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与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诊断标准,收集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11例,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自我接纳问卷(SA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1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焦虑检出率为27.01%(11.25±2.509),抑郁检出率为44.55%(11.47±2.487)。男性组的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低于女性组(P<0.05)。患者的焦虑与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509~-0.230,P<0.001),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155,P<0.05);抑郁与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503~-0.407,P<0.001)。积极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焦虑、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应对方式在患者自我接纳与焦虑抑郁间可能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焦虑情绪、应对方式的差异及其相关性,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8~18岁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有无NSSI分为两组,其中伴NSSI的71名为研究组,不伴NSSI的59名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状,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焦虑症状,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应对方式.分析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差异性,并对其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伴NSSI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不伴NSSI组(P<0.05),伴NSSI组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不伴NSSI组(P<0.05).伴NSSI组患者无论在状态焦虑情绪还是在焦虑特质方面均显著高于不伴NSSI组患者.患者的状态焦虑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P<0.05),但与其积极应对方式并无相关性.而其特质焦虑无论是与积极应对方式还是消极应对方式均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在相同抑郁状态下,伴有NSSI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及抑郁、焦虑情绪时更容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焦虑更为明显的患者也更容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提示早期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可能减轻焦虑、减少N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震后基层医务人员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样的122例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测量。结果(1)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情绪体验、消极情绪体验、积极应对和应激总分均大于常模(P〈0.05);而消极应对方式总分则小于常模(P〈0.05);(2)消极应对与应激总分(r=0.29,P〈0.05)、生活事件(r=0.29,P〈0.05)、文化程度成正相关(r=0.08,P〈0.05),与年龄成负相关(r=-0.21,P〈0.05);(3)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抑郁与焦虑标准分远远大于常模组(P〈0.05);(4)SD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呈正相关(r=0.21,P〈0.05);SA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r=0.38,P〈0.05)、积极应对成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心理状况与常模的健康人群比较,抑郁、焦虑情绪更加明显,多采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受应激总分、生活事件、文化程度及年龄影响;SD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有关,SA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及积极应对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中生暴力行为与愤怒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2010 年9 月选取上海 市浦东新区两所高中高一、高二全体学生1 403人,采用学生自评和班主任他评相结合的方法筛查暴力行 为,采用儿童青少年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XI-C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测评。结果 暴 力行为学生比率为7.7%(108/1 403),男生高于女生(6.8% 比0.9%,P< 0.05)。男生中,暴力组状态性愤 怒、特质性愤怒、向外表达因子分更高(P< 0.05),对内控制分较低(P< 0.05)。女生中,暴力组的状态 性愤怒因子分更高(P< 0.05)。暴力组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P< 0.05),消极应对因子分更高(P< 0.05)。 积极应对与状态愤怒、特质愤怒呈负相关(r=-0.205、-0.147,P< 0.05),与愤怒控制呈正相关(r=0.320、 0.381,P< 0.05);消极应对与状态性愤怒、特质性愤怒、愤怒表达呈正相关(r=0.183、0.239、0.199、0.225, P < 0.05),与对外控制呈负相关(r=-0.064,P < 0.05)。特质性愤怒(OR=1.098)、消极应对(OR=1.088)是 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OR=0.937)是保护因素。结论 高中生暴力行为可能与特质性愤怒、 应对方式相关。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愤怒情绪,早期识别并帮助他们减少该不良情绪,以减少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抑郁自评高分者的团体归因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团体归因训练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对3组研究组进行团体归因训练,比较训练前后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归因方式问卷(ASQ)和自尊量表(SES)的得分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学生训练前后的文字描述及抑郁程度(t=7.17,P〈0.001)、归因方式(t=-5.66,P〈0.001)及自尊(t=5.00,P〈0.01)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问卷前后所测差值间差异显著:抑郁得分差值比较(t=4.98,P〈0.001),归因方式(t=-5.31,P均〈0.001),自尊(t=3.74,P〈0.01)。结论:抑郁的团体归因训练在改善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与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了64例患者(病例组)和6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结果病例组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2.32~3.97,P〈0.01),病例组的客观支持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1.27,P〉0.05),病例组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积极应对与HAMA总分和HAMD总分显著负相关(P〈0.05),病例组的消极应对与HAMA总分和HAMD总分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焦虑症状越严重,越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越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主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越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双相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221例双相障碍患者和154名正常对照。