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凋亡率及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16例大面积烧伤85%±11.02%TBSA患者,入院后48 h行四肢削痂术,术前及术后1、7、142、8 d,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及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率的变化。结果:烧伤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即明显增加,术后1~7 d进一步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在烧伤后略有降低,术后持续处于较低水平。结论:重度烧伤及术后外周血免疫细胞凋亡率增加,但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率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必要的免疫功能监测和免疫调理治疗对烧伤的救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的表达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住院患者140例,其中ICU急重症疾病组101例,其他疾病组39例,以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率,并测定急重症疾病组C反应蛋白(C...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HLA-DR+/CD14+)对老年创伤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HLA-DR+/CD14+、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为入科第一天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HLA-DR+/CD14+与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APACHE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HLA-DR+/CD14+、PCT、CRP、APACHEⅡ评分对老年创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27.38±8.68)显著高于存活患者(17.49±6.25,P=0.000),HLA-DR+/CD14+(37.70%±13.96%)明显低于存活患者(59.80%±18.02%,P=0.000).创伤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26.16±8.44)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17.90±7.04,P=0.000);HLA-DR+/CD14+(38.61%±14.48%)则明显低于非脓毒症患者(59.79%±18.17%,P=0.000);PCT(34.45±68.29)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4.25±8.26,P=0.003);CRP(129.88±103.25)亦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76.04±73.48,P=0.01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LA-DR+/CD 14+与ICU停留时间呈负相关(r=-0.304,P=0.008),与总住院时间无相关性(r=0.188,P=0.106),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59,P=0.000).HLA-DR+/CD 14+对老年创伤脓毒症发生预测的AUC为0.807(SE=0.051,95%CI0.706~0.907,P=0.000),最适诊断界点为4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0%和60.0%.PCT对老年创伤脓毒症发生预测的AUC=0.714(SE=0.063,95%CI 0.591~0.837,P=0.003),最适诊断界点为1.01n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0%和65.0%.HLA-DR+/CD 14+预后预测的AUC =0.813 (SE=0.049,95%CI0.716~0.910,P=0.000),最适诊断界点为36.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和50.0%.APACHEⅡ评分对老年创伤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AUC=0.825(SE=0.052,95%CI 0.724~0.926,P=0.000),最适诊断界点为2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和65.0%.结论 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HLA-DR+/CD 14+低提示其潜在的免疫功能低下,可作为老年创伤脓毒症发生和预后不良的理想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选择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的浓度,流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同时记录ApachⅡ评分和死亡率。结果强化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Apach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结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更好地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连续检测32例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伤后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分子的表达率,并据感染发生与否分组进行分析;同时检测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创伤后1 d单核细胞HLA-DR抗原为(73.67±7.32)%,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并于伤后4 d达到最低水平[(47.89±9.31)%];合并感染并发症患者伤后1,2,4,7,14 d单核细胞HLA-DR抗原分别为(62.92±8.62)%、(45.34±5.96)%、(22.36±8.21)%、(25.14±5.17)%、(28.93±9.92)%,而无并发感染者分别为(75.32±6.53)%、(55.13±3.95)%、(53.21±5.36)%、(63.10±7.55)%、(88.34±8.07)%,相同时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创伤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35,P<0.01)。创伤患者IL-10的变化和HLA- DR呈负相关,伤后2 d相关性最强(r=-0.782,P<0.01)。结论(1)创伤后患者早期就存在免疫抑制状态;免疫抑制程度与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2)创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的HLA-DR下降与创伤后感染有关;(3)创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的HLA-DR的变化与血浆IL-10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脓毒症休克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14~+)的表达,评价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结局是否病死分为存活组(n=27)与病死组(n=13)。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入院1、4、7 d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A-DR~+/CD1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结果动态监测第1天,两组的HLA-DR~+/CD14~+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动态监测第4天开始,存活组HLA-DR~+/CD14~+高于病死组(P<0.05),SOFA评分低于病死组(P<0.05);动态监测第7天,病死组HLA-DR~+/CD14~+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1),SOFA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SOFA评分与HLA-DR~+/CD14~+呈负相关(P<0.01)。结论 HLA-DR~+/CD14~+持续低表达,说明脓毒症休克患者可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其可能是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评价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活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MODS和患者不良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106例烧伤总面积(TBSA)≥30%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试验分组:(1)按烧伤面积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41例(TBSA 30%~49%),Ⅱ组34例(TBSA 50%~69%),Ⅲ组31例(TBSA 70%~99%);(2)根据MODS诊断标准,将患者进一步分为MODS组(21例)和非MODS组(85例);(3)根据MODS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6例)和生存组(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7,14,21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磁性分离系统对外周血CD4+CD25+Treg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表面分子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Treg孵育液上清中IL-10的分泌水平.