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贫血多见于1岁以内婴幼儿.此时小儿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加之饮食单调,营养不足,故而婴幼儿期贫血发生率高.在我国约有30%以上的婴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农村地区更高,可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厦门市湖里区3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状况,为防治婴幼儿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3 787例3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贫血检出率为11.8%,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5.6%(χ2=4 064.891,P=0.000);3岁以下各年龄段贫血检出率以0~1岁为主要贫血患病年龄段(χ2=789.989,P=0.000),贫血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减低;贫血类型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占24.98%;听课家长与未听课家长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分别为5.56%、12.5%,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6,P=0.036)。结论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与保健水平,做好儿童的系统保健,科学合理添加营养膳食,是控制和预防3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此阶段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儿童现时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发育指标,还会影响儿童智力的发育,对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产生远期影响。对我国中西部13省50县8041名5岁以下儿童的调查研究显示[1],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不佳,生长迟缓率高达30.2%,生长迟缓率自12月龄后上升明显。儿童营养状况与智能水平密切  相似文献   

4.
贵州初保8县儿童喂养及保健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贵州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县的3岁以下儿童喂养及保健现状进行分析。[方法]按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调查文案收集资料,用SPSS for Windows分析处理数据。[结果]婴幼儿的喂养缺乏指导和辅食添加不及时、儿童保健非常薄弱,3岁以下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44%,贫血正在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结论]要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婴幼儿喂养指导和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力推广铁强化食品,改善儿童的铁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桐乡市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喂养方式及贫血患病情况,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出生的婴儿25 451名进行体格发育监测,详细调查1岁内喂养情况,定期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结果】1)通过大样本监测(总计162 247人次),桐乡市0~3岁婴幼儿体重发育指标良好,身长发育水平略低于《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下称《标准》);2)贫血患病率42 d为2.3%(566/24 498),12个月为25.3%(2 581/10 188),24个月为14.1%(2 205/15 667),36个月为12.7%(1 168/9 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222.4,P0.01);3)婴儿42 d母乳喂养率为92.3%,3个月为86.2%,6个月为71.0%。【结论】桐乡市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总体水平较好;强化1岁内半固体、固体食物的合理添加是降低婴幼儿贫血患病率的关键;促进母乳喂养必须综合干预,呼吁政府延长产假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切实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缺乏病,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各地存在差异。上海市资料报道小儿佝偻病的患病率为17.42%[1],哈尔滨市区0-3岁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为48.2%,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相比,处于偏高水平[2]。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母乳喂养及贫血状况。方法 在湖北省农村地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8个市(县)2岁以下婴幼儿1 197名,问卷调查其母乳喂养状况,同时采集末梢血20 μ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1 197名婴幼儿中,1 125人(94.0%)有母乳喂养史,其中965人(85.8%)有初乳喂养史;大部分(61.8%)婴幼儿在7~12个月断奶,仅6.1%在12个月以后断奶。2岁以下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32.7%,年龄及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初乳喂养史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无初乳喂养史者低,但有无母乳喂养史及不同断奶时间,婴幼儿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贫血患病率,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陕西农村0~18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体格营养发育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 对陕西省富平县和澄城县336名0~18月龄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和血常规的测定.结果 0~18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35.12%,并随月龄增大而逐渐增高;贫血婴幼儿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患病率(44.92%、47.46%、18.64%)明显高于非贫血婴幼儿(25.23%、35.32%、7.34%),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14.245、5.142、9.950,均P<0.05);同时,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49.07%、42.11%、57.89%)明显高于正常婴幼儿(28.51%、30.54%、32.21%),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14.245、5.142、9.950,均P<0.05).结论 陕西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高;营养不良是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可明显增加贫血的患病率,贫血也可使婴幼儿体格营养发育滞后,二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保健门诊部门的婴幼儿,共100例,收集时间在2015年12月~2016年2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实施定期的血常规检查,以此查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以此对造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100例婴幼儿中,共有30例婴幼儿发生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其发生率为30.00%,其中,与1~2岁的婴幼儿相比,6个月~1岁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及时添加了辅食的婴幼儿相比,没有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进行定期的临床检测,可以及早发生婴幼儿是否存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其及时添加辅食,可以有效降低该类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海淀区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的海淀区508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各占2.95%和23.03%,均高于北京市城区平均水平.4个月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5.74%和55.74%,前者高于北京市4月内纯母乳喂养率.6~12个月儿童辅食添加率为95.74%.2~5岁儿童在过去1个月内鱼及水产品、牛羊肉及制品和动物内脏类动物性食物的食用率较低.