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应对方式,运用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早年创伤与双相障碍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双相障碍患者的普通创伤(χ^2=7.161,P=0.007)、情感虐待(χ^222.079,P〈0.001)和性创伤(χ^24.603,P=0.032)3个早年创伤分量表分和总分(χ^24.067,P=0.044)均高于对照组;躯体创伤和性创伤存在性别差异(χ^23.946,P=0.047;χ^216.092,P〈0.001);双相障碍患者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Z=-6.890,P〈0.001);情感虐待与双相障碍的发生及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相关(β=1.490,P〈0.001;β=0.739,P=0.03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有较多的早年创伤,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情感虐待可影响双相障碍的发生以及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后半年,震伤未愈伤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成都市某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未愈伤者58例,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分离性体验量表、PTSD自评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未愈伤者在地震灾后半年患PTSD者占41.4%;男性伤者中残疾率28.6%和PTSD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女性伤者的46.7%和53.3%(P〈0.05)。创伤后应激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483,P〈0.01);和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449,P〈0.01)。伤者中分离水平极低,遗忘和创伤后应激水平呈正相关(r=0.541,P〈0.01);残疾、低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水平显著相关(r=0.642,P〈0.05)。结论:地震灾后半年,震伤未愈伤者PTSD患病率较高,残疾、社会支持差、遗忘水平高、消极的应对方式是震伤未愈者发生PTSD的主要相关因素,应给予充分的药物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把10个学院的938名新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和对照研究。结果心理干预前后,干预组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抑郁、敌对等得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25~3.09,P〈0.05);应对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因子分有显著性提高(t=-1.98,-2.35,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因子分则有显著性降低(t=2.09~2.54,P〈0.05)。对照组仅抑郁因子和幻想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变化(t=2.52,2.05,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矿工的焦虑、抑郁现状,探讨其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678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矿工的SAS、SDS得分(43.41±9.60)和(47.51±11.50)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7.23±12.59)和(41.88±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49,12.757;P〈0.01);男性矿工的SAS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农村来源的矿工SDS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来源的矿工(P〈0.05),井下矿工的SAS、SDS得分均显著高于地面矿工和管理人员(P〈0.01)。在应对方式上,男性矿工多采用解决问题和自责(P〈0.05),农村来源的矿工多采用自责和幻想(P〈0.01),井下矿工多采用自责、幻想、合理化(P〈0.01)。矿工的SAS得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除解决问题外)显著相关(P〈0.01),SDS得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显著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对矿工的焦虑、抑郁水平均影响显著(P〈0.05)。结论矿工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矿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对其注意定向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状态焦虑量表以及特质焦虑量表评估40例海洛因依赖者(男36例,女4例)和40名对照者(男36名,女4名)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并采用线索—目标范式评估被试者注意定向中的直接定向与解离/重新定向过程。结果海洛因依赖组的状态焦虑[(42.65±6.58)vs.(36.60±8.91)]和特质焦虑[(44.43±7.67)vs.(37.00±8.63)]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海洛因依赖者的状态焦虑(r=-0.259,P=0.020)、特质焦虑(r=-0.248,P=0.026)分别与直接定向反应时差值呈负相关,并与解离/重新定向反应时差值呈正相关[状态焦虑(r=0.333,P=0.003);特质焦虑(r=0.356,P=0.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具有较严重的焦虑情绪,状态/特质焦虑可能与海洛因依赖者的直接定向过程以及解离/重新定向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特质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状况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3月-2014年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104例,在社区中选取与所调查抑郁症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较为接近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8分的健康人1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活事件(LES)、特质应对方式(TCSQ)、父母教养方式(EMBU)及社会支持(SSRS)量表测评。结果抑郁症患者负性刺激量、积极应对方式、父亲处罚严厉、母亲处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29.96±11.81)vs.(15.00±9.81),(29.31±5.39)vs.(25.36±5.00),(14.69±4.11)vs.(18.41±10.29),(10.23±2.69)vs.(12.34±4.39),(10.02±2.29)vs.(12.6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9~9.976,P均0.01)。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总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 1抑郁症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并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2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均表现为低处罚严厉、低拒绝否认,母亲还表现为低过度保护;3抑郁症患者的客观社会支持较多、主观社会支持较少;4男性比女性抑郁症患者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并有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6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精神科护理。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的HAMD-24、SDS、SA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者组SCSQ中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企业员工应对效能、自我隐瞒以及与抑郁的关系,为促进企业员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效能量表、自我隐瞒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16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1)应对效能方面,不同性别、职称的企业员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自信程度分量表得分高于男性(t=1.979,P<0.05).高级职称员工的应对效能总分和胜任力评分高于初级职称员工(t分别为4.486,3.130;P<0.05).男性员工在应对效能总分、胜任力和自信程度上低于全国常模,女性员工在胜任力上高于全国常模,而在认知水平上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自我隐瞒方面,男性员工评分高于女性(t=5.024,P<0.0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企业员工评分低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t=4.758,P<0.01);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员工评分高于高级职称的员工(F=3.052,P<0.05);在年薪方面,>5万元的员工评分高于<3万元的员工(F=3.358,P<0.05).