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严重烧伤患者各烧伤面积组CD4+CD25+Treg表面分子CTLA-4表达水平及IL-10分泌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烧伤患者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相点CTLA-4阳性表达水平及IL-10分泌水平均明显升高,MODS组CTLA-4阳性表达率及IL-10分泌水平在伤后3~21 d显著高于非MODS组(P<0.01);(3)MODS患者死亡组CTLA-4阳性表达率及IL-10分泌水平在伤后3~21 d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或<0.01). 结论严重烧伤后CD4+CD25+Treg表面分子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在不同烧伤面积、是否并发MODS及是否生存等不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CD4+CD25+Treg可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参与严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失衡、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甚至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OX40和OX40L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32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和2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的百分率,检测OX40和OX40L在受检者CD4+ T细胞和CD19+B细胞上表达的变化.对OX40、OX40L与FT3、FT4和TRAb的关系作直线相关分析.2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百分率为(34.36±6.73)%、CD4/CD8比值为1.24±0.2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45.60±5.72)%、1.84 ±0.37]明显减少(t =2.634和2.125,均P<0.05),而CD19+B细胞数量为(21.42±3.92)%,较健康对照组的(15.35±3.15)%明显增加(t=2.653,P<0.05).Graves病患者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水平为(12.92±2.26)%,较健康对照组的(4.19±1.45)%明显上调(t=2.112,P<0.05);CD19B细胞表面OX40L为(15.33±3.75)%,较健康对照组的(8.64±1.73)%表达水平高(t=2.467,P<0.05).Graves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水平为(7.65±1.64)%,CD19B细胞表面OX40L为(11.50±2.7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795和2.393,均P<0.05).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FT3、FT4和TRA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53±2.54和20.79±6.05、13.69±4.35和49.65±10.12、11.74 ±6.19和24.78±8.46;t =2.219、2.441和2.293,均P<0.05).FT3、FT4与CD4+ T细胞上OX40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和0.73,均P<0.05).TRAb与CD19+ OX40L+B细胞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 OX40和OX40L在Graves病患者淋巴细胞的活化和抗体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1I治疗不仅通过β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同时影响机体T、B细胞免疫功能,促进Graves病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颗粒酶A、B和穿孔素的CD4+杀伤性T细胞(CTL)的比例及其与肝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颗粒酶A+CD4+ CTL、颗粒酶B+CD4+ CTL和穿孔素+CD4+ CTL占总CD4+T细胞的比例,比较其在PHCC患者(n=99)、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n=28)与健康对照(n=40)中的差异,以及PHCC早期(n=29)、中期(n=36)、进展期(n=34)患者CD4+ CTL比例的差异.结果 PHCC组外周血颗粒酶A+CD4+ CTL、颗粒酶B+CD4+ CTL和穿孔素+CD4+ CTL比例分别为15.38%±10.36%、11.10%±8.43%、7.42%±7.26%,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9.10%±5.80%、6.16%±6.04%、2.95%±3.34%)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25%±5.62%、6.82%±6.12%、3.14%±3.60%,P<0.05),而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CC早期、中期和进展期患者外周血颗粒酶A+CD4+ CTL比例分别为21.26%±12.61%、14.54%±7.11%、11.24%±9.04%,颗粒酶B+CD4+CTL比例分别为15.35%±10.30%、10.71%±6.06%、7.90%±7.44%,穿孔素+CD4+ CTL比例分别为11.82%±9.17%、7.16%±5.03%、5.22%±6.58%,随着疾病进展,CD4+ CTL所占比例显著下降(P<0.01).结论 CD4+ CTL的比例在PHCC患者外周血中增高,但随着肿瘤发展逐渐降低,提示CD4+CTL细胞可能与肝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自体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结果.方法 采集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实验室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经无菌检测、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及细胞计数后回输给患者.于第7、9、11、13天皮下注射DC,第11、13天静脉回输CIK,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的客观反应率为37%,疾病控制率为85%,2年总生存率为8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4-CD8+、CD3+CD19-、CD3-CD19+、CD3-CD16+CD56+、CD3+CD 16+CD56+、CD3+HLA-DR、CD3+HLA-DR+、CD3+CD28+CD8+细胞亚群及Th2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Th1细胞有升高趋势(P<0.05),多次治疗后CD3+CD4+CD25+T细胞(即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有降低的趋势(P<0.05).治疗过程中2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转移性肾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参脉注射液对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 ,其中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 ,应用参脉注射液 5 0ml加入 1 0 %葡萄糖 2 5 0ml中静脉点滴 ,每天 1次 ,疗程为 1 0天。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及T细胞亚群 (CD3 、CD4、CD8、CD4/CD8)。结果 治疗组应用参脉注射液后CD3 、CD4显著升高 (P <0 .0 1 ) ,两组治疗前后IgG、IgA、IgM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参脉注射液能提高烧伤伤员的免疫力 ,有助于烧伤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肝移植术后炎症、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解放军81医院肝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患者36例,前瞻性随机分为鱼油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术后第2天开始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共6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2、5、8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10、TNF-α)、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亚群(CD4+、CD8+、HLA-DR+);观察和记录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两组肝移植术后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术前。