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7,(22)
目的研究分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中耳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的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注射药液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1.7%,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分泌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效果较为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鼓室加压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于2000年3月前采用常规鼓室穿液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0例,为对照组;2000年3月以后采用鼓室加压给药治疗90例,为治疗组.对照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为13~58岁,其中13~30岁35例,31~50岁18例,51~58岁37例.治疗组男45例,女45例,其中12~30岁32例,31~50岁20例,51~60岁38例.对照组治疗前病程平均为(45士2)日,治疗组病程为(42±3)日.两组一般资料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3.
滕清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7):95-96
分泌性巾耳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方法多采用咽鼓管吹张、鼓室抽液,效果不够理想。自1999年1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法治疗1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王宇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8)
目的 观察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鼓膜穿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鼓膜穿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mg和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0.5ml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9):62-62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鼓膜穿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鼓膜穿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mg和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0.5ml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常用的方法为经鼓膜穿刺抽液注药、鼓膜切开引流或经鼓膜安装通气管 ,疗效各有不同。本文采用地塞米松经鼓膜穿刺冲洗鼓室、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疗效尚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80耳病人均系门诊病人 ,年龄 16~6 5岁 ,平均 5 2岁。 6 4耳 (80 % )为鼓室积液 ,病程在 15d至2个月间 ,平均 34d。 16耳 (2 0 % )经声阻抗测定为鼓室负压(B型鼓室图 ) ,病程在 1 5月~ 5个月。1 2 治疗方法 用 1ml针筒配以 5号针头 ,抽取地塞米松0 6~ 0 8ml,另抽少量空气 ,总量达 1 0~ 1 2m…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通过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与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11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咽鼓管置管术组与对照组鼓室注药组,两组均抽出鼓室积液和注入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鼓管置管术是有效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临床上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霉素G钠针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疗效。方法将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分泌性中耳炎(OME)患者58例(62耳)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耳鼓膜穿刺抽液后,口服糖皮质激素,并行咽鼓管吹张,治疗组37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加用青霉素G钠针。两组均治疗7天,2周后复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31耳中20耳治愈,9耳好转,3耳无效,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31耳中11耳治愈,12耳好转,8耳无效,总有效率为74.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15)。结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加用青霉素G钠针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20,(6)
目的探讨分析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开展本次试验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应用鼓膜穿刺治疗(对照组,45例)和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观察组,45例)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与指标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示明显更高(97.78%vs 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频率听阈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6.67%vs22.22%,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采取鼓膜穿刺治疗与鼓室注药治疗可以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患者的症状不仅改善快,同时听力改善程度也更明显,在临床上能够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泼尼松龙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入0.3%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泼尼松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方法对140例(160耳)SOM患者(治疗组)行鼓膜穿刺,并向鼓室内注射0.3%氧氟沙星滴耳液和泼尼松龙;对照组144例(160耳)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随访2个月,对两组的总有效率和治疗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χ2=7.68,P〈0.01;两组治疗次数比较,χ2=104.532,P〈0.01。结论 0.3%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泼尼松龙鼓室内注射对SOM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哪种类型鼓室图对药物敏感,哪种类型鼓室图需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从而进一步确立该病的治疗方案,更好的抓住手术时机,使该病向更好的方向转归。方法:选取我科自2014年1月-2014年9月对临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并排除因鼻咽部新生物引起的机械性阻塞后进行声导抗检查,根据鼓室图表现取平坦型(B型)和高负压型(C型)各50耳,在此基础上再分为咽鼓管吹张通畅和咽鼓管吹张不通畅两组。对全部入选的病例先给予药物保守治疗4周并观察疗效,无效再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不同鼓室图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年龄分布有直接影响,采用针对不同鼓室图形的治疗方法,各组均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不同鼓室图形对中耳炎存在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无论是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还是鼻咽癌患者治疗前、中或治疗后都可能出现 ,由于其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 ,因此鼓膜切开或 /和鼓室置管术作为改善听力之有效的方法已普遍应用。但鼓室置管术后听力恢复的程序和感染的问题尚未引起耳科医师足够的重视。现将我科 1995~ 1998年间治疗的 2 7例 30耳分泌性中耳炎诊治的情况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 1995~ 1998年我科共诊治 2 7例30耳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有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单纯性组 (12耳 )和鼻咽癌所致的鼻咽癌组(18耳 )。两组病人共有的临床症状有耳闷 ,…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后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30例(30耳)和对照组30例(30耳),观察组实施鼓膜置管术后注药治疗,对照组仅实施鼓膜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置管术后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指南》2020,(3)
目的分析在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鼓室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106例对象均由我院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均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患者和家属治疗意愿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鼓室注射治疗的实验组和接受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3例。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1%、1.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9%、7.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鼓室注射治疗的运用具有理想且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可以将其作为弥漫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鼓室导抗图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ryotitismedia ,SOM )是耳科常见病 ,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儿童发病率较高。如能在疾病早期及时诊治 ,则恢复较好 ;若延误治疗 ,则可造成中耳粘连、硬化或胆脂瘤 ,影响患者听力。鉴于声导抗对SOM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本文将鼓室导抗图在SOM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患者的表现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对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听力门诊就诊的 83例临床诊断为SOM患者进行了鼓室导抗测试 ,其中男 4 7例 ,女 36例 ,年龄 5~ 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通过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及以氨溴索注射液0.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共计1ml进行注射;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鼻内镜引导下经咽鼓管导管注射氨溴索注射液0.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治疗的方法。两组均为5d治疗1次,共3次。结果 通过半年的临床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致聋原因,其病因多为咽鼓管阻塞所致。从1998年1月以来,我们对42例(46耳)分泌性中耳炎进行纤维鼻咽镜下扩张并注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8~65岁间,平均年龄为28±岁。单耳38例,双耳4例,病程1~6月。40例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及鼻炎鼻窦炎病史。诊断标准为鼓膜内陷或有明显鼓室积液表现,纯青测定为典型的传音性聋,其中气导下降在20~29dB 28例,30~39dB 12例,40dB以上2例。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图为B型或C型。其中鼓室图为B型者28例,C型者14例。所有病例均经全身用抗菌素激素治疗及鼓膜穿刺,鼻腔滴麻黄素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耳科常见病,其病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最常见原因是咽鼓管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