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对一侧积水肾脏经静脉尿路造影(IVU)不显影的肾功能评估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48例一侧梗阻性肾积水IVU不显影、对侧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行患肾造瘘引流,用核素肾动态显像判断造瘘前后的患肾功能,χ^2检验比较两次结果的正确率。结果48例患肾中造瘘前仅13例(27%)有功能,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为(47±6)ml/min,35例(73%)无功能,GFR为(17±5)ml/min;造瘘后19例(40%)有功能,GFR平均为(56±5)ml/min,29例(60%)无功能,GFR为(17±5)ml/min。19例有功能者行保肾手术后6~12个月复查显示肾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对重度积水肾功能的评价,核素肾动态显像优于IVU;但在积水高张状态下核素肾动态显像敏感性受到影响,只有在肾造瘘1~2周后才能客观反映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上尿路结石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共有71个患肾)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测法对这60例患者71个患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检测。结果:我们对这71个患肾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检测和分析后发现,它们中有67个患肾存在上尿路完全梗阻或不完全梗阻的情况。后经手术勘察证实,这71个患肾全部存在上尿路完全梗阻或不完全梗阻的情况。用检测肾小球滤过率的方法诊断上尿路结石引起的上尿路完全梗阻或不完全梗阻的准确率为94.4%。同时,我们根据67例进行肾小球滤过率检测被确诊发生上尿路完全梗阻或不完全梗阻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测结果,将他们分为肾功能正常组(有20人)、肾功能轻度损伤组(有18人)、肾功能中度损伤组(有18人)和肾功能重度损伤组(有11人)。在这67例患肾上尿路梗阻解除前,这四组患者肾小球的滤过率分别为43.93±2.6 mL/min、23.45±1.3 mL/min、16.22±3.7 mL/min和7.92±3.4 mL/min。在这60例患者上尿路梗阻解除3个月后,他们肾小球的滤过率分别为48.72±1.7 mL/min、42.22±3.6 mL/min、33.13±4.1 mL/min和17.88±3.8 mL/min。这一结果说明,上尿路梗阻解除前肾功能较差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其肾功能在上尿路梗阻解除后恢复的情况较差。结论:检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可有效发现其存在的上尿路梗阻,同时可以对其解除梗阻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此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99Tcm-DTPA (二乙烯三胺五醋酸)肾动态显像对上尿路结石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上尿路结石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49例,患病肾脏共61只,根据首次肾动态显像检查患肾的功能状况进行分组,统计患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20 min排泄率(R20). 结果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共提示上尿路梗阻或不完全梗阻肾脏57只,诊断阳性率为93.4%(57/61),解除梗阻后3个月肾功能明显改善但程度不等,解除梗阻前肾功能重度受损者其GFR和R20恢复差.13例(13/49)肾功能重度受损患者进行了患侧肾脏摘除手术.结论 上尿路梗阻患者及时进行肾动态显像检查,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早期了解患肾功能并及时解除梗阻,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留患肾功能,避免最终可能导致的患肾摘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梗阻性肾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5例梗阻性肾病患者(52个肾积水的肾脏,14个无肾积水的肾脏)行肾脏扩散加权成像和99 Tcm2DTPA肾动态显像,DWI检查使用SE-EPI序列,选择扩散敏感因子600s/mm^2;将66个肾脏分为四组:正常组、肾积水肾功能正常组(GFR〉25ml/min)、肾积水肾功能中度受损组(10ml/min〈GFR〈25ml/min)、肾功能重度受损组(GFR〈10ml/min):测量ADC值、GFR;比较ADC值的差异并分析肾脏ADC值与GFR的相关性。结果肾积水肾脏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肾脏的ADC值(肾积水组2.15±0.21,正常组2.44±0.20×10-3mm2/s,P〈0.05);肾积水各组间肾脏的ADC值两两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下降者的肾脏ADC值与GFR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r=0.727,P〈0.05)。结论 DWI可以作为一种临床评价梗阻性肾病肾积水分肾肾脏功能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技术评估静脉肾盂造影(IVP)示无功能肾患者的实际肾功能状态。方法回顾 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IVP检查提示无肾功能,并同时进行了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的107例泌尿 外科肾疾病患者,研究患侧肾双血浆法GFR测定值(GFR双血浆)及Gates’法GFR测定值(GFRGates’),结合功能动态影像,将测量结 果按GFR双血浆值分成4组:(1)轻度受损组:GFR双血浆≥30 mL/min;(2)中度受损组:GFR双血浆介于20~30 mL/min;(3)重度受损组: GFR双血浆介于10~20 mL/min;(4)无功能组:GFR双血浆≤10 mL/min,计算各构成比并比较各组GFR双血浆及GFRGates’。结果107 例 IVP 无功能肾患者中,GFR双血浆提示肾功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无功能分别为12 例(11.2%)、33 例(30.8%)、41 例(38.3%)、21 例(19.6%),GFR双血浆和GFRGates’在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重度受损组GFR双血浆 值为13.9±6.2 mL/min,低于GFRGates’的18.8±4.2 mL/min,t=-2.73,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肾功能组GFR双血浆值为4.5± 2.1 mL/min,低于GFRGates’的7.2±3.2 mL/min,t=-3.8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P检查提示无功能的肾疾病患者只 有58%的患者肾功能受损在重度及以下,术前需要进一步行SPECT肾动态显像检查来评估患肾的真实肾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肖洁  张路家 《广东医学》2012,33(15):2253-2254