鱼油组术后IL-1β、IL-2、IL-6、TNF-α水平显著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第5天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8天IL-10及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LA-DR+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鱼油组(16.7%)显著低于对照组(55.6%,P=0.035)。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鱼油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9±1.9、28.6±7.2d)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3.1、35.7±10.6d,P=0.034,P=0.024)。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纠正肝移植术后过度的炎症反应,恢复促炎/抗炎因子平衡,调整细胞免疫状态,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抗CD25单克隆抗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 CD25~(high)Treg)的影响.方法 2007年2-9月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受者41例,根据是否使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商品名daclizumab)分为抗体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抗体组在肾移植术前2h及术后第14天分别给予抗CD25单抗各50mg.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13、17、60天分别留取肝素抗凝外周血15ml.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受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 CD25~(high)Treg比例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CD25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肾移植术后13、17、60d抗体组的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20%±8%、13%±7%、24%±9%)低于对照组(45%±6%、41%±5%、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组术后第17天CD4~+ CD25~(high)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为4.40%±0.26%,明显低于对照组(8.56%±0.36%,P<0.01);而术后13、60d抗体组CD4~+ CD25~(high)Treg所占比例分别为7.00%±0.47%、3.75%±0.19%,与对照组(分别为8.04%±0.32%、3.66%±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组CD2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给予第二次抗体前(术后第13天)为1.65±0.22,术后第17天为1.84±0.2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7天CD2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70±0.23,与抗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剂共100mg抗CD25单抗仅一过性地降低CD4~+ CD25~(high)Treg,不会影响其活化扩增,无损于术后早期的免疫耐受诱导及维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符合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入院后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4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的治疗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疾病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降低了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4例多发伤患者和7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以CD14-/CD11b+/CD33+作为MDSCs标志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DSCs所占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10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MDSCs数量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结果对照组外周血MDSCs占(1.13±0.25)%,感染组多发伤患者伤后1,2,3和7 d外周血MDSCs所占比例分别为(1.20±0.22)%、(6.44±0.35)%、(13.84±2.07)%和(15.60±1.63)%,非感染组患者伤后1,2,3和7 d外周血MDSCs所占比例分别为(1.29±0.30)%、(4.93±0.32)%、(5.15±0.21)%和(3.77±0.34)%.两组2,3和7 d时MDSCs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Cs比例与ISS、血清IL-10和C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多发伤伤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升高与并发感染相关,提示它可能在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华林  杨月丽 《武警医学》2018,29(11):1072-1074
 目的 观察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不同程度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选择2013-01至2015-06神经外科住院的合并HAP患者31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确诊TBI但无HAP患者19例(TBI组),另有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结论健康者为对照组(23例)。3组对象接受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指标检测。结果 TBI合并HAP患者外周血CD3+、CD4+表达水平[(52.71±5.24)%和(29.30±3.15)%]及CD4+/CD8+(0.89±0.17)比值明显低于TBI组及对照组(P均<0.05)。同时,TBI合并重度HAP患者外周血CD3+、CD4+表达水平[(49.64±4.81)%和(28.76±3.04)%]以及CD4+/CD8+(0.85±0.13)比值明显低于TBI合并轻度HAP患者(P均<0.05)。结论 TBI合并HAP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异常,且随病情加重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胶痛患者血小板CD62P、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胶痛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小板CD62P、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CD62P、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小板CD62P、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胶痛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并显示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Siglec-1(CD16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35例肝炎后肝硬化对照者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率;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率为(13.0±2.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0.2)%,及肝炎后肝硬化对照组(4.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Siglec-1表达与GGT(r=0.44,P<0.01)和ALP水平(r=0.33,P<0.05)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表面siglec-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说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