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20.28%. [结论]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理之处,同时流动儿童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和贫血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最终改善流动儿童营养状况,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怀柔区0~2岁儿童早期发展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措施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6年7月出生于怀柔区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20人,按照1:1配对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60对.对实验组进行早期发展系统指导,两组均定期监测.并于生后1岁、1.5岁、2岁用进行智能测查. [结果]体格发育主要指标(体重、身长)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儿童血红蛋白在6个月、1岁、1. 5岁和2岁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的患病率在1岁组时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O.05);试验组儿童的母亲拥有较高的育儿知识知晓率;试验组于1岁、1.5和2岁时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O.01). [结论]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婴儿贫血的患病率;早期干预通过改变母亲的知、信、行对子女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婴幼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城市、郊区和农村5岁以下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法(HICN)对儿童及母亲进行血红蛋白测定. [结果]本次共调查5岁以下儿童及母亲2945对,其中儿童贫血605人,占20.54%,母亲贫血173人,占5.87%.儿童贫血高蜂在12~14个月,以6~18个月龄组的儿童贫血人数最多,占50.41%. [结论]5岁以下儿童贫血的重点地区在农村,重点年龄是2岁以下的儿童;儿童贫血与母亲贫血、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桐乡市腹泻就诊儿童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轮状病毒(RV)所致婴幼儿腹泻是儿童疾患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因腹泻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中有25%~55%是由RV引起的[1],全球每年约有35万~59万儿童死于RV感染,并且主要在发展中国家[2],RV已成为儿童急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RV感染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农村地区贫血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贫血、选择对贫血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3367户农村家庭,对11 627名采用问卷调查经济收入、职业、文化程度、年龄等状况;同时采血检测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对所获资料应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农村贫血率8.4%,其中男性5.5%、女性11.0%;重点贫血人群是婴幼儿(2岁以下27.2%),育龄期妇女(11.0%~16.0%).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机体血清铁蛋白水平和性别是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补铁是预防控制贫血,降低贫血患病率的重要措施,贫血高发人群是婴幼儿和育龄期妇女.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居民贫血流行特征与膳食营养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城乡居民贫血流行特征及其与膳食营养的关系。方法 :利用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安徽省抽样资料进行分析 ,以推荐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RDA)为个人膳食营养水平评价指标。结果 :调查的32 74名城乡居民 ,患贫血的 888人 ,患病率 2 7.1%。 3岁以下婴幼儿及 6 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率较高 ,分别为 37.8%和 45 .9%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乡村居民患病率高于城市。对贫血与居民膳食营养素供给充足情况的关系分析 ,表明未患有贫血者的蛋白质、铁、锌、硒、VB1、VB2 、VC膳食摄入量较患有贫血者更充裕。结论 :针对孕妇、3岁以下婴幼儿及 6 0岁以上老年人等贫血的高危人群 ,采取改进膳食营养、优化膳食结构和加强公众营养教育等综合性措施 ,将是降低居民贫血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和县0-2岁儿童贫血现状,预防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对辖区内1 603名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02%。贫血患病率以0岁-组为高(25.82%),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母乳喂养儿贫血患病率为16.69%,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童贫血率;贫血儿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婴幼儿,身高、体重评价在均值以下者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贫血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要提高对儿童贫血危害程度的认知,以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贫血是中国3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种营养物质需要大,如果不能摄入足够的铁,极易引起贫血[1],长期贫血可对机体产生严重危害,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减慢,智力下降[2].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独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习惯、风俗等与其他地区迥异,因此了解儿童贫血状况对提高当地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3].我们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于2005年7-8月对西藏4个地区15个县的3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0~2岁儿童贫血情况和病因,为婴幼儿贫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辖区759例进行系统管理的0~2岁儿童采左手无名指末梢血20μl,运用迈瑞BC-26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社区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4.49%,0岁组患病率为20.46%,1岁组患病率为13.68%,2岁组患病率为5.26%,各个年龄组别间贫血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中海贫血患病率为2.37%。结论:贫血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尤以6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为重;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合理是造成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贫血的预防应及早开始。  相似文献   

19.
何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18-2918
目的 了解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体检和系统管理的430名婴幼儿,其中男240名,女190名.6个月-1岁健康婴幼儿250名,1-2岁年龄组180名.对选择的婴幼儿进行系统管理,按时体检和血液检查.结果 6个月-1岁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显著低于不及时添加辅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个月-1岁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偏高,未及时添加辅食以及添加不当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应加强对婴幼儿的喂养指导和定期的健康检查,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人-人间直接感染,也可以通过气溶胶微粒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多发生在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节,我国在10-1月发病率较高,11-12月为高峰[1],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2],位居小儿腹泻病原第一位(约占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