(3)抑郁检出率为29.4%,情绪正常组的员工在应对效能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数均高于轻度抑郁组和中度及以上抑郁组(F分别为34.11,15.47,21.37,30.19;P<0.01).(4)企业员工自我隐瞒总分与应对效能总分、认知水平和自信程度呈负相关(P<0.05).自我隐瞒、职称对应对效能有预测作用,分别可以解释其变异量的2.7%和3.9%.结论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提升应对效能可有效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impairments are found more often among epileptic children than among their peer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epileptic children to compare their results with that of a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to epilepsy-related factors. The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and 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 were applied to 35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ged 9 to 18 years (mean age 12.9 +/- 2.52 years) and to 35 healthy children who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oth study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two age groups (9 to 11 and 12 to 18 years) to exclude the effect of pubert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Significant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were determined in the study group. The mean trait anxiety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9- to 11-year age group of epileptic patients than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group (35.90 +/- 6.90 and 29.33 +/- 2.84, P < .05). The mean state anxiety score (33.90 +/- 3.90 and 30.40 +/- 6.02, P < .05), trait anxiety score (38.20 +/- 6.84 and 32.20 +/- 3.90, P < .05), and depression score (16.65 +/- 8.32 and 8.15 +/- 3.15, P < .05)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12- to 18-year age group of epileptic children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mong the epilepsy-related factors, whereas epilepsy duration, seizure frequency, and polytherapy were determined to increas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ge of seizure onset, seizure type,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findings were not related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common among epileptic children, especially during puberty. The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and 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may be used as a tool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clinicia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轻症抑郁患者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特质应对方式的改善及特质应对方式对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设计,对轻症抑郁患者在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特质应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02例患者.与基线时比较,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特质应对方式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束后及随访的各个时期均有显著改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焦虑症状、消极应对方式及出勤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改善轻症抑郁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特质应对方式,且能够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基线焦虑症状、消极应对方式及出勤率对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男性性激素水平(雌二醇、睾酮、孕酮)与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检测和比较30例男性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和30例非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的血清雌二醇、睾酮、孕酮的水平,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同时作相关分析.结果 男性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水平与HAMA分和HAMD分呈负相关(r=-0.540,P<0.05;r=-0.503,P<0.05).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睾酮水平与HAMA分和HAMD分呈负相关(r=-0.535,P<0.05;r=-0.602,P<0.05).两组的孕酮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卒中后焦虑、抑郁症存在明显的性激素水平的紊乱,与脑卒中的发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雌二醇、睾酮可能成为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特点及甲状腺功能与生活事件、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未用药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测定;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及自动思维量表(ATQ)进行评定。结果:两组HAMD总分、HAMA总分、ATQ总分、LES负性分及LE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两组FT3、FT4、T3、T4、TSH、Anti-TPO及Anti-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Anti-TPO及Anti-Tg正相关(r=0.366、0.376;P〈0.05),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与Anti-Tg正相关(r=0.370,P〈0.05),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FT4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强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现状,探索不同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方法采用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181名超重/肥胖青少年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与女生在情绪性进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32,P >0.05),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比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情绪性进食(t =3.353,P <0.01)。(2)情绪性进食与负性情绪各维度(r =0.522~0.581,P <0.01)及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r =0.571,P <0.01)均呈正相关,而与 BMI 值和问题指向的应对方式无相关性(P >0.05)。(3)焦虑和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可对情绪性进食正向预测(R2=0.45,P <0.01)。结论负性情绪及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存在相关性,并且焦虑和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可以增加情绪性进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