目的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对慢性梗阻性肾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肾功能恢复评价的意义。方法确诊为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共83例,包括105个患肾。所有患者测定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按患肾功能损害分轻、中、重3组,轻度组40个患肾,中度组51个患肾,重度组14个患肾。同时行泌尿系B超测量肾脏的大小,手术解除梗阻后1个月复查肾脏B超及GFR,与手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3组的肾脏大小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中度组的GFR手术后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肾功能重度损害组基本无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梗阻性肾病术前核素肾动态显像可预测解除梗阻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GFR 10 mL/(min.1.73 m2)为是否有手术指征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观察兔单侧急性上尿路梗阻不同时期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健康家兔24只,手术制作左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术前及术后1周均行基础核素肾动态显像.然后梗阻后l周、3周、5-7周或8周分别行99mTc-DTPA利尿肾动态显像(以下简称利尿显像),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肾摄取率(Ut)、达高峰时间(Tp)和半排时间(T1/2).结果 左输尿管形成梗阻后1-3周,利尿核素显像可见左肾显影,但左肾GFR,摄取率减低(P<0.01),功能相和排泄相均延缓,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峰时时间延长,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梗阻后5-7周,左侧肾脏仅见皮质显影,左肾GFR、摄取率明显减低(P<0.01),达峰时时间明显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阻后8周以上,核素显像未见明显肾皮质影像,无法进行图像分析. 结论 急性上尿路完全梗阻后肾功能降低迅速,以早期最为显著,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功能逐渐降低,直至无功能.  相似文献   

8.
姚晓波  张然  金晓毛 《安徽医学》2009,30(7):723-724
目的探讨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B超检查诊断为重度肾积水的患者29例(共30只患肾),应用核素^99mTc—DTPA行肾动态显像,同期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这两种方法评价患肾残余功能的差异。结果(1)在30只受检患肾中,有12只患肾IVP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均显示有残余功能,GFR为(22.32±3.55)ml/min;IVP不显影的患肾18只,其中8只^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提示患肾有残余功能,GFR为(13.36±4.54)ml/min,剩余10只患肾^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亦显示无残余功能。(2)^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显示有残余功能肾脏多于IVP(P〈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用于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较IVP更为灵敏,且能定量分析肾小球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方法 及其准确性.方法 选择30例为临床需要而行腹部CT检查的成年无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CT检查包括腹部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和肾实质早期、晚期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8s和61 s、94s时开始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l/ml),注射总量为90ml,注射速率为3ml/s,并应用Patlak方程计算GFR,同时计算患者肾实质早期CT清除率(28~61S)和晚期CT清除率(28~94s);另外,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tatinC)测定所得的GFR作为对照指标.结果 肾实质早期和晚期CT清除率与血清Cystatin C测定的GFR均有相关性(r=0.76、0.73,均P〈0.01),但以肾实质早期CT清除率与Cystatin C测定的GFR相关性最高.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准确测定GF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在评估单侧梗阻性肾病手术前和术后早期肾功能改变中的价值。方法:确诊为单侧梗阻性肾病患者68例,术前通过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并同时检测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胱抑素C ( CysC )水平。按患侧肾GFR值下降程度分组:正常组( A)18例、轻度组( B)25例、中度组( C)20例、重度组( D)5例。所有患者术后第7天复查GFR值及上述指标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B、C组患肾术后第7天GFR值比术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D组患肾术后与术前比较GFR值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cr、BUN、CysC水平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优于Scr、BUN、CysC,能准确评估单侧梗阻性肾病术前和术后早期肾功能改变,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99Tcm-DTPA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血清胱抑素C(Cys C)评价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69例,根据超声检查肾积水程度分为轻度肾积水组、中度肾积水组及重度肾积水组;20例非肾病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测GFR,同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ys C.