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细胞EC109分泌的外泌体(EC109 derived exosomes, EC109-ex)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成管能力的促进作用。方法:培养食管癌细胞EC109至对数生长期,收集细胞上清液,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的表面特异性分子CD9、CD63,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结构和粒径。荧光染料CM-DiR标记EC109-ex并与HUVECs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HUVECs摄取EC109-ex。分别加入PBS(对照组)、EC109 ex(5 μg/mL和10 μg/mL)与HUVECs共培养,通过Transwell和细胞成管实验观察EC109-ex对于HUVECs的侵袭和成管能力的促进作用,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UVECs血管特异性标志物CD31、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EC109-ex能够定位于HUVECs的胞质。与对照组相比,与EC109 ex共培养后,HUVECs的侵袭(P<0.01)和成管能力(P<0.01)均显著提高,血管特异性标志物CD31、CD34和VEGF的表达也显著增强(P<0.01)。结论:食管癌细胞可通过旁分泌外泌体途径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l stem cells, BMSCs)外泌体正常状态下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提取大鼠BMSCs并进行鉴定,将其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通过Transwell小室共培养24 h(BMSCs共培养组);提取BMSCs外泌体进行鉴定,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观察细胞吞噬外泌体的行为,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选定最佳BMSCs外泌体工作浓度,将其与bEnd.3细胞共培养24 h(BMSCs外泌体共培养组)。另设bEnd.3细胞单独培养组。培养24 h后通过EDU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以上3组bEnd.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结果  第3代BMSCs表面CD90、CD29为阳性,CD45显示为阴性,可成骨、成脂,表明所提取的BMSCs纯度较高。透射电镜下BMSCs外泌体形态为类圆形,直径在100 nm左右;NTA分析发现BMSCs外泌体的直径分布范围为50~600 nm,其中粒径峰值为150 nm;免疫荧光显示内皮细胞能够吞噬BMSCs外泌体;CCK8显示20 μg/mL外泌体加入对细胞增殖影响达到最佳。EDU检测显示,相较于对照组,BMSCs共培养组、BMSCs外泌体共培养组均可促进bEnd.3细胞的增殖(P<0.05),且促进增殖的能力相当(P>0.05)。细胞划痕实验示,BMSCs外泌体共培养组细胞的迁移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BMSCs共培养组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  BMSCs外泌体可代替BMSCs,有效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为卒中后的血管新生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离主动脉夹层患者尿液来源外泌体的适宜方案。方法 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尿液,采用超速离心法、透析超滤法和沉淀试剂盒法分离提纯尿液中的外泌体。在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尿液外泌体的形态,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其粒径大小、颗粒分布与浓度。结果 经过表征,3种方法获得的尿液外泌体特征如下:(1)超速离心法获得的尿液外泌体具有半杯托状或凹陷的半球形结构;粒径较大,分布较均匀;粒径范围较宽,为(236.4±46.5)nm;浓度较低,为(2.82±0.21)×1012个/mL;(2)透析超滤法获得的尿液外泌体形态较好,且数量多;粒径较小,分布较集中;粒径范围较窄,为(128.7±6.3)nm;浓度较大,为(2.16±0.15)×1014个/mL;(3)沉淀试剂盒法获得的产物在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未见明显的外泌体结构。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透析超滤法分离获得的尿液外泌体浓度较高,在对外泌体的纯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基于磁性分离和催化发夹组装(CHA)信号放大策略的外泌体双膜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方法 细胞培养与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的分离纯化和表征。超分辨成像技术与免疫印迹实验表征CD63在外泌体膜上的表达。外泌体与AptEpCAM-T催发链反应电泳图验证EpCAM适配体与外泌体结合。荧光检测法验证CHA核酸序列的可行性、优化反应条件以及验证该方法特异性。结果 超分辨成像技术与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来源外泌体富含CD63膜蛋白。外泌体与AptEpCAM-T催发链反应电泳结果显示EpCAM适配体能够识别并结合外泌体。检测平台特异性试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外泌体(MCF-10a exo)荧光检测信噪比:1.10±0.01,乳腺癌细胞外泌体(MDA-MB-231 exo)荧光检测信噪比:2.09±0.08。结论 构建基于磁性分离和CHA信号放大策略的外泌体双膜蛋白共表达检测平台。可同时检测外泌体膜上表达的两种蛋白:CD63和EpCAM。乳腺癌细胞外泌体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外泌体膜蛋白CD63和蛋白EpCAM表达有区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ACC)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自身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C细胞株SACC- 83,采用超滤管浓缩与试剂盒提取相结合的方法从SACC-83的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对所 提取的外泌体进行鉴定;将SACC-83来源的外泌体用荧光染料PKH67标记后与其分泌细胞共培养,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 镜(LSCM)观察SACC-83对于自身来源的外泌体的摄取情况;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 SACC-83经自身外泌体作用后,其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ERK/P-ER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 的检测结果显示,SACC-83培养上清中所提取到的微囊泡直径为30~100 nm,且外泌体蛋白标记物CD9、CD63和TSG101的表 达为阳性;携带PKH67荧光标记的外泌体可被SACC-83摄取。