=0.4561,P=0.0219;r=0.4393,P=0.0280; r=0.5516,P=0.0043).结论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肝脏损伤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和经门静脉途径移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MSC)经门静脉移植后在同种异体大鼠体内的转归,为MSC体内诱导转化及功能发挥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纯化.MSC,DAPI标记后经门静脉移植入受体,移植细胞数量为10^5个/只,20只受体大鼠分为4组,各组分别于移植后2h、1周、2周、3周、4周处死,观察受体肝脏及肺脏内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分布和存活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MSC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20只受体大鼠4只死亡,其余均存活至处死前,MSC经门静脉植入异体大鼠后2h、1周、2周、3周、4周受体肝脏内均可见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而各期受体肺内未见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结论 经门静脉注入MSC后,细胞主要分布于受体肝脏,在肝脏内分布呈现由门静脉小分支逐渐向肝实质内移行的过程,并与肝细胞紧密结合呈索状排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O中毒致迟发性脑病(DNS)大鼠脑内CD4^+T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探讨CO中毒致DNS的病理过程。方法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后3、7、10、20d组,每组5只。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内病理形态学变化,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和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在大脑皮层及海马均出现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染毒后7d组最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无CD4^+T淋巴细胞浸润,有少量GFAP表达;各染毒组不同脑区CD4^+T淋巴细胞、GFAP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和表达。CD4^+T淋巴细胞染毒后3d开始浸润,7d达峰值,两者在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染毒后GFAP均有大量表达,随染毒时间延长表达数量呈上升趋势。结论CD4^+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CO中毒致DNS的免疫病理过程,GFAP阳性细胞对CO中毒引发的DNS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吞噬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的树突细胞(DC)对抗原特异性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诱导作用。方法分离LEW大鼠骨髓细胞,经大鼠重组IL-4和GM-CSF共同诱导培养制备骨髓来源的LEW大鼠DC。分离DA大鼠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DA大鼠脾淋巴细胞(PUVA-SP)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在体外将DA大鼠的PUVA-SP或SP与LEW大鼠骨髓来源的DC共同培养,得到PUVA-SPDC和SPDC,以Luminex液相芯片法检测PUVA-SPDC和SPDC培养上清中IL-10、IL-12的含量。以CFSE标记PUVA-SP,流式细胞仪检测LEW大鼠DC对DA大鼠PUVA-SP的摄取情况。将LEW大鼠CD4+25-T细胞与PUVA-SPDC或SPDC混合培养5d,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形成的CD4+ CD25+ Foxp3+ T细胞,同时分离培养体系中的CD4+ CD25+ T细胞,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PUVA-SPDC诱生的CD4+ CD25+ T细胞对LEW大鼠CD4+ CD25- T细胞(效应性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性肝病对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来自两个免疫接种中心的65例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和40例同期接受预防接种、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均按照标准的免疫程序(0、1、6个月)注射重组乙肝疫苗.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Bs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对低应答和无应答的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分别以20μg和40μg重组酵母疫苗进行再免疫接种,检测复种后抗HBs滴度.结果 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完成1个标准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后1个月,血清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2.3%和97.5%(P<0.05),低/无应答率分别为21.55%和7.5%(P<0.05).低/无应答的14例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各有7例分别接受40μg和20μg重组酵母疫苗再接种,前者再接种后-抗HBs的阳转率(85.71%)显著高于后者(71.43%,P<0.05).乙肝疫苗接种前1周及完成接种后1个月时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分别为6.41%±2.34%、7.02%±2.83%)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分别为10.02%±1.83%、10.04%±2.14%,P<0.05).结论 慢性酒精性肝病可能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含量有关.应用40μg重组酵母疫苗可提高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乙肝疫苗接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