结果 轻度、中度及重度肾积水组99Tcm-DTPA GF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30,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肾积水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肾积水组Cys 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1,P>0.05).结论 99Tcm-DTPAGFR可准确评价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患肾功能受损情况;而Cys C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皮质CT扫描和增强扫描与皮质期分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肾脏CT检查患者共126例,包括梗阻性肾积水68例和肾肿瘤58例,合计229个肾脏。在CT扫描后进行SPECT检查,以其测量的GFR为参照标准,按照分肾功能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GFR≥34ml/min),减弱组(20ml/min≤GFR<34ml/min),受损组(GFR<20ml/min),各组分别有113个、71个和45个患肾。采用单因素方差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肾脏CT扫描结果与GFR之间相关性。结果三组肾皮质厚度为(0.59士0.13)cm、(0.43士0.09)cm及(0.24士0.08)cm,(P<0.01),肾皮质厚度与GFR呈高度正相关(r=0.816,P<0.05)。增强CT扫描后三组的皮质期CT增强值为(164.3士24.2)HU、(117.8士22.1)HU及(64.2士20.9)HU,(P<0.01),皮质期CT增强值与GFR呈高度正相关(r=0.861,P<0.05)。结论 CT扫描显示的肾皮质厚度及皮质期CT增强值可对分肾功能做出半定量诊断,相对于CT灌注检测方便,辐射量低。  相似文献   

13.
Su C  Guo Y  Wang CX  Yan CG  Zhou XH  Liu LS  Zh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8):2697-2701
目的 探讨一次性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评价活体供肾形态和定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移植的36名活体供肾者(共72个肾)进行术前评价.在原有常规三期CT增强扫描基础上,于皮质期之前以及皮质期后各插入一个动态增强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以及收集系统,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利用全肾Patlak方程计算分肾GFR,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测定的分肾GFR进行Pearson相关与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6名供肾者中,20名进行了肾移植术.CT发现的肾动、静脉变异与术中所见一致.利用全肾Patlak方程CT计算所得GFR为(42.4 ±8.9) ml/min(左肾),(43.2±8.4) ml/min(右肾);SPECT 所得GFR为(47.4 ±9.3)ml/min(左肾),(48.2±8.5)ml/min(右肾),对两组数据对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单肾GFR值呈较好的正相关,左、右肾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753、0.709(均P<0.01).结论 肾移植术前活体供肾评估中,一次性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同时提供肾脏的解剖信息以及GFR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侵犯输尿管口导致肾积水行经尿道输尿管口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晚期前列腺癌侵犯输尿管口导致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85岁,平均75.5岁;B超:积水肾24个;血浆 BUN 8.9~28.5 mmol/L,平均13.2 mmol/L,血浆Cr 126.7~369.2μmol/L,平均243.3μmol/L.放射性核素肾显像:肾小球滤过率31.1~66.2 mL/min,平均48.6 mL/min,积水肾均存在上尿路梗阻.均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等离子电切术及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结果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为65 min.出血量30~65 mL,平均45 mL.术后4 d拔除导尿管出院.随访2~4周.术后1周复查B超示肾积水改善18个(75%),未有明显变化6个(25%);术后2周复查B超示肾积水改善20个(83.3%),未有明显变化4个(16.7%).术后2周复查血浆 BUN 6.6~21.30 mmol/L,平均10.75 mmol/L;血浆 Cr 97.5~286.6μmol/L,平均187.3μmol/L;放射性核素肾显像示肾小球滤过率37.8~79.2 mL/min,平均58.1 mL/min,积水肾上尿路引路均通畅.结论晚期前列腺癌侵犯输尿管口导致肾积水行经尿道输尿管口等离子电切术可短期内有效缓解上尿路梗阻,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在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行上腹部CTP增强扫描的住院患者36名,采用GEAW4.3工作站分别测量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值,采用灌注参数随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将所有受检者分为A、B、C三组,分析比较各灌注参数在三组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HBF值由213.53±113.64mL·min^-1·100g^-1减小到89.70±19.61mL·min^-1·100g^-1,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值由23.24±9.60mL·100g^-1减小到13.79±3.86mL·100g^-1,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F值由0.20±0.11增大到0.41±0.17,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值由68.59±41.82mL·min^-1·100g^-1,减少到21.15±9.50mL·min^-1·100g^-1,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HBF、HAP与MELD分值呈负相关(r=-0.531,P=0.001;r=-0.542,P=0.001),HAF与MELD分值呈正相关(r=0.375,P=0.024)。