MTT及细胞划痕实验结果示SACC-83来源的外泌体可促进自 身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RK的表达上调,ImageJ软件行蛋白条带灰度值分析并统计显示实验组与对 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CC-83来源的外泌体可被自身肿瘤细胞摄取,并可显著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能 力,上调P-ERK的表达。该结果提示ACC可能通过外泌体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且ERK的活化以及MAPK/ERK信 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促细胞增殖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PCs-Exo)对紫杉醇诱导的内皮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内皮祖细胞(EPCs)并鉴定。提取BMSCs和EPCs培养液中的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并检测CD63和CD9的表达鉴定外泌体。分别用BMSCs-Exo和EPCs-Exo干预经紫杉醇诱导的内皮细胞焦亡模型,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9和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IL-18、GSDMD-N的表达情况;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基因芯片检测两组外泌体中差异的非编码RNA,RT-qPCR检测lncRNA FGD5-AS1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培养分化出BMSCs和EPCs,免疫荧光法证实BMSCs中CD90 和CD44阳性,EPCs中CD34 和VEGFR2阳性。相比于对照组,紫杉醇组细胞膜被破坏,细胞内线粒体间距离增加,细胞内纤维排列紊乱,细胞中NLRP-3、IL-18、GSDMD-N等细胞焦亡蛋白表达增加(P <0.05);相比于紫杉醇组,紫杉醇+EPCs-Exo组内皮细胞中细胞膜较完整,细胞系损伤较轻,NLRP-3、IL-18、GSDMD-N表达减少(P <0.05);紫杉醇组与紫杉醇+BMSCs-Exo组内皮细胞形态和焦亡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芯片及RT-PCR结果显示相比于BMSCs-Exo,lncRNA FGD5-AS1在EPCs-Exo中表达增加(P <0.05)。结论:EPCs外泌体抑制紫杉醇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与鉴定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速殖子外泌体。方法: 收集弓形虫速殖子与人结肠癌SW480细胞共培养上清液,经离心、过滤,采用基于聚合物沉淀技术的试剂盒法分离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特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检测外泌体粒径大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经典标志分子CD63、HSP70以及弓形虫特异蛋白表面抗原1(surface antigen 1,SAG1)、棒状体蛋白16(rhoptry protein 16,ROP16)、ROP18和致密颗粒蛋白1(dense granule protein 1,GRA1)。结果: 从弓形虫与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囊泡样物质,其外形为圆形,有完整的膜结构,直径为30~150 nm;表达外泌体特异性蛋白CD63、HSP70;检测出弓形虫特异性蛋白SAG1、ROP16、ROP18和GRA1。结论: 从弓形虫速殖子与SW480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获得弓形虫外泌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来源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提取HucMSCs来源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追踪分析鉴定其形态及大小,使用Western blot鉴定其表面标志物;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使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志物;将外泌体(空白对照、20μg/mL、40μg/mL、60μg/mL、80μg/mL)与BMSCs共培养,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泌体对BMSCs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选取SD大鼠通过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在颅骨缺损模型建立的同时注射外泌体悬液,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术区组织进行micro-CT扫描并进行骨量分析,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评价HucMSCs来源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潜能。结果: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追踪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HucMSCs来源外泌体形态及大小符合要求,表面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髓源性外泌体能否通过血管新生的机制促进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的发生发展及芦可替尼能否在外泌体层面通过抑制血管新生从而抑制PMF的发生发展。【方法】采集初诊PMF患者(初诊组)、芦可替尼治疗后的PMF患者(RuT组)和ITP患者(对照组)骨髓液并提取外泌体。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泌体中促血管新生相关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细胞周期;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小室侵袭实验检测HUVECs血管新生能力;QT-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HUVECs细胞侵袭增殖相关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初诊组及RuT组外泌体中的VEGF、VEGFR1、HIF-1a、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初诊组P值均< 0.01,RUT组除VEGFR1的P > 0.05外,余均< 0.05),初诊组上述因子表达水平较RuT组更高(P < 0.01)。2、与对照组相比,初诊组、RuT组的外泌体可以诱导HUVECs增殖、迁移能力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诊组P < 0.01,RUT组P < 0.05),侵袭能力更强(初诊组P < 0.01,RUT组P < 0.01)。初诊组与RuT组相比,HUVECs增殖效果、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改善更佳(P < 0.01)。3、与对照组相比,初诊组、RuT组的HUVECs合成期(S期)细胞比例更大,且初诊组S期细胞较RuT组比例更大。4、与对照组相比,初诊组、RuT组的HUVECs的MMP-2、MMP-9、FAK、PCNA的mRNA表达水平更高(初诊组均P < 0.01;RUT组FAK为P > 0.05,余均P < 0.01),初诊组较RuT组的mRNA表达水平更高(P < 0.01)。5、与对照组相比,初诊组、RuT组的HUVECs的MMP-2、MMP-9、FAK、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初诊组均P < 0.01,RUT组除FAK为P > 0.05外,余均P < 0.01或P < 0.05),初诊组较RuT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 < 0.01)。【结论】骨髓源性外泌体可通过血管新生机制促进PMF的发生发展,芦可替尼在外泌体层面能够抑制血管新生从而抑制PM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明确血浆外泌体及其内容物微小RNA-25-3p(microRNA-25-3p,miR-25-3p)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提取10只健康C57BL/6小鼠(对照组)和10只心肌梗死术后小鼠(心肌纤维化模型组)的血浆外泌体。利用电镜、纳米跟踪颗粒分析、标志物蛋白检测鉴定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两种外泌体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下的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纤维化水平的影响;qPCR检测两种外泌体内miR-25-3p的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iR-25-3p模拟物和抑制物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血浆外泌体可使Ang Ⅱ诱导增加的纤维化相关指标下调,而心肌纤维化模型组外泌体则失去这一功能且其内miR-25-3p含量更高;miR-25-3p模拟物上调纤维化相关指标,而miR-25-3p抑制物则表现相反作用。结论:健康小鼠血浆外泌体可改善心肌纤维化;血浆外泌体内的miR-25-3p上调可促进心肌纤维化发生。 [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血浆外泌体;miR-25-3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增殖、成牙本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DPSCs传至第3代,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ADM(10-6、10-7及10-8 mol/L)处理细胞24 h,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成牙本质分化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3种浓度ADM干预DPSCs后G2/S/M期细胞比例均较空白对照组上升(P<0.05),但各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3种浓度ADM干预组的Annexin Ⅴ+/PI-标示细胞比例均较空白对照组下降(P<0.05),但各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DPSCs中ALP mRNA及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上升(P<0.01),但各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M具有促进DPSCs的增殖、抑制凋亡及促其向成牙本质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条件下胰腺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的分泌途径。方法: 经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HMGB1在胰腺癌样本中的表达;低氧处理胰腺癌PaTu8988细胞0,6,12,24,48 h,免疫印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MGB1的含量;采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分离常氧和低氧培养液中的外泌体,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膜结构,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中的HMGB1以及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CD81以及HSP70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MGB1在PaTu8988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胰腺组织相比,HMGB1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1),且高表达者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者(P<0.05)。低氧处理48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MGB1含量最多,明显高于6,12,24 h。透射电镜观察到培养上清液中有微囊泡结构,直径在100 nm左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到外泌体膜标志蛋白CD9,CD63,CD81,HSP70的表达和外泌体中HMGB1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低氧情况下HMGB1和外泌体共定位增多。 结论: 低氧处理条件下,胰腺癌细胞中HMGB1可通过外泌体途径释放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正常人和前列腺患者外周血外泌体的含量,并探究外泌体在前列腺癌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离心法收集正常人和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并测定外泌体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CD63 的表达。MTT 和Western blot 检测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外泌体分泌能力的影响。