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为临床评估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94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两组,NYHAⅠ、Ⅱ级为B组,NYHAⅢ、Ⅳ级为C组,另选40例健康对照组为A组,分别检测其GFR、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GFR、NT-proBNP、LVIDd、LVEF比较结果可见: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121.14±5.03)、(87.26±4.33)、(76.01±3.83)mL/(min.1.73 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NT-proBNP水平A组〈B组〈C组,分别为(81.98±18.19)、(753.13±198.06)、(2321.31±644.24)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IDd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48.44±7.82)、(51.70±7.01)、(57.68±9.30)mm,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65.70±8.11)%、(51.86±7.68)%、(37.59±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患者GFR、NT-proBNP、LVIDd、LVEF相关性分析比较:GFR与LVIDd呈负相关(r=-0.289,P〈0.05),GFR与LVEF呈正相关(r=0.461,P〈0.01);NT-proBNP与LVIDd呈正相关(r=0.287,P〈0.05),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37,P〈0.01);提示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亦可以表现GFR下降,NT-proBNP表达上调。结论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即开始出现GFR下降及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T—proBNP、BNP、cTnI及CK—MB与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序贯入选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194例,根据GFR水平分为2组(A组GFR≥60ml/min/1.73m^2,B组GFR〈60ml/min/1.73m^2).比较两组间的NT—proBNP、BNP、cTnI及CK—MB水平,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评价。结果GFR〈60ml/min/1.73m。组的心力衰竭患者相较于GFR≥60ml/min/1.73m。组患者,NT—proBNP、NT—proBNP/BNP、cTnl水平显著增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nI与GFR相关(r=-0.411,P〈0.001);log(NT—proBNP/BNP)与GFR显著相关(r=-0.776,P〈0.001),BNP及CK—MB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BNP及cTnI数值与GFR密切相关,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血浆BNP水平受受肾功能影响较小,是理想评价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就诊未治疗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根据HbA1c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134例)和HbA1c正常组(HbA1c<6%,152例).分别比较三组肾功能相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酸(UA).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HbA1c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升高组UAlb水平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15.0mg/L比11.0 mg/L,P<0.05),但两组高血压病程(5.0年比5.0年)、收缩压(SBP)[(143.5±10.6)mm Hg比(143.9±10.8)mm Hg]、舒张压(DBP)[(83.9±8.7)mm Hg比(83.2±8.4)mm Hg]、Scr[(76.6±25.1)μmol/L比(70.8±19.9)μmol/L]、BUN[(5.4±25)mmol/L比(4.9±1.5)mmol/L]、UA[(346.6±110.7)μmol/L比(330.6±90.9)μmol/L]及GFR[(105.0±31.5) mL/min比(105.8±31.3)mL/ni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UAlb、Scr、BUN、UA、GFR水平在HbA1c正常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lb与HbA1c(r=0.248,P=0.000)、FPG(r=0.248,P=0.000)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及FPG水平仍然是UAl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糖尿病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水平与UAlb呈独立相关,是评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尿蛋白的检测已成为评价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但在未出现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肾功能受损的现象并不少见。本研究分析非糖尿病可疑肾病患者^99Tc^m-DTPA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结果与尿蛋白(urine protein)定性测量的相关性,并探讨GFR和尿蛋白对其肾功能早期受损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无糖尿病可疑肾病来核医学兼放射治疗科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GFR测定,并采用干化学法进行尿蛋白定性实验2次以上测定结果的住院患者60例,以左、右肾总GFR 60 ml/min为界点分为正常组20例和异常组40例,其中尿蛋白定性分为4个等级:无、+或±、++、+++。通过比较2组间各等级的构成比,分析尿蛋白与GFR的相关性,并比较各组GFR值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组20例,4个等级构成比依次为11/20、5/20、3/20、1/20;异常组40例,4个等级构成比依次为19/40、5/40、14/40、2/40;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尿蛋白定性与GFR无相关(χ^2=3.0,P=0.223)。但是,随着尿蛋白的增加,GFR有下降趋势(t=-8.200,P=0.000)。结论尿蛋白定性结果尚未能准确反映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GFR的变化,尿蛋白正常的患者已有很大一部分出现肾功能下降;尿蛋白定性联合GFR有助于更好地评价非糖尿病可疑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