复制前列腺癌肺转移小鼠模型,并检测前列腺癌患者来源的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转移癌组织中CD63 和Ki-67 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外泌体含量(27.69±11.66)μg/ml 高于正常人(7.41±5.2)μg/ml(P <0.05)。伴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含量(33.40±10.45)μg/ml 高于无远处转移前列腺癌患者(18.17±5.96)μg/ml(P <0.05)。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外泌体产量。注射外泌体组裸鼠肺部转移灶数目(16.28±6.94)高于对照组(4.72±2.51)(t =5.265,P =0.000)。结论 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细胞增殖活性,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分泌外泌体,促进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ExoQuick?TC试剂盒与超滤法结合分离纯化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外泌体,通过电镜、外泌体蛋白标志物CD63进行鉴定。用纯化的前列腺癌细胞外泌体处理前成骨细胞,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早期成骨分化标志物Runx2、Osx和中期成骨分化标志物 Alp的表达情况。此外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方法检测成骨分化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细胞外泌体可以进入到前成骨细胞中,并且外泌体处理前成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Alp、Runx2与Osx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染色结果显示成骨分化受抑制。结论:在前列腺癌中,前列腺癌细胞会分泌出外泌体作用于前成骨细胞,并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a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源性外泌体(exosomes, Exos)对急性期脑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分离提取外泌体并鉴定;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采用Longa评分和角实验评价大鼠神经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 3, 5-triphenyltetrazole chloride, 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CD16/32/Iba1、CD206/Iba1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表型;采用RT-qPCR检测大鼠脑缺血周边区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的mRNA表达。实验结果表明,BMSC-Exos减少缺血周边区CD16/32+/Iba1+阳性细胞数量(P < 0.01),增加CD206+/Iba1+阳性细胞数量(P < 0.01),减少iNOS、CD86和TNF-α的mRNA表达,增加Arg-1、TGF-β和IL-10的mRNA表达(P < 0.05或P < 0.01)。本研究提示BMSC-Exos调控急性期脑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减轻神经炎症,改善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方法 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超高速离心法提取BMSCs来源的外泌体,并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TA)分析其粒径大 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典型标志蛋白质鉴定提取的外泌体。构建雄性SD大鼠睾丸缺血再灌 注损伤(IRI)模型,24 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 组;A组:假手术组(Sham 组),B组:生理盐水处理组(I/R+NS),C组: BMSCs来源外泌体(100 μg/mL)处理组(I/R+BMSCs-exo)。最后取各组大鼠扭转侧(左侧)睾丸并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睾丸组织 病理学结构改变以及对生精结构进行组织评分,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丙二醛的含 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B1(HMGB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s-3)和剪切型caspase-3的 表达。结果成功从大鼠骨髓中原代分离并培养BMSCs,并成功提取了BMSCs分泌的外泌体。动物模型中,与睾丸生精结构 正常的A组(Sham)相比,B组(I/R+NS)的睾丸生精结构明显有不同程度受损,而C处理组(I/R+BMSCs-exo)中有一定的改善 (P<0.05)。睾丸组织生化指标检测中,B组(I/R+NS)组织中的MDA的含量较A组(Sham)明显升高,而SOD的活性与A组 (Sham)相比则降低(P<0.01),而在经外泌体处理之后的C组(I/R+BMSCs-exo)中,与生理盐水处理组B组相比,组织中MDA的 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而SOD 的水平则上调(P<0.05)。睾丸组织蛋白免疫印迹上,与A 组(Sham)相比,B 组(I/R+NS)的 HMGB1,caspase-3以及剪切型caspase-3明显升高,而C组(IR+BMSCs-exo)的HMGB1,caspase-3和剪切型caspase-3一定程度 的降低(P<0.05)。结论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抗氧化,抗炎症和抗凋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来源外泌体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derived fibroblasts, HSF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验证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HSFs合成胶原的信号通路。方法 分离并培养SD大鼠BMSCs、BMSC来源外泌体及SD大鼠HSFs,设置空白对照组(PBS组),实验组(BMSCs来源外泌体组),阴性对照组(去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浓缩上清液组)。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外泌体对HSF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3组细胞中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的蛋白水平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了HS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与PBS组比较,BMSCs来源外泌体组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在炎症微环境中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的生物活性受到抑制是牙周再生困难的重要原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来源外泌体(exosome,Exo)具有与UCMSCs相似的生物学作用,广泛用于多种组织的再生修复,但在牙周再生方面的研究仍然缺乏,对炎症微环境中PDLSCs生物活性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在炎症微环境中UCMSCs来源外泌体对PDL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提取UCMSCs来源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分离PDLSCs并进行鉴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DLSCs对外泌体的摄取内吞;按照空白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组、TNF-α+25μg/mL外泌体组、TNF-α+50μg/mL外泌体组、TNF-α+100μg/mL外泌体组进行实验分组,分别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炎症微环境中外泌体对PDLSCs增殖、横向迁移及纵向迁移的影响.测炎症微环境中外泌体对PDLSCs增殖、横向迁移及纵向迁移的影响.结果 透射电镜下UCMSCs来源外泌体呈现类圆型,直径100 nm左右.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表面蛋白CD9、CD63、CD81表达阳性.成功提取PDLSCs,能够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CD90、CD73、CD29、CD1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UC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被PDLSCs内吞.CCK-8实验表明UC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促进炎症微环境中PDLSCs的增殖(P<0.05),100μg/mL外泌体促增殖作用最佳(P<0.0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表明UC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促进炎症微环境中PDLSCs的横向迁移及纵向迁移,且呈浓度依赖性,外泌体浓度100μg/mL促迁移作用最佳(P<0.05).结论 在炎症微环境下,UC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有效促进PDLSCs的增殖和迁移,高浓度外泌体促增殖及迁移效果更佳,这为外泌体应用于牙周再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分泌的外泌体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12只雄性SD大鼠构建胫骨骨折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各组大鼠分别于骨折术后7 d予以如下处理:空白对照组,骨髓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hucMSC-外泌体组,骨髓腔内注射hucMSC分泌的外泌体;hucMSC-上清组,骨髓腔内注射hucMSC的去外泌体培养上清。治疗3周后通过micro-CT检测和组织切片H-E染色评价大鼠骨折断端愈合情况,qPCR法检测骨组织中成骨标志基因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碱性磷酸酶(ALP)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结果 活体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hucMSC-上清组大鼠的骨折断端尚未吻合,骨皮质外观不连续,骨折线明显;hucMSC-外泌体组大鼠的骨折断端对合良好,骨皮质外观较连续,骨折线基本消失。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hucMSC-上清组大鼠的纤维骨痂尚未形成,新生骨小梁结构不明显;hucMSC-外泌体组大鼠已经形成完整的纤维骨痂结构,新生骨小梁结构较多、排列较为规则。hucMSC-外泌体组大鼠骨组织中OCNOPNALPRunx-2的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hucMSC-上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ucMSC分泌的外泌体能促进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OCN、OPN、ALP和Run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清外泌体中微RNA-21(miR-21)表达水平及其对哮喘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 以82例未经治疗的哮喘患者和80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哮喘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4组:间歇状态20例、轻度持续22例、中度持续22例、重度持续18例。用qPCR检测各组血清外泌体中miR-2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血清外泌体中miR-21表达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泌体中miR-21表达水平对哮喘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的哮喘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21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哮喘患者各组间miR-21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74,P=0.016 7)。血清外泌体中miR-21对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诊断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769、0.847、0.916(P均<0.01)。结论 血清外泌体中miR-21表达水平对治疗前哮喘严重程度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望成为判断哮喘严重